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梅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考
当前,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市区与沙县同城化、与永安一体化的纵深推进及“南拓北扩西进”三明城市发展战略进一步实施,梅列发展第三产业的地缘优势日渐凸显,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潜力、前景更加广阔。一、梅列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区坚持“优三壮二精一”产业发展思路,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辖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额46.93亿元,总量列全市第一位,增幅居全市第二位;实现三产税收2.26亿元,对地方级财政收入贡献高达75.8%;三次产业比重已调整为1.7:55.6:42.7,服务业成为驱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重要引擎。
1、运输市场平稳增长。全区现有客运企业5家,出租汽车4家,旅游企业1家,客车144辆,出租汽车150辆,旅游车15辆,客车总座位达4234个;开通省际线路15条,市际线路24条,县际线路12条;水上客船3艘,客位数283座,2010年全区客运周转量458.7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近2000万吨,其中铁路运输709万吨公里,公路运输1291万吨公里。共有货运运输公司(车队)67家,危货运输企业9家,货车1402辆,货车总吨位数达1.25万吨。以永利建材市场、佳尔沃农资为代表的仓储市场形成一定规模,福建盛辉、厦门中远、泉州太平洋等沿海口岸物流企业纷纷抢滩我区。
2、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建成以“山、水、湖、林”为特色的生态休闲旅游景区(点) 6 处,其中国家4A级旅游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1处,水上特色游豪华游船2艘;现有星级饭店12家,其中:五星级待评2家、四星级1家、三星级5家;旅行社14家,旅游车队1家,成为三明“沙溪滨河城市休闲旅游带”重要组成部分。
3、房地产业增量发展。辖区内房地产企业数量、规模、开发项目逐年增加,投资总量也逐年增长。目前,在我区立项开发的有47个房地产公司,共完成投资113646万元;新开工面积25万平方米,销售面积28万平方米。
4、商务服务业较快发展。全区经工商部门登记的中介机构253家,共有各类经纪人71人,主要从事房屋、商品信息、中介代理等。
5、服务业发展措施有力。成立了由区委书记挂帅,近30个部门单位组成的区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领导小组,2011年5月,我区新成立第三产业促进局,成为全省首家成立三产行政机构的县(市、区),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梅列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流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新型流通业态所占的比重较低。全区限上企业市场占有率不高,仅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0.6%;缺乏具有规模效应、市场竞争力强大型龙头企业,消费品市场主体仍是小企业和个体户;从行业分组来看,限上零售业零售额80%来自成品油、汽车、超级市场、百货、家用电器、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等六大行业,其他行业零售额所占比例较少,通讯设备商品零售业、五金家具及室内装修材料零售业等个别行业尚无一家限上企业。
2、服务业发展障碍不少。服务业发展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市区仍以传统产业为主,计算机软件、金融、国际商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趋慢,有的甚至是空白;市场发育不健全、社会化服务程度低,服务业始终徘徊于低水平,效益差状态。
3、服务业功能划分不够明显。以“功能划分”为特征的聚集效应不佳,规划、包装、策划还不够到位,影响力也还不够,显得“散而杂”,区内商业配套和服务功能还跟不上发展需求,人力资源、商务环境、标准化信息交流平台还有待提高。
4、商贸业集散功能有待发挥。市区向心力不足,中心城区人口少,从人才流动来看,出大于入,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现象,引发服务业人才及潜在购买力流失;旅游观光、商务活动等客源流动性不足,商贸龙头企业规模小,中心商贸圈对周边市场辐射和带动力有限。
5、新型业态培育尚在起步。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联动效应不强,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主要以机械、冶金、建材、化工产品为主,属于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两头在外的市场主体,市区服务业与制造业未能形成有机联动,外包经济难以拓展,不利于孵化、衍生新型业态,培育高端服务。
三、加快发展梅列现代服务业对策建议
按照“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层次、创新业态”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生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服务业连锁化、基础服务业网络化、公共服务业均等化”发展方向,通过规划引导、产业聚集、项目带动、政策扶持,使现代服务业成为我区经济增长新引擎、扩大就业主渠道、结构调整大平台、科学发展主力军。
1、注重产业发展谋划引动。按照《市区服务业重点板块定位及主体项目布局方案》,重点围绕商贸、物流、房地产、文化、旅游、金融服务、科研服务和商务服务等八大产业,科学谋划产业发展思路,全方位搭建“大梅列”平台。一是合理区划“五大功能板块”。即,列东发展中心商贸,成为商贸繁荣、文明和谐的首善街区;徐碧发展中央商务,成为凸显三明城市魅力的现代商务街区;列西发展休闲商贸,成为传统民俗与特色风情街区;陈大发展旅游商贸,成为宜居宜游的旅游渡假区;洋溪发展新兴商贸,成为连接贵溪洋城市综合体的生态观光区。二是着力构建“六大聚集区”。即:三官桥片区的科研创意集聚区;翁墩片区的现代城市物流集聚区;贵溪洋—小溪片区围绕体育场馆建设的科文体和休闲娱乐集聚区;东新六路片区的汽车贸易集聚区;徐碧新城片区的商贸流通集聚区;城北片区的商务集聚区。三是全力打造“三园三城”。精心打造生产性服务园、文化创意与软件园、服务外包园等三园及影视娱乐城、美食城、家居建材城等三城,不断满足服务性企业发展、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需求。
2、打造百亿经济集群推动。着力发展一批百亿商圈、百亿园区、百亿企业,提升服务业发展“含金量”。一是提升传统服务业,打造中心城区百亿商圈。发展壮大夏商百货—阳光城和新市北路-瑞云路汽车两大商圈,以培育建设列西具有特色明显、功能完善的特色商圈和徐碧新城以业态丰富和特色品牌为主导、营造中高端消费核心商圈,发展一批限上批发、零售企业,形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百亿商圈。二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交易额百亿物流园区。以华油仓储、一品农林、盛辉物流项目为主体,将城市物流园建设成为仓储配送、货运车辆集散地和物流信息中心,丰富物流业态,引进“金融仓储”,为银行、企业提供第三方动产抵押管理仓储服务的商业模式,完善物流服务平台,建成年交易额达百亿的物流园区。三是加快优化服务升级,打造百亿楼宇经济群。以徐碧新城商业地产开发为平台,依托正建的福清商会、汇鑫、泉州商会、兴化、国能矿业和梅列工商企业大厦,大力引进一批总部型企业,发展壮大总部经济,带动商务服务型、中介服务型企业集聚,打造徐碧新城百亿楼宇经济群。
