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发展低碳经济最新写作参考素材2011年8月
<div><a name="_Toc200187771"><b>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b></a></div><div>2009年11月国务院提出我国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后,各地纷纷主动采取行动落实中央决策部署。2010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要求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div>
<div><b>一、目的意义</b></div>
<div>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需求还将继续增长,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同时,如何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妥善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全新的课题。我们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从实际出发的方针,立足国情、统筹兼顾、综合规划,加大改革力度、完善体制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示范推广,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的试点,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积累对不同地区和行业分类指导的工作经验,是推动落实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重要抓手。</div>
<div><b>二、试点范围</b></div>
<div>根据地方申报情况,统筹考虑各地方的工作基础和试点布局的代表性,经沟通和研究,我委确定<b>首先在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开展试点工作。</b></div>
<div><b>三、具体任务</b></div>
<div><u>(一)编制低碳发展规划。</u>试点省和试点城市要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全面纳入本地区“十二五”规划,研究制定试点省和试点城市低碳发展规划。要开展调查研究,明确试点思路,发挥规划综合引导作用,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增效、增加碳汇等工作结合起来,明确提出本地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降低碳排放强度,积极探索低碳绿色发展模式。</div>
<div><u>(二)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u>试点地区要发挥应对气候变化与节能环保、新能源发展、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协同效应,积极探索有利于节能减排和低碳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实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制,探索有效的政府引导和经济激励政策,研究运用市场机制推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落实。</div>
<div><u>(三)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u>试点地区要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和发展战略,加快低碳技术创新,推进低碳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积极运用低碳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低碳建筑、低碳交通,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要密切跟踪低碳领域技术进步最新进展,积极推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或与国外的联合研发。</div>
<div><u>(四)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u>试点地区要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工作,建立完整的数据收集和核算系统,加强能力建设,提供机构和人员保障。</div>
<div><u>(五)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u>试点地区要举办面向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的培训活动,提高决策、执行等环节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活动,鼓励低碳生活方式和行为,推广使用低碳产品,弘扬低碳生活理念,推动全民广泛参与和自觉行动。</div>
<div><b>四、工作要求</b></div>
<div>低碳试点工作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需要切实加强领导,抓好落实,务求实效。试点地区要建立由主要领导负责抓总的工作机制,发展改革部门要负责做好相关组织协调工作;辖区内有试点城市的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对试点城市的支持和指导,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试点工作要结合本地实际,突出特色,大胆探索,注重积累成功经验,坚决杜绝概念炒作和搞形象工程。</div>
<div>我委将与试点地区发展改革部门建立联系机制,加强沟通交流,定期对试点进展情况进行评估,指导开展相关国际合作,加强能力建设,做好服务工作。对于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将及时总结,并加以推广示范。(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div>
<div align="center"><b>交通运输部:确定低碳交通试点城市 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b></div>
<div>7月29日,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市试点推进会在河北保定召开。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部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高宏峰在会上强调,试点城市要在把握“科学发展”主题的前提下,注重突出试点工作的特点、亮点和重点。</div>
<div>今年2月底,交通运输部在江苏无锡召开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市试点启动会,目前,<b>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武汉、无锡等十个试点城市</b>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已基本完成试点实施方案,并通过交通运输部组织的专家评审。会上,十个试点城市介绍了各自试点方案的主要内容,部分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介绍了保障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的相关政策和措施。</div>
<div>试点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制定试点实施方案、组织实施试点项目的时候,心中要有大目标,眼中要有大格局,头脑中要有大规划,不能舍本逐末,忽略了“科学发展”这个主题。</div>
<div>“大目标”是指本地区未来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总体架构;“大格局”是指本地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在全省、全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过程中,在本地区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大规划”是指要以试点工作为契机,勾勒出本地区未来更长时间内的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的脉络,使试点工作成为建设本地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新的起点。</div>
<div>在把握主题的前提下,要突出特点、亮点和重点。一个试点城市的实施方案,应该有不同于其他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的特点,要真正把握城市未来发展脉络,将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纳入城市整体发展规划之中。实施方案要有亮点,主要体现在试点工作要创新,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进取;要集成,充分发挥系统优势;要实效,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的实际成效。实施方案要突出重点,解决严重制约本地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关键性问题。</div>
