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范文 发表于 2012-1-18 08:46:28

关于加强全县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关系事业成败的关键,是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第一资源。沁水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了建设“干部入民心、工作入名次、产品入名牌、幸福指数入名首”的“三晋十强县”总目标。清醒认识开掘“第一资源”的紧迫性,为开掘“第一资源”创造良好环境。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全面提升人才工作整体水平,为实现这一总目标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势在必行。

  一、沁水县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

  沁水县现有人口21万人,到2010年底,全县人才总量为11626人。其中,党政机关干部902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39人,专业技术人才4402人,技能人才3473人,农村实用人才2710人,人才密度约占全县总人口的6%。在全县各类人才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占0.06%;大学本科学历的占20.38%;大学专科学历的占39.17%;中专学历的占22.13%;高中学历的占18.26%。35岁以下的占33.19%;36—45岁的占34.55%;46岁至54岁的占23.49%;55岁以上的占8.76%。

  在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的占3.84%;中级职称的占30.92%;初级职称的占65.24%。按行业划分:教育系统占总数的64%,卫生系统占总数的10%,农业系统占总数的6%,工程系统占总数的12%,其它系列的占总数的9%。

  二、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短缺,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匮乏。全县21万人口中,人才密度约占6%,与全省、全市人才密度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具有高级职称的仅有169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0.08%。作为全县支柱产业的煤炭、煤层气、农业、旅游业上,人才更显得捉襟见肘。作为新型的煤层气产业,尚处于开发阶段,高科技应用尚未形成,全县国有、集体企业多数破产重组,高层次的企业管理人才几乎为空白。

  2、现有人才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一是学历结构不合理,高学历人才较少,全县各类人才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20.44%。二是分布不合理,结构亟需优化。全县的专业技术人员多数在教育、卫生系统;从职称结构来看,中、高级人才比例太少;从年龄结构来看,高级人才年龄偏大,50岁以上的占到了70%以上。

  3、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受地域、观念、用人机制、用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致使部分人才,尤其是急需人才存在外流现象。近年来,教育系统和卫生系统就有30余名“教学能手”、模范教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外流他乡,一度造成一线教师、医生的严重短缺。再比如大中专毕业生回归问题,尽管沁水县制订了《人才储备制度》,但每年回归的本科生仅占考取的20%左右,这也是造成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

  4、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作用发挥不明显。由于投入的不足,造成对人才继续教育、培训上的相对滞后,开发的力度得不到有效加强;由于部分单位或领导对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使用上存在偏见,致使人才能动性发挥欠缺,造成人才的浪费;再有竞争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完善,影响了人才潜能的发挥和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弊端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对人才的使用达不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使用效率亟需提高。

  5、现有人才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不相适应。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往行政事业单位进人渠道单一,出现了“有用的进不来,进来的用不上”,以及“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现象,有的单位人满为患,有人没事干,有的部门人才紧缺,有事没人干。再有我老秘网县长期以来受地域、经济的影响,大部分人才没有自主创业的意识,只往工资有保障、待遇跟得上的行政事业单位和效益好的企业单位钻,而急需人才的非公有制企业却无人问津,导致人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与全县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极不适应。

  三、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人才工作领导机制不健全。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领导干部没有认识到人才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人才工作是务虚的,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短期内难以体现成效,对人才工作缺乏工作规划、措施、办法,只求有人干活,不求把活干好,人才工作没有新思路、新举措。二是各部门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没有真正形成。人才工作涉及组织、人社、编制、教育、科技、财政、公安等各个部门,在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奖励等方面没有形成一套互相协调的管理机制,人才工作责任制也没有形成,工作沟通、配合不够,难以形成合力。三是经费投入不足。在人才培养选拔、引进人才、科学研究等方面经费投入不足,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人才工作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落实。

  2、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抓得不实,影响了人才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一是教育培训的经费不足,方法单一。教育培训多以课堂理论灌输为主,较少运用参观考察、交流互动等方式方法,选派到高等院校进修的更少,培训效果不够显著。二是对于继续教育工作的督促检查不够,有流于形式的现象。

  3、吸引人才的载体不多、渠道不畅。引进高层次的人才需要有适合的单位、岗位、项目、制度、环境等条件。沁水县的机关事业单位由于编制限制,吸纳人才的空间和容量较小。国有企业由于生产经营不景气已纷纷改制,非公有制企业中上规模、上档次、有吸引力的企业不多,对人才的吸收也非常有限。引进人才还要受编制、户口、住房、待遇等因素的制约,没有形成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和优惠政策,阻碍了各类人才进入我老秘网县工作和创业。

  4、人才发展环境不佳,影响人才作用的发挥。由于长期以来受地域、经济的影响,思想不够解放,创业环境不够好,影响各类人才创业创新的热情。国有企业倒闭、改制,一些专业技术人才不得不外出另谋职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难,引进人才更难。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努力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领导机制。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上来,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破除“重物轻人”的传统观念,把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传统的资金、项目等基础生产要素投入向倚重于知识、信息、技术,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大力实施“人才兴县”战略,努力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要进一步完善领导体制,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建立领导干部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纳入干部实绩考核指标体系。继续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作用,积极协调人社、科技、教育、编制、公安、财政等部门,各司其责,形成合力。制订一套关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新机制,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2、创新人才工作运行机制。一是围绕中心,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人才开发必须围绕中心工作,要围绕农村小康建设和支柱产业,抓好乡土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开发、利用。二是多渠道培养人才。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才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培养取向,要重点突出中青年领导人才、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优秀企业家的培养,要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开放性的培训体系。三是加大留住和用好现有人才的工作力度。根据沁水县的实际,稳定人才、留住人才与合理使用人才,在某种意义上讲,比引进人才更为重要,要加大对人才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变革与创新,为现有人才提供成就事业的舞台。四是实施人才引进计划。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才的实际状况,科学合理确定引进人才方向,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五是注重业绩,有效激发专业技术人才的潜能。要打破专业技术人员身份终身制,逐步形成一个专业技术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人才效能发挥更好的用人机制。要建立完善政府人才奖励制度,采取积极的措施,促使以政府奖励为引导、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力量奖励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资源制度的形成。

  3、优化人才工作服务机制。一是着力优化政策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制定出台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多项人才政策,加大政策扶持、项目资助、生活补助等力度,加快引进和集聚各类人才,为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二是着力优化创业环境,拓展成长空间,要解放思想,积极鼓励各类人才创业,给予各类人才更多的发展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三是着力优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氛围。要大力宣传我老秘网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宣传沁水县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积极营造全社会重才爱才的社会氛围。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努力为人才办实事、办好事,妥善解决他们的医疗保健、生活困难、孩子上学等方面的问题,加强法制、信誉、人文环境建设,千方百计帮助人才解决实际困难,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各类人才安心工作。

  4、完善人才工作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投入机制,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各界和个人捐助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培养投入上的导向作用,加大财政在人才培养、人才载体建设和人才工作方面的投入力度,保证人才资源开发资金。二是建立健全人才工作责任机制。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理念,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要建立健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人才工作检查督办制度,根据人才工作的总体部署,抓好督促检查和组织实施,及时发现和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人才队伍建设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加强全县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