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自我党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以来,在“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基础上,党中央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是伟大战略的两个方面,合规律、合目的,相互统一。以人为本突出强调了发展的为民性、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始终遵循的基本规律。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客观规律,运用多种手段,就能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上使全体社会成员的尊严都得到维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目的,发展生产力是达到目的的手段。首先,生产力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新的社会形态,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都要以发展生产力为基础。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的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发展生产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看,发展生产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条件。只有生产力发展了,物质财富才会增加,才能为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物质条件;才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社会的和谐。
二、民主法制、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从价值目标讲,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全面和谐的社会。从现实而言,和谐社会是一个经济繁荣、政治文明、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核心价值取向。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要在维护和促进社会公正这个关键环节上求得新突破。公平正义是在民主法制的基础上实现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任何一种秩序都要有一定的环境,良好的秩序需要有良好的制度环境,而良好的制度环境的生成与秩序的维系离不开人的努力,离不开正义的信念。党和政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从坚持以人为本的高度,调整优化利益分配格局,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完整的社会公平体系。要使社会公正政策化、制度化,用具体制度来保障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的公正,只有这样,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上来。
三、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
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人的发展,是发展的实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重新明确了人是最高价值目标。江泽民同志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要脚踏实地地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把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到更重要的位置。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首要素质。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素质。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才能积极推动社会发展。
四、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
在唯物史观看来,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即它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性,与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这两者是统一的。没有人的创造历史的活动,就没有历史,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体现出来的,这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在历史活动中追求的目的性是内在统一的。合规律性就是说人类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两个方面,二者内在地要求统一起来。人们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必须正确处理人的主观能动性同客观规律的关系,尊重规律,按照规律办事,但不能创造规律、违背规律。
科学发展观正是我们党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型发展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发展观。它既贯穿着唯物辩证法,要求人们全面地看待发展问题,又贯穿着唯物史观,立足人类历史活动的实践过程。“以人为本”和“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最高宗旨;“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是合目的性的具体体现。
结语:综上所述,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能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所以说,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理论典范,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辨证统一。(《工会博览·理论研究》作者: 桑雷 )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企业面临的新形势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从企业目前的现状来看,各种压力容易诱发不稳定因素,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和困难。同时面对繁重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干部员工的思想压力增大,畏难和抱怨情绪时有增长同样对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对建设和谐企业是一个考验和挑战。所以,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各种矛盾,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关系,以创新的思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保持企业稳定和谐发展。
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四个注重”
一是注重“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企业应通过加强和完善职代会制度建设,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主人翁意识,增强职工“爱企业、爱岗位、做主人”的自觉性,逐步形成职工与企业同呼吸、共患难的良好风尚,为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注重心理疏导。心理疏导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来理解,就是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善或改变心理问题人群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达到降低、解除不良心理状态和清除思想障碍的目的。它体现的是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是人性化的一种具体表现,是满足人类个体心理需求与精神需求的一种科学做法。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心理疏导。根据群众的实际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要。企业通过制定并实施职工代表与公司领导见面会制度,通过与职工代表见面会的直接交流和沟通,减少猜疑,密切干群关系,增强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团结,调动了广大职工参政议政和自身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是注重企业文化凝聚人心。每一家企业都有适合自己的一套企业文化制度,也正是多年的文化底蕴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使企业能够健康快速发展。在凝聚人心、团结人心上,企业应充分发挥文化建设的传统优势,坚持在健康文化氛围的熏陶中振奋职工精神,鼓舞士气,凝聚人心。
四是注重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就要关心人、帮助人,就要与职工打成一片,把握他们的脉搏,心中要始终装着职工,要动之以情,施之以爱,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深入职工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把“职工利益无小事”的要求落到实处,切实关心职工疾苦,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要亲和于职工,不仅表面上要与职工拉近距离,还要真正关心职工,不单是关心职工的家长里短,更重要的是关心职工的前途和未来。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做好突发性群体事件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一,要建立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具有不确定性和偶然性,但其发生往往是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矛盾的产生、积累和激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可以预测预警的。目前,很多企业重视危机的应急处置,却忽视危机的预测预警,这种倾向需要改变。
第二,要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和情绪渲泄渠道。企业对各利益群体的意见表达应采取开放宽容的态度,并尽快建立起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群众一旦产生不满,一定要尊重和理解他们的感受,并提供必要的渠道作为渲泄不良情绪的“减压阀”,让人们在表达和交流中舒缓和转化情绪。理顺情绪的根本在于理顺利益关系。在做好企业主流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对边缘人群的思想状况和情绪变化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并做好他们的工作。这样才能有效的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工人日报》2011年06月16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