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秘 发表于 2011-7-16 08:58:27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考 于新东

<p>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区加快布局,宏观发展环境积极改善,为下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成为制约加快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辩证把握当前的成绩与不足,切实防范潜在风险并避免盲目发展陷阱。<br/><br/>  <b>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b><br/><br/>  短短几年时间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壮大。2009年全球前25家光伏组件厂商有8家位于中国,太阳能电池市场份额占全球1/3,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风电装机容量累计达到2580多万千瓦,成为全球第二风电装机大国。节能环保产业连续八年来年均增长率超过20%,2009年总产值达到1.49万亿元。医药制造业近五年平均增速约为23.8%,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一大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卫星导航、高性能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通信技术、电动汽车等当代科技的尖端领域取得骄人成绩。一大批高档数控机床新产品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工业装备保障能力和重大装备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国民经济重点建设提供各种成套设备。一大批创新型骨干企业竞相涌现,综合高技术产业基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群快速发展,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在政策层面,国家不失时机地作出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战略决策,主要相关部委也正在抓紧研究配套政策举措,各地也纷纷加紧谋篇布局、加大扶持力度、狠抓落实。<br/><br/>  这些为我们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我们完全没必要妄自菲薄,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基本上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有些领域具有同发优势、处于同等水平,局部领域甚至取得领先优势。比如新一代移动通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基础芯片、无线宽带、高速铁路、电动汽车等许多技术和产业领域,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到了产业化突破的“临界点”,对此,必须首先做到不能也不必输掉信心和士气。<br/><br/>  更令人欣慰的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目前已经曙光初现,这将为各国提供一个有可能跨越发展的绝佳机会。如果说500年来我们丧失了前几次世界性的现代化发展机遇,那么现在,一个新的重大战略性历史机遇又摆在中华民族的面前。从根本上说,只要绝不再在这一次的全球性新产业革命浪潮中与战略机遇失之交臂,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做到转方式、优结构、创优势、可持续,从而不仅以发展数量为人共知,而且真正以发展质量享誉全球,那么,我们就一定能稳操胜券。<br/><br/>  <b>主要瓶颈制约及其成因分析</b><br/><br/>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在取得新突破新进展的同时,亦遭遇到明显的瓶颈制约。<br/><br/>  一是技术瓶颈。这是最突出的瓶颈,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依赖科技创新的驱动形成一对突出矛盾,严重制约其向工程化、高端化发展的愿望和步伐。具体表现在:我国关键技术自给率低、核心技术掌握较少、试验设计能力较欠缺、重大制造装备进口依赖大,技术创新的支撑体系还不完善、基础性研究还有待突破,特别是在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方面的创新突破能力不强。<br/><br/>  二是市场瓶颈。这是最直接的瓶颈,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急需市场需求的拉动形成一对突出矛盾,直接制约其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进程。具体表现在:新技术新产品初期规模优势尚未显现、产品成本高,进入市场困难,获得消费者认同更加困难,因而,多数企业没有能将一些新的重大技术推向市场、实现盈利的完整商业模式,技术不能尽快商业化,不能迅速形成利润和持续创新的能力。技术创新的产业化步履维艰,致使有些新技术夭折在摇篮里,有些新技术企业长不大。<br/><br/>  三是资金瓶颈。这是最现实的瓶颈,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需要高投入的保障形成一对突出矛盾,直接制约其在科技攻关、产品升级、市场开拓、人才引进等诸多方面工作的开展及成效。具体表现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扶持力度有待加强,银行惜贷、民间资本热情不高依然突出,创新型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资金缺乏的问题,研发资金投入不高特别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支出所占比重偏低。<br/><br/>  四是制度瓶颈。这是最根本的瓶颈,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需要良好制度环境形成一对突出矛盾,从根本上制约发展合力的形成以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与新产业的成长。具体表现在:我国正进入改革攻坚阶段,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改革尚有待突破,行政管理体制、审批程序、政策法规实施等方面存在的多头管理、条块分割、不到位、不细致、一刀切等问题会逐步暴露出来,难免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发展中的制度障碍。<br/><br/>  五是人才瓶颈。这是最关键的瓶颈,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极大依靠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支撑形成一对突出矛盾,从总体上制约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所必需的强大智力支撑和牢固社会根基的形成。具体表现在:我国总体上还是一个人才相对缺乏的国家,创新人才、国际人才,特别是那些了解世界技术动向、当代产业结构的动向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运作基本规律和惯例的大师级领军人才的缺乏可以说是所有矛盾和问题的焦点,是“总开关”。同时,国民科学素质普遍较低,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显著,不仅直接影响到科学知识的传播与应用,而且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创业创新能力。<br/><br/>  总的来看,上述主要瓶颈制约的形成,既有先天历史基础相对薄弱的原因,也有后天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的原因;既有旧的、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惯性从中作祟的原因,也有新的、创造性的思路和方法跟不上发展节拍的原因。这些都亟待在今后的实际推进工作不断加以弥补、改进和提高。具体分析主要有六个方面原因。<br/><br/>  一是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据世界银行估算,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只有15%,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转化率;另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高技术成果的商品化率为25%,产业化率仅为7%左右。既降低全社会科技投入效益和技术进步水平,也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缺乏具有市场价值的科技创新成果的支撑。<br/><br/>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不强。