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老秘 发表于 2011-9-1 19:10:35

历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笔试的技巧总结

<font size="4">笔试是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的重要环节。笔试的特点是考生通过解答试题,让主考机关了解自己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众多考生同时临场,有统一的、较客观的评判标准,省时高效,经济易行。但笔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考生不能直观地向招考机关展现自己,而要通过卷面展示自己,因此,有必要了解几种常用的技巧。<br/>  (一)了解阅卷者的心理<br/>  考试一般都要专门制定评分标准,包括标准答案或有关评分要点及各解答步骤的分数分配方案等。评分标准是阅卷者评分的依据,它要求阅卷者按评分标准严格评分,以保证评分的一致性。从理论上讲,评分标准应该是合理的、科学的,这样才能保证评分结果和考试结果的可靠性。然而,由于阅卷者有各自不向的评分原则。因此,往往在不同的人心里又有各不相同的评分标准。有人作过这样的调查,用“你给试题分配分数的原则是什么”的问题分别询问24位阅卷者,结果竟有10多种回答。可见,在给试题分配分数上,评卷人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br/>  阅卷中的认识过程就是阅卷者知觉和思维的过程,这里的知觉主要是指对考生答卷的知觉。在阅卷时,由于阅卷者与考生是相互隔绝的,因而,后者是次要的,有时不起任何作用。阅卷中的思维主要是指比较、判断、分析和综合等。<br/>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人们在知觉过程中要遵循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这些规律,当客观事物只有部分作用于感官时,人就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补充,知识经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知觉存在差异。在阅卷时,阅卷者对考卷的知觉有知觉者主体经验作参考,知觉的结果与客观现实中答卷的好坏并非完全一致。因此,知觉对阅卷时评分的客观性有一定影响。<br/>  从阅卷者主观的角度来看,他们的知觉是以观察为主的,而这种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并伴有积极思维活动的,阅卷(评分)就是要根据标准对考生每道题答案的对错进行判断和评估并赋予相应分值。其中包含了记忆、分析、综合、比较和判断等行为。分析是指把事物的个别属性分解出来,比如,在给作文评分时,既要把作文分成若干段落来思考,又要对作文的卷面、词句、内容、特点等分别来看;综合则是把事物的各种属性结合起来,比如,对作文评分时,经过对作文的分析之后,要把作文各部分、各种属性综合起来看,形成对作文的整体认识;比较是把事物的某些属性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差异,比如将考生的答案与评分标准比较,在考生的答案之间作比较;判断就是对事物进行最后定论,对试卷作何意见,评多少分。<br/>  目前,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的试题类型主要有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类。前者比较简单,比如判断题,阅卷者只需将考生答案与标准答案对照一下,便打分,几乎不加思考,即使外行人也能完成,一般不容易出现差错,有偶然性的差错也很容易纠正,对这类试题现大都采取计算机阅卷的方式,对于后者,阅卷者的心理过程就复杂多了,上面所说的知觉。分析、综合、比较和判断在阅卷中都可能存在,环节越多,过程越复杂,阅卷者的差异就越大,阅卷者情感过程中的爱好或厌恶、心境、美感、理智感和意志过程中的自制力以及个性心理等都能产生影响。最典型的是在评作文题时,阅卷者需要对卷面、立意、意境、结构、层次、语言及文字作出判断,这样,不同的阅卷者,所给的分数必然有差异。<br/>  (二)根据阅卷心理形成应试策略<br/>  1.卷面务整洁,字迹力求工整<br/>  由于阅卷人对考生是陌生的,阅卷人对考生的了解只是通过一张试卷,因此,考生在试卷上要下一番功夫。考生在答题时,按照规范的格式书写,又没有乱涂乱画,字写得认真且清晰,阅卷人看起来既省力又省心,整洁的卷面。工整的字体首先给阅卷入良好的第一印象。这样可能产生光环效应,对提高自己的成绩是有利的。