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社会舆情引导工作的思考
一当前我国社会舆情的主要特点和态势近两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加快、改革向纵深推进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社会舆情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态势。
1、社会主流舆情更加成熟,更加理性
这种成熟和理性,不仅表现在广大民众对党和政府倡导的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广泛支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的充分肯定,而且表现在民众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能够有理性的思考,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更加关注,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公平正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监督,维护自身权益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显著增强。从战胜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到上海世界博览会和广州亚运会成功举办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都体现着民众的广泛参与、积极支持和努力推动。与此同时,在民众中也不乏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理性思考,对存在的诸多社会矛盾与问题的深刻认识。比如,面对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被西方媒体谓之“里程碑式的超越”,在我国国内却没有引发民众太多的欣喜,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仍然很低、经济增长付出的环境、资源代价过于沉重等普遍认识,显示出民众的务实与理性。
2、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更加广泛、更加强烈
在中国所有的民生问题中,没有比物价的稳定更让老百姓关心和敏感的了。近两年来,众多农副食品和日用品接力涨价,民众生活成本日益增加,持续强烈地牵动着人们的神经,从而成为舆情焦点。从“蒜你狠”、“姜你军”到“豆你玩”,再到后来的“糖高宗”、“苹什么”、“油你涨”,一个接一个的网络热词都以黑色幽默的形式传递出同一种民生焦虑。让民众极为“纠结”的还有房价居高不下,楼市调控政策频频发力,中央所下决心之大、动用的政策工具之多前所未有,然而一些地方的房价依旧不降反升,考验着民众的信心。目前,楼市泡沫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危害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房地产市场已成为各种社会矛盾、各种不合理现象错综交织的节点,下大力气解决好民众住房保障问题成为社会的高度共识。此外,收入分配、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大学生就业、看病难看病贵、食品安全问题、教育改革、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众多问题也屡屡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演绎出一个又一个的舆情热点。
3、微博传播和网民围观越来越成为舆情热点的重要表达形式
互联网对于舆情热点的形成发展过程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网络舆情已成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微博的迅猛崛起更加强化了这种作用。在信息传播速度、广度和使用便捷等方面的优势加上其巨大的用户数量,使得微博快速发展,成为网络舆情生成平台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网络舆情格局的力量对比。在传播信息的快速化、便捷化,以及能瞬间点燃网络群体效应的多重作用之下,许多社会事件通过微博快速演变成舆情热点。微博日益成为网民收发信息的首选载体之一,已渗透到网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舆情热点的重要表达形式。
4、舆情热点的频发易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关系调处难度加大
较之以往,最近一段时间,尽管群体性冲突事件有所减少,但舆情热点仍呈现高发频发的态势,不仅分布的地区、分布的领域更加广泛,而且由一般性社会事件转变为舆情热点事件更加容易。当前的热点事件一般涉及官民关系、警民关系、贫富关系、医患关系、城乡关系、劳资关系等。舆情热点的频发易发,一方面与民众维权意识增强、舆情表达更加便捷、媒体社会监督意识提高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也表明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日趋复杂化、尖锐化,社会成员之间的非理性情绪和心理加重,社会关系的紧张程度和调处难度加大。
二、当前我国社会舆情热点的成因分析
每一个舆情热点背后所包含的成因往往都是错综复杂的,既有现实的冲突要素,也有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背景。这里围绕当前发生的一些舆情热点事件的主要成因,简要做些分析。
1、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互“给力”,是众多舆情热点形成的重要原因
网络词语“给力”在《人民日报》亮相并流行于社会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呼应、相互促进、互动加深的生动写照。随着中国互联网舆论继续高速发展,网民数量持续攀升,社会各界积极争取网络话语权,网络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无论在第一消息源的比重方面,还是在有影响的独立言论数量方面,都大幅度上升。而传统媒体以组织和个体的双重力量,深入热点话题,通过议程设置和媒体互动,充分发挥其权威性、专业性优势,积极成为社会舆论引领者。在信息科技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相互融合与呼应进一步强化,社会舆情热点几乎都是在这种双重作用下形成的。在最近的舆情热点事件中,有些是直接由传统媒体最先报道,继而引起网络热议的事件,但更多的是源于网络的言论或爆料,在传统媒体介入以后逐渐上升为社会焦点。新老媒体正是通过广泛的沟通和融合,通过相互呼应所产生的巨大传播效果,对社会舆情热点的生成和舆论格局的走向产生直接而有力的推动作用。
2、微博的快速崛起成为网络舆情热点的重要推动力量
微博对网络舆情热点形成的巨大推动作用,不仅表现在它拓展了热点事件的信息源头,更主要的是它大大加速了网络舆情的形成发展进程。微博实时、持续的移动传播方式,以人际关系网络为基础的传播机制,使得事件的广而告之与舆情的酝酿、传递过程几乎是同时启动,信息传递的也不仅仅是事实性的信息,人们的意见、情绪甚至谣言等通过转发或评论等方式也随之得以传播,在信息传播达到一定规模后,舆情热点也随之形成。可以预见,快速发展的微博平台对未来的网络舆情也必将产生更加广泛、更加深远的影响。
3、一些地方政府执政能力欠缺和少数官员素质低下,常常成为舆情热点的导火索
在目前各种社会矛盾、利益冲突加剧的情况下,各级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官员的道德修养和工作作风,更加受到民众的关注,一些违背民众利益、伤害民众感情的态度和行为,常常会引起民众强烈的反感,进而形成舆情热点。少数基层政府官员执政理念的严重缺失,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拥有权力的傲慢和对民众利益的漠视,与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形成巨大反差,必然会引起舆情的强力反应。
三、进一步加强社会舆情引导工作的思考
加强社会舆情引导工作,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深入认识当前民众思想意识和价值选择多元多样多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深刻把握现阶段社会舆情的现状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全面了解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各种社会热点、难点和敏感问题及其对人们思想、心理、情绪产生的影响,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机制,牢牢掌握社会舆论的主导权,进一步提高舆情引导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1、创新宣传舆论工作理念,不断提高舆情引导的吸引力、感召力
