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老秘 发表于 2011-11-29 14:21:54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党代会精神宣讲提纲


今秋十月,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分别召开了两个十分重要的会议,即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确定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会必将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1年26日至30日,自治区召开了第八次党代会。这次会议,是在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张春贤同志作了《变化变革敢于担当 务求实效 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奋斗》的主题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八次党代会彰显着“变化变革、敢于担当、务求实效”的进取姿态,制定了进一步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行动纲领,对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具有全面深刻的推动作用。

一、深刻领会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

十七届六中全会是继十二届六中全会、十四届六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专题研究部署文化建设的重要会议。学习好把握好《决定》的理论新概括、政策新突破、举措新实招,是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的前提。

(一)充分认识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关于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刘云山同志用“六个重”给予概括:

1.重要时期和重要会议

当前,我们处在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历史时刻。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不断增多。从国内看,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今年,我们隆重庆祝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和举行了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明年,我们党将召开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全面部署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十七届六中全会必然是一次总结过去、规划未来、开拓奋进重要会议。以这次全会召开为标志,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重大主题和重大意义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七届六中全会立足战略全局谋划文化建设、适应时代要求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文化上的高度自觉、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重要决定和重要部署

全会通过的《决议》,全面总结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即完整阐述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以什么为指导、围绕什么任务、沿着什么方向、按照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全会的重大部署和重要成果,将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准确把握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基本精神

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围绕这条主线,全面部署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丰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发展的文化建设理论。

1.准确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方针

全会提出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全会提出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方针。

2.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

第一次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是《决定》的鲜明主题和突出亮点,也是全会的一个重大贡献。它进一步回答了我国文化建设走什么路、朝着什么目标迈进及其发展路径的重大问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化和拓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政治发展道路、和谐社会发展道路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体现了我们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文化强国的发展理念,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它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利于全面推进伟大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科学道路。这条道路有如下特点:一是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二是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因而反映了我们党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体现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信;三是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着力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因而切合中国实际、具有鲜明时代特色。

3.准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

全会第一次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历史和现实表明,大国崛起不仅是经济现象,而且是文化现象;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是文化繁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要实现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从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从军事大国到军事强国的跃升,而且要实现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的跃升。

建设文化强国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有没有先进、繁荣的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至关重要。一个国家硬实力搞不好,可能一打就垮;如果文化“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自垮。当今世界风云突变,各种矛盾还很突出,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机遇和挑战并存;从国内来看,尽管经济发展很快,但我们也是各种矛盾多发的阶段,特别是目前我们处于经济转型的攻坚时期,面对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尤其是人们精神生活的独立性、多样性、变化性、选择性明显增强,客观要求用文化整合社会生活,进一步凝聚民族精神。这个时候尤其需要一种精神的动力和智力的支持。建设文化强国,就是为了更好的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面实现我们的现代化目标。我国是一个文化古国,也是文化资源大国,但还不是一个文化强国。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都远远超过我国;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当中,美国、欧盟、日本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份额,而中国却非常少,这和我国的经济规模很不相称。要想使我们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从这个意义上说,把文化强国提升在战略层面上来思考,意义非常重大。

建设文化强国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文化权益意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生产属于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能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和水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效的检验。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让人民群众既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逐步提高文化素质、塑造高尚人格,这也是文化自强的重要内涵。如果我们的精神文化产品,广大群众欣赏不上、欣赏不起、欣赏不了,这就很难造就文化的繁荣兴旺。目前,在文化资源的配置状况、文化消费的实际能力、文化需求的层次差异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平衡的情况,这正是要通过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加以改变,通过文化体制的改革创新加以解决,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4.准确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发展前景

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这个奋斗目标,既着眼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又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现阶段文化改革发展实际,既催人奋进又切实可行,有很强的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就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5.准确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和重要举措,是加强文化建设必须抓好的基础性战略性任务。完成这些任务,必须按照全会提出的新要求,找准工作着力点和主攻方向,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在融入贯穿上下功夫,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要在加强引导上下功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在完善服务体系上下功夫,深化改革开放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在优化结构、提升素质上下功夫。

(三)全面落实六中全会所提出的各项任务

1.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引领和主导,是当代中国文化之“魂”。全会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完成这项任务: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三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时代精神教育,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四是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拓展道德实践活动,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

2.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

推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工作,是创作生产更多优秀作品,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因此,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全面提升文化产品质量。