<div>按照《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7月开始,试点工作进入第二阶段,也就是组织实施阶段。针对实施阶段试点工作,高宏峰要求,试点城市要进一步提高对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的必要性、紧迫性的思想认识,充分发挥政策叠加优势,为试点项目实施提供强大推动力;紧紧依靠地方政府,建立健全保障试点工作顺利进行的领导组织机构;试点实施方案要与低碳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目标统一、内容衔接、步调一致,试点项目实施要与部“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研究”工作密切配合、相互支撑,要做好试点项目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统计监测工作。下一阶段,要加大面向本行业、面向其他行业、尤其是面向社会的宣传力度,特别是要宣传与社会公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试点项目,推广低碳出行方式,扩大试点工作的社会影响。(来源: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div>
<div align="center"><b>节能减排确定十大重点工作 适时扩大低碳试点</b></div>
<div>2011年7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并原则同意“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以及节能目标分解方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研究部署相关工作。</div>
<div>近期我国编制的“十二五”节能减排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实施方案拟从强化节能减排、降低碳强度的目标责任等10个方面开展工作,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抓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些措施包括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全面推行供热计量收费;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加大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低碳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银行绿色评级制度;加快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建立“领跑者”标准制度;适时扩大低碳试点内容和范围。</div>
<div>为了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6%等目标任务,发展改革委分别编制了“十二五”节能减排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实施方案,准备开展强化节能减排、降低碳强度的目标责任、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等十大重点工作。</div>
<div>为强化节能减排、降低碳强度的目标责任,我国将科学合理地确定各地区“十二五”节能减排和降低碳强度的目标,健全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对地方节能减排、降低碳强度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考核,考核结果将向社会公布,纳入政府绩效管理,实行问责制。</div>
<div>为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我国将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过快增长,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的约束,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同时,我国将调整能源的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div>
<div>我国将实施节能改造工程、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推广工程和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工程;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管理工程和脱硫脱硝工程;实施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建设100个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50个“城市矿山”示范基地、5个再制造产业集聚区。</div>
<div>我国还将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节能减排,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绿色建筑行动和“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加强农业和农村、商业和民用、公共机构的节能减排。</div>
<div>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我国将编制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重点领域专项规划,深化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组织实施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即实施循环经济十大工程、创建百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乡镇、培育千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由试点向示范推广的转变,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强资源综合利用。</div>
<div>为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我国将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共性、关键和前沿技术攻关;实施节能减排重大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重点支持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半导体照明、低品位余热利用等关键技术与设备产业化,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div>
<div>我国还将完善相关经济政策,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关系,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全面推行供热计量收费;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完善污水处理费政策,改革垃圾处理收费方式。深化采用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节能产品等支持机制。推进资源税改革,推动落实和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政策。加大各类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低碳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银行绿色评级制度。</div>
<div><b>为扎实推进低碳试点,我国将组织试点省区和城市编制低碳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率先形成有利于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适时扩大低碳试点的内容和范围。</b></div>
<div>为增加森林碳汇,我国将大力推进植树造林,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以及速生林基地建设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深入开展城市绿化造林,加快建设城市森林生态屏障。开展碳汇造林试点,积极推进实施清洁发展机制下的造林碳汇项目,促进碳汇林业健康有序发展。</div>
<div>在健全相关体制机制方面,我国将健全节能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推广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扩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逐步推动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推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特许经营;加快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建立“领跑者”标准制度,促进用能产品能效水平快速提升;探索建立低碳产品标识和认证制度。</div>
<div>此外,我国还将继续加快节能减排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建设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强化节能减排监督检查,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来源:中国政府网)</div>
<div align="center"><b>探索低碳试点和绿色发展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b></div>
