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大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十一五”以来,我市现代服务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十一五”末,我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1112.3亿元,是2005年的2.48倍,现代服务业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在阔步迈向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的宏伟进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把现代服务业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对服务业的政策支持,实施重点行业突破、重点功能区建设带动和重大项目推动三大战略, 扩大服务业的总量规模,提升服务业结构,推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十二五”期间,市商务局将运用国际视野、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化(信息化)手段,不断扩总量、提质量、优结构、上档次,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提升现代生活性服务业水平, 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和其他新兴服务业态,规划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确保达到2640亿元,年均增长16.1%,占GDP的比重达到44%,力争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760亿元,占GDP的比重46%。围绕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在新桥国际航空港建设东亚转运中心,积极拓展国际货运航线网络,打造国内支线航空中心和国际航运中转中心;结合合肥出口加工区建设,建设中西部城市重要的虚拟海港;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加快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建设;大力推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到2015年,初步建成东中部地区物流中心城市及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完成东亚较为重要的国际物流节点城市的框架建设。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34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高于GDP的年均增长速度。
围绕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着力推进现代金融创新。在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强化金融创新的基础上,实现金融业规模良性扩张和效益稳步提升。通过扩大金融市场开放、探索发展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全面建设征信体系等专项工作,将我市建设成为运行稳健、结构合理、体系完备、功能完善的区域性金融中心。至2015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0%以上,分别超过11000亿元、10000亿元;上市公司超过100家;保险机构保费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融资性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拍卖企业分别达到100家,实现担保余额4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8%左右。基本完成滨湖金融城和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等发展布局。
实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工程,大力提升科技服务业。以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为龙头、以科技创新体系和成果转化体系建设为抓手、以构筑信息基础设施平台为保障,推动信息与科技服务业的全面发展,着力推进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打造中国呼叫中心之都,将我市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及先进的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到2015年,全市服务外包企业达到800家以上,从业人员逾15万人,签约合同金额达到25亿美元,年增长率30%以上。
围绕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建设,加快会展业发展。结合合肥市产业优势和科教优势,提升合肥现有展览规模档次,打造合肥自己的具有较强区域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到“十二五”末,全市会展企业达到200家,从业人员达到万人以上,展会场次年均递增20%,展览使用面积年均保持在400万平方米。带动相关产业收入达150亿元左右,年均递增20%。
围绕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发展商贸业。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总目标,抢抓战略机遇,加快科学发展,以扩大消费和保障供应为主线,以改革创新、政策支持、项目带动为支撑,加速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全面提升我市现代商贸服务业的竞争力、集聚力和辐射力,构建充满活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现代商贸发展新格局,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全国区域性商贸中心。到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3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8.6%。交易额亿元以上专业市场达到60家,其中超百亿元的达到8家以上。百货店达到33个,营业额达到260亿元。
实施安居保障工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业立市”和推进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战略,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为中心,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实现房地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33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5%。
积极拓展服务渠道和服务产品,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按照服务专业化、功能社会化的方向,积极发展审计、法律、咨询、广告、评估等商务服务,坚持自主培育与招商引资相结合、行业自律与政府规范相结合,从规范市场秩序、强化人才支撑、培育市场体系等方面努力提高商务服务行业的整体素质,逐步建立起管理有力、竞争有序、经营规范的商务服务业市场,把我市打造成为全省商务服务功能中心。
实施旅游名城工程,大力发展旅游业。全面提升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将合肥打造成集文化体验、生态休闲、滨湖度假、科教娱乐、商务会议于一体的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观光休闲度假基地以及国际滨湖型旅游目的地。使旅游产业成为合肥经济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到“十二五”末,力争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80亿元。创建1家5A级景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围绕人文合肥、创意合肥、和谐合肥、魅力合肥,逐步构建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龙头企业为带动、产业基地为骨干,结构合理、整体协调的文化产业格局,将合肥打造成为中部地区有影响的文化资源聚集中心、文化产品生产流通中心和新型文化业态培育中心。到“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确保达到500亿元,占全市GDP的8%以上,力争达到600亿元,占全市GDP的10%。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成为我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文化产业主要指标和综合实力居中部省会城市前列。
大力提升社区服务业,增强和谐社会能力建设。以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扩大内需、促进就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居民多层次需求为目的,以理顺营运机制、拓宽服务领域、完善供给体系为重点,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网络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现代化、门类全、广覆盖的社区服务业体系,全面推进社区服务业发展,把社区服务业建设成合肥现代都市型品牌行业。(作者系市商务局局长)
收藏学习了,有深度的文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