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推进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
内容提要:绿色经济发展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路。本文主题是:分析常山这个欠发达县发展工业绿色经济的具体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工业绿色经济的具体思路与举措。关键词:常山县工业绿色经济成效问题及原因路径选择
自1973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第一次环境会议以来,生态环境问题,已引起各国的普遍关注。丹麦第一个提出发展生态经济社会,日本提出了建立“循环型经济社会”,我国在十七大报告中也首次将“生态文明”纳入原有的三大文明理论体系,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专题研究生态问题,提出要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面对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发展的竞争态势,面对绿色发展的世界潮流,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的今天,如何实现地方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已是摆在常山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因为如此,笔者从当前常山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的现状出发,通过对存在问题及造成原因分析,以探求推进常山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的对策思路,以便抛砖引玉,引起大家更广泛的思考。
一、常山县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现状
(一)常山县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的成效和做法
近年来,常山县委县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以尊重自然、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为前提,以实现更高层次、更可持续、更快速度的发展为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其经验和做法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l、生态建设的绿色发展理念日趋形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确立了“工业立县,绿色发展”战略,牢固树立经济与生态“双赢”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通过《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的决定》,深入开展生态县建设,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环境污染整治、生态创建等各项工作,积极开展“两城四县”等一系列创建活动,在县电视台、《今日常山》等媒体开辟生态宣传专栏;在市区主要街道制作灯箱广告和环保标语横幅,开展生态征文、低碳行动等各种活动;广泛宣传了相关法律法规和生态环保知识,受教育学生累计达26000多人,全县累计建成省级绿色学校9所,省级绿色家庭16家,省级环境教育基地1个,省级绿色社区3家,省级绿色医院1家,省级绿色企业5家。全县生态环保工作考核已连续两年名列全市第一,县政府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污染减排先进集体。
2、生态规划体系初步形成。近年来,常山经济虽然有较快发展,但经济发展方式仍然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企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的现状尚未根本改变。面临发展空间受到制约、要素资源成为瓶颈、环保成本不断提高这一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培育壮大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提升到重要战略高度。编制出台了《常山生态县建设规划》、《常山县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常山县工业发展规划》、《常山县矿山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常山县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常山县生态功能区规划》、《常山县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初步形成了层次分明、相互配套的生态规划体系,确保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
3、绿色产业发展初见成效。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全力谋求洼地崛起。在生态工业方面,通过加快产业集聚,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初步形成了轴承、电子、汽配、石产业等特色产业集群,建成了省级工业园区、辉埠新区和各具特色的乡镇工业功能区;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县共有24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工作,4家企业取得省级绿色企业称号,1家企业取得省级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称号;完成了虎跃、天马、常山水泥、江山虎水泥等纯低温余热发电、常林纸业废渣浆瓦楞纸项目等一批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项目。
4、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扎实推进污染整治工作,全县生态环境质量获得明显改善。一是全面开展化工企业污染整治工作。2008年关停了30条重污染产品及生产线,保留的5家化工企业污染问题得到了全面有效治理。COD、二氧化硫减排量可占全县“十一五”期间削减任务的51.3%和6.5%。二是开展了矿山及矿产品加工企业环境污染整治。2004—2005年全县共关停170个小矿山、189个小石灰窑、264个石灰钙棚、75个石灰石破碎厂和5条水泥机立窑,年削减粉尘14000吨、二氧化硫8000吨、废渣10万吨。三是竹料腌塘整治工作取得较大成效。2005年共关停、平毁芙蓉水库区域竹料腌塘615家,关停两家小造纸企业,共削减COD排放量260吨左右。
5、生态支撑能力得到提升。建成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厂、化工园区污水预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基础设施工程,成立了县环境监控信息中心,建立了1个水质自动监测站、2个空气自动站,在9家县重点企业安装了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完成了45个矿山共计57.5万平方米的复垦复绿工作;累计建成生态公益林32.3万亩,各类自然保护区5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2.8%,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4.2平方米。