<div>全球气候变化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也是各国抢占国际道义制高点、增强自身经济、科技竞争优势的重要领域。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积极构建低碳和绿色的生产体系、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对促进本国乃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div>
<div>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过去两百多年来大量消耗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面临气温不断升高,极端气候频繁发生,海平面持续上升,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峻挑战。发展低碳经济,逐步减少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依赖,开发利用绿色能源,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已经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div>
<div>从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长远利益出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确定了我国到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有关部门将把这些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开展低碳试点工作,是落实中央部署而进行的有益探索,有利于实现中央确定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树立积极负责的大国形象。</div>
<div>同已经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资源禀赋有着明显的不同。我国的石油、天然气人均探明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即使是储量相对丰富的煤炭,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3%。因此,大力开发核能、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和低碳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已经成为我国产业调整的重要内容。</div>
<div>另外,作为一个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着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提高13亿人民生活水平的艰巨任务,每年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尽管近年来我国在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由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以及快速城镇化等原因,我国遏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div>
<div>因此,在没有现成模式可以照搬的情况下,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和绿色的生产体系、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是我国当前面临的紧迫而又重大的任务。</div>
<div>5省8市开展低碳试点必将有助于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探索到既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又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碳强度的成功做法,积累在不同地区推动低碳绿色发展的有益经验。</div>
<div>这些试点地区有着不同的特点,有的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有的属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有的属于大城市,有的只是地区一级城市。除了地域差异外,自然资源、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也不一样。因此,发展改革委鼓励这些地区在认真学习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国内顶级科学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的帮助,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div>
<div>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开展低碳试点应发挥应对气候变化与节能环保、新能源发展、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协同效应,建立有利于节能减排和低碳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实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制,探索有效的政府引导和经济激励政策,研究运用市场机制推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落实;密切跟踪低碳领域技术进步最新进展,积极推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或与国外的联合研发。</div>
<div>同时,各地还应大力宣传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方式,使节能减排、保护人类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来源:中国政府网)</div>
<div> </div>
<div> </div>
<div> </div>
<div> </div>
<div> </div>
<div> </div>
<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tbody>
<tr>
<td>
<div>
<div align="center"><b>国内实践</b></div></div></td></tr></tbody></table></p>
<div> </div>
<div align="center"><b></b> </div>
<div align="center"><b>低碳试点省市“十二五”时期工作安排</b></div>
<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valign="top" width="127">
<div align="center"><b>地区</b></div></td>
<td valign="top" width="441">
<div align="center"><b>“十二五”期间低碳试点工作安排</b></div></td></tr>
<tr>
<td width="127">
<div align="center">广东</div></td>
<td valign="top" width="441">
<div>推进国家低碳省试点工作,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强化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div></td></tr>
<tr>
<td width="127">
<div align="center">辽宁</div></td>
<td valign="top" width="441">
<div>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推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绿色经济模式。</div></td></tr>
<tr>
<td width="127">
<div align="center">湖北</div></td>
<td valign="top" width="441">
<div>制定低碳试点省工作规划,在武汉城市圈建立低碳发展试验示范区,推进城市、社区、园区和企业“四级低碳试点”。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环保等低碳产业,推动低碳技术产业化。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开展碳汇造林。</div></td></tr>
<tr>
<td width="127">
<div align="center">陕西</div></td>
<td valign="top" width="441">
<div>以建设国家低碳示范省为契机,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完成国家各项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div></td></tr>
<tr>
<td width="127">
<div align="center">云南</div></td>
<td valign="top" width="441">
<div>启动低碳省试点工作。积极营造低碳生活环境,倡导绿色消费。大力发展低碳能源,推广低碳技术,启动建设一批低碳发展示范点,组织实施一批节碳重点工程,努力减少碳的消耗和排放。积极发展碳汇项目。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和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div></td></tr>
<tr>
<td width="127">
<div align="center">天津</div></td>
<td valign="top" width="441">
<div>加快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节能、节地、节材、节水方面取得显著进展。</div></td></tr>
<tr>
<td width="127">
<div align="center">重庆</div></td>