企业研发设计创新能力普遍较弱,发明专利数量少、有核心竞争力的发明专利数量更少。还有很多企业技术装备落伍,工艺改进跟不上,而且没有建立自己的技术创新中心,从来没有申请过发明专利,因而导致企业技术落后,科研人才短缺。有的企业产业类型和设备状况虽有提高,但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缺乏品牌建设,技术含量较低,研发投入较少,产品更新换代步伐慢、附加值低,缺乏核心竞争力。<br/><br/>  三是市场发育还不够充分。市场准入制度不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市场竞争还有较多不规范,地方保护、行业垄断现象依然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资本市场不健全,场外交易市场尚处于摸索阶段,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税扶持力度不够,银行惜贷和民间资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直接投资的热情不高目前也普遍存在。<br/><br/>  四是体制机制尚不健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管理职能的界定也相应清晰合理。但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科技等体制尚不健全,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和错位的情形还有出现,创新激励机制尚未完善、尚未到位,各类创新主体创新动力仍然不足。此外,我国对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支持略显滞后,政策体系和投资环境不尽完善。<br/><br/>  五是品牌、标准和知识产权建设相对落后。我国大部分企业缺少自主品牌,&nbsp;品牌国际知名度不高,资产价值与国际品牌相比差距较大,拥有核心和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少、质量低,且多是改进性发明,缺少基础性、原创性的发明专利,在国际技术标准的建立上缺乏发言权,在一些领域还要承担高额技术转让费和专利使用费,因而总体上在创新价值链的分工中,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极大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br/><br/>  六是各地培育发展背后存在不利倾向。各地热情高涨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热情背后也潜藏着的发展隐忧,值得关注与纠偏。比如发展决策上的跟风性,产业选择上的趋同性,技术环节上的低端性,管理手段上的单一性,心态思想上的功利性等。这些都会给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带来新的制约。<br/><br/>  <b>把握好“三个结合”,构建总体发展思路与对策<br/></b><br/>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过去、现在与未来有机相连、有序传递的产业,既依托既有优势特色,又立足现实产业状况,还关照长远发展方向。这就决定我国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好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三个结合”。<br/><br/>  1.与基础优势特色结合起来<br/><br/>  作为技术性要求高、系统性要求强、市场化要求高、创新力要求强的高精尖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特别需要科技创新为核心、市场需求为拉动、专门人才为支撑、政府扶持为引领、体制机制为保障。只要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固本强基、厚积薄发,完全可以大有作为,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路。这就要求,在培育发展的思路理念方面,正确处理好“新兴”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切忌脱离实际、盲目求新。一者,战略性新兴产业确实是新事物,但这不意味着就一定要另起炉灶、推倒建新。而且,战略性新兴产业本身是节能环保型产业,如果热情高涨却陷入盲目发展陷阱,造成新的用地、耗能和排污,则与初衷相去甚远,须高度警惕。再者,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凭空而为,必须综合考虑本地区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地方特色、发展阶段、产业基础、科技水平和人才储备等诸多要素,才能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才能扬长避短、事半功倍,才能因地制宜、有的放矢。<br/><br/>  解决的办法就是要与传统基础、现有优势和已有条件等紧密结合,充分挖潜、用足存量、优化增量。一是通过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工艺、产业形态、产品性能等,促进传统制造业向高附加值制造业方向发展;传统产业迈向高端化过程中又可以反作用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二是通过与国家正在实施的重大科技专项、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紧密结合,充分借助现有政策、资金和科研设施优势,借力借势地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三是与现有的各类国家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紧密结合,实施“就地转型”工程,促进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或基地发展,既有利于实现集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效益化发展空间布局的目标,又有利于从一开始就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约节约的发展模式。<br/><br/>  2.与当前重点工作结合起来<br/><br/>  我国当前各项重点工作已经明确,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其中之一。由于这项重大工作本身涉及范围大、覆盖领域广,需要推进、落实和兼顾的工作内容十分丰富,因此,举凡涉及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其他各项重大工作,在推进过程中也应当适当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重点、予以倾斜,从而互促共进。<br/><br/>  具体来说,建议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包括:建议“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可以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与突破为重点,成为引导消费市场乃至创造消费需求的触发点和强心针;“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可以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联度、覆盖面和带动力为重点,成为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动力源与突破口;“培育优势企业”可以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企业大集团为重点,示范和引领广大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可以突出抓好清洁能源研制与生产为重点,引导新能源新材料等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局起步和迅猛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可以突出营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为重点,重铸企业家高度关注国计民生的战略眼光和高度认同实业兴邦的踏实心态;“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和资源环境等领域改革”可以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税金融支持与投融资体制健全为重点,有效解决新兴产业前期融资难问题;“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可以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技术交流为重点,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能力和急需人才交流引进。<br/><br/>  3.与未来发展目标结合起来<br/><b>( 《中国发展观察》2011年第7期&nbsp;&nbsp; )</b></p>**** Hidden Message *****