(二)常山工业经济绿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常山县在推进工业经济绿色发展中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与省内先进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无论在总量上还是结构上都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的基础薄弱。常山县与省内先进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较,工业经济总量明显偏小,并且与周边县(市、区)的差距也越来越大。2010年,常山县工业增加值仅占全省的0.27%,占全市的9.4%,是江山的35.97%,龙游的54%;销售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仅有19家,超5亿元企业仅有1家,规模以上企业仅为147家;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仅占全省的0.1%,占全市的4.38%,是江山的11%,龙游的42.2%,开化的56.5%。主导产业不明显,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传统产业占比高,传统产业规上企业占总产值的52.87%,主导产业仅占35.08%。对工业经济起到支撑作用的主要还是水泥、纺织、钙产品等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2、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的产业结构不合理。(1)高能耗、低产出。从2010年工业企业耗电量来看,27l家年耗电量在10万度以上的工业企业,有128家还没有进入年销售500万元的规模以上企业序列。目前,常山县工业用电总量为8.08亿元千瓦时,比开化高了近一倍,但规上工业总产值仅比开化高3.5亿元,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17.13%,比开化县低11.82个百分点。这表明常山县工业产业仍以高能耗、低效益、低产出为主,需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2)工业经济效益低。与开化相比,2010年常山县规上工业增加值比开化高3.3亿元,但利润总额仅为开化的56.5%;工业投资比开化高14.2亿元,但规上产值仅比开化高3.5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4.8万元/人,比开化低8.4万元/人,工业企业投入高,产出低,经济效益差。(3)新兴产业发展慢。从2010年我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我县销售收入排名前三位的主要是水泥、轴承、纺织产业企业,分别为16.0亿元、12.4亿元和10.7亿元,上缴税金排名前三的是水泥、钙、轴承产业企业,分别为6802万元、1966万元和1636万元,而这些企业都属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业企业。2010年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这一绿色产业企业的销售收入5.6亿元,排名仅为第五位,上缴税金为781万元,排名第六。这表明我县工业经济推进绿色发展的主体水平还比较低。
3、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绿色发展的特征不明显。
常山工业经济主体在推进工业经济绿色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时,绿色发展理念不强,主要表现在:
一是企业管理方式较为粗放,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不高。2010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年底产成品存货为3.46亿元,同比减少25.4%;应收账款净额8亿元,同比增长40.6%;两项合计共占资金11.46亿元。当年规上工业企业银行贷款余额18.54亿元,同比增长10%。应收账款占同期贷款余额的43.15%,影响了资金周转,增加了融资成本。
二是营销方式单一。常山县工业企业绝大多数以直销和订单销售为主,在国内开设经销点不多,在国外开设经销点更是寥寥无几。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大部分企业没有自主品牌,以提供配套加工为主,难以把握市场话语权。
二、工业经济绿色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理念滞后
**** Hidden Message *****
1、绿色工业平台基础建设水平不高。常山工业园区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建成了6平方公里,辉埠新区规划面积19.92平方公里,实际建成了7.2平方公里。常山县园区建设相对落后,规划建设启动较晚,常山工业园区于2000年开始筹划,2001年正式启动建设,辉埠新区启动于2002年末,与发达地区比较晚了好几年时间,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滞后,配套服务功能亟待提高。常山工业园区虽然在2008年完成了《生态化改造建设规划》,但是在环保基础设施配套,能源、资源综合利用配套方面还不够健全,如:统一供热体系尚未完善。
2、绿色产业布局规划不成熟。工业园区企业布局方面,我县的相关的工业平台并没有形成科学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各类产业企业在园区布局散、乱,不能形成相关产业企业布局,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绿色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功能尚须进一步加以研究和落实。
3、绿色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不完善。虽然常山县“合力扶工”氛围日益浓厚,但只是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等软环境上有所提升,而大范围推动常山工业绿色发展的各类服务平台的拓展还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企业推进绿色发展的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发展资金不足的“瓶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工业设计、品牌建设、专业市场、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
三、常山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
“十二五”时期,常山县工业经济发展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环境约束,粗放落后、资源依赖型的工业发展将更加难以为继,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新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绿色经济已经迫在眉睫。常山县要把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不以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工业的一时发展和短期扩张;坚决避免“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依靠技术进步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切实转变观念,增强绿色发展意识。
1、要深刻认识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是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的重要举措。常山县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常山县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的决定》,常山县全县上下要切实转变观念,深刻认识推进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推进绿色发展是立足常山实际、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的重大决策,是常山县委从常山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2、要深刻认识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是常山新一轮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是常山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实现洼地崛起的战略举措,是克服空间要素制约、突破发展瓶颈、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彰显生态优势、提升发展竞争力的最佳选择。要以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切实把推进绿色发展的理念和措施落实到今后的各项工作中去。
