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发表于 2011-12-26 08:21:45

社会建设与管理是篇“大文章”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社会结构加速转型的关键期,由社会建设相对滞后、社会管理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而导致的社会矛盾急剧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思路、方式方法,如何通过推进行政改革破除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体制性障碍,等等,是摆在众多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篇“大文章”。人民出版社出版、魏礼群撰写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一书,围绕当前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剖析。
    社会管理,既要加强,更要创新。
    社会管理领域问题不少,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有些问题也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如人民内部矛盾多样多发,触点增多、燃点降低,一些一般性矛盾纠纷因处理不及时、不妥当,容易演化为群体性事件。而且,历史遗留问题和改革发展中的问题、经济领域问题和社会领域问题、合理诉求和不合法方式、多数人合理诉求和少数人无理要求等相互交织。如何应对社会领域的新变化,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难点何在?这些都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题中之义。
    中央明确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分析认为,之所以要加强,是因为我国的社会管理工作还相当薄弱,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各社会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趋于明显;全国刑事犯罪、社会治安案件居高不下,群体事件易发多发;社会管理体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基层社会管理存在着不少空白点和薄弱环节;城乡社区治理思路不够明晰,社会组织、基层自治与行政管理的关系不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资源没有形成合力。这些都要求社会管理必须切实加强。
    之所以要创新,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社会活力大为增强,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动,社会流动性、开放性、活跃性前所未有,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更加活跃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过去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已难以完全适应社会管理的需要,因此创新社会管理势所必然。
    社会管理创新,就要从传统的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从偏重事后处置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
    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主要不是外部要素的注入,而更多地在于“内部要素”的重新组合。社会管理创新也不例外,有赖于社会管理各要素的“重新组合”。具体说,就是要创新管理理念、管理主体、管理方式、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甚至管理环节等。
    在作者看来,创新社会管理,管理理念上,要从单纯重视政府作用向社会共同治理转变,从传统的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管理方式上,要从偏重管制控制向更加重视服务、重视协商协调转变,坚持更多地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教育、协商、疏导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管理环节上,要从偏重事后处置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使社会管理关口前移。管理手段上,从偏重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在运用行政手段进行社会管理的同时,更多地运用法制规范、经济调节、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并加强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制度上,坚持加强源头治理体系建设、强化动态协调机制建设、推进应急管理制度建设,构建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制度体系等。
    创新社会管理,离不开行政改革的推进。
    当前,在一些地方的社会管理中,流行“稳定就是搞定,摆平就是水平”的社会管理观,流行“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币解决”、“花钱买平安”的庸俗稳定观,之所以出现这些不符合科学发展的做法和现象,固然与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和能力素质有关,但从根本上说是行政体制改革滞后的问题,使得一些重要领域的改革推进艰难,一些重要的改革措施出台迟缓,改革阻力增加,动力减弱,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积重难返。书中提出,推进行政改革,不仅是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更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环节。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深化行政改革,重点要在五个方面“着力”,即着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着力理顺行政层级体系和权责关系,着力完善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着力推行行政绩效管理制度,着力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建立决策中有论证,执行中有监督,执行后有评价,失误有追究的决策机制。
    《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一书涉及了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中诸多热点、难点问题。
    如关于大部门改革,《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分析认为,近年来,我国对大部门制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效推进,但目前我国大部门制在探索中也遇到一些难题。主要是:其一,改革牵涉多个部门权责关系,在实践中推进难度大。由于思想认识不够一致,导致本来可以推进的改革进程放缓。有的上级部门对撤并其下属系统机构施加压力,有的改革由于权力关系的制约而推迟。其二,已进行大部门制改革的,还没有完全实现从“物理组合”到“化学反应”。有的机构虽然划归到一起,但融合程度不到位,“名合而实不合”。
    再如,行政决策科学化问题。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在决策时,不尊重经济发展规律,不考虑经济增长质量,不顾及社会长远发展,决策时“拍脑袋”,决策失误后“拍屁股”,严重损及经济健康发展和人民利益。针对这种现象,书中提出,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行政改革的重要方面,要建立决策中有论证,执行中有监督,执行后有评价,决策失误有追究的全过程制约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拍巴掌”。作者:王君琦 来源:学习时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社会建设与管理是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