啤酒小菜 发表于 2022-11-15 10:08:47

思维更加开放。从这个意义上是要有开放的观念、开放的眼界。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动发展的过程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善于学习、借鉴外地的新经验、新做法,善于领会、掌握上级的新精神、新政策,善于总结、运用基层探索的新路子、新办法,克服固步自封、自以为是的惯性思维,大胆推动思路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方法创新。

江西上饶人 发表于 2018-7-20 18:14:12

我国当前各项重点工作已经明确,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其中之一。由于这项重大工作本身涉及范围大、覆盖领域广,需要推进、落实和兼顾的工作内容十分丰富,因此,举凡涉及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其他各项重大工作,在推进过程中也应当适当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重点、予以倾斜,从而互促共进。

向往雄鹰 发表于 2023-12-14 10:27:33

投资体制和资源环境等领域改革”可以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税金融支持与投融资体制健全为重点,有效解决新兴产业前期融资难问题;“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可以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技术交流为重点,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能力和急需人才交流引进。

海军准将 发表于 2015-3-1 19:42:25

体制健全为重点,有效解决新兴产业前期融资难问题;“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可以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技术交流为重点

一个胖子LMW 发表于 2022-10-30 22:07:24

具体来说,建议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包括:建议“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

文秘小白407 发表于 2022-10-26 16:03:29

“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可以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技术交流为重点,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能力和急需人才交流引进

常山这种 发表于 2024-10-17 16:15:57

我国当前各项重点工作已经明确,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其中之一。

lizhihui445452 发表于 2017-4-21 22:53:55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warship66 发表于 2022-9-3 17:50:16

把握好“三个结合”,构建总体发展思路与对策

王鸿飞 发表于 2019-7-14 00:26:29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意见建议很有实际操作性

loulan222 发表于 2012-6-17 10:48:56

意见建议很有实际操作性,如果能结合一点数据可能更具体和有说明力.谢谢了.

Amberberber 发表于 2018-4-9 20:47:37

是一篇很好的文章,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金典印制 发表于 2021-1-15 15:42:22

与未来发展目标结合起来

落寂的尘埃 发表于 2022-1-21 10:02:45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基石,关键要给环境。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考 于新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