<td valign="top" width="441">
<div>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开发推广源头减量、循环利用、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新技术,推行清洁生产,建设一批示范园区和绿色企业。编制低碳经济规划,开展试点示范,建立碳排放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推动重点行业低碳排放,探索碳汇交易。</div></td></tr>
<tr>
<td width="127">
<div align="center">深圳</div></td>
<td valign="top" width="441">
<div>抓住低碳发展的战略机遇,率先建立新的标准体系和竞争规则,抢占发展先机。制定低碳发展总体规划,实行严格的节能减排准入管理,重点推进工业、建筑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加大研发投入,抢占低碳技术制高点。</div></td></tr>
<tr>
<td width="127">
<div align="center">厦门</div></td>
<td valign="top" width="441">
<div>加快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推进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活方式低碳化。</div></td></tr>
<tr>
<td width="127">
<div align="center">杭州</div></td>
<td valign="top" width="441">
<div>加快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建设国家低碳产业示范区和绿色中心商务区,培育低碳产业集群。建立低碳实验室和低碳技术研发中心、研发基地。实施“阳光屋顶”示范工程和城市屋顶绿化、建筑立体绿化工程,建设节能建筑。开展节能减碳全民行动,推进绿色照明与绿色交通。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建设保护好六条生态带,增强森林湿地固碳占用。</div></td></tr>
<tr>
<td width="127">
<div align="center">南昌</div></td>
<td valign="top" width="441">
<div>通过强调太阳能屋顶、太阳能路灯、立体花园、电动汽车展、绿色建筑、垃圾分类等低碳设施布局,建设可视化低碳城市。</div></td></tr>
<tr>
<td width="127">
<div align="center">贵阳</div></td>
<td valign="top" width="441">
<div>积极开展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认真实施低碳发展专项规划。</div></td></tr>
<tr>
<td width="127">
<div align="center">保定</div></td>
<td valign="top" width="441">
<div>围绕低碳城市建设,构建低碳高效型产业结构、技术先导型产品结构和龙头带动型组织结构,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业化率达到50%,发展大产业。深入推进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大力推广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强力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发展低碳经济、培植低碳产业、倡导低碳生活,加快低碳试点城市建设。研究制定低碳试点城市发展规划,广泛开展低碳企业、低碳园区、低碳社区创建活动。</div></td></tr></tbody></table>
<div align="right">(来源:各省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规划纲要)</div>
<div align="center"><b>云南省:“十二五”低碳发展的路径</b></div>
<div><b>一、总结经验 坚定信心</b></div>
<div>“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原则,出台了《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低碳经济,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抓手,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节能降耗措施,全省低碳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万元GDP能耗由2005年的1.74吨标准煤下降到了2010年的1.438吨标准煤,5年累计下降17.4%,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云南省“十一五”下降17%的目标任务,全社会实现节能1500万吨标准煤,折合减排二氧化硫2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000万吨,全省实现了以较低的能源消耗支撑了快速的经济发展。</div>
<div>同时,还积累了一些低碳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宝贵经验。全面树立和落实“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思想,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对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为全省低碳发展和节能减排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坚持统筹兼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的协调,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和开发中保护,通过发展实现更好保护,既取得了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1.8%的长足进步,又有效维护了云南省和我国西南地区以及下游国家和地区的生态安全,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探索创新,逐步形成了具有云南特色的低碳发展和节能减排工作新模式,先后启动实施了“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治理、城镇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节能减排、“森林云南”建设等重大举措,建立了权责明确、职责明晰的工作制度,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负责、项目运作、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div>
<div>“十二五”是云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也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时期,在省政府日前召开的“十二五”低碳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必须把低碳发展和节能减排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低碳发展和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为云南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div>
<div><b>二、目标明确 任务艰巨</b></div>
<div>作为全国首批低碳发展的试点省份之一,云南“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div>
<div><u>云南省“十二五”低碳节能减排目标是:</u>到2015年,云南省低碳目标是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10年下降20%;节能目标是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15%;减排目标是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2010年减少6.2%、氨氮排放总量减少8.1%、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4.0%、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5.8%。2011年,云南省的低碳、节能、减排指标,具体为:碳排放下降4.1%,单位能耗下降3.2%,4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均下降1.5%。</div>
<div>虽然云南省的低碳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国家下达云南省的“十二五”低碳目标和节能减排任务很重、要求很高和全省经济的加快发展,低碳节能减排工作任务更加艰巨。有关专家认为,从目前发展实际看,云南省转方式、调结构的压力很大,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相当突出。一是低碳发展任务艰巨。云南省缺油少气,煤炭消费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较高,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碳”特征非常明显。2010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为8600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加42.76%,而一次能源利用排放的二氧化碳为16865万吨,比2005年增加41.8%,控制碳排放任重道远。二是节能降耗难度增大。云南省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性扭转,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钢铁、化工、有色、煤焦、水泥等高能耗产业链短,资源型产品和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附加值低、能耗大。随着云南省产业加快发展步伐,节能降耗难度还在增加。三是减排空间较为有限。受地方财政资金不足、投融资平台不完善等因素制约,云南省部分县(市、区)污水处理厂难以正常运行,没有实现应有的减排效益。</div>
