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向春玲
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进行着深刻的调整,思想观念呈现多样化的特征。许多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人口的异地流动性持续增强。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虚拟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br/> 第一,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揭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殊规律,适应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需要。当前我国处于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我们要化解社会矛盾,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br/> 第二,必须总结经验,借鉴国外社会管理的有益成果。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建立和发展了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管理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改革开放之后,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不断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国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当前,针对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突出问题,我们要完善现有的社会管理体制,同时要吸收国外社会管理的有益成果。西方发达国家比我国更早进入工业文明和信息社会,在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信息化等过程中,探索和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社会管理经验。在发挥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基础上,可以吸收和借鉴国外社会管理方法,完善提高我们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br/> 第三,要客观认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掌握社会管理的规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开始了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由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向开放的社会转型,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社会生活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化过程中,城市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以单位为基础的社会保障机制随着计划体制的消退已逐渐解体,需要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随着所有制形式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经济主体,社会阶层分化速度加快,新的社会组织不断涌现,需要我们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管理,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的发展;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需要我们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虚拟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需要我们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总之,在我国社会发展新阶段,新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如果不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社会运行很容易出现失序状态。这迫切需要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特点,研究和创新社会管理体系,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br/> 第四,要走群众路线,建立公民参与机制。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管理说到底就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当前我国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由温饱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的转化,人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生物性的温饱需求上升到安全的需求、归宿的需求、社会公平和尊重的需求、自我价值实现等社会性需求。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转变发展观念,以人为本,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社会性需求。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要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执政为民,问计于民,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公众参与社会政策的讨论,保证民意能够进入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定中去。为此,要形成社会公共政策制定的公众参与机制,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这样才能使公共政策更加符合民意和公众利益。同时,要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和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能力。教育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使每个公民具备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愿望和相应的能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