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后根 发表于 2012-10-16 21:39:58

找篇文章、找个句子不再难,快去体验吧!

剩者为王 发表于 2012-11-21 14:56:45

{:soso_e102:} {:soso_e112:} {:soso_e113:} {:soso_e114:} {:soso_e144:}

lllll638 发表于 2012-11-22 09:46:56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基层文化建设

      论文摘要: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涵之一。临沭县在推进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做了一些扎实的工作,但是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也存在着文化建设的滞后现象,甚至更为突出。要建设富裕和谐的现代化新农村必须要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推动“乡风文明”。本文结合临沭县实际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   新农村   基层文化建设    思考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涵之一。临沭提出了建设富裕和谐现代化新农村的发展目标,更需要重视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本文结合临沭实际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作了些思考。
      一、当前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有利条件
      1、已具有较为厚实的经济发展基础
      临沭经济发达,主要经济指标实绩均居全省各县区首位。全区22个镇当中,极大部分可用资金在一亿元以上,并且涌现出了一批经济强镇和经济强村。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对2005年全国近2万个小城镇进行综合测评,临沭区下辖的22个镇全部跻身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实力“千强镇”,强镇入围数量在全国县(市、区)中位居第一。其中,临沭区宁围镇排名位居全国第六、浙江第一。临沭经济的之所以能迅速壮大发展,是因为临沭有一支强大的工业企业队伍,全区98%以上的企业是民营企业,近几年来,临沭以“工业冲千亿”为目标和抓手,经济总量和企业规模进一步做大,全区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快步向前发展。临沭民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个头大”,大部分在农村,如宁围镇的万向集团、衙前镇的恒逸集团、党山镇的翔盛集团,都为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临沭的经济发展也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奠定了坚强的物质基础。
      2、具有一定的文化发展基础
      政府加大了财政的投入力度,相继建成了一大批农村文化活动中心、体育馆、现代教育楼,实施开展了文明镇村、文化村、卫生镇村、教育强镇的创建。据统计,临沭全区有文明镇20个,占76.9%,文明村286个,占38.6%,卫生镇创建率达100%,26个镇街全部创建成为区级、市级教育强镇,其中省级教育强镇23个,占88.5%。省级东海明珠工程有9个镇,区级文化村有188个,分别占镇村总数的34.6%和25.4%。在全省较早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入村率达到100%,入户率达到76%。这些举措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提供了较好的载体。
      当地还有一支肯吃苦、热心农村文化事业、扎根农村的文化工作者队伍。他们走村入户奔山头下江湖送戏,送文化下乡,为农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目前各镇街共建立起80多支业余艺术团体,总人数达2000多人,较有特色的有传化艺术团文艺大蓬车、楼塔细十番、河上板龙、浦阳马灯河灯、新塘龙舟等。
      从总体上看,临沭具备了加快推进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客观条件,但是不可否认,经济快速发展与农村文化发展滞后的不协调现象在临沭仍还严重。加快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的制约因素也还很多。
      二、加快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的制约因素
      1、“轻文化”的观念在基层尚有市场
      文化只有通过引导才能真正融入生活。农村文化建设,需要政府的扶持。但有些地方文化部门的作用却因各种因素不断弱化,在思想认识上,主要表现为重经济、轻文化。有钱就可以办一切事业已成为部分人的认识,部分村级领导干部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没有正确处理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关系,没有把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放在应有的位置。一些基层干部也认为搞农村文化建设是“软指标”,要“先富口袋,再富脑袋”,只要经济发展上去,乡风自然就会文明。使得文化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往往满足于一般的号召,靠部门去抓,因而效果甚微。在考核上,偏重于经济发展、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而对文化事业建设份量不足。在建设上,部分行政村及村干部没有将村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列入村“两委”工作计划,这严重地制约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许多农民也认为,只要有钱赚、有活干,有没有文化生活无所谓。因此,村民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偏少甚至没有。大多数农民在闲暇时间里,选择的文化娱乐方式主要是看电视。由于在农村缺少先进文化的传播,一些封建迷信活动和聚众赌博等恶习时有发生。近年来,还出现了非法宗教抬头的现象。
      2、对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投入相对不足
      具体表现在:农村文化事业财政支出增长速度低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城市文化事业投入。一是绝对投入偏少。据对临沭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三类镇和三类村的调查,2004年度,经济发达的某镇农村文化事业财政投入为82万元,占该镇财政总收入的0.2%,人均投入为15.6元;经济一般的某镇农村文化事业投入为62万元,占该镇财政总收入的0.94%,人均投入为19.5元;经济欠发达的某镇农村文化事业财政投入为82万元,占该镇财政总收入的3%,人均投入为18.1元。经济发达的某村农村文化事业投入为5万元,占村级当年可用资金的1.1%,人均投入为18.3元;经济一般的某村农村文化事业投入为9.5万元,占村级当年可用资金的2.5%,人均投入为42元;经济欠发达的某村农村文化事业投入为0.22万元,占村级当年可用资金的6.6%,人均投入为1.4元。由此可见,无论是镇级还是村级,无论经济发达与否,在农村文化建设上的投入都偏低。二是投入方向失衡。存在着重镇级文化事业建设轻村级文化事业建设的倾向,镇街对村级文化建设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和适当的分配。三是筹资渠道单一。各地普遍存在着依赖政府投入而轻视市场手段集资的倾向,使用于文化建设的资金十分有限。社会资金赞助文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远没有很好开发,不少原本已经建立起来的文体设施,由于没有很好的利用、保养和管理,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和维护,最终逐渐萎缩。
