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如何树立符合科学发展的正确政绩观 李军
正确的政绩观必须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 <br/> 正确的政绩观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体现着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因此,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要始终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把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确保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持续深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社会分配体系,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既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也要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增进人民政治民主、社会公正。要让权力在人民群众的全程监控下运行,通过强化群众对权力的监督、掌控,确保权力始终围绕群众利益运行。<br/> 正确的政绩观要体现全面发展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树立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意识,并以这种全局意识指导具体工作。看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当前的经济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摈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改善的观念,摈弃重局部轻全局甚至为了追求局部利益不惜牺牲全局的观念。既要高度重视经济建设,以经济发展的实绩来体现政绩,又要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综合素质,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br/> 正确的政绩观要体现协调发展的要求。协调发展是指促进现代化建设各环节、各方面相协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等合理布局、动态平衡。只有正确把握和协调处理发展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才能形成正确的政绩观。因此,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既要看主观努力,又要看客观条件;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人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事业发展;既要看城市发展,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经济增长情况,又要看人民生活水平情况。只有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的关系,自觉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统筹、协调、解决好地域、城乡、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差距较大的问题,使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才能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br/> 正确的政绩观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处理好发展与环境、当代与后代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保证发展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因此,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坚决反对不计成本、不求效益的“发展”,反对以牺牲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反对忽视社会公正的“发展”,反对牺牲后人发展的“发展”,改变只管建设、不管保护,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打算的做法,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承受能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永续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经得起现实检验、经得起科学检验和子孙后代检验的政绩。<br/> 树立和践行符合科学发展的政绩观 <br/> 坚持普遍性政绩与特殊性政绩的统一。普遍性政绩,主要涵盖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主要指标;特殊性政绩,涵盖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医疗保险、节能减排等事关民生改善和农村长远发展方面的功能性指标。坚持普遍性政绩与特殊性政绩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积极创造坚实的经济基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br/> 坚持显性政绩与潜性政绩的统一。政绩有显、潜之分。“显绩”是指见效快、可量化、可见可感的政绩,这种政绩容易掺杂“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成分,甚至出现牺牲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获得眼前利益的情况。“潜绩”难度大、周期长,潜而难显,这种政绩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夯实发展基础,往往具有较强的发展后劲。领导干部在追求政绩的过程中,既要突出重点抓显绩;又要立足长远抓潜绩,既要维护好群众的近期利益,又不能借口抓长远发展而忽视解决群众眼前困难,只顾眼前而损害群众长远利益,要在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过程中,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br/> 坚持硬性政绩与软性政绩的统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资源环境指标等硬性政绩,又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以及公共服务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软性政绩,从而走出单纯以经济指标为评价标准,甚至单纯以 GDP论英雄的误区。要坚决防止牺牲精神文明换取物质文明成果;防止不顾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发展,一味追求经济速度、规模效益、物质利益的短视行为;防止违背民主与法制建设要求,损害国家法制尊严,破坏市场竞争法则的行为,注重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社会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协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度统一。<br/> 坚持团体性政绩与个体性政绩的统一。政绩是领导干部个人与领导集体、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果,既不能简单地把成绩加在个人头上,又不能以“集体成果”为由否认个人贡献。要正确认识集体成绩和个人成绩的关系,摆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在评价干部政绩的时候,既不能忽视个人在集体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不能把集体的成绩都算到个人身上,尤其是要反对那些忽视集体利益、片面强调个人利益的现象。只有将个体的作用与团队的力量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政绩最大化和功能最佳化有机统一。<br/> 坚持继承性政绩与创新性政绩的统一。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系统的过程,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个方面、每项内容都有自己特定的时间要求和规定,是在一届一届党委、政府领导下进行的。因此坚持继承性政绩与创新性政绩的有机统一,是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有了继承,才能有基础,有了创新,才会有前进的不竭动力。领导要善于吸取前人或前任的发展成果、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能为了突出个人的工作,提一些所谓的新思路新目标,将前任正确的发展思路和举措丢在一边另起炉灶的做法,人为地破坏了经济发展的连贯性。同时,要根据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敢于摒弃以前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做法,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和思路,有力地推动一个地方的科学发展,创造新的政绩。<br/>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怀化市委副书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