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秘 发表于 2011-6-16 15:32:07

陈昭彦讲座实录:世界城市和低碳经济

<p>&nbsp;</p>
<p> 今天主要跟大家讲两个问题:第一,科学系统地认识世界城市;第二,为何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世界城市的重心工作。<br/>  <strong>科学系统地认识世界城市<br/></strong>  历史上的北京已是世界之都。中国社会发展到元明清,随着经济影响力的增强,北京已经作为世界中心城市登上了历史舞台。从经济上说,元明清稳定时期的GDP占全球经济的1/3还要多。中国的政治形态特别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作为一种稳定的政治形态也被欧洲等其他一些国家奉为经典。文化也是以北京为中心,据说当时西方人到日本和东南亚各国传教,感觉到传不下去,就问当地人为什么不信,当地人就说你们的宗教好与不好,我们首先看中国人接受不接受,如果中国人不接受,那我们也不接受。<br/>  在十四、十五世纪,中国的科学技术通过印度和阿拉伯开始逐渐传入欧洲,特别是意大利,地中海区域的人民非常乐于接受这种技术,他们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当时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生产力已经并入到经济运行当中,促进了中心城市的发展。随着科学中心的转移,世界城市也跟着转移了,从意大利到英国、法国、德国,然后到了美国。<br/>  我们应该了解过去北京作为世界之都的情况,了解北京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包括对世界格局曾经产生的积极影响,这样有利于今后我们按照历史的规律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br/>  建设世界城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工程,所以我们要对世界城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到底什么叫世界城市?北京已经是一个国际大都市,为什么现在又提出建设世界城市?世界城市应该是对人类发展和全球经济社会秩序或者全球格局有引领贡献作用的城市,比如英国的伦敦和美国的纽约都是对世界格局产生过重大影响。世界城市应该是国际大都市的更高端的形态,不仅在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中更能显示出国际化、现代化,而且更表现在它能够聚集世界高端企业总部,是一个集聚高端人才的城市。世界城市还是很多国际性活动的承办地,比如奥运会、世界杯等。北京办过奥运会、中非论坛、达沃斯论坛等,但固定的全球性事务机构现在还比较少。<br/>  现在全球有四大世界城市:伦敦、纽约、巴黎和东京,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世界城市是在某一个领域比较突出,对人类发展有卓越贡献,比如伦敦和纽约。科技革命之后,英国从农牧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伦敦成为全球的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它的东印度公司比一个国家的财力还要大,所以它创造了或者说建立了一种世界格局。纽约更不用说了,自二战之后,很多重要的金融体系以及联合国的一些框架结构都是在纽约完成的,直到现在这种世界格局基本上也没有改变。当然还有一些贡献较小的世界城市,比如巴黎,巴黎是全世界新思想的源头地。还有一种初级的全球城市,具有潜在的发展为世界城市的潜力,比如芝加哥。<br/>  “世界城市”的概念是美国学者丝奇雅·沙森于1991年在其著作《全球城市》中提出的。沙森是研究全球化和城市社会学的领军人物,他关注的是城市的社会阶层,认为当今的全球化和数字化已经在逐渐消解地理意义上的世界城市,世界城市与国家性和本土文化结构已经脱钩了。<br/>  世界城市一般有以下特点:一是要具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为人熟知。比如人们一般只说巴黎即可让听者明白其所指,而不一定非得说法国巴黎。北京也要努力做到这一点,不需要在“北京”前面加“中国”两个字就能让人们明白。二是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且具影响力。例如纽约是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三是要拥有相当多的人口,都会区中心至少要有100万人口,典型的要有几百万。四是要有重要的国际机场作为国际航线的中心,比如伦敦希思罗机场。五是要有先进的交通系统,能够提供多元化的运输模式。如高速公路及大型公共交通网络,地下铁路、轻轨运输、区域铁路、渡轮、公共汽车等。六是要有移民社区或者国际文化社区,比如美国的唐人街等。七是要有国际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公司总部,尤其是企业集团和股票交易所,并对世界经济起关键作用。八是要有先进的通讯设备,有助于跨国合作,如光纤、无线网络、流动电话服务,以及其他高速电讯线路。台北是全球首个无线城市。九是要有蜚声国际的文化机构,如博物馆和大学。十是要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如电影节,首映、热闹的音乐或剧院场所,交响乐团、歌剧团、美术馆和街头表演者。十一是要有强大而有影响力的媒体,着眼于世界。例如,BBC、《纽约时报》、《世界报》、法新社和路透社等。十二是要有完备的体育设施、技术水平卓群的本地联赛队伍,以及举办国际体育赛事的能力和经验,比如奥运会、足球世界杯等。十三是要在近海城市中拥有大型且繁忙的港口,比如香港、东京及纽约等。<br/>  世界城市无论产生还是发展都要有一定的条件。有很多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因为资源、环境而出现大的飞跃,比如我国很多煤炭城市,但资源可能再过一些年就没了,这些城市的发展也就随之枯竭了。建设世界城市需要可持续发展,它可能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做出很大的贡献。<br/>  刚才,我提到过十四、十五世纪时,中国的技术就开始经过印度和阿拉伯传入欧洲,世界科技中心也出现了由东向西转移的趋势。