<div><b>三、重点突出 积极推进</b></div>
<div>要在“十一五”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低碳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全面贯彻实施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制度,把节能减排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各州市和重点企业。以工业、建筑、交通为重点,全面推进低碳节能减排,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钢铁、煤炭、化工、有色金属、电力等重点行业和年综合煤耗万吨标煤以上的重点企业节能评估审查作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强化项目审批问责制,确保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耗水平达到能耗限额标准及相关要求,强化重点行业节能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加快钢铁、铁合金、铅锌、焦炭、黄磷、建材、电石、化肥等行业的落后产能淘汰,加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对落后产能进行改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div>
<div>到2015年,全省新增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太阳能采暖示范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米,太阳能光热与地源热泵结合系统应用示范建筑面积超过500万平米,新增农村建筑太阳能光热利用示范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米。节能建材产品在新建建筑的使用比例达到50%以上。</div>
<div>推进交通节能,发展低碳交通,大力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高速铁路建设,提高铁路及航运运输量在全省交通运输总量的比重。到2015年,全省运营车辆、船舶全部达到燃料消耗量、排放量限值标准,在公交、出租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到2012年发展千辆新能源汽车,其中公交客车占比75%。</div>
<div>按要求建成投运城镇污水处理厂,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水平,完善配套管网系统,确保已建成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加强农业污染源治理,实施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项目,削减农业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推进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严格控制新增量,推进大气污染物减排。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完成。(来源:人民网)</div>
<div align="center"><b>广东省:“十二五”时期加快产业低碳化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b></div>
<div>低碳发展是当下产业发展大趋势,如何推进产业低碳化自然也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广东目前综合经济实力领先,三次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经济增长方式也正加快转变,在推动产业低碳化,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div>
<div>“十二五”期间,广东要把培育现代产业500强项目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两大抓手,把构建六大主体产业和八大载体作为主要任务。目的就是要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实现“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广东服务”转型,尽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div>
<div><b>一、500强项目投资超万亿扛起现代产业体系大旗</b></div>
<div>培育建设现代产业500强项目成为广东省产业低碳化路线图的两大工作抓手之一。广东将重点培育现代产业500强项目作为一项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工作积极推进,引领广东省现代产业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完善重点培育500强项目的机制,制定资金、用地、环保、财政等相关配套政策,加快项目建设。</div>
<div>据介绍,通过500强项目建设,广东旨在实现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广东省首批500强项目的总投资将超万亿元,他们包括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强项目、先进制造业百强项目、现代服务业百强项目、优势传统产业百强项目以及现代农业百强项目。</div>
<div>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强项目将以自主创新和产业化为重点。先进制造业百强项目则以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重点,突出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建设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div>
<div>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百强项目,将突出发展高端服务业,建设世界现代服务业基地。</div>
<div>优势传统产业百强项目会突出信息化、品牌、质量和自主技术的提升作用。此外,现代农业百强项目以生态质量效益为重点。</div>
<div><b>二、传统产业经过改造提升一样可以低碳</b></div>
<div>虽然广东大力发展现代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但以轻工产品等传统产业见长的广东,并没有完全抛弃传统产业。在产业低碳化战略中,广东要加快发展的六大主体产业除了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基础产业外,还包括了优势传统产业。家电、食品、造纸、纺织服装、建材、有色金属及制品、家具等被广东归为此类。</div>
<div>如何改造提升,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同时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实施品牌带动战略。</div>
<div>众所周知,广东家电等优势传统产业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在市场引导和“双转移”的战略思路下,广东未来仍将引导和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div>
<div>家电工业方面,广东希望重点发展新型、节能、智能化家用电器。佛山、中山、东莞、珠海等珠三角地区形成一批高端产品生产基地,而粤西湛江则可以打造经济型产品生产基地。</div>
<div>“衣、食、住、行”中的食品工业,在广东也有了未来的低碳规划。绿色有机食品、氨基酸系列产品、天然食品添加剂、天然果汁类饮料以及方便、营养、速冻食品等产品将被重点发展。</div>
<div>而一直被认为高耗能的陶瓷工业也将以提高建筑陶瓷的研发和设计能力为主线,发展高技术陶瓷。佛山、潮州两个陶瓷产区也计划转型为陶瓷研发和设计中心。(来源:人民网)</div>
<div align="center"><b></b> </div>
<div align="center"><b>南昌市:创建低碳生态城市</b></div>
<div><b>一、探索特色发展道路</b></div>
<div>南昌市发展低碳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坚持“两个促进”和“三个并重”。一方面,强调低碳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同时兼顾与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生态环境政策之间的协调互动。</div>
<div>另一方面,南昌市还提出传统产业的低碳化,需与低碳产业支柱化并重,强调科技和制度方面的创新以及同时提升低碳产品在外部市场的占有率及对内的示范应用。</div>
<div>在具体工作的实施方面,南昌市发改委提出,要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对象的特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行政区域、城市社区、农村村镇以及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或产业链的某个环节,开展低碳经济综合示范工程。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示范工程的辐射作用,从而带动整个区域和整条产业链的低碳发展。</div>
