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秘书 发表于 2011-7-7 08:48:27

文史资料序言范文汇总贴

<h1>《历代名人与娄底》序</h1>
<div id="viewContents">
<p align="center">谢凤龄</p>
<p><br/>  《历代名人与娄底》丛书,在中共娄底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文史编纂人员的辛勤努力,终于问世。这是政协娄底市委员会成立以来编辑、出版的第一辑文史资料,标志着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新起点,诚为可喜可贺。<br/>  娄底,因相传是天上28星宿中的“娄星”和“氐星”交相辉映而得名,位于湖南省的几何中心,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灿烂的地区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这方神奇的热土,曾经以“梅山文化”发祥地、“湘军”主要策源地和“世界锑都”而闻名,人文荟萃,英才辈出,群星灿烂,蔚为大观。特别是近代以来,涌现出一大批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人物,一大批政治立场各异的风云人物,一大批饮誉海内外的军事将领、知名学者和各族各界代表人物,曾国藩、陈天华、蔡和森、罗辀重、罗盛教、蔡畅、成仿吾、李振翩、李聚奎、谢冰莹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更是给娄底增添了一道道夺目的光彩。人民革命斗争风起云涌,高潮迭起,作为三湘革命老区,娄底在湖南乃至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写下了璀璨的篇章。历代名人的宏才睿智和嘉言懿行,震古铄今,垂范后世,是一份永远值得倍加珍摄的宝贵财富。整理和发掘这些宝贵财富,就是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认真加以弘扬,能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爱乡的思想情操。《历代名人与娄底》丛书的编纂出版,为弘扬湖湘文化,集散娄底信息,让今天和未来的人们,从人物的角度来了解、认识、研究娄底,也为情系海内外的娄底乡人戮力同心共造娄底明日的辉煌,作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br/>  《历代名人与娄底》丛书分政治、军事、经科和文教三卷出版,其体例新颖,内容丰富,史料翔实,记述清晰,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可读性和资料性,它是在广泛征集和阅读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几经修改精心编写而成的。尤为可贵的是,作者们热情洋溢地颂扬了革命先烈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业绩、光辉思想和优良传统,读后令人抚卷深思,催人蹈砺奋发。可以说该书不失为一本了解和研究市情、进行乡土历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范例、好教材。为此,我特将此书推荐给广大读者,特别是政协委员和广大青少年一代,它对我们更深刻、更全面认识娄底、热爱娄底、振兴娄底是大有裨益的。我期待着它象一颗种子,在娄底人民的心田生根发芽,开出爱国、爱乡之花,结出娄底奋进腾飞之果。<br/>  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一项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它的“三亲”特点与“统战”特色,不但丰富了我国的史志宝库,而且在“存史、资政、团结、育人”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希望我市文史工作者努力耕耘,不断深入发掘,开拓新的领域,力争使我市文史资料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也希望全市各级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文史资料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共同把这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得更好。<br/>  撤地设市后的娄底,在新的世纪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如舟泛海,如日中天。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深信,今后将有更多的娄底英才涌现,他们将带着娄底人特有的睿智、“血性”、勇毅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大显身手,大展才干;祈愿今后将有更多的有识之士汇聚娄底,谱写娄底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的崭新历史篇章!<br/>  是为序。</p></div>

沙市秘书 发表于 2011-7-7 08:49:50

《娄底历史上的今天》序

<h1>《娄底历史上的今天》序</h1>
<div id="viewContents">
<p align="center">谢凤龄</p>
<p><br/>  娄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上一座新兴的青春城市,建国前属长沙和宝庆辖治,除新化县是独立建制外,其他县(市、区)分属湘乡县、安化县和邵阳县,直到解放后才陆续建置。因此收集和整理娄底历史资料,殊为不易。为了宣传和推介娄底,弘扬娄底优秀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使广大市民进一步知我娄底,爱我娄底,激发振兴娄底的热情,第二届市政协主席会议决定,编辑出版《娄底历史上的今天》这本书。市政协学习文史委接受这一任务后,与市档案局、市党史办联合,迅速组建了编委班子,在全书的资料征集、组稿、撰稿等方面辛勤耕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历时三载,终于成书。<br/>  本书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娄底人民从1840年以来生生不息的奋斗历程,描绘了娄底这片热土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发展和变化,是一本既具有文化思想品位、又兼有史料性可读性的读物。相信它对于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娄底的历史、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会是一种激励和鼓舞。<br/>  胡锦涛同志强调:“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贯重视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一个懂得记忆的民族才能真正懂得自己、懂得别人;“以史为鉴”,“尊史为师”,才能真正放眼未来、拥有未来。文史资料工作具有“有益当代、惠及后世”的作用,因而它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欢迎,有很强的生命力。我们恳望继续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支持,也希望娄底的文史资料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取得更多的成绩。由于我们自身的水平有限,以及一些因素的制约,本书难免存在种种不足,诚请各界人士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br/>  是为序。<br/>&nbsp;</p></div>