另外,阅卷是一种艰苦的脑力活动,长时间的评阅工作必然会使阅卷人身心疲劳,智力活动效率下降,如果考生字写得潦草,又乱涂乱画。且不按照规定的格式答题,必然引起阅卷人的烦躁情绪,影响评分的结果。因此,只要时间允许,一定要认真书写,字体未必像书法艺术那样给人以美的享受,但至少应清晰可辨。<br/>  2.答案简明扼要.切忌画蛇添足<br/>  一般情况下,正确因行标准答案是以要点或纲目的形式出现的,否则试卷和试题评定就会因人而异失去统一的标准。由于阅卷者对评分标准的顺从,标准答案之外的观点,除非确属高见,且能得到大多数阅卷者的认可,否则难以得分。实际上,由于每个阅卷者在个性上的差异和认识上的差别,标准答案之外的观点受到一致认可的机会是不多的。因此,考生答题一定要简明扼要,只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即可。对要点的解释要准确,若解释不对,还不如。<br/>  3.做题先易后难,以求得到鼓舞<br/>  实践表明,成功的经验可以使人的心理需要和期望得到满足和实现,产生愉悦感和良好的情绪,使人得到鼓舞和激励,从而增强信心,提高人的活动能力,进入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状态。反之,则会使人灰心丧气,产生一种挫折感,降低人的活动能力,难以进入积极的心理活动状态。因此,考生在答题时,先要通看一遍试卷,心中有数后,按先易后难的顺序答,力争在不断满足、不断激励中愉快地完成全部试题。如果遇到一时解不开的题目,暂时抛在脑后,等完成其它题目后再做。<br/>  4.要准确,力争一次成功<br/>  由于人的心理活动具有定势性倾向,先前所进行的心理活动往往影响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方向,使人习惯于按照业已形成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如果已经出现了错误,往往是很难发现和纠正的。因此,在答卷时,要把求准放在第一位,在求准的基础上求快,并且求准应立足于一次成功,即使放慢一点速度也争取一遍成功,这样就省去了反复检查的功夫。如果抱着“反正后面还要检查”的态度草率从事,不但难以保证答题的准确性,而且浪费了许多时间,可谓欲速则不达。<br/>  5.尽量做到最后复查一遍<br/>  考试是一种紧张、复杂的智力劳动,总免不了犯错误,最后复查一遍是避免错误很有效的办法。试卷答完之后,头脑因得到相对的放松而较为清醒,因而,更容易发现在答题过程中注意不到、考虑不周的一些问题,提高试卷的准确度。在复查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解答上,避免思维定势的干扰,故多采用逆向检查法和变换方式检查法,前者指不从其正面按部就班、循老路前进,而是从其反面一步一步地进行反证;后者则是用与原来不同的方式解答同一问题,如能殊途同归爪可以确定答案是正确的。<br/>(三)注意通免常出现的差错<br/>  在笔试过程中,有些题目并不是不会,很可能由于失误而出现差错,下面分析其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以提醒考生在考试中避免。<br/>  1.选择性差错<br/>  这是在各类考试中常见的现象。考试时,如果考生对心理焦虑程度控制失度,就会引起对卷面解题信息感和灵敏度的下降。当出现外形、意义相近,但特征、本质内容有差异的相似试题时,很容易被相似因素所迷惑,造成信息感知的“错觉”,进而出现解题失误,另外,由于对题意理解不全,没有把握问题的精神实质,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动手做题,也容易出现失误。为此,考生在接受解题信息时,首先,必须调整情绪,保持心绪的平静,防止因焦虑过度而感知能力降低。其次,要认真审题,在弄清试题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试题的含义及提问角度,再进行本质特征的比较,弄懂试题提问的目的及解答要求,然后,再细心拟定作答内容,从而准确解答。再次,平时复习备考,掌握考试内容时,必须注意知识掌握的准确性,严格区分相近的问题,力求甚解,切忌望文生义,胡编乱造。<br/>  2.遗忘性差错<br/>  考生由于记忆发生故障,眼瞅着问题复习过,但又记不起来了。这是因为:第一,考生在接收知识信息时,对考试目标、内容、要求等不甚明确,在生理、心理、时间、备考内容等方面与考试的需求对应性较差,在考场上出现原先贮存信息的消失,或信息联络的暂时中断。第二,考生解题时注意力分配不当,引起记忆模糊或不完全。第三,正巧进考场的那段时间记忆能力较差。为了避免此类现象,必须注意两点:备考时尽可能使备考内容与考试内容相对应,并有意识、有规律地进行应试生理机能和心理功能的适应性训练;在考场上要恰当控制情绪,合理分配解题注意力,不要做着这题却想着那题,防止出现短时遗忘造成信息联系的中断,万一答题中一时卡住,也不要焦躁,更不能胡乱拼凑。