一是坚持新闻宣传与反映民意相统一。要服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生动和谐的主流舆论,为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要充分反映人民的意愿、要求,从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入手,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有效化解人民群众的疑虑,围绕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效开展宣传舆论工作,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有机统一起来。二是坚持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相融合。随着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在新闻传播领域内异军突起,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民意表达、舆论导向上的作用日益增强,必须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各自优势,大力推进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有效互动、深度融合,实现两者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断提高新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和引导水平,扩大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三是坚持媒体舆论与民间舆论相协调。传播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传播方式的个性化、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加上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使当前的社会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媒体舆论与民间舆论的差异性呈现扩大的趋势。在舆情力量不断成长的今天,既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主导作用,形成正面舆论宣传强势,同时应该更加关注和反映民众的诉求和声音,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促进两个舆论场的沟通和互动,努力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舆论环境。四是坚持舆情引导与服务群众相结合。以人为本是做好舆情引导工作的根本要求,新闻媒体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理念,多关注和关心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把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结合起来,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多关注和关心群众的所思所想,多反映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遇到的各种困难,积极利用媒体督促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把群众的情绪引导到积极健康的方向上来,在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
2、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不断提高舆情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
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特点和接受信息的规律,把坚持正确导向与讲究宣传艺术统一起来,着力增强正面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要充分发挥媒体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事关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各类新闻媒体要发挥优势、各展所长、形成合力,切实做好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的运用把主题突出出来,使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成为时代最强音,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等成为舆情热点、社会亮点和群众关注点。要加强对社会舆情的分析研究,把握民众思想情绪的现状和走势,把握民众思想舆情变化发展的规律,及时发现和处理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积极有效地引导社会舆情。要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依托主流媒体,做大做强重点新闻网站,打造主流网络媒体。要加大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充分发挥各媒体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促进网络舆论健康发展。
3、完善舆情应对工作机制,不断提高舆情引导的系统性、科学性)**** Hidden Message *****
民之治乱在于吏,国之安危在于政。意识形态作为国家发展和治理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并发表了系列讲话。以“8·19”讲话为标志,使全党对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作用有了新认识,对国际国内大势的把握达到了新境界,工作理念和责任担当得到了新提高。
深刻理解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一科学论断,赋予了意识形态工作新的定位,为我们处理好意识形态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对意识形态工作地位认识的新高度。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毛泽东同志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同志强调,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江泽民同志指出,抓党的建设,首先是抓好党的思想政治建设。胡锦涛同志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宣传思想工作很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定位,既与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要求一脉相承,又对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给予新的注解。
