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视野中看智库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崔树义
<p>近年来,随着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进程的推进,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智库(思想库)建设,并从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这一过程中,认真研究分析和汲取国外智库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的智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br/><br/> <b>国外智库建设的经验</b><br/><br/> 政府高度支持。一是需求支持。西方发达国家政治运行机制的开放性,决定了对智库的强烈需求,为智库的各展所长、施加影响提供了可能。二是经费支持。如美国联邦政府各机构对涉及国家重大决策的问题,几乎都要拨出巨额专款,委托咨询机构进行研究,每年费用高达数百亿美元。三是法律与政策支持。发达国家扶持智库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是颁布法令为智库发挥作用提供法律上的保障。此外,国外智库一般都免交所得税和财产税,公司和个人对智库的捐赠可从应纳的税额中扣除等。<br/><br/> 现代智库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的政治体制下产生的,其作用大小以及发挥作用的空间,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所处的政治经济体制所决定的。没有一定的政治民主,没有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良好氛围,智库的发展是不可能的。<br/><br/> 高度的独立性。国外智库的资金来源多种多样,而不是单纯依靠政府拨款或是企业赞助。特别是在美国,智库资金主要是来自自有基金利息、基金会和企业的资助。但它们在体制上都是独立于政府和财团权力控制之外的,而且它们也在强调和努力维持自己的独立性,这是整个智库体系的基础。因为,只有具有充分独立性的智库,才能有效避免揣摩上意的倾向,突破信息在行政体系内部的自我循环的回路,将更广泛的精英见识和民众意见导入立法与决策过程中,保障智库引导下的政策思想有足够的公共性和正当性。<br/><br/> 专业化的管理。国外智库的行政管理人员一般都是管理能力与研究能力兼备的“两栖人才”。国外智库在用人上都享有完全或高度的自主权,他们特别注重科研人员与行政人员、高级研究人员与中低级研究人员的比例,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员培训、交流与考核、晋升、淘汰机制。智库对录用的研究人员大多实行合同制和聘任制,人员流动性强,在用人上坚持以才取人,而不以党派、宗教信仰、观点异同作为录人标准。<br/><br/> 完善的传播途径。智库的生命力和价值在于其影响力,而影响力的获得则主要是通过对其成果的传播和推广。在这方面,国外智库最为看重的,就是通过多种渠道影响社会舆论,从而引导社会思潮,以此对公共决策施加影响。<br/><br/> 以上各种因素的最终结果,是智库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影响,这是智库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立身之本。智库本身就是以议政论政为己任的,而议政论政的最终结果就是要对公共决策产生影响。如果达不到这样一个目标,智库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在美国,许多智库将其经费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宣传和推销自己的政策主张,而只将一部分经费用于研究工作,其用意也在于此。<br/><br/> <b>国外智库建设的启示</b><br/><br/> 从战略上重视智库建设。从全球智库数量来看,美国智库多达1777家,印度有121家,为亚洲最多,而我国大陆则仅有74家。美国以外的智库的全球50大智库中,仅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入围。我国必须从战略上高度重视智库建设,并不断扩大研究视野。特别是一些国家级的重要智库,要具有全球眼光,着眼世界,影响世界,不但要展开对我国有影响或者有潜在影响的议题的研究,而且要研究未来可能会对世界格局产生影响的议题,为我国未来发展拓展国际空间,争夺国际规则的话语权和影响力。<br/><br/> 要建设大量的一流智库,必须要有宽松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目前,中国高层有建设高素质智库的决心,这无疑是中国智库队伍建设的重要政治保障。政府在法律层次上确认智库进行政策咨询的法定程序,建立一个公开、公正、透明与参与性的政策制定制度,并制定出台一些针对智库的鼓励社会投入的优惠政策。<br/><br/> 与政府应保持"若即若离"。国外智库之所以能够有那么高的地位和发挥那么大的作用,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它们都具有非常高的独立性。但中国目前的各类智库大都属于官方和半官方性质,主要功能是作为政府政策的宣传者和诠释者,很难提出具有质疑精神的意见建议以及具有替代性的“储备性政策”,从而导致中国"智库不少,思想不多"的尴尬局面。鉴于中国的现实国情,我们的智库短期内不可能做到西方智库那样的“独立”,但目前这种紧跟、紧贴式的高度一致状况必须改变,即使智库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唯有如此,才能保障智库为政府或社会提供公正、客观的研究、建议、意见,这也是智库的根本价值所在。这种“一定的独立性”,也就是所谓的“若即若离”,即在充分掌握政府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智库专家学者的专业修养优势和理论创新优势,创造出足以破解各种现实难题的有效对策。<br/><br/> 健全机构的筹资机制,拓宽科研成果的推销渠道。目前中国的智库大都定位于“党委、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因而在资金来源和成果推销方面,大都把政府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目标。中国智库应在更加密切与政府部门联系、积极争取政府投入的同时,建立起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根据自身特长,全面拓展自身的智力服务范围,以保证智库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br/><br/> 大力发展民间智库。照国外严格的智库定义,智库是指政府之外的民间政策研究机构,是一种NGO即非政府组织,因此官办智库不是智库。但当前中国智库却基本上是官方(和半官方)智库一枝独秀,民间智库不仅凤毛麟角,而且生存维艰。大力发展民间智库,推进中国智库的多元化发展,已成为当前学界的共识。</p><p>(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纵横栏目国际专栏2011年06月14日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