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域下的中国贫富差距问题探索
和谐社会视域下,体现的是均衡的利益,倡导的结构合理、包容共生、运筹得当、规范有序的社会。和谐社会一直是我国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所坚持的口号,其中也一直在强调贫富差距“先富带后富,共进致富路”的内涵。和谐视域下的中国贫富差距是必须还是偶然,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发展途中的弯路,本文即将展开讨论。一、和谐社会的内涵及其视域下利益谐的要求概述
(一)和谐社会的内涵概述。对于和谐社会的内涵,最直接的表述为社会系统内各种因素、各种部分组成处在一个协调融洽的状态。新时期的和谐社会已经有别于传统社会中原生态、自发性的和谐秩序,被赋予了其时代的内涵。从理论上来讲,社会主义所提出的和谐社会应该是公平正义、民主政治、安定有序、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二)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利益和谐要求概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本质上来讲具有利益的和谐性,和谐社会同利益和谐在本质的程度上是统一的。利益和谐属于根本意义上和谐的范畴,人类一切社会活动中,利益的寻求是根本动因,而经济利益又是社会利益的集中体现,反应的是物质财富的占有及支配情况,进而决定不同的利益关系。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就是利益的和谐,从根本上对利益主体中的利益关系进行协调统筹,让不同阶层的群众利益得到合理的分配,及时化解利益矛盾,从而使得贫富差距得以实现有效控制。
二、和谐社会视域下的中国贫富差距问题分析
(一)中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2005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指出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是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2005年4月广州市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开展“收入差距问题公众评价”追踪电话抽样调查时发现,55%的人认为近两年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随着“两会”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再次被提起。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居民收入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收入的提高远没有与经济增长同步,并且出现了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004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率由1995年的2.8升至2002年的3.1。如果加上城镇居民享受的各种补贴和福利,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就更大了。中国贫富差距现状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城乡之间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近些年来,农民人均收入虽有所增加,但是却同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差距之间拉大;第二,地区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由于受到资源分布、发展速度及科技教育水平等方面因素的不一致的影响,导致了个地方之间的较大贫富差距;第三,行业间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垄断行业同一般行业之间效益的不同进而导致其贫富差距逐渐扩大;第四,阶层间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由于收入差距不断的扩大,逐渐形成了一个富裕阶层,造成了富人、穷人两个阶层间的贫富差距问题,并逐渐突出。(二)中国贫富差距形成原因分析。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主要是背离了和谐社会的公平原则,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致富资源缺乏合理性。资源在初次的分配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不公平的竞争,导致了当前我国收入分化的明显特征;第二,致富途径缺乏正当性。当前,我国致富途径多样,有正当的和不正当的,不正当的致富途径,导致了利益分配的不公平性,进而造成收益的不均衡;第三,援贫缺乏执行力。在援贫的过程中缺乏管理和执行力,导致贫困群体难以得到有效的援助,进而造成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三)中国贫富差距带来的正面效应分析。和谐社会视野下,中国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显得有些不合事宜,给人民群众带来消极心态影响的同时,让人们开始怀疑和谐社会的真正内涵。但是,重新审视之下,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也有其积极的意义:利于人们财富创造积极性的激发;利于高端人才的引入;利于规模经济的形成;利于产品的不断创新;利于国家财富不断的增长;利于社会就业的进一步扩大。(四)以和谐社会内涵为基准,改革现有体制,改善中国贫富差距问题。我国现有体制是造成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根源,如果在体制上不加以解决,新的问题仍会不断滋生。现有的体制缺乏对和谐社会内涵的正确认识,对其公平的本质要求没有足够的重视,进而导致经济、资源不平等分配的现象不断发生,贫富群体已然形成。认证履行和谐社会的初衷,在现有体制中贯彻和谐社会的理论,从而缓解和解决我国当前的贫富差距问题。
总论:和谐社会视域下的中国贫富差距问题审视,可以看出,贫富差距是利弊共存的,但是其不断加剧的形势与和谐社会理念相背离,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的实现。逐步完善现有体制,把解决现有贫富差距问题提到日程上来,从而缓解当前的贫富差距矛盾。(《工会博览·理论研究》 李平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