3、突出重点服务业态促动。始终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加快服务性项目开发建设,努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核心区。一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翁墩片区要抓住“公路港” 建设的有利契机,以城市物流园提升建设为平台,充分整合和利用园区内有效资源,完善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物流信息服务范围,全力打造现代城市物流集聚区。贵溪洋片区要在建设2.5平方公里的科文体和休闲娱乐集聚区基础上,力争引进1个投资1亿元以上以软件开发、生产外包为主的软件园。东新六路片区要发挥闽中汽车城、左海(三明)家俱广场、金色阳光家居等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形成汽车贸易、家居建材等专业市场。斑竹片区要依托市区先进制造业产业优势,开发建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围绕市区“4+1”产业集群,引进1家投资2亿元占地面积200亩的服务外包园。洋溪片区要加快洋溪组团开发,将半路洋组团建成市级的新兴产业研发中心。同时,依托市区一河两岸休闲景观建设和城郊生态资源优势,加快三明国际影视城、瑞云山(大佑山)、洋山湖旅游休闲区、碧溪提子园、古玩字画一条街、闽中土特产“老字号”商业街等一批文化、旅游、商业相结合的项目建设,建设沙溪滨河城市文化休闲旅游集散地。二是加快发展消费性服务业。重点围绕“吃、住、购、娱”等四大要素,做大做活消费性服务产业。在饮食方面,依托大型商贸中心,以美食总汇、品牌连锁餐饮为主体,在市区原体育场地块,投资1亿元,建设具有三明特色、闽台特色的中华美食和国际风味的美食广场。在住宿方面,通过发挥梅园国际大酒店等一批本土特色餐饮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加速三明宾馆重建和喜来乐商务酒店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梅列接待能力。在购物方面,要围绕“四大商圈”,以宜居时尚为重点,优化消费环境,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善、优势互补商业街区。在娱乐方面,策划建设高档休闲项目,提升现有KTV、茶艺居、咖啡屋、酒吧等休闲场所的档次,打造大众娱乐消费的新型航母;加快三官桥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建成集电影拍摄、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为一体的综合娱乐项目;投资6000万元,建设集3D、4D等综合影视娱乐购物、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影视娱乐城。三是加快发展公益性服务业。完善社区商贸服务网络,合理布局便民商业网点、停车场和再生资源回收站,大力发展社区家政服务,建立以老年福利、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体育健身为主要内容的老年服务体系。落实教育布局规划,加大教育投入,精心打造北部新区3.5平方公里以文体、教育为特色的城市综合体建设。
4、大力发展领军行业联动。始终坚持行业拉动对发展现代服务业作用,大力培育新兴行业,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一是加强行业协会沟通。扶持、培育发展一批与企业联系紧密、积极服务企业、促进企业发展的行业协会,加强与区内汽车流通、房地产等13个协会沟通联系,通过走访龙头企业、领军人物和表彰有功人员等方式,充分发挥行业领军人物积极性及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引导行业整体走强,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二是大力培育新兴行业。加大金融服务、文化创意、商务会展、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及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的扶持和引进力度,创新金融产品为服务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尤其是为制造业配套的服务业集约化、高端化发展,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运作规范,适应我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新兴服务业体系。三是突出发展重点企业。主动与“三维”企业对接,引进一批上市公司、全国100强、行业10强的企业和财团,提升改造。积极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管理规范、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大型商贸流通、汽车贸易、家居建材、物流、餐饮服务、文化传媒等企业(集团),成为行业领军,打造中国驰名商标、福建名牌产品、省级著名商标,提升产业发展档次和行业核心竞争力。扶持新华都购物广场、夏商百货、苏宁、国美等龙头企业,带动我区限上企业发展壮大。引导企业积极注入现代经营模式和营销方式,形成企业持续发展、有序扩张的新机制,力争每年发展10家限额以上企业。
5、着力营造发展氛围拉动。始终加强和改善经济运行综合协调,扎实做好企业跟踪服务工作。一是做好宣传。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大力宣传省市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贯彻执行《市政府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规定,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对现代物流、服务外包、商贸综合体等重点行业予以重点扶持。二是完善机制。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目标和部门分工责任考核制度,形成“年初有目标、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服务业统计网络,全面、及时、系统地反映服务业发展状况和运行趋势。三是推进改革。减少市场准入壁垒,规范市场管理,增强服务意识,创造更为宽松的服务业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服务业人才信息库和人才服务机构,加强岗位培训,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加快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步伐,大力吸引高素质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作者为中共梅列区委书记蔡光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