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县突出特色完善和提升建宁县域产业发展体系 曾贤平
“十二五”期间,建宁县将以科学发展为主线,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生态、区位、国土、水资源、政策和人文等六大比较优势,着力提升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特色旅游、文化休闲和商贸物流等五大产业,逐步形成特色明显、结构合理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br/> 一、持续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加快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持续推进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片、示范区的建设,推进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经营。加快创新农业合作中介机制,使各类合作中介组织的组织化程度更加紧密、合作纽带更加明确、合作方式更加规范有效、利益机制更加统一合理。加快创新农村劳动力战略性转移机制,大力实施“回归工程”,让更多的农民进入二、三产业。加快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机制,不断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二是提高装备水平。充分对接好、运用好国家惠农政策,坚持高质量、标准化、功能化推进土地整理、小型水利、农田低改、农业综合开发、测土配方施肥、水稻全程机械种植等国家级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力争五年内完成全县基本完成土地整理、农机综合化水平进入全国领先行列。三是转变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高优、高效、品牌农业,把生产好吃、好看、好价、好卖、好玩的“五好”农产品作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导向,依托莲子、水果等传统优势农业,把发展高优农业、特色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结合起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力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努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快发展农业新兴产业,引进台湾农业生产企业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力争到2015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3亿元以上。<br/> 二、持续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一抓特种纸产业。以铙山纸业为龙头,推进特种纸深加工一体化文化印刷产业园区建设,加快生产线建设投产,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积极利用产品优势引进“链条”企业,开发下游产品,形成特种纸产业链,加快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特种纸生产基地。二抓生物质能源产业。培育好现有的七万亩无患子能源林基地,全力推进无患子果加工生产线建设,确保生产线年内投产,通过实实在在的产品来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同时,积极跟进新能源研发生产项目的对接,促进项目早日落地、投产,真正打造百亿生物质能源产业。三抓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加快文鑫莲业的资产重组等上市前期工作,推进闽江源绿田公司新区建设,引导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做深、做精建莲产品,扩大建莲的市场规模和影响力。利用好锄家井食品专业园区的平台,加快项目建设,做大绿色食品产业,力争五年内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产值达20亿元以上。四抓非金属矿建材产业。充分利用我县优质花岗岩资源,加快引进一批新型建材、陶瓷建材生产企业,推进富强石材技改扩建,在扩大产能,打造精品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建成闽西北最大的石材生产基地,力争五年内非金属矿建材产业集群产值达15亿元以上。同时,加大政府对科研的引导性资金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发展生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光电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品牌创建和企业上市推动力度;抓住翔飞工业集中区升格为省级建宁经济开发区的契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招商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吸纳能力,发挥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关注已落地和已入园的企业的发展,主动上门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促进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力争五年内实现3家以上企业上市,打造成为百亿产值的经济开发区。<br/> 三、持续提升特色旅游产业。一是持续打响特色品牌。继续完善、丰富和打响红色经典之旅、绿色生态之旅、田园风光之旅三大旅游品牌,红之魂、绿之幽、花之娇、古之韵四张旅游名片,力争闽江源生态旅游区年内获批国家4A级景区,加快培育一批旅游龙头企业,积极争创国家级农业旅游示点、省级旅游名镇名村,全面提升建宁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全面推进景区建设。以列入全省十个新兴旅游县之一为契机,重点提升闽江源生态旅游区,在已建成雌雄双瀑、旅游客运索道、金铙山时空隧道、旅游步道、凌空栈道的基础上,力争年内完成大陆唯一的高山观光小火车,南方首个高山室外滑雪场以及高山宿营木屋项目建设,加快实施三明市对台交流重点寺院报国寺农、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景区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的提升扩建工程。深入挖掘修竹荷苑、森林人家、桃梨观赏园以及规划中的高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建宁特色农业旅游资源,打造具有本地优势的农业观光旅游景点、景区,打响田园风光之旅品牌。三是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完善各旅游景点、景区配套设施和接待功能,重点加快实施一批四星、五星级酒店项目,提高旅游接待层次;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引进高素质从业人员,继续规范旅行社管理,全面提升建宁旅游行业管理水平,着力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城、海西特色旅游精品区,打造闽西北旅游重要增长极和大武夷旅游圈重要支撑点,力争到2015年实现年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以上。<br/> 四、持续繁荣商贸物流业。一是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全力以赴推进向莆快速铁路(建宁段)、建泰高速公路及其连接线建设,加快推进浦建龙梅铁路(建宁段)、湄洲湾经建宁至重庆高速公路项目,促其尽早开工建设。全力配合做好江西吉安至建宁铁路、建宁经宁化至长汀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着力打造周边县域“半小时”经济圈,极力打造海西连接长珠两大三角洲的重要交通枢纽,成为海西向内陆省区纵深辐射推进的前锋和前沿。二是打造物流商贸板块。围绕打造商贸物流增长极,加快构建省际商贸物流通道,全力推进“两城两中心”(商贸城、汽车城、专业运输物流中心、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快铁站点和高速路互通口物流仓储基地,着力打造闽赣省际“公路港”。加快完善闽赣省际边贸市场、闽江源农产品交易中心等特色农产品市场平台,从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用电等方面制定和实行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物流业发展。将商业网点布局融入城市发展规划,引导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帮助、扶持运输企业做大规模,争取国家A级物流企业评审认证,培育一批商贸物流龙头企业;引进一批大型品牌连锁超市,扩大和活跃城乡消费,成为海西重要的省际商贸物流基地,力争到2015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1亿元以上、物流运营收入达8亿元以上。<br/> 五、持续推进文化休闲产业。一是加快推进文化体育中心和集影视、演艺、休闲、购物、娱乐为一体的万星影城以及小吃一条街、演艺馆、福建对台(慈航)文化交流基地、特种纸深加工一体化文化印刷产业园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二是积极培育一批具有建宁特色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旅游创意、服务设计、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文化产业来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是大力培育文化创意等产业,引进培育文化产业领军企业,健全完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引进、选拔使用和评估激励机制,加强文化市场培育,加强文化产品提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大力推动文化消费,做大文化产业增加值,鼓励扶持民营资本进入文化市场,增强文化市场活力,成为海西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基地,力争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以上。<br/> (作者为中共建宁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