对意识形态工作面临形势的新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定位,基于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洞悉和精准判断。主要是: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深刻复杂;国内一些错误观点时有出现;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这些判断,有利于我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对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关系的新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深刻认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深刻认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既要有硬实力也要有软实力,既要切实做好中心工作、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又要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为中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既不能因为中心工作而忽视意识形态工作,也不能使意识形态工作游离于中心工作。这一表述既有严密的历史逻辑,又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充满浓厚的辩证色彩,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基本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切实肩负意识形态工作的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两个巩固”既为做好新时期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也赋予宣传思想战线新的使命。
为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聚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不会自发产生,需要意识形态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和长期的浸润滋养。因此,必须与时俱进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阐释和宣传,使广大党员干部带头信仰马克思主义、践行马克思主义。
为培植人们共同精神家园“聚气”。物质财富满足生存,精神庙宇安放心灵。一个国家,要有共同扞卫的信念天空;一个社会,需要一起坚守的核心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培植人们共同精神家园的奠基工程。这就需要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创新话语方式,发挥潜移默化作用。
为协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聚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这就告诉我们,越是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越是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越是需要巩固全社会共同思想基础,越是需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聚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需要意识形态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引导人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中国精神,凝聚坚忍不拔、无坚不摧的中国力量。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要求
要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对于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客观基础源于党和人民在利益上的高度一致,现实基础源于党和人民在目标上的高度一致。
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要求,是实现“两个巩固”的坚强保障。掌握领导权,关键是“一把手”要坚持四个带头,即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阅看本地区本部门主要媒体内容,带头把住本地区本部门媒体的导向,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党管意识形态不是讲在会上、写在文件上,重要的是要看在关键时刻敢不敢于担当、敢不敢于负责,在大是大非面前能不能旗帜鲜明,在急事难事面前能不能挺身而出。掌握管理权,就是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既要管人头,也要管“文头”,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较真碰硬,不当好好先生,不耍滑头。掌握话语权,重要的是在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政治斗争中,在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真正做到阵地不失守、导向不含糊、发声有分量。
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有理有利有节开展舆论斗争。正面宣传为主,决不意味着放弃舆论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眼于团结和争取大多数,有理有利有节开展舆论斗争。当前尤其要管住管好“三个地带”,即主流媒体和网上正面力量构成的“红色地带”,网上和社会上一些负面言论构成的“黑色地带”,处于“红色地带”和“黑色地带”之间的“灰色地带”。对不同地带,要采取不同策略。“红色地带”是主阵地,一定不能丢,要巩固和拓展,不断扩大其影响力。“黑色地带”不是主流,但影响不可低估,要有力引导。对“灰色地带”,要大规模开展工作,加快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防止向“黑色地带”蜕变。
强化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理念
意识形态工作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必须树立新的理念,积极顺应发展趋势,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必须抢占网上舆论制高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媒体形态发生了颠覆性变化。现在,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很少看报纸,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思维方式,通过抢占网上舆论制高点改变被动的舆论态势。要有理有节开展网上舆论斗争,既严密防范和抑制网上攻击渗透行为,组织力量对错误思想观点进行有力批驳,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又注意依法管网,让人民群众充分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
必须树立大宣传工作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仅靠宣传思想部门是不够的,必须全党动手。全党动手,就要树立大宣传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不仅宣传思想战线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党和政府相关部门都要顾全大局、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绝不能袖手旁观当看客。
必须在创新中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是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理念创新,重要的是要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要转变自我循环,树立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的工作理念。手段创新,重要的是要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特别是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基层工作创新,就是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既讲“普通话”,又讲地方话和大白话,既讲大道理,也讲小道理,只有这样宣传思想工作才会得人心、有力量。 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特点和接受信息的规律,把坚持正确导向与讲究宣传艺术统一起来,着力增强正面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要充分发挥媒体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事关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各类新闻媒体要发挥优势、各展所长、形成合力,切实做好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的运用把主题突出出来,使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成为时代最强音,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等成为舆情热点、社会亮点和群众关注点。要加强对社会舆情的分析研究,把握民众思想情绪的现状和走势,把握民众思想舆情变化发展的规律,及时发现和处理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积极有效地引导社会舆情。要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依托主流媒体,做大做强重点新闻网站,打造主流网络媒体。要加大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充分发挥各媒体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促进网络舆论健康发展。