3、要深刻认识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是克服要素制约,提升发展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工业企业要制定以循环经济理念为依托的绿色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落实到每一个企业,落实到每一道生产工序上,按照绿色发展理念设计企业的发展战略、生产流程、营销模式和企业文化,做到废物资源化利用和零污染排放,生产能效高和环境友好型绿色产品,努力打造绿色品牌,加快绿色技术改造,要引进最先进、最节能、最环保、能生产最佳节能产品的生产线、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抢占同行业绿色产品生产的制高点。同时要积极主动向知名的绿色品牌、龙头绿色企业会聚,一个行业不可能有太多绿色重点品牌,我们每一个企业要找准位置,主动向全国知名绿色品牌企业靠拢,成为配套企业和生产基地,以产业集群思路共同打造国家级绿色品牌航空母舰。
(二)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政策保障
1、确保规划实施。根据制定完善的《常山县“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要充分认识到规划对于推进常山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的指导意义。要严格按照根据规划要求,分年度制定工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确保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的顺利推进。同时,抓紧制定针对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的相关产业的工作计划。
2、建立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根据工业发展规划明确的“十二五”时期我县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的重点方向和重点领域,制定财政、税收、金融、投资、价格、技术等各方面切实有效的激励保障政策,鼓励工业企业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生产绿色产品。
3、加快结构调整,淘汰低效产能。加大技改力度。加快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先进技术,加快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轴承产业从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促进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鼓励新型纺织材料开发及生产,促进纺织产品向多元化、差别化发展。拓宽传统电子产品的应用领域,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鼓励水泥企业扩大原料范围、发展特种水泥,提高水泥生产的智能化控制和节能减排水平。推进轻质碳酸钙以“表面功能化、粒径微细化”为主要方向,发展超细、纳米碳酸钙和各类专用钙,支持企业节能改造和清洁化生产。推进有色金属制品产业链延伸,开发、生产高性能、高精度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控制新增化工项目,引导化工企业实施“腾笼换鸟”,突出发展精细化学品、功能化学品。以大企业、大品牌培育为方向,支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重点支持胡柚、茶油、食用菌等农产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项目。帮助企业改进管理思路及加强现场管理,引导企业应对危机,积极修炼内功,主动转型升级,从纯粹的扩大产能转变为提升生产装备水平,深化挖潜、强化管理,走“内涵型”改造之路。
淘汰低效产能。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我县推进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的要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装备和工艺。结合“治旧控新”和“标本兼治”的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对存在严重违法用能行为并拒不改正的企业,对整改无望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对不按期淘汰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落后技术、装备和产品的企业,对属于“十五小”和“新五小”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和停止供电,属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属无证生产的企业,依法进行强制性关闭。淘汰不符合国家和省强制性能效标准的锅炉,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锅炉,分批拆除集中供热范围内的锅炉,引导“两高一低”企业实行“腾笼换鸟”。
提高行业准入。要严格按照推进我县工业绿色发展的要求,严格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禁止投资建设各类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积极引进低消耗、高附加值的企业和项目,着力“拉长”和“加宽”现有产业的产业链,在增量发展中调优结构,降低工业能耗强度。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的要求,注意与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相结合,在传统产业与新兴科技的融合中孕育激发新的产业;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新兴产业的核心是新技术。
4、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按照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的要求,加大以循环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改造的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以及有利于产品废弃后回收利用的技术和工艺,尽量采用小型或重量轻、可再生的零部件或材料,提高设备制造技术水平。大力开展清洁生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对化工、建材、纺织、轻工等重点行业的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努力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益。
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对化工、建材、轴承等废弃物产生量大、污染重的重点行业的管理,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积极开展工业“三废”综合利用,鼓励企业充分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和各种可燃气体,生产对环境无污染、少污染、易回收利用的产品。企业生产中排放的废弃物,坚持谁排放、谁治理、谁利用、谁受益的原则,凡本企业不能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利用不完全的工业“三废”,鼓励转让给其他企业进行综合利用或者进行联合经营利用。推动不同行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和垃圾资源化利用。充分发挥建材等行业对废弃物的消耗功能,降低废弃物最终产生量。
加快再生资源利用。积极推进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废旧纺织品、废旧机电产品、包装废弃物等的回收和循环利用;逐步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体系;在严格控制“洋垃圾”和其他有毒有害废物进口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国际贸易。以多模式、多途径、全方位推进工业循环经济项目建设,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发展低碳经济。
(三)加快平台建设,提高要素保障