应暂时停止作答,迅速将注意力转移,等顺利解答了其他题目后,回过头来再集中回忆,或者干脆放下笔静坐几分钟,缓解一下紧张情绪,等冷静后再作答。<br/>  3.自是性差错<br/>  这类差错主要发生在那些骄矜和侥幸取胜的考生中。他们对试题的解答总是视难为易,以易解难,在审题时粗心大意,只看到问题的一方面,就立即作答,误将一些与解题非关联性的条件作为解题的已知条件,或者漏掉某些与解题紧密相关的要害内容,而单凭主观相象作答,致使解题失误,要克服这类差错,重要的就是要克服盲目自信。答卷时,应当见易思难,视易为难,认真细致,避免粗疏,镇定自若地解答。<br/>  4.猜测性差错<br/>  这类差错主要发生在那些缺乏主见和自信心的考生中。他们在解题时容易为他人的神情或暗示所左右,如遇到不能准确理解题意或根本未理解题意等情况,便凭一时的感觉错误地推断,有的考生则以其他考生的面部表情、眼色等形式的暗示为依据判断是非,造成胡乱猜测。要避免此类差错,就要坚信自己意见的正确性,防止因他人暗示而造成应考失误,强化自信心,并把这种自信贯穿于应考的全过程。<br/>  5.习惯性差错<br/>  这类错误主要由于考生受原有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的影响所致,在考试时,一种惯性使考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解题思维引向定势,严重影响了能力的发挥。避免这类错误的方法是:消除紧张情绪,充分发挥想象力,避开思维定势的影响,根据试题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地设想答案,然后进行分析筛选,从而正确地做出解答。<br/>  (四)学会一些答卷策略<br/>  在考试过程中,如果确因知识或能力所限,对试卷上的题无能为力(或从未学过,或没能力做完),不妨采取一些小策略来应付。<br/>  1、增加一分也好,决不留下空白<br/>  由于参加考试的人较多,考生也许因一分之差而名落孙山。其实在考场上多得几分并不难。因为许多试题的评分标准不仅看最终答案,而且要看整个答题过程。考生即使对问题一知半解.也应尽力做答,不留空白,就有可能得分。一些主观性试题在评分时有变通的可能,如果考生一字不答,阅卷者也无能为力。考生对题目一定尽力去答,能走一走算一步,再说,试题本身往往就有正常的暗示作用,随着题目意思发一些议论,阅卷者在评分时说不定就可以从中“挖掘”出一些可以给分甚至符合答案的观点来,尤其是一些文史类的题目最为明显。<br/>  2.只要不倒扣分,不妨尝试回答<br/>  选择题一类的题目适合尝试着回答,一般情况下,答错了是不倒扣分的。越来越多的教育和心理学家相信,猜测和估算也是人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能力。许多研究证明,在标准化考试中,“勇于猜测的人” 比“谨慎小心的人”更容易得较好的分数。曾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让400名考生回答两份等值的标准化测验题,第一次不鼓励猜测,第二次鼓励猜测,结果发现,第一次平均分数22。5分,而第二次则上升到46。2分,差距很大。从理论上讲,是非判断题,猜对的可能是50%,四择一的试题,猜对的可能占 25%,而实际猜测所得分数往往要多,猜测大都有一定的线索,况且,考生对试题一无所知的情况是不多的。即使凭常识也可排除一些不正确的选择项。另外,在解答阅读理解性质的选择题时,题与题之间往往有一定的暗示,甚至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考生可以根据其中一肯定正确的选择去推论其它各题的选择,往往做对一个就全做对了。<br/>  另有一种特殊情况,若考生对有的试题一无所知,为求得一定得分起见,就把最终选择定在同一项选择上,即全部选A或B或C,这样其中肯定有对的,并且一般B(对的机会比A、D多,因为若A对,考生选择A后就不再往下看了,若D对,则浪费考生的做题时间,因此,一般把正确的答案放在B、C上。当然这只是通常的情况,没有规律。<br/>  3.根据题目所给分数科学分配时间,不要提前交卷<br/>  许多人考试失误是由于时间没掌握好所致。他们或者毫无时间观念,慢条斯理地答题;或者只着眼于字体工整,卷面整洁而精雕细做;或者被一难题缠住,无法脱身;或者先紧后松,唯恐答不完而草草从事,答完后才发现时间还早,而卷面上的字连自己都不认识……这都不可取。因此,考生要学会统筹安排时间,要把试题的数量、难度结合自己书写速度安排时间,做到心中有数。不要被一题缠住,草稿尽可能简略,书写力求工整不错,若提前做完了,也不要提前交卷,要认真检查,哪怕是一个数字,一个符号,每检查一遍都会有所收获。</font>

贵州老秘 发表于 2011-9-1 19:15:50

<p><font style="FONT-SIZE: 15px">2011年8月27日四川省公选县(处)领导面试题</font></p>
