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老秘 发表于 2011-11-12 08:13:37

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要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新农村建设在我国的重要性及普遍性,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2011年各部门创新社会管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作为档案部门,如何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笔者认为:角度很多,情况各异,但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要围绕“千方百计让农民增收,让农村富裕”这个宗旨,紧扣档案的服务特性,把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提升新农村建设档案服务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现实意义

(一)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是融入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客观需要

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农村的发展与稳定是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农村发展也好,稳定也罢,归根到底是要让农民富裕,有效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需要档案提供强有力支撑。同时,档案工作要优质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服务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就要紧跟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把档案工作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才能有效地为解决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的问题提供档案支持,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融入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大潮,为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提供强有力的档案支撑。

(二)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是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持续发展的动力需要

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不是一项短期工程和任务,而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要努力找到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推动点,努力促成“要我建档”到“我要建档”的思想大转变。而这个推动点的原动力就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要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要把有关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类档案收集好、保管好、利用好。发挥新农村建设档案在指导农村生产经营、规范农村产业发展、规避市场风险、保障农民权益上下足功夫,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不竭动力。

(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是保障新农村建设档案利用强大生命力的服务需要

档案工作的最终落脚点,要体现在档案利用上,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查档用档的需求。要改变“做档案、管档案、低利用甚至无利用”不良循环模式,建立新农村建设档案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要从档案收集源头上下功夫,要把紧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关的各类档案收集好,实现“有效收集、规范保管、高效利用”的良性发展模式,即“从有什么查什么”到“查什么有什么”的转变,保障新农村建设档案利用服务的强大生命力。



二、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需把握的原则

(一)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要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是伴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切活动而产生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的真实记录。要利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来解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就必须做到档案与历史同在。

各级党委、政府围绕新农村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要主动与同级新农村建设管理部门加强沟通与协作,及时取得工作与经费上的支持,扩大影响,加大力度。新农村建设管理部门要把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紧跟新农村建设步伐,贯穿于新农村建设全过程,实现档案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必须坚持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得到实惠

档案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发挥档案独有的服务作用,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发挥农民主观能动性,让农民得到实惠,为农村生产经营、增产增收、农民富裕等提供档案信息支持。延伸服务领域,拓展服务手段,农民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形成一种遇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只要是对农村增收有益的工作,都要积极地帮助建档。主动融入农村经济生活之中,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让农民尝到建档用档的甜头,抓典型带全面。长此以往,广大农民就会像关心自己的钱袋子一样关心档案,将档案工作完全融入农村经济社会生活,催生出农村改革发展全新的档案工作模式。

(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农业农村档案是档案工作难度较大的领域。特别是农村各地千差万别,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没有现成、统一的模式。因此,在开展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原则。要结合当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切实开展好工作。要从农民最关心、农村经济发展最急需的工作入手开展档案工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每一项工作都要切合农业农村工作的实际,每一个措施都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每一阶段任务都要注重实际效果。要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尺度和标准,突出地方特色和农村特色,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

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应采取的措施

(一)以建立农户档案为突破口,逐步实现覆盖全农村的档案资源体系

档案部门应加强对建立农户档案的引导和推广,对农户档案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农户档案信息在科学生产和规范管理中的作用。农户档案信息主要包括农户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宅基地使用、耕地山林草场池塘水面承包、农业生产经营、协议契约、借贷信用记录、劳动力技能培训、婚姻生育、奖励与优抚、健康体检、医疗保险、养老保障、违规与处罚等文件材料。

全国有部分省市已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以服务民生为宗旨的“百万家庭建档”工程,其中要求在农村要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相结合,根据农民家庭的不同需求,从收集、整理、完善农村产业结构、农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农业土地资料等方面入手,建立农村家庭档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通过示范,帮助农村致富能手建立家庭档案,推动农户建档,极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档案意识,从而实现农村档案的全覆盖,巩固了农村档案工作的基础。

(二)以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与经营档案为重心,挖掘和发挥档案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档案部门要加强与农业部门的协作,根据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指导本地农业产业化企业和基地,建立农产品生产和质量安全、优势和品牌农产品档案;引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建立档案工作,加强对农产品流通合同、协议文件的管理;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进行信用档案的建设,发挥档案在农产品市场准入、安全认证和流通监管工作中的凭证作用。

我市从当地农村农业发展实际出发,高度重视特色农业档案的建立和指导,为我市60家“一村一品”农村产业项目提供档案服务,分别建起了种果、种茶、种菜、畜牧业养殖等专项档案,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累了有益资料。

(三)以加强农村资源和社会保障档案管理为中心,筑牢农村安全稳定防线

要在农村土地承包、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征收征用、退耕还林还草等工作中,指导相关部门做好耕地、草原、山林、池塘、滩涂、渔港码头等使用权承包、农民补偿等文件材料的收集建档工作,做到相关承包文件、合同、方案、台帐、表册等资料齐全完整,整理规范,逐步实现经营承包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在承包使用权、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做好变更登记,保证档案记录与流转后的实际状况相符,维护承包人的合法权益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失地农民失水渔民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民社会养老保障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中,指导相关部门做好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在乡镇机构改革撤乡并镇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农村经营承包、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社会保障等档案资料的妥善保管和移交工作。

(四)以加强村镇规划和历史文化建档为总关口,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历史进程

要加强面向农村的档案宣传工作,提高基层组织和农民的档案意识;指导各村镇对村镇规划、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工程建设文件材料进行收集管理,做到地上地下建筑工程设施有档可查;引导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民宅、村落与民间文化艺术建立档案记录;收集保存反映乡村历史文化变迁的家谱族谱、名人实物、口述文化、地方戏曲或曲艺、手工艺技能、民俗活动、宗教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种记录,使档案成为传承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载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档案工作为更好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者要站在全新的政治高度和历史角度做新好形势下的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把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发扬不等不靠、勇于创新的精神,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沉下心,府下身,心系农村、情系农民,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地为农民致富,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文/黄鸿珍 陈小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要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