<div>最终,南昌市低碳试点确立的目标是: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45%-4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森林覆盖率达到28%,活立木蓄积量达到420万立方米,并建立二氧化碳排放监测统计和监管机制。</div>
<div><b>二、升级二产 扩大三产</b></div>
<div>比较国内外经验,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低碳城市”在经济和社会两个层面上的发展也有轻重变化。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低碳经济应给予更多关注,尤其应注重选择适宜的增长方式。而当经济发展至高级阶段,会更加强调社会消费理念和行动的转变。对于中国的大多数城市来说,低碳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div>
<div>南昌市发改委介绍,下一步将提高国民经济中服务业的比重,并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等在服务业中的地位。</div>
<div>此外,南昌市将继续促进城市二产的优化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绿色建筑业,并打造以现代农业为主体的第一产业。</div>
<div>长远来看,到2020年,南昌市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50%,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以上。</div>
<div>具体来说,南昌确定了优先发展太阳能光伏、绿色照明、服务外包、文化旅游4大产业,并将重点发展以新能源汽车、现代物流业、航空制造、新能源设备、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等6大产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div>
<div>以南昌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例。根据南昌海关的数据,今年前2个月,江西省太阳能电池出口额达2.67亿美元,首次超过传统的服装产品出口额,成为江西第一大单项出口商品。</div>
<div>作为南昌在全国具有优势的产业,南昌市发改委表示,下一步该产业将围绕薄膜太阳能电池等产品,不断向中、下游延伸光伏产业链,形成具备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和光伏产业系统集成为一体的光伏产业集群。预计到2020年,全市太阳能光伏产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将使南昌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div>
<div><b>三、低碳保障行动</b></div>
<div>为将低碳城市建设落到实处,南昌市还启动了“低碳保障行动”,从3大方面提出了较为全面的保障措施。</div>
<div>该行动首先强调了政府相关政策及其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南昌市将尽快成立包括政策制定、技术研发、低碳产业和市场拓展等在内的专门机构,一方面调整修订已有政策,充分听取企业呼声,并据此研究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的新政策、新措施。</div>
<div>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以目标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低碳经济统计、监测、评价和考核体系。并提出建立节能监察机构,对用能单位和节能服务机构的用能行为进行监察。</div>
<div>其次,在技术及人才的保障上,南昌市发改委表示,在吸引发达国家成熟技术的同时,通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重点攻关中短期内可以获得较大效益的低碳技术,其中将重点针对提高重化工行业能耗的新技术。</div>
<div>人才方面,南昌市建立了外籍专家定点授课制,邀请国内外专家来赣讲学。以重大项目为纽带,开展科技合作攻关,柔性引进海内外低碳经济技术人才。</div>
<div>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资金及财税方面的保障。南昌市发改委表示,将积极利用市工业投资、技术改造项目专项资金、工业债权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及各类专项资助奖励等资金,为扶持低碳项目发展提供资金保障。</div>
<div>目前,市财政每年安排低碳发展专项资金8000万元,用于支持低碳工程建设和技术研究工作。专项资金实行专项管理、滚动使用,主要用于支持优先项目建设、贷款担保贴息、关键技术攻关、人才引进和培训,新产品开发等。</div>
<div>此外,政府支持企业运用贷款、上市等融资手段。其中,对于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前景广阔的重点光伏产业项目,经项目投资方申请,政府可通过一定渠道出资。待项目产生效益后,政府在约定期限内分期或一次性收回资金,且不计息,不分红。</div>
<div>在税收减免方面:第一,对低碳产业企业引进生产和研发所需设备,按国家规定减免关税;第二,3-5年内,市、县区(开发区)财政将低碳产业企业上缴的增值税、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奖励给企业用于发展;第三,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认定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来源:新浪网)</div>
<div align="center"><b></b> </div>
<div align="center"><b>保定市:“十二五”时期全面建设低碳交通综合运输体系</b></div>
<div>从近日召开的全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市试点推进会上获悉,保定市作为全国首批低碳交通10个试点城市之一和北方唯一试点地级市,未来5年将领跑全省,率先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装备推广、交通运输组织模式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智能交通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6大领域,全面建设低碳交通综合运输体系。</div>
<div>今年2月,保定市被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全国首批低碳交通10个试点城市之一,这是河北省唯一当选的地级市。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该市将全力打造低碳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在643公里高速公路建设中,每公里使用废旧轮胎改性沥青材料264.44吨,可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9513吨;2011年至2013年,还将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全面推广温拌沥青低碳铺路技术,可节约燃油25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73.11吨。公路绿化中将积极实施乔灌木复层种植,构建公路绿色长廊,利用植被吸碳功能,实现间接减碳。到2013年,全市国省干线沿线将栽植抗旱、抗寒乔木10万株,花草灌木200万株,每天可多吸收二氧化碳180吨。</div>
<div>照明用电一直是高速公路运营中的节能重点。2009年底,保定已经在所辖高速公路服务区内实施了LED照明改建项目,将照明设备全部改建为节能光源。未来5年,还将在高速公路沿线相关地域安装72721盏LED灯,年节约电能8281.5万度。同时,将选择2-3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在全省率先启动服务区太阳能、风能能源自给的低碳建设工程。</div>
<div>城市公交方面,加快推进市区公交车辆油改气工作,促进公交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到2013年,保定将在主城区新建压缩天然气加气站19座(其中母站2座),基本满足城市公交车辆的用气需求。2015年以前,将陆续购置1000余辆天然气客车投入运营,市区公共交通车辆全面实现以气(天然气)代油,稳步推进以电代油试点建设。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到“十二五”末保定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将达到15%以上。</div>
<div>城市出租车方面,保定市市区现有出租汽车3036辆,已经完成双燃料改装的有600辆,每天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680公斤,节省汽油3075吨。到2013年,市内所有出租汽车都将使用清洁能源。</div>
<div>海事方面,保定市地方海事局预计用10年时间将所辖水域的汽油挂机船全部更换为节能环保船,规划淘汰汽油挂机船1411艘,由电瓶船或燃气船取代。此举相比使用汽油燃料可节能40%,污染排放量可降低67%。</div>
<div>另据介绍,在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中,保定还将全面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重点推进无水港仓储、交通物流中心、安国九州通现代中药材物流基地、白沟鑫源物流中心、雄县龙华仓储物流和第三方物流项目建设;加快高速路网建设,调整场站布局,推进低碳运输场站体系建设;完善出租汽车智能调度平台、大型客货运企业智能管理系统和高速公路监控指挥系统;建立全市交通运输碳排放统计、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综合交通运输基础数据库。</div>