<p>&nbsp;</p>
<p> <b style="FONT-SIZE: 15px">考生说</b><br/>  参加省委组织部研究室副主任职位公选的考生普遍认为,面试考出真水平,“是难得的学习机会。”<br/>  <b style="FONT-SIZE: 15px">考官说</b><br/>  面试试题突出了“干什么、考什么”和“人岗相适”的特点,综合考察考生的素质和工作能力。<br/>  <b style="FONT-SIZE: 15px">评委说</b><br/>  今年群众评委分值比重由往年的10%提高到20%,考官的分值由90%降低到80%,“进一步确保了面试的公平性。”<br/>  四川省2011年统筹公选县(处)级领导干部面试昨日举行。为了确保面试的公平,在群众评委这一块,除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外,今年我省还首次邀请了基层群众代表和媒体代表,担任群众评委。华西都市报记者作为唯一来自都市媒体的群众评委,全程参与了面试全过程,见证了公选的公开、公正、公平。<br/>  <b style="FONT-SIZE: 15px">面试比例1:5</b><br/>  <b style="FONT-SIZE: 15px">803人竞争160个职位</b><br/>  昨日,四川省2011年统筹公选县(处)级领导干部开始面试。上午8时,参加面试的考生们陆续走进考场。在省委组织部研究室副主任职位的面试现场,7名考官坐在面试者对面,10名群众评委坐在面试者右侧,左侧是计时员、记分员和监督员。<br/>  整个考场为全封闭状态,面试完的考生和未面试的考生分别被“隔离”在不同房间。考生面试前需上交手机,之后要等面试结束公布成绩并签字后方能离开。“还是有点紧张。”参加省委组织部研究室副主任公选的一位考生说,面试主要考察考生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等综合素质,题目肯定很活,不一定能回答到点子上。<br/>  本次公选面试,一般按照1:5的比例确定面试人选,部分岗位按不低于1:3的比例确定面试人选。笔试后共有803名考生“闯”入面试环节,角逐160个公选职位。<br/>  <b style="FONT-SIZE: 15px">现场公布成绩</b><br/>  <b style="FONT-SIZE: 15px">群众评委权重增加</b><br/>  昨日的面试分别在各主考单位进行,考官组由主考部门、纪委等组成,还有由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组成的群众评委。此次,省委组织部公选职位的考官组包括省委组织部、省纪委、省政研室等部门的7名有关负责人,10名群众评委除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外,还首次邀请了媒体记者、基层群众。<br/>  今年群众评委分值比重由往年的10%提高到20%,考官的分值由90%降低到80%,“在考生能力相差不大情况下,群众评委增加的10%起的作用不小,进一步确保了面试的公平性。”来自基层的评委伍女士说,作为群众评委,肯定会把能力强、能干事的干部选出来。群众评委普遍认为,公选面试的流程设计、考官和评委更加体现了公开透明,实现了选任过程公平公正,有效避免“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腐败行为。<br/>  省委组织部公选职位面试完毕后,现场宣布成绩和进入体检环节的考生名单。<br/><br/><br/><br/><b style="FONT-SIZE: 15px">试题揭秘</b>  省委组织部研究室副主任职位面试题<br/>  共5题<br/>  题目A:结合报考职位谈工作思路。<br/>  题目B:结合我省经济工作基调,分析我省经济工作为什么要突出“加快发展”,并结合实际,谈谈采取什么措施?<br/>  题目C:请考生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组织一次调研,并回答如何组织调研活动,确保调研真实准确?<br/>  题目D:要求考生结合极少数干部出现的“日记门”等网络事件,回答采取哪些措施,改进干部工作作风?<br/>  题目E:谈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对组织工作提出了哪些新要求?<br/>  <b style="FONT-SIZE: 15px">岗位职责了解吗?</b><br/><b style="FONT-SIZE: 15px">&nbsp;<wbr>&nbsp;<wbr>&nbsp;<wbr> 五题考六种能力</b><br/>  省委组织部研究室副主任职位面试题共有5道。<br/>  面试后,参与本次面试的考官们对面试试题进行了点评。