1、优化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的空间布局。立足现有基础,坚持“一体两翼二区”的空间布局,以工业园区、工业功能区为主要载体,坚持“整体推进、协同推进、特色推进”的工业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主体带动发展,两翼主导突破,三区特色发展”的工业绿色发展新局面。“主体带动发展”,即以“天马—湖东—城东”所构成的区域为主体经济区,带动全县城乡一体化发展,带动两翼区的协同发展;“两翼主导突破”,即以新都工业园区为左翼,以辉埠新区为右翼,努力实现百亿产业大突破,形成常山工业起飞新局面;“三区特色发展”,即依托球川、芳村、青石三大区域的特色产业基础,谋取常山的特色发展、绿色发展道路。
在工业园区产业布局规划上,要按照工业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绿色发展道路,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提高工业企业产业链的契合度,加强工业企业的产业集群效应。从规划的角度进一步加强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提高技术研发、营销、企业管理和经营等方面的集约化水平,打造适合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的工业平台。
2、推进平台建设,加强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的要素保障。加快园区开发力度,加强土地用地规划指导,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供应结构,创新缓解土地制约的方式方法,制止土地闲置。引导企业节约用地,提高建筑容积率,推动企业集约化发展。着力抓好融资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政策导向和统筹调控作用,完善财政支持政策,按照整合资源、规模经营的思路,全力打造政府性投融资平台,通过资本运作,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做大财政盘子。创新投融资平台机制,积极引进县外金融机构和探索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扩大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完善各种新型金融组织,为企业提供担保融资服务。把握好上级政策导向,不断研究上级转移支付的政策,积极向上争取政府转移支付等各类专项资金,为常山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财力。
3、实施人才战略、加强智力保障。完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组织实施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计划,加大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扶持力度,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完善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住房建设,出台和落实政府对创新人才住房补助机制;要妥善解决高层次创新人才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等问题。创新分配激励机制,继续大胆实践知识、技术、资本、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有效形式。加强人才信息宏观引导,定期编发人才开发导向目录和人才供求信息,探索建立高层次、紧缺型创新型人才信息库。通过建立各类柔性引才机制、盘活现有人才资源,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常山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队伍。
拓展人才引进载体。要围绕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培育,组织实施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加快形成一批创新型企业和产业群,集聚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充分利用城区、经济开发区和城东新区优质空间,建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创造人才引进平台,实现国家、省部、市等各级科技资源共享。
制定人力资源开发规划。鼓励企业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和人力资源规划,辅助政府完善和实施重点产业人才培育计划。通过企业内部的激励制度,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加大重点产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企业在岗职工和转岗职工培训、失业失地人员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业从业人员培训。
4、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以构建四省边界重要的区域性物流枢纽为目标,加快推进常山现代物流业发展,鼓励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努力扶持现有的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县内道路的联网;建设信息共享,推动信息化应用提升;形成政府主导的管理机制和规划指导的推进机制,完善扶持政策的激励机制。
加快信息咨询业发展。加快发展工业设计服务业,鼓励制造企业与工业设计企业、高等院校开展工业设计项目合作开发与应用,推进产品功能、结构、外观、包装等的集成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培育专业设计公司,支持中小工业设计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以轴承、汽配、金属制品、纺织等特色产业为核心内容的工业设计集聚区。建立工业设计成果交易平台,促进设计成果产业化。
培育一批管理规范、运作独立、社会认同度高的中介服务机构。重视和发挥各级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对会员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参与政府有关行业发展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参与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节能环保、管理咨询、财务审计、职业教育、评估认证等机构开展各类中介服务,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推进节能降耗,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培育发展一批运作规范、诚实守信的中介服务品牌企业。作者: 刘学锋,江玉林
1、绿色工业平台基础建设水平不高。常山工业园区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建成了6平方公里,辉埠新区规划面积19.92平方公里,实际建成了7.2平方公里。常山县园区建设相对落后,规划建设启动较晚,常山工业园区于2000年开始筹划,2001年正式启动建设,辉埠新区启动于2002年末,与发达地区比较晚了好几年时间,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滞后,配套服务功能亟待提高。常山工业园区虽然在2008年完成了《生态化改造建设规划》,但是在环保基础设施配套,能源、资源综合利用配套方面还不够健全,如:统一供热体系尚未完善。
(一)工业经济持续增长。进入2012年以来,由于受工业品价格持续大幅下跌的影响,全县工业经济低开后振荡负增长,进入下半年后,随着国家及省市稳增长政策的实施,全县工业经济振荡回升,
切实转变观念,增强绿色发展意识。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政策保障。加快平台建设,提高要素保障 此文的内容写的很不错,写的很详细,很值得我们学习 这个很需要啊很需要 很好的 很有参考意义,等需要的时候可以参考借鉴。 学而不思则罔一下,绿色转型是大趋势 业经济绿色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新昌等地的做法很好,值得学习 感谢分享,感谢分享,感谢分享。 谢谢你 我政找这篇文章 值得研究,
倾听楼主高见! 谢谢分享,很有帮助!! 项一下子可以吧
我好想再来了呢一次吧 实现绿色崛起,可持续发展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