      3、农村消费习惯不够合理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属于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的构成要素,如村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等,又有属于私有物品的构成要素,如每家每户订阅自己爱看的报刊等。因此,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不仅取决于政府的投入,也跟农民是否愿意花钱进行文化消费密切相关。我国劳动人民向以勤俭节约著称,这种传统美德反映在文化消费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杭州某区从2003年开始,每年组织千场文体活动工程和千场电影下乡活动,因为是免费观看,几乎场场人山人海;而同样的活动一旦进入影剧院买票观看,哪怕是非常低廉的象征性收费,也往往是门可罗雀。这种“免费穷享受”和“花钱乐消费”(宁可在广场文化活动上一站几小时还受天气冷热蚊叮虫咬的煎熬,也不愿花点小钱在影剧院的空调下舒舒服服地享受)之间的强烈反差,折射出农民群众陈旧落后的文化消费观。这种情况在临沭也较为突出,据临沭区统计局农调队对200户农村居民的抽样调查显示,2004年我老秘网区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175.1元,农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为727.2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1%,从文化娱乐消费内部看,人均727.2元中,学杂费就占了456.9元。临沭区统计局农调队抽样调查显示 2004年农村居民迷信宗教用品支出人均61.6元。这种落后的文化消费观的蔓延,将严重制约农村文化事业特别是文化市场的良性发展。
      4、农村文化建设的机制还不健全
      现有文化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基层文化单位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文化馆、文化站经费得不到机制性的保障,一些镇街文化工作者专职不专用,队伍不稳定。
      三、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1、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句话“二十字”方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它包括人们的道德风尚、思想状态、精神风貌、文化素养等等,其内涵十分深刻。它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乡风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切实转变观念,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把乡风文明建设放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做到一样重视、一起布置、一并检查、一同抓落实。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各行各业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形成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工作合力。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体制,做到定期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考核力度。同时,要建立宽松的发展环境,真正让广大文化干部摆脱思想桎梏大胆开展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新局
      2、不断加大财政投入
      要建立一种刚性的财政支出机制,真正使农村文化事业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必要议题。以确保对农村文化事业投入的增长速度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也不低于城市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速度。比如,应当规定,各级党委、政府和组织,必须有专门抓文化工作的领导,有按人均水平下拨的设施财政投入和经常性活动开展经费,有开展经常性群众文化活动的各类考核指标,有明确的适应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活动平台。要调整资金使用方向,增加文化事业财政支出在村级的分配比重。当前,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实用型的文化设施,做到布局合理,以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要开拓新的筹资渠道,遵循互惠互利原则,多方面筹集农村文化建设资金,如村级组织可采取公益冠名等方式为企业打造各种积累声誉的广告,吸引企业投资农村文化建设。
      3、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
      一是要加快区、镇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二是要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如闻堰镇引进三江越剧艺术团,经营文化体育中心。三是要鼓励社会资本在政策范围内,以各种形式兴办文化实体,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要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四是要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
      4、要积极开展农村文化活动
      要立足现实,贴近农民,反映农村,送戏下乡,使农民群众不出村即能参与和欣赏到自己喜欢的文化活动或节目。要积极扶持农民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鼓励和支持农民组建业余和专业的文艺团体,进一步活跃农村文化。要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举办科技讲座、科普展览等针对性强的活动,帮助和带领农民尽快走上“文化致富”的康庄大道。要大力开展文化下乡和送书下乡等活动,引导和鼓励文艺剧团、书店等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在农村搭舞台、摆摊位,将其文化产品推到农民家门口,使许多积聚于城市中的文化资源如图书、体育设施、健身知识和优秀剧目等流向农村,进一步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建设。
      5、要着力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
      一是要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要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重要内容,在农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引导农民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提高农民鉴别是非、美丑、荣耻的能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占领农村思想阵地。二是要提高农村领头人的素质。要加强村“两委”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对农村的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和不文明行为敢抓、敢管、敢于负责任的干部,要大力表彰,在农村努力营造讲文明、树正气的浓厚氛围。建议以区为单位,每年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一次轮训。要有计划地选派村党支部书记到先进地区学习锻炼,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以培养农村发展的领头人。三是要大力加强农村文化艺术人才培训。充分发挥文化馆、群艺馆培训文化艺术人才的基地作用,积极邀请各类文艺人才对村级文艺积极分子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扩大农村文艺积极分子队伍,发挥农村文艺积极分子队伍的传播和带动作用,使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文化建设,营造出更浓郁的农村文化氛围。
      6、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地区之间有着极大的文化差异性和经济不平衡性。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文化资源和经济基础,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实践,找准文化产业发展的“切入点”。采取不同的产业措施和运作方式。就我老秘网区而言,镇街可以扶持一批文化产业和民营文化企业,如所前通过承办杨梅节,闻堰通过举办“三江美食节”,带动了三产业的发展,打响了文化旅游品牌,实现了优势文化资源向产业化转化过程,以特色产品带动相关文化产业链的延伸,把资源优势展现给别人的同时也推销了自己,进一步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履薄冰 发表于 2018-3-19 08:59:01