完成这项任务: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新闻观教育,加强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教育,深化拓展“三项学习教育”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二是大力实施精品战略,精心组织“五个一工程”等重点文艺创作和扶持工程,发挥示范导向作用。三是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大优秀文化产品宣传推广力度。四是把坚持正确导向的要求贯穿到新闻宣传、哲学社会科学、文艺出版、广播影视等各个方面工作之中。五是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紧紧抓住互联网建设和管理这两个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同时,抓紧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开展网络低俗**信息专项治理行动,着力营造良好网络文化环境。

3.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从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出发,《决定》提出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在“三个体系、一个重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发展)等4个方面取得突破。

完成这项任务:一是公共文化体系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体系。二是发展现代传播体系。要加强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重要出版社建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整合有线电视网络,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发挥各类信息网络设施的文化传播作用。三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作用,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四是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要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支持和帮扶力度。中央、省、市三级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文化建设。

4.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央指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完成这项任务:一是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在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产业支持力度,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营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和法制环境。三是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依托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建立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国家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四是扩大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服务消费,提高基层文化消费水平,有条件的地方要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文化消费提供适当补贴;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

5.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体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完成这项任务:一是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推进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社、新闻网站转企改制,拓展出版、发行、影视企业改革成果,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现代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机制,增强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提供服务能力。二是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重点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动漫游戏等产品市场,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加快培育要素市场,办好重点文化产权交易市场。三是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健全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加快文化立法,提高文化建设法制化水平。四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规模,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比重,继续执行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政策。五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支持海外侨胞积极开展中外人文交流。六是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加强文化领域智力、人才、技术引进工作,吸收外资进入法律法规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

6.积极创新文化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全会《决议》强调,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

完成这项任务:一是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队伍。继续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建立重大文化项目首席专家制度,造就一批人民喜爱、有国际影响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抓紧培养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二是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实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设立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对服务期满高校毕业生报考文化部门公务员、相关专业研究生实行定向招录,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三是加强职业道德和作风建设。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特别是名家名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追求德艺双馨,鼓励文化工作者特别是文化名家、中青年骨干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增强国情了解,增加基层体验,增进群众感情。
二、明确自治区八次党代会主题和奋斗目标

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鲜明强调了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工作的主题。在回顾评价过去五年工作、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一)明确自治区八次党代会的主题

自治区党委通过广泛征求意见、经过认真研究,郑重提出了八次党代会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抓住历史性机遇,变化变革、敢于担当、务求实效,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这个主题,进一步向国内外、党内外宣示,新疆坚定不移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这既是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的主题,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全部工作的主题。

1.进一步强调在新疆工作中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十七大的重大决策。旗帜是党的灵魂,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事业发展、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康。高举伟大旗帜,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为我区指明了高举旗帜的方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深入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始终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发展进步的基本前提,努力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在新疆高举伟大旗帜不动摇的基本要求:紧密结合新疆实际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大众化,使之转化为各族干部群众的精神信仰、价值取向,贯穿于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过程,融入到各族干部群众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之中;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新疆实际的发展路子,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如期完成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目标任务;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维护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

2.进一步强调推动新疆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精神状态问题

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复杂的改革发展任务,最紧要的就是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定。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

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有机部分,也是我区各族群众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给新疆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的历史性大机遇,而能否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机遇、创造新的机遇,全方位地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检验着各族党员干部的素质本领。为把历史使命感、政治责任感、现实紧迫感落实到位,自治区党委强调“变化变革、敢于担当、务求实效”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

变化变革,强调了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要求党员干部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真正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激活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决心和信念。敢于担当,强调了抢抓机遇的勇气魄力,要求党员干部在责任面前敢于担当,在困难面前勇于进取,在重大问题上清醒敏锐、立场坚定,在困难面前和关键时刻站得出来、豁得出去。务求实效,强调了以扎实作风来提高效能,要求党员干部深入群众、研究实情、务实工作,努力创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把新疆变成办事态度最好、环节最少、节奏最快、水平最高、成本最低的发展热土。

3.进一步强调新疆工作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十六大以来的实践证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符合我国国情和现阶段发展要求、反映人民意愿的目标,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极大地凝聚了社会各方面力量。十七大确定,要继续朝着这个目标干下去,直到2020年都必须一如继往地为之奋斗。

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承载了2000多万新疆各族儿女追求幸福生活的殷切希望,为的是保证2020年使新疆各族人民与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此,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了做好新疆工作的具体战略选择: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打造中国西部区域经济增长极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繁荣富有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自治区八次党代会向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发出号召:站在时代前列,团结带领全疆各族人民,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奋斗。

