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座实录:当前两岸关系和台湾政局分析 胡文生
马英九是2008年5月20日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今天我主要跟大家交流一下马英九上台两年多来两岸关系取得了哪些进展、台湾政局目前状况,以及如何看待目前的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p> <br/> 两年来两岸关系取得的进展</p>
<p> <br/> 2008年马英九上台时,中央说马英九上台将是我们对台工作的一个战略机遇,这个判断到今天仍然是有效的。为什么说马英九上台是我们对台工作的机遇呢?这应当放在过去8年、20年甚至是60年的历史脉络中来看。<br/> <br/>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民进党陈水扁执政8年间的两岸关系处在一个急剧冲突和碰撞的时期,再加上李登辉执政的