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特点和接受信息的规律,把坚持正确导向与讲究宣传艺术统一起来,着力增强正面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要充分发挥媒体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事关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各类新闻媒体要发挥优势、各展所长、形成合力,切实做好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的运用把主题突出出来,使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成为时代最强音,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等成为舆情热点、社会亮点和群众关注点。要加强对社会舆情的分析研究,把握民众思想情绪的现状和走势,把握民众思想舆情变化发展的规律,及时发现和处理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积极有效地引导社会舆情。要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依托主流媒体,做大做强重点新闻网站,打造主流网络媒 坚持正确导向与讲究宣传艺术统一起来,着力增强正面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要充分发挥媒体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事关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各类新闻媒体要发挥优势、各展所长、形成合力,切实做好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的运用把主题突出出来,使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成为时代最强音,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等成为舆情热点、社会亮点和群众关注点。要加强对社会舆情的分析研究,把握民众思想情绪的现状和走势,把握民众思想舆情变化发展的规律,及时发现和处理倾向性、苗头性问题, 论监督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的运用把主题突出出来,使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成为时代最强音,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等成为舆情热点、社会亮点和群众关注点。要加强对社会舆情的分析研究,把握民众思想情绪的现状和走势,把握民众思想舆情变化发展的规律,及时发现和处理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积极有效地引导社会舆情。要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依托主流媒体,做大做强重点新闻网站,打造主流网络媒体。要加大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充分发挥各媒体的优势,弥补 持舆情引导与服务群众相结合。以人为本是做好舆情引导工作的根本要求,新闻媒体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理念,多关注和关心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把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结合起来,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多关注和关心群众的所思所想,多反映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遇到的各种困难,积极利用媒体督促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把群众的情绪引导到积极健康的方向上来,在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 ,把坚持正确导向与讲究宣传艺术统一起来,着力增强正面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要充分发挥媒体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事关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各类新闻媒体要发挥优势、各展所长、形成合力,切实做好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的运用把主题突出出来,使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 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特点和接受信息的规律,把坚持正确导向与讲究宣传艺术统一起来,着力增强正面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要充分发挥媒体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事关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在重大问题、敏感问 #在这里快速回复#;坚持在创新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决不把它当成僵化的教条。要加强理论武装和思想引导,补足精神之“钙”,打造“金刚不坏之身”,坚定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人民群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干部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进对党的信赖、信念、信心。 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特点和接受信息的规律,把坚持正确导向与讲究宣传艺术统一起来,着力增强正面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要充分发挥媒体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切 {:soso_e179:}{:soso_e183:} 好,很好啊,社会舆情很重要,引导也很有必要
找到了。。。兴奋。思考的很痛快,痛苦! 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特点和接受信息的规律,把坚持正确导向与讲究宣传艺术统一起来,着力增强正面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要充分发挥 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特点和接受信息的规律,把坚持正确导向与讲究宣传艺术统一起来,着力增强正面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要充分发挥 111111111111111111111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特点和接受信息的规律,把坚持正确导向与讲究宣传艺术统一起来,着力增强正面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要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