(二)明确我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自治区党委在实事求是地总结过去五年工作成绩及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根据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精神,以对党和国家、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确定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1.认真把握今后五年奋斗目标的内容

(1)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实现自治区生产总值翻一番,超万亿元的目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快速增长,总值确保翻一番半,力争翻两番。

(2)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一番。全面完成150万套安居富民、8.5万户游牧民定居和123万套保障性住房工程,城乡住房保障水平和居民住房条件超过平均水平。新增城镇就业200万人。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

(3)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兰新第二双线、阿克苏至喀什高速公路、中哈二期原油管道、疆电外送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一大批水利、交通、电力、通信、市政项目建成投产。

(4)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森林覆盖率达到4.5%。

(5)社会发展和管理明显进步。九年义务教育质量大幅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由0.49%提高到1.8%。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加快发展。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民族团结进一步加强,社会稳定不断巩固。

(6)党的建设明显加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显著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2.深刻认识未来五年奋斗目标的意义

(1)五年目标确立于新疆战略机遇的判断。自治区党委认为,未来五年,是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央作出了进一步加快向西开放的战略决策,为新疆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定,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部署,为新疆科学跨越、后发赶超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为加快新疆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出台政策之多、覆盖范围之广、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特别是经过全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奋发努力,我们已经朝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确立的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五年目标奠基于取得巨大成绩的支持。过去的五年极不平凡,开创了新疆各项工作的新局面。综合经济实力增强;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改革开放扎实推进;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进步;民族团结不断加强;社会大局总体保持稳定;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确定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具体战略选择,提出了做好新疆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提倡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的新举措,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全疆上下已经形成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热潮,人心暖了、人气旺了、动力强了、信心足了,求发展、谋富裕、思稳定、盼和谐已经成为新疆的主旋律,各族干部群众的注意力、关注点和兴奋点已经集聚到走向富裕、走向现代化、建设美好新疆上来。一句话,面向未来,新疆已经进入新时期新阶段。

(3)五年目标确立于积累宝贵经验的信心。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努力形成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的理念;必须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基本前提,全力维护新疆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必须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不断提升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水平;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些基本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放眼世界发展大势,把握全国发展大局,立足新疆发展实际,始终相信和依靠各族人民群众,集智、凝心、聚力,不断开创新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4)五年目标确立于克服问题困难的需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比较滞后;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待加强;各族群众收入水平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差距还比较大,扶贫和济困任务较重;社会稳定的基础仍然脆弱、形势依然严峻,对“7·5”事件要痛定思痛、举一反三、认真总结、吸收教训;基层工作、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有待加强;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意识需要强化;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领域还比较突出。诸如此类的困难和问题,说明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异常艰巨紧迫。需要保持清醒头脑,有针对性地确定新的奋斗目标、提出新的工作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把握实现两大任务的新要求和新措施

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立足新疆实际,全面部署今后五年工作,就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措施。

(一)坚持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科学跨越

实现中央提出的2015年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要努力推进新疆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后发赶超。

1.全面加强生态建设

新疆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实现可持续发展,最为现实、最为关键的就是全面加强生态建设,保护好生态环境。一切开发建设必须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以保护现有的生态为基本目标,全面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把环境保护目标纳入区域经济规划之中,从源头保护好生态。对生态敏感区域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严禁进行任何资源勘探和开发。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和风景名胜区,要在前期规划的基础上重新规划提升。积极推进天山、阿尔泰山天然林保护、平原绿化、荒漠植被保护三大生态工程,加大塔里木盆地周边和准格尔盆地南缘沙漠化治理力度,实施伊犁河谷万亩生态经济林工程。加快重点河流、湖泊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步伐,统筹协调、节约使用、充分保护水资源。结合定居兴牧,因地制宜做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作。严禁无序开荒。建立矿藏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着力推进农村环境的连片整治,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主要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排放,实现和主要城镇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和城市垃圾处置设施。

2.加快推进产业现代化

新型工业化事关新疆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要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科学布局事关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产业、重大项目,占领技术、市场的制高点,尽快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新疆能源资源优势,建设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参与石油石化下游产品深加工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利用国际国内技术,重点推动现代煤电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积极推动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依托新疆优势矿藏资源尽快布局建设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的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冶炼、加工制造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农副产品、轻工产品加工业,建设具有新疆特色的绿色产品、清真食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以及优质棉纱、棉布、服装生产基地。立足新疆产业基础、比较优势以及未来前景,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完善质量诚信体系,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提高新疆产品竞争力。发挥大企业大集团的示范作用,培育一批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强的中小企业集群,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大的产业园区。

