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猫 发表于 2011-9-30 07:24:07

雷云:理论研究要敢于“碰”五个方面问题

内容提要:理论研究旨在探索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在理论问题上探求未知或对已知的进行深化、完善,不同于一般理论大众化的宣传,在这个意义上它是无禁区的,要敢于“碰”书本上说过的、文件上肯定的、权威人士讲了的、被经验证明的、大多数人公认的这五个方面问题。但必须遵循两个前提:一是局限在研究范围之内,二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还原历史坚持真理



多年来我们总是斩钉截铁地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并且把它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列于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之前。但是这个“精髓”要在理论研究中体现出来、坚持下去,还真不容易。为什么?因为思想观念上还有障碍和“拦路虎”,还有迷惘和困惑,还有忌讳和顾虑。这就导致我们的理论往往难以彻底,甚至有违历史,脱离现实,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损害自己的声誉,引起人们的反感。



怎样改变这种不正常状况呢?我经常在思索、探究,却又不得要领,找不出一个完整的答案。近来在李瑞环同志的著作《务实求理》中读到一段话,为之刷新耳目,豁然开朗。他说,理论研究要跟上现实生活的发展,要敢于触及五个方面的问题:书本上说过的;文件上肯定的;权威人士讲了的;被经验证明的;大多数人公认的。“若不敢碰这五个方面,就无法研究。”这番话真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振聋发聩,发人深省。本文便想就这五个方面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敢于“碰”书本上说过的



“书本上说过的”,这个“书本”首先应是指马克思主义老祖宗的著作。它能不能“碰”?回答是肯定的。道理很简单,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①他还强调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②在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大量有关论述中,也始终贯穿着这一基本精神。这实际上是深刻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问题,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而不是封闭的僵化的学说,与时俱进是它固有的理论品质。联系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特定的政治、经济等条件,在它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灵活运用它的基本原理,敢于“碰”它已不适应新的实际的结论和公式,正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在一定意义上,列宁主义之所以成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样“碰”出来的。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正是敢于碰“书本上说过的”典范。如果不能“碰”或不敢“碰”,马克思主义就停滞了,没有生命了,共产党人的崇高事业也就寸步难移,无所作为了。一部国际共运史,我们党近九十年的全部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已经雄辩而反复地证明了这一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经济领域的理论和大政方针敢“碰”老祖宗的书本,尤其值得大书一笔。例如在所有制问题上,老祖宗的书本上说过:社会主义社会是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过去我们长期固守这个观点,片面追求“一大二公三纯”,搞“穷过渡”。改革开放以来,“碰”了这个观点,才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分配问题上,老祖宗的书本上说过:社会主义社会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过去我们长期固守这个观点,搞单纯的按劳分配,实际上扭曲为平均主义吃大锅饭。改革开放以来,“碰”了这个观点,才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经济运行体制问题上,老祖宗的书本上说过:社会主义社会是完全按计划生产的社会。过去,我们长期固守这个观点,把计划经济看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属性,搞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而排斥市场作用,导致经济社会失去活力。改革开放以来,“碰”了这个观点,才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等。正是这一系列“碰”,带来了思想的大解放,生产力的大发展,经济的大繁荣,创造了举世瞩目惊叹的“中国奇迹”;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本身的新发展,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理论上实现了一次新的飞跃。



那么,书本上说过的,现在是否还有应当“碰”而我们不敢“碰”的东西呢?肯定有。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在理论研究方面,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更加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分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个别论断,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和教条式理解,澄清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陈旧观念和错误认识,该“碰”则“碰”,在“碰”中求得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二、敢于“碰”文件上肯定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雷云:理论研究要敢于“碰”五个方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