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积极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是党赋予的重要政治使命,也是共青团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时代要求。当前,在深入推进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全市团组织如何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群众工作,是一个必须思考的现实课题。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成效
近年来,全市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合肥“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积极主动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青年组织得到了新加强。在126个乡镇(街道)配备了439名体制外团委副书记,新建“两新组织”团组织1094个,在1373个村级团组织集中开展换届选举。新建各类青年社团、青年自治组织120多个,强化市青联、学联、青企协等核心青年组织建设,扩大了对青年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青少年思想教育得到了新提升。通过开展200余场次主题教育活动、260多场青年文化活动、60多次青年职业技能竞赛、180多期创业就业技能培训,以及运用微博、QQ等新媒体开通合肥在线青少年之家和合肥手机报青年版,增强了新形势下以大学生、企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农村青年为重点的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普遍性。青少年权益维护取得了新成果。五类重点青少年服务管理工作纳入了市“十二五”规划;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全国试点工作,实现了工作标准化和服务项目化,探索出具有推广价值的工作经验;在全国首创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工作机制,促进了少年司法制度改革;累计募集捐款3621万元,资助了1.2万贫困学生,援建12所希望小学;推进“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建设,协同开展网吧整治行动,参与禁毒、防“艾”宣传,净化了未成年人成长环境。青年创业就业有了新推进。组织青年创业大赛、创业论坛等160多场次,评选表彰了青年创业典型,举办SYB创业培训班16期、培训青年481名,举办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班200多期、培训青年8667人,组织青年人才公益招聘会110多场,1200多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万多个,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91家,提供见习岗位2705个,实施青年创业信贷扶持计划,发放青年创业贷款1.9亿多元,扶助31家企业、1000多名青年创业发展,带动近2万人就业。志愿服务精神得到了新弘扬。以项目化、流程化的方式实施了中博会、四体会、徽商大会、亚运会、金鸡百花电影节等20多项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招募选拔志愿者3万多人,开展主题活动40多项,志愿服务40多万小时,受到了亚组委、团中央和团省委多次表彰。在74所学校开展了“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与7595名农民工子女结对,组织抗震救灾和抗旱救灾志愿支援行动,广泛开展文明交通劝导、环保、助残、助老、便民维修等常规性志愿服务活动,传播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弘扬了社会新风。
共青团全方位融入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探索
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必须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格局中全面融入,勇于担当,锐意创新。
创新载体,做好青少年思想的领航者。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深入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为合肥献青春”等主题教育活动,注重感情、时尚、艺术等元素在教育引导中的作用,推广运用微博、动漫、QQ、手机报、社交老秘网等新媒体,加强对青年思想动态的研究,注意发现和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切实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正确看待社会问题,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增强引导工作的针对性、适用性、普遍性,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团组织引导青少年的能力。
创新体系,做好青少年事务的推进者。围绕青少年生理健康、教育发展、婚姻家庭、文化休闲等重点领域,积极承担政府青少年社会事务管理服务职能。推进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青年创业扶持力度,切实把合肥的创新文化转化为青年的创业创造之举。强化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采取社会化方式开展困难青少年群体帮扶工作,深化希望工程“爱心圆梦”行动,推进扶助特困大学生行动,开展农民工子女关爱行动。
创新机制,做好青少年文明的倡导者。积极推进志愿服务立法工作,构建党政统筹、共青团主导、全民参与、社会支持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着力打造志愿服务品牌。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组织层级化、成员属地化、服务扁平化的工作体制。积极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重点做好大型赛会展会和重要节庆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化发展,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加强志愿者注册管理服务工作,实现志愿者网络化管理调配。
创新服务,做好青少年权益的维护者。牵头做好五类重点青少年服务管理工作,推进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试点工作。深化“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在各级团组织中广泛开展“倾听日”活动,构建组织渠道和社会渠道相互配合的青少年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协助党和政府做好青少年群体的稳定工作。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推进“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建设,深化“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工作,积极开展青少年维权行动,不断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创新模式,做好青少年组织的完善者。紧紧依靠党建带团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党建带团建会议精神,坚持“青年聚集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积极探索园区建团、楼宇建团、产业建团、项目(工地)建团等团建模式,扎实推进“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扩大新兴领域的“组织存在”,努力构建覆盖全体青年的基层团的组织体系。创新团的基层组织设置方式,加大团的工作桥头堡向乡镇街道推进的力度,做好村级团组织集中换届选举工作,加强基层团干部选配和培训。着力做好青年社团、青年自组织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创新运作模式,推动各类青年组织自我管理、健康发展,充分发挥青年组织的青年“服务器”和社会“维稳器”作用。作 者: 吴娅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