要以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重点,加快构建新疆特色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推进新疆由农牧业大区向农牧业强区转变。要立足新疆绿洲灌溉农业的实际,不断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建设国家优质商品棉基地、国家粮食安全后备基地,积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有机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做优做强特色林果业。结合定居兴牧工程,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围绕特色农牧产品加工转化,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农牧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新疆特色的农牧业品牌,扶持一批高成长性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村新型合作组织的发展。构建农牧产品现代营销网络和现代物流体系,让新疆的优质农牧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社会的重要支撑。要围绕“三化”建设,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改进传统服务业,构建充满活力、就业容量大、社会功能强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要高度重视现代金融业,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专业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创意、现代传媒等服务业新业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挖掘、创新、提高新疆民族特色餐饮业的整体水平。加强社区生活性服务网络网点的建设,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的消费需求。要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资源,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自治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改善民生的富民产业,把新疆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3.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

要以更大的决心推进改革开放。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产权主体多元化。深化财税、金融、投资体制以及生产要素和资源性产品价格、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完善和落实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放宽市场准入,深化社会领域和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保障民生事业发展;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以更宽广的视野推进对内对外开放,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特殊政策,积极支持新疆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加快新疆对外贸易发展。加强口岸通道建设,改善通关环境,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充分利用新疆区位和资源优势,积极吸引各类企业建设向西进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商品中转集散地,鼓励走出去开发能源资源,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加强同周边国家以能源资源互补为主的深层次国际经贸合作,努力把新疆打造成我国内陆开发开放的战略支点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基地。加快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不断提升“中国—亚欧博览会”水平,打造新形象,扩大影响力。把产业援疆、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作为重点任务,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对口援疆各项工作。为援疆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便利、齐全的基础设施,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坚实基础。必须抓住国家支持新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立足新疆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突出重点领域,多上快上一批事关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强化水利建设,加快形成对发展战略全局具有重要保障和支撑作用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战略体系。规范水能资源开发管理。加强水资源保障和服务,保障生产生活用水。要以打造面向国内周边国家和疆内的交通大通道为重点,加快疆内国家高速公路网和国省干线公路、农牧区公路以及铁路、民航机场、管道建设,力争用5—10年时间,把新疆由国家交通网络末端,建成中国西部高速大通道和交通枢纽中心。建立多种运输方式相衔接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和布局合理、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系统。加大电网建设投资力度,促进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推进“疆电外送”通道建设。加大农网建设力度,彻底解决无电乡的问题。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网络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推进光纤宽带、3G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据中心基地建设,推进与计算产业发展,加快国际通信建设,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努力构筑向西开放的国际通信和信息传输大通道。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城镇供电、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坚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稳定是新疆的大局。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中央提出的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的正确论断,坚持发展和稳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创造性地贯彻落实自治区稳定工作的各项措施,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做到维护社会稳定各项工作常态化,保持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1.坚决打击“三股势力”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始终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的主要任务。针对目前新疆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的新特点,必须坚决打击“三股势力”各种分裂破坏活动,对形形色色的民族分裂组织、宗教极端实力、暴力恐怖团伙,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加强综合指挥体系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确保出现突发事件能够迅速果断处置。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和网上网下两个战场,切实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加强边防建设,提高边境管控水平。坚持专群结合,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构建军警兵民协同、重点突出、覆盖全面、常态化的防控体系。

2.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社会管建立体制机制,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方法,解决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力求通过有效的社会管理服务,让每一位公民都能进入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加强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依法按政策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提高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水平。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流动人口、特殊群体的服务管理工作,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重视听取网络民意,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水平,营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舆论环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3.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宗教工作事关新疆团结稳定、和谐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要引导各族信教群众和宗教人士正确认识民族、宗教、国家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认真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保证宗教活动规范有序进行。坚持和完善在宗教工作中长期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机制和举措,加强对宗教事务的日常管理,加大基层宗教管理工作力度,提高宗教事务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加强爱国宗教人士的思想和队伍建设,坚持和完善聘用、管理和生活照顾制度,培养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群众中有威信、关键时刻起作用的爱国宗教人士和骨干力量。要积极引导宗教界做好“解经”“讲经”工作,坚决抵制和消除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发挥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把信教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共同富裕,走向现代文明、建设美好家园上来。