<div>据悉,除保定外,交通运输部还确定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武汉、无锡9个城市,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姜薇 刘进 王彦娟)(来源:新华网)</div>
<div> </div>
<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tbody>
<tr>
<td>
<div>
<div align="center"><b>国外经验</b></div></div></td></tr></tbody></table></p>
<div align="center"><b></b> </div>
<div align="center"><b>国外低碳发展经验借鉴</b></div>
<div>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在对资源和环境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造成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环境灾难,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大国,承担着节能减排和发展经济的双重责任,尤其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没有成功的先例。通过借鉴英美德三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不失为一条捷径。</div>
<div><b>一、英国低碳经济政策</b></div>
<div>低碳经济是由英国率先提出的,最早见于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2006年10月英国政府又发布《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主要措施有:提高能源效率;对电力等能源部门“去碳”;建立强有力的价格机制;全球联合对去碳高新技术进行研发和部署等。</div>
<div>2007年英国颁布了《气候变化法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立法的国家。英国政府进一步表示,力求在2010年减排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20%,2050年减排60%。</div>
<div>为了保证低碳政策的顺利推广,英国政府推出了气候变化税。这实质上是一种“能源使用税”,计税依据是使用的煤炭、天然气和电能的数量,使用热电联产、可再生能源等则可减免税收。据测算,截至2010年英国每年可减少250多万吨的碳排放(相当于360万吨煤炭燃烧的排放量)。</div>
<div>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英国初步形成了以政府政策为主导,市场运作为基础,以企业、公共部门和家庭为主体的“低碳经济”互动体系,成功突破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最初瓶颈,为英国实施低碳计划奠定了扎实的基础。</div>
<div><b>二、美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b></div>
<div>美国虽未签署《京都议定书》,但在政策措施上,积极倡导推动新能源产业。</div>
<div>奥巴马政府在其新能源政策中承诺,在未来10年内耗资1500亿美元刺激私人投资清洁能源;实施“总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计划,到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在1990年水平的基础上降低80%。</div>
<div>为积极应对碳排放,奥巴马政府计划自2012年起,连续10年拨款150亿美元给环境署用于推广新能源市场化,未来10年建立起一支6450亿美元的能源基金,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清洁环境和推广可再生能源。美国各州政府还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地方节能产品税收减免政策。能源部支持美国绿色建筑协会推行以节能为主旨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div>
<div><b>三、德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b></div>
<div>德国政府采取了限制性和激励性经济措施并举的做法,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环境保护。</div>
<div>自1994年起,德国政府把科技政策的支持重点集中在发展环境保护技术和能源技术上,并且出台了很多新的能源和环境政策,实行此项政策的结果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的能源消耗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下降,德国逐步解决了工业化过程中的污染问题,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div>
<div>从2001年11月开始,德国对每千克含硫量超过50mg的汽油和柴油每升再加收1.53欧分生态税,从2003年1月起,将含硫量标准调整为每千克10mg,使超过该标准的汽油和柴油每升加收的生态税累计达到16.88欧分,此举使得德国一次能源消耗量不断下降。对于废水排放、固体废弃物倾倒引起的水污染,德国按照一定方式以废水的“污染单位”为基准,实行全国统一税率,并且每年的税率不断提高,每年的水污染税收入全部用于改善区域水质。德国政府从2003年1月1日开始,对无硫燃料征收的燃料税比含硫燃料的税率低1.5个百分点,在税收激励下,德国企业已经放弃使用含硫燃料。</div>
<div>2007年,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又在“高技术战略”框架下制定了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根据这项战略,联邦教研部将在未来10年内额外投入10亿欧元用于气候保护技术的研发,德国工业界也相应投入一倍的资金用于开发气候保护技术。构成了对德国节能减排强有力的技术支撑。</div>
<div>综合分析,英美德三国所采取的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制定有关气候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法律,通过立法倡导环境保护行为;政府通过科技政策的倾斜、财政政策的支持、税收政策的调节等措施来支持低碳产业的发展;制定有关燃煤、燃油、汽车油耗、水污染控制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制定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这些措施的推行,有力地促进了这三国低碳产业的发展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同时也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来源:中经网)</div>
<div> </div>
<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tbody>
<tr>
<td>
<div>
<div align="center"><b>观点精粹</b></div></div></td></tr></tbody></table></p>
<div> </div>
<div align="center"><b></b> </div>
<div align="center"><b>解振华:积极探索低碳发展的有益经验</b></div>
<div><b>一、低碳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b></div>
<div>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从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利益负责出发,明确提出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确定了我国到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为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实现上述行动目标,经报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在全国开展低碳试点工作。</div>
<div>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来看,开展低碳试点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div>
<div><u>首先,开展低碳试点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要求。</u>气候变化问题关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各国抢占国际道义制高点、增强自身经济科技竞争优势的重要领域。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体受限的情况下,我们已不可能像发达国家工业化时期那样通过长期不受约束的排放来实现经济发展。从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利益高度负责出发,中央确定了我国到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为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既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又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碳强度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开展低碳试点,就是我们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而进行的一项有益探索,是新形势下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div>