有效的报刊、电视、广播、专栏、咨询等宣传外,应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到被征地农民较集中的乡(村、社区)面对面地进行宣传解释。可将

yanqinde 发表于 2018-9-20 21:48:16

要加强政策引导,切实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协调指导,专题研究并解决好具体问题,强力推进此项工作

azazsd 发表于 2019-5-9 00:51:03

大大方方

本帖最后由 azazsd 于 2019-5-9 00:53 编辑

123点解点解大家看看多看看坎坎坷坷看看就看看快点解决

azazsd 发表于 2019-5-9 00:56:58

本帖最后由 azazsd 于 2019-5-9 01:01 编辑

发发发vvvv发疯疯傻傻时代风范

问世间 发表于 2021-7-15 09:23:54

加强政策宣传。由于涉及被征地农民就业、创业、社保的相关政策较多且复杂,还有部分人对政策了解不够、掌握不准,甚至还有盲区。因此,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扩大被征地农民的知政权。各地除继续开展行之有效的报刊、电视、广播、专栏、咨询等宣传外,应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到被征地农民较集中的乡(村、社区)面对面地进行宣传解释。可将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以及办事程序等编印成册,送发到被征地农民手中,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同时,大力宣传参加保险与否的利弊和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观念的转变和参保意识的增强。

新手不识路 发表于 2021-10-26 11:20:57

可将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以及办事程序等编印成册,送发到被征地农民手中,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同时,大力宣传参加保险与否的利弊和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观念的转变和参保意识的增强。

滴滴滴 发表于 2021-10-26 15:20:12

很好,很合适,很好很好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我市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情况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