4.提升新形势下民族团结工作水平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要坚持在全社会尤其在各族青少年中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深入进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教育,深入宣传新疆的历史,不断增强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和现代意识,引导各族群众感恩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进步、开放、包容、文明、科学的理念,以开明开放的心态学习先进文明成果。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着眼于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坚持把民族团结融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各民族之间互尊、互敬、互帮、互爱、互学的浓厚氛围。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努力提升民族团结工作的水平和层次,不断开创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坚持讲原则、讲法制、讲政策、讲策略,及时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做民族团结的表率和模范。

(三)坚持现代文化引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的文化基础和精神动力。

1.大力发展现代文化,弘扬新疆精神

现代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方向,以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为特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传承和提升区域特色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适应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文化。现代文化的内涵主要是现代观念、现代知识和现代制度,包括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方式、现代生活方式、现代艺术等。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创造性吸收和融合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并不断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发展要求的有机结合,实现民族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要树立世界眼光,形成解放思想、追求卓越的浓厚氛围;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大力发展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引领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是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集中反映,是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在新疆的地域体现,是新疆人民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坐标。要大力培育和弘扬新疆精神,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把新疆精神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使之内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心和动力。

2.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面对当前人们在思想认识、道德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新情况,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团结互助、宽容有爱、共同前进的良好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领导,形成党委领导、宣传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全社会共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格局。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加强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包容的思想舆论环境。加强大中专院校学生等青少年群体的思想教育引导,提高青少年群体抵御渗透的能力。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深入研究和回答事关新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疆实践的研究。

3.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繁荣

遵循“一要积极,二要稳妥”的方针,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区情出发,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推进新疆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大区转变。

要以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覆盖全疆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各族群众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采取各种有效办法,增加基层文化服务总量。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依托重大节庆和少数民族间文化资源,利用各种形式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加、便于参加的文化活动。

通过市场化改革,多种经济成分加入、产业化整合,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提高文化生产竞争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培育和扶持新型文化产业,构建以现代传媒业、新闻出版业、动漫业、文化娱乐业、体育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结构优化的文化体系。积极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要以现代化、国际化视野谋划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发展繁荣文化市场,满足各族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始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繁荣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翻译工作。要大力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繁荣文化创作、体现人文关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保持和发挥新疆文化的优势,拓展特色文化品牌,形成特色文化布局。要善于及时总结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生动鲜活的文化创新经验,推广大众文化优秀成果,让蕴藏在各族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得到发挥施展。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进一步推动文化“走出去”,扩大文化开放和对外交流,提升新疆文化影响力、彰显新疆地域文化魅力。

(四)坚持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结合点和着力点。要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首要目标,逐步建立符合区情、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惠及新疆各族人民现实生活,让老百姓的生活充满阳光、尊严、幸福和希望。

1.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不断扩大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各类群体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统筹城乡养老保险,逐步提高养老金标准,认真做好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让群众享受更便利的社会保障服务。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做好流浪未成年人和孤残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力度和设施建设。

2.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尽快形成“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新格局。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重点解决好普通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困难问题。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决定着生活质量,也影响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要落实增加群众收入的各项政策,稳步提高职工最低工资和城乡困难群众的保障水平,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从明年开始,在全疆探索建立正常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津贴补贴增长机制。继续实行物价上涨与补贴挂钩联动机制,扩大覆盖范围,注重提高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职工工资性收入。两到三年力争两年内解决全疆地州县市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差距问题。坚决落实稳定物价的各项措施,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确保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多渠道扩宽农牧民增收途径,不断增加农牧民收入。

抓好农牧民定居富民工程。重视并切实解决好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加大建设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应房、限价商品房以及棚户区和地方国有农牧民危房改造步伐,改善居民住房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将城市房价控制在合理水平。

3.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要切实把加快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围绕“三化”进程,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关键性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使用科技成果推广。广泛开展科学普及工作。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

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牢固树立“教育立区、人才强区”的理念,坚持质量为本,德育为先,突出教育的基础作用和民生效应,努力建设教育强区。强化基础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重视和办好学前教育,以南疆地区为重点,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扩大双语教育普及面,提高双语教育质量。力争到2015年中小学基本普及双语教育,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占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75%左右,2020年使少数民族学生基本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办好内地新疆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突出职业教育就业导向,加大专业建设力度,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提高大学建设水平,培养高精尖人才,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优秀人才的需求。