<br/>  第一个是意大利。在1540年至1610年,意大利是自然科学或者说是现代科学的活动中心,当时它的中心城市是佛罗伦萨和乌尼斯。目前,这两个城市仍保持着非常旺盛的生命力。<br/>  第二是英国。在十七世纪末和十八世纪初,以牛顿力学为标志的自然科学诞生了,然后就进入了技术革命,伦敦成为当时世界的经济贸易金融中心。其实科学和技术应该要分开来看,因为在英美来说科学就是science,技术就是technology。在我国是科技组合层面,其实科学是科学,技术是技术,在国外是分得非常严格的,而且往往是先有科学革命再有技术革命,技术革命才会导致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最后导致社会的大变革。<br/>  第三是法国。在十八世纪的时候,科学中心逐渐转移到法国。英国进行产业革命的时候,它的技术很保守,不愿意让自己的技术流失到国外,就进行技术贸易壁垒。当时英国有很多的工程师要到法国。法国那时候正好是大革命,而且是拿破仑战争的需要,进一步促进了第一次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法国成为当时全球科学技术的中心,像巴黎科学院是全世界最早的国家级的科学院。在1830年,巴黎的教育就像我们现在的中小学教育,搞培训、搞新发现、新发明、思想培训的学校不下于500所。<br/>  第四是德国。科技中心转移到德国,主要是因为产生了以生物进化论、细胞理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为三大发现的第二次科学革命,导致了以内燃机和电力技术运用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德国用40年的时间走完了英国100年的工业革命。所以说咱们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给我们设计至少得需要60年到70年的时间,到建国100年也就是2050年,我们才能完成工业革命进入现代化。这不是说无中生有,而是根据几个工业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包括我们对工业技术的接受程度、发展的结果来做出的一个大步骤。<br/>  第五是美国。1920年之后,加利福尼亚和纽约成为世界的科学技术中心。美国花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走完了英国100年的工业革命,而且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有了一种新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能够吸收吸纳全球的科技精英。所以纽约成了当时全球的金融贸易中心,并奠定了二战之后整个的世界格局。<br/>  当然,我们现在说科技中心继续东移,东移的下一站可能是中国,也可能是印度,还可能是中亚。所以,当代的高科技呈现了多元化,有可能多中心。现在随着东京、首尔、台北、香港等儒家文化比较浓厚的城市相继发展起来,而且科技力量也比较雄厚,世界科学中心继续东移的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现在我国把自主创新作为一种制度来大力倡导,有利于迎接科学革命的到来。<br/>  那北京要建设世界城市有哪些条件和依据呢?刚才我们也说了,就是科学中心继续东移。除此以外,在2005年国务院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里边提出,到2020年北京要建设成为世界城市,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际大都市,也应该成为主导,有自己的贡献,提高北京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同时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也是顺应世情和国情的变化。目前我们北京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条件,比如2009年北京的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超过2000亿元,第三产业比重已达到75.8%。<br/>  现代科学发展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思想,决定了我们走的是一种新型的工业化道路,与德国的工业化道路不同,因此我们可能面临一些问题,尤其是技术上的、体制上的问题可能更多一些。<br/>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有文化优势,有奥运品牌优势。2009年底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同志在市委工作务虚会上第一次提出来,后来又明确指出,要加强结合“三个北京”,把世界城市作为北京发展下一步的目标。2010年1月25日,市长郭金龙同志提出要建设“三个北京”特征的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这就把基调定下来了。<br/>  当然,现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还有一些差距。硬件方面,比如国际和全球事务的机构驻地方面目前还没有,基础设施、环境、交通这一块也有局限,此外还有一些地方短命建筑比较明显。软件方面的差距是一大软肋。商品技术可以通过市场贸易来弥补,但是软件方面像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人文素养、工作素养、节能意识,包括世界城市的一些新服务,这些都需要我们继续学习和提高。这方面我们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北京的发展是从2000年一个台阶,然后2008年又一个台阶,有些地方尤其是城乡接合部是从农村转换过来进行城市建设的。我们进行城市建设才几十年,应该说从1978年开始,我们才进行了30年,而美国工业化革命走了将近50多年。所以说我们的发展还有时间。</p>
<p>&nbsp;</p>
