学习啦 发表于 2012-1-18 10:58:33

加快建设海西中部现代服务业集聚地

    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是我省十大新增长区域之一,《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获省政府正式批复,《规划》明确提出要把三明建设成为海西中部现代服务业集聚地,对于把三明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发展、文化更加繁荣、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区域至关重要。
    一、建设海西中部现代服务业集聚地的意义。
    1、是建设“开放三明幸福三明”的迫切需要。一要完善产业基础、壮大经济实力。发展服务业,可以有效做大经济总量,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同时,服务业是壮大地方财力的重要基础,目前全市地税收入中约有60%的税源来自于服务业。二要在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主观感受。民生就是内需,民生就是消费。
    2、是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现阶段,全球产业正由“制造转移”向“服务转移”转变,而三明正处在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的重要阶段,要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越,除了继续加强农业、提升工业外,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服务业的大发展、大突破。
    3、是推进生态工贸区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提升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水平、增加就业岗位的重要保障,是宜业宜居城市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加快三明生态工贸区建设、实现综合竞争力跃升的有效途径。随着三明生态工贸区城镇人口进一步相对集中,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集聚效应扩大,将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奠定更广阔的空间。
    二、建设海西中部现代服务业集聚地的条件分析
    1、区域发展定位为服务业发展提供良好契机。《海西三明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已确立三明作为海西生态工贸区的发展定位,是我老秘网市在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与竞争中力争脱颖而出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三明市第八次党代会描绘了“加快建设开放三明、幸福三明”的美好前景,明确提出要大力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以发展现代物流、旅游、文化产业为重点,加快形成高效便捷的现代物流体系,推动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产业强市转变,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推动建筑业加快发展,实现服务业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比重提高、层次提升。
    2、凸显的区位优势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持续保障。从经济地理区位看,三明生态工贸区是福建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连接带,也是海西纵深推进、东出西进和南联北接的重要区域。铁路、公路、水路组成的综合运输网络和综合运力,为生态工贸区商贸流通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强劲保障。
    3、优良的生态环境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优越平台。工贸区地处山区,森林繁茂、地貌丰富、环境质量良好。立足于林木、矿产资源优势,有利于与沿海口岸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区域合作局面。多样的山水资源为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文化旅游提供了基础条件。深厚的人文资源为文化旅游提供条件。
    机遇与挑战并存,机会与风险同在。三明市服务业发展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目前,三明总体上还处在工业化中期,工业对服务业的带动能力比较有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新兴业态发展较慢,在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和区域发展上很不均衡;用地空间、人力资源支撑不足;周边市域竞争激烈,都对我老秘网市服务业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
    三、建设海西中部现代服务业集聚地的目标
    总体目标:以建设海峡西岸生态工贸区为目标,努力实现全市服务业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1、服务业发展比重稳步提高。经济总量持续壮大,到2015年,生态工贸区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到40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0%左右。经济贡献率持续提高,服务业地方一般税收占地方税收的比重达到65%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45%左右,吸纳新增就业比例超过50%。
    2、服务业内部结构持续优化。通过规划引导、市场推动,形成以物流、创意、商务、信息、服务外包为主导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和以商贸、旅游、文化、房地产、居民服务为主导的生活性服务业体系,且结构较为合理、比例较为协调,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并重的新型服务业发展格局。
    3、服务业空间布局日趋合理。形成一批集聚区、发展板块、核心商圈等层级空间合理、布局优化、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产业聚集带。
    4、服务业改善民生能力增强。通过拓宽产业化营利性服务和公益性基础服务,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带动宜居宜业城市建设,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全力打造成果共享、人民幸福的现代化三明。
    四、建设海西中部现代服务业集聚地的举措
    1、保障规划用地。增强服务业用地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区域内,优先保障服务业新建重大项目用地,舍得拿出更好的地块用于服务业项目,舍得用更多的土地用于服务业集聚。在城市总体规划、园区开发规划的具体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合理确定服务业用地的比例,预留、匹配足够的用地,用于商业地产的开发。城市建设新居住区内,规划确定的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原则上不得改作他用;对列入国家和省鼓励类的服务业项目,在供地安排上给予倾斜;鼓励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
    2、加大资金扶持。加大财政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政府资金投入机制,重点加大对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投入,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拓宽服务业融资渠道,为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需求保证。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向服务业,全方位促进服务业发展。
    3、注重人才支撑。加大服务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将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努力打造一个与服务业发展相适应,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的从事服务业的人才队伍。实施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和人力资源培训转化工程,引导和鼓励服务业集聚区、服务业企业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为服务业企业培养和输送急需的中高级技术工人,进一步提升服务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4、完善环境配套。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完善和细化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指导各部门、各行业相应调整和完善产业政策,逐步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取消歧视或不合理限制服务业发展的规定,突破所有制、部门、行业和区域的界限,通过合资、并购、联合等方式,实行服务业规模化发展。促进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的提高,实行主辅分离,鼓励和引导企业外包服务,增加对服务业的市场需求。
    5、着力机制创新。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完善加快服务业发展协调工作机制,统筹规划、制定政策、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运行中的问题,增强对服务业发展的综合协调能力。二是建立健全服务业工作常态机制,设立服务业专门机构。改善管理方式方法,进一步理顺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和权限,改变服务业工作部门分割和交叉管理状况,形成既有部门分工、又有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三是实行考评激励措施,将服务业发展任务按增加值、投入、税收、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进行量化,纳入目标考核管理,形成共同推进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激励机制。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行业统计,充分发挥统计部门、产业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的作用,逐步构建完善的服务业统计调查网络,提高服务业统计调查水平,准确反映服务业发展速度、规模、地区分布和行业分布等情况,为加强服务业运行分析和科学决策奠定扎实的基础。三明市现代服务业工作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加快建设海西中部现代服务业集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