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体育事业。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到2015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着力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队伍、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疾病疫情防控力度,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确保各族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推进**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建立覆盖全奖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实行更加积极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快城乡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积极支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各族人民体质,努力提升新疆竞技体育水平。

另外,重视加强兵团工作,支持兵团发展壮大,既是中央的一贯要求,也是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方面。我们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兵团存在和发展的特殊重要性,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兵团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兵团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兵团综合实力和维稳戍边能力。

四、不断提高我区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面对重大历史任务和新的挑战,面对党的建设面临的“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和“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自治区党委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贯彻落实好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始终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按照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干部理论学习和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各级干部要学史明志,学习党史、新疆近现代史、民族宗教演变史,掌握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党性修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依法执政的能力。

2.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紧紧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着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领导集体。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不断推进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和活力。

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做到吏治清明、政风清新。要把政治上强作为各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条件,注重在复杂环境和反分裂斗争一线培养、考验、选拔干部,注重加强对各族干部的政治培训和实践锻炼,注重培养造就更多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建设一支政治上坚强有力、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坚持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综合素质高能干事的人吃亏、不让长期在一线埋头苦干的人吃亏的导向。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全面落实自治区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把用好本土人才作为关键。放开眼界,广纳贤达,大力引进人才。依托对口援疆渠道,引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紧缺人才,发挥好援疆干部人才的重要作用。面向现代化建设主战场,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造就一批跨越式发展急需的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特别是培养大批技能型实用人才。

从明年起,自治区将对广大知识分子所关注的职称评定问题进行充分调研,对职称评定办法进行改革探索,职称聘用要努力向特殊人才和基层一线人才倾斜,全面体现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职称评定工作既要遵循国家规定评定标准,更要对那些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和贡献体现在工作和事业中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特殊的褒奖,切实增强广大知识分子干事创业的信心。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各行各业都要重视基层、加强基层、服务基层,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坚持在基层牢固确立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以农村村级和城市社区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特别是强化敌社情复杂、流动人口集中的重点村和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力度,配强党支部书记。充实和加强边远地区基层干部队伍,强化基层干部双语培训,抓好村级和社区党组织阵地建设,使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方面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高度重视和关心农村“四老”人员,要对他们厚爱、厚养、厚待。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争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之先,创稳定团结、社会和谐之优,在各项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各级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4.加强作风建设

全疆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按照“两个务必”的要求,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使我们作出的决策、采取的举措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规律,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推动工作上,把满腔热情倾注在为民造福上,把发展业绩建立在真抓实干上,不空谈、不张扬、不搞形式主义、克服官僚主义。

创造新疆效率、弘扬新疆精神、提升新疆能力、树立新疆形象,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转变机关作风,加大对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提高行政效能和党员干部执行力。

5.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认真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二)进一步提振精神奋发有为

变化变革、敢于担当、务求实效,贯穿在八次代会报告和整个会议之中。它鲜明地表达了一个思想:跨越还是一种思想方法、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作风导向。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依靠作风上的改进和飞跃。没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忧患意识、担当意识、战略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奋斗意识、奉献意识,不能刻苦学习、钻研思考、扎实工作、提高效能,就难以捕捉机遇、利用机遇和创造机遇。因此,党代会报告的亮点之一,就是特别强调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一种强大的“资源”,分别在报告开头和结束之前,前后呼应地向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出号召、提出要求。

1.报告开端向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出号召

自治区党委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要站在时代前列,团结带领全疆各族人民,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打造中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

2.报告收尾向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要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美新疆充满潜力、充满希望,各族人民充满信心、充满期盼。我们热爱新疆大地、热爱新疆各族人民,热爱新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我们承担着庄严的历史使命:

面对国内外大势,我们必须树立机遇意识、战略意识、忧患意识,坚持变化、变革、创新,适应新形势,研究新问题,与时俱进,激发新活力。

面对历史的重任,我们必须高扬奋斗、奋斗、奋斗的精神,坚持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艰苦创业、艰苦奋斗,坚定信心、排难而进,在天山南北创造新奇迹。

面对人民的期盼,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全身心地热爱新疆各族人民,赤诚于心、奉献于行,谱写各族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面对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既要善于抢抓机遇,更要善于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坚持清醒、敏锐、自信、乐观,直面潮起潮落,敢于应对,不断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危为机,开创新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党代会精神宣讲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