<p>&nbsp;<strong>发展低碳经济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重心工作<br/></strong>  建设世界城市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低碳经济是一个重心工作。为什么呢?从人类的能源利用和城市发展轨迹来说,是一个从高碳走向低碳的过程。第一次科技革命是蒸汽机时代,主要是燃煤。第二次科技革命是石油、电力。工业革命给经济社会带来一定的快速增长,但是这种经济社会模式是建立在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是不可持续的。现在,我们强调的是新能源,新能源就是低排放。<br/>  现在,全世界的煤炭和石油加在一块也就能维持50年,或者100年,这就需要一种新的生活模式和生产模式。现在大家一出门可能会开车,开车会想到要去加油。但是,再过几十年,加油站有可能会进入历史博物馆。那时候大家出去可能要充电,或者有其他的方式。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低碳经济往往出现一种新的生活和生产模式。以后我们的交通工具使用的就不仅是汽油,可能是电力,像核动力、风电、太阳能、光伏电等,都是一些清洁性的能源。所以说低碳经济模式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一个重心工作。<br/>  再一个是应对汽油变化,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现在只有应对汽油变化这个课题能够把全世界的人团结起来,大家都有责任。为什么呢?因为不论你是在北京,还是在欧洲、美洲,碳排放导致的结果是一样的,这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br/>  下面强调一下现在国家的能源结构。煤炭占到世界能量的45%,我们国家现在占70%还要多,就说我们现在用一度电,70%的电是燃烧煤炭的火电发电。到2009年我国煤炭的消费量是28.5亿吨,排放的二氧化碳是42.7亿吨,碳排放量居全球第一。未来50年,也就是到2050年的时候,据预测我们煤炭的消费量仍然要占50%,碳排放量在全球还是排第一。所以,我们现在必须要加强低碳经济、新能源建设,改变现在的能源结构。<br/>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英国的科学革命是蒸汽机代替了人力,产生了一种新的社会格局。现在低碳经济应该也有这种趋势,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模式,实质也是一种科学的发展方式。<br/>  怎么建立低碳经济?根据国家的能源协会,或者是根据北京市关于能源发展的一些低碳经济政策,主要是有几个方面:<br/>  一是结构减碳。对我们来说,结构减碳的意义并不大。前几年北京减碳主要是通过结构减碳,把一些高耗能的产业,像首钢该迁的迁,小煤碳、小水泥厂该关闭的关闭。<br/>  二是低碳的能源结构体系。这一块要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调整目前以煤为主的高碳能源结构。<br/>  三是提高能效,这也是一种减碳的主要手段。还有低碳的消费模式,以及一些机制的创新,都属于低碳经济。<br/>  下面讲一下北京市新能源利用的现状及前景。国家对建设低碳和无碳区域在“十二五”期间可能会有一些指标,对一些提前搞低碳或者是无碳的区域也会有一些措施。对北京来说,结构调整、结构降碳的空间非常有限了,下一步主要是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就是增加新能源降低以煤为能源的结构。我们利用新能源的潜力非常大。现在北京的新能源占比才达到3%,就是说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火电、风能占整个北京能源消费才达到3%,离世界城市的15%,甚至有些城市达到的30%多差距还非常大。所以,发展清洁能源、新能源,利用新能源是一块大的工作。<br/>  北京这几年利用新能源的增长比较快,主要是在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这三块。由于风力资源和水资源的局限性,水电跟风能的发展不太理想,但是在技术方面也有了很多政策。我简单介绍一下太阳能这一块。太阳能是我们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现在全国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利用的非常好。据说现在安徽一般的女儿出嫁,太阳能热水器必须当做嫁妆陪送。现在我们的太阳能热水系统是全球热水系统用的最好的。太阳能发电方面我们用的不太好,包括保定的英利集团,它生产的太阳能发电设备大部分出口。热水、发电是太阳能利用的一个主要趋势。现在太阳能在德国用的比较好,像独立的办公楼可以搞一个发电系统供应自己,家庭用户还可以并网,自己用不完的电直接并到网上,供电局会给你按照一度电多少钱给你补电费。<br/>  小水电和风电方面,我们就不细说了。由于资源的问题,北京对这两块发展的不太好,我们从2003年、2005年和2008年的一些数据可以看出来,这两块的增长比较慢。<br/>  再一个就是生物质能。我认为生物质能也是科学发展,主要是大型的沼气项目。我去年底参加了一个北京老科协和北京大学组织的一个关于我国沼气发展变化的研讨会。其实我国的沼气已经发展很多年了,应该说在毛泽东时代沼气就开始发展了,一直到现在发展的并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建设,疏于管理和服务。这次农业部、老科协向国务院提出加强沼气的服务,温家宝总理亲自给的批示指出,要加强我国的沼气服务水平,走沼气产业化道路。今年年初习近平副主席又亲自过问了一下我国沼气的潜力到底有多大,现在农村沼气应用水平的具体的数据是多少等。由此可以推断出,现在国家想把生物质能当做一个重点的清洁能源去应用。<br/>  地热能。北京重点支持的地热能工程有两种,一个是竖立着的,造价比较昂贵,但是不占地;还有就是中国矿业大学的一个,是一个深井水热能利用,这种井一般用的是地下700到800米的水,把地下的热能提升出来,通过热交换,可以给建筑供热。<br/>  低碳模式下的世界北京,这个话题确实比较重,我也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可能不太全面,也不准确,但是我想给大家换一个新的视角。<br/>  第一是打造一个低碳北京,不能说是无碳,是可以办到的。</p>**** Hidden Message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陈昭彦讲座实录:世界城市和低碳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