<div><u>其次,开展低碳试点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u>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并没有根本性转变。目前,我国一次能源、淡水、钢材、水泥等主要资源的平均消耗强度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约90%。我国人均能源资源蕴藏本来就不足,石油、天然气的人均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即使储量相对丰富的煤炭,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3%,高消耗导致我国能源供应十分紧张,相当一部分能源需要靠进口解决,其中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了50%。如果我们延续粗放型发展方式和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来推进现代化,不但我国能源资源环境支撑不住,经济发展也将难以持续。开展低碳试点,就是要探索通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能效提高、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的有效途径,切实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div>
<div><u>第三,开展低碳试点是探索中国特色绿色低碳发展经验的有效途径。</u>目前,发展绿色经济,降低碳排放已成为重要的国际潮流,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已成为国际科技经济竞争的新领域,各国都在加大对相关产业、技术发展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绿色低碳发展;一些发达国家还借保护气候之名,提出对国际贸易产品征收碳关税,企图设置新的贸易壁垒。这些趋势对未来我国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必须积极应对、趋利避害,加快推动我国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经验。应该看到,发达国家是在完成工业化、城镇化之后才开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而我们要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700多美元的阶段就要面对控制碳排放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根据自己的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探索和积累在不同地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有益经验,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从而为全国的绿色低碳发展奠定基础。</div>
<div><b>二、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定位</b></div>
<div>这次开展试点工作的地区,选择的省和城市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目的就是要各地大胆探索,积累不同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经验,各地区具体目标任务的确定,要结合本地实际。总的要求是以下3点:</div>
<div><u>一要科学发展。</u>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低碳试点工作目标的确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导向,体现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低碳试点的目标任务要紧紧围绕降低碳排放强度、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来设置,加快形成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试点省和试点城市要建成我国低碳发展的先行区、绿色发展的示范区和科学发展的试验区,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内在统一。</div>
<div><u>二要先进先行。</u>作为试点省和试点城市,就是要做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者和探索者,就是要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本地区碳排放强度下降等指标设定上,要符合中央确定的总体要求,同时还要体现出试点地区的先进性,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各试点地区要加快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尽快完成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摸清底数,认真搞好控排指标核算,确定一个和同等发展水平地区相比,力争上游、科学合理的控排指标。同时,也要科学设定其他方面的工作目标,最终形成一个既积极向上、又有的放矢的工作目标体系。在工作手段上,也要找准定位,大胆探索。</div>
<div><u>三要体现特色。</u>5个试点省中,东部、东北、中部、西北、西南5个区域各有一个,8个试点城市中,既有直辖市,也有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可以说包含了除县级市外的所有的城市类型。试点省和试点市既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又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差异也很大。这既有利于我们积累指导不同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经验,也为大家各显神通、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提供了巨大空间。试点省和试点城市要找准自身定位和比较优势,围绕若干重点问题,大胆探索,寻求突破,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防止脱离实际。研究设立试点工作目标任务一定要突出本地特色,紧密结合本地区发展阶段和资源环境的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把试点工作做好、做实,才能真正取得实效。</div>
<div><b>三、各地开展低碳试点具体任务</b></div>
<div><u>一是编制低碳发展规划。</u>试点省和试点城市要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全面纳入本地区“十二五”规划,研究制定试点省和试点城市低碳发展规划,明确试点思路,发挥规划综合引导作用,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增效、增加碳汇等工作结合起来,明确提出本地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降低碳排放强度,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模式。</div>
<div><u>二是制定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配套政策。</u>试点地区要发挥应对气候变化与节能环保、新能源发展、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协同效应,积极探索有利于节能减排和低碳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实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制,探索有效的政府引导和经济激励政策,研究运用市场机制推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落实。</div>
<div>三是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试点地区要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和发展战略,加快低碳技术创新,推进低碳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积极运用低碳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低碳建筑、低碳交通,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要密切跟踪低碳领域技术进步最新进展,积极推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或与国外的联合研发。</div>
<div><u>四是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u>试点地区要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工作,建立完整的数据收集和核算系统,加强能力建设,提供机构和人员保障。</div>
<div><u>五是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u>试点地区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活动,鼓励低碳生活方式和行为,推广使用低碳产品,弘扬低碳生活理念,推动全民广泛参与和自觉行动。</div>
<div>各地试点任务,要围绕着5个方面,结合本地实际,研究确定自己的目标任务。</div>
<div><b>四、抓好落实是做好低碳试点工作的关键</b></div>
<div>做好这项工作,关键要抓好落实。抓落实,关键有3个方面:**** Hidden Message ***** 有必要吗?我就想看看是什么内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