沙市秘书 发表于 2011-7-7 08:51:09

《娄底历代文存》序

<h1>《娄底历代文存》序</h1>
<div id="viewContents">
<p align="center">杨云辉</p>
<p align="center">&nbsp;</p>
<p>  湘中娄底,自古迄今,山川灵秀,人文蔚然。艺文一道,足可佐证。倘条分缕析,则碍篇幅;若粗梳略举,必遗珠玉。且喜市政协学习文史委诸同志历数载之功,辑得《娄底历代文存》一书,起于汉末而止于民国。宗匠巨作,豪杰雄文,庙堂高见,野叟轶著,择优而录,纵有遗珠之憾,亦可管窥湘中文貌。初稿甫就,福初同志嘱我为序。展卷浏览,感慨系之。且书数语,聊以志感。<br/>  湘中地灵!紫鹊界秦人梯田,列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名录。春和景明之时,绿水碧秧,悦人眼目;秋高气爽之节,金浪锦带,怡人心胸。新化大熊山,传为蚩尤黄帝古战之地,林深草茂,仙灵汇聚,阴雨之时,鬼雄呐喊,阳和之日,气象万千。涟源龙山,传为龙飞之地,为衡岳余脉,古称“四十八面龙山”。唐代药王孙思邈乘龙跨虎,结草庐于峰顶,采灵药于名山,至今岳平顶留有药王庙,楹联“万里风云供吐纳,四时花草著精神”略写龙山雄奇秀雅。双峰荷叶,“黄金”、“白玉”,有堂在焉,深山见荷叶田田,小丘显巨印团团。蟒龙降世,湘军主帅当应此祥瑞。朝暾初上,孙河泛碧;夕辉流连,资水涌金。梅山龙宫,波月洞府,钟乳琳琅,奇石剔透,人间仙境,此之谓也。神工钟情,造化遗爱,非地灵而何?<br/>  娄底人杰!三国时,双峰人蒋琬得武侯称许为“社稷之器”,继武侯为蜀相十三载,至今故里犹称蒋氏(井字)镇。荷叶曾国藩,农家子登金马玉堂,以书生统军,建不世勋业,至今留存“无湘不成军”之语,史称三立“三不朽”、“古今第一完人”,其治家格言“早扫考宝、书蔬鱼猪”等至今为湘人传颂继承。新化邓显鹤,梁启超誉为“湘学复兴之导师”,著《资江耆旧集》、《沅湘耆旧集》、《南村草堂诗文钞》等,开刊印《船山遗书》之先河,文人士子言及湘皋先生,莫不惕然心敬。娄星罗辀重,倡导“血性”教育,手创陶龛学校,与陶行知之晓庄师范齐名,被尊为“教育之神”。双峰蔡和森系中共早期著名领袖,胞妹蔡畅为新中国首任妇联主席。烧车御史谢振定、蹈海英雄陈天华、“军中女兵”谢冰莹、《共产党宣言》首译成仿吾,皆为华夏翘楚、湘中人杰。即“京阙人家惊地动,湖南童子破天荒”的贺德英,亦为文史鲜见之神童。<br/>  人杰地灵,必致妙笔华章,精彩纷呈。《娄底历代文存》一书,作者六百余人,或为湘中人士,或为客居湘中者,或为与湘中风土人物有缘者。蒋恭侯、曾文正、邓湘皋、陈天华、蔡和森或勋业昭然,或辞彩焕然;冯子振、谢振定、欧阳辂、罗泽南、罗辀重诸人,皆有文名传世。文百万余字,治国良言、治学格言、治家警言触目皆是。依艺文部类,诗词、散文、小说各有千秋;小而言之,论说、杂记、序跋、书启、箴铭、哀祭、传状、碑志、公牍、楹联均多有可观者。读者诸君,见仁见智,无庸赘言。<br/>  此次辑录成书,为湘中文脉传一信史,为娄底风物留一画卷,为湖湘文化存一佐证,甚或可为治世者资政之用,则幸甚至哉!编者诸君,求宏文于史馆,搜轶著于乡野,勿言功莫大焉,堪称劳其著矣!<br/>  俗务羁身,未克深研,略陈陋见,就正方家。<br/></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史资料序言范文汇总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