考官组认为,从公选的角度来说,这次在面试中综合考察了考生的岗位综合能力,组织工作服务发展的能力,综合分析处理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这些都是组工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5道题目,分别测试考生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应变能力等。<br/>  突出了“干什么、考什么”和“人岗相适”的特点,综合考察考生对所报考职位工作职责认识是否准确到位,对四川的基本省情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认识是否到位,对部分热点话题背后折射出的干部作风问题是否认识到位。<br/>  <b style="FONT-SIZE: 15px">如何考出真水平?</b><br/><b style="FONT-SIZE: 15px">&nbsp;<wbr>&nbsp;<wbr>&nbsp;<wbr> 面试题紧扣岗位</b><br/>  面试根据不同类别的职位,设置了面试题目。有综合类职位的面试题,还有文教类的面试题等。成都中医药大学公选管理学院的院长,面试试题中就有“近年来,学生跳楼等自杀事件时有发生,请你剖析其中原因。若你院发生学生跳楼事件,媒体与家长蜂拥而至,你作为主管领导该如何应对?”的题目,紧扣了教学管理岗位的实际情况。<br/>  “试题与报考的职位密切相关,”参加省委组织部研究室副主任职位公选的考生普遍认为,通过面试能考出真水平。即使没有面试成功,但这场考试已经让他们查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br/>  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和考生的临场分析,考官们综合了解了考生的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应变能力等,通过面试题目设置,能有效解决“高分低能”、“会考不会干”等问题,从大量优秀人才中选出最能胜任职位的人选。<br/><b style="FONT-SIZE: 15px">侧记</b><br/>  <b style="FONT-SIZE: 15px">拿着提纲来开会进场方知是面试</b><br/>  “不是开会的嘛,原来是面试。”昨日上午,参加面试的考官和评委都是走进会场,才知道是进行公选面试。作为首次邀请的媒体记者评委,本报记者有幸参与了面试,见证了公选县处干部面试的全过程。保密、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是记者对本次公选最大的感受。<br/>  <b style="FONT-SIZE: 15px">保密到家进场立“缴”手机</b><br/>  昨日上午7时40分,负责省委组织部研究室副主任职位公选面试的考官、群众评委陆续走进面试考场。“不是说开会的嘛,原来是参加面试。”走进考场后,考官和评委们方才恍然大悟。<br/>  作为主考单位的省委组织部的领导,也同其他考官和群众评委一样,进考场了才晓得“通知开会”的真正目的。有评委还专门写了人事制度改革建议的提纲以准备开会时用。本报记者在面试前一天接到的参会通知,其中也并未透露任何面试相关的内容。保密工作可谓做得到家了。<br/>  走进面试考场后,工作人员立即上前把每个评委和考官的手机暂时“上缴”,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保管。杜绝考官和评委信息的泄露。这些措施,都是为了确保面试的公开、公正、公平。<br/>  <b style="FONT-SIZE: 15px">优中选优用30分钟秀自己</b><br/>  考官和群众评委全部到齐后,省公选办有关负责人向考官们介绍了省委组织部研究室副主任职位的公选条件,并要求考官组根据职位条件,现场设置第五道面试题。<br/>  经过考官、群众评委的协商,最后确定了第五道面试题。然后在考生代表确认试卷没有被拆阅后,面试正式开始。<br/>  不打没准备的仗,参加面试的考生明显都做足了准备,工作经历都很丰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表达等能力都很强。4位考生(有一名考生因故缺考)每个人都有30分钟时间作答。其中,2号考生在主考官把题目念完后,审题、整理思路用了10分钟,距离面试结束只有20分钟了,他才开始回答,导致最后一个题目只能点到为止。<br/>  “今天参与面试的考生都很优秀,可惜职位只有一个。”面试结束后,考生之间的成绩差距也不大,真的是优中选优。记者注意到,在面试时,一旁的工作人员对面试全过程进行了录像,面试全过程都经得起查阅、检验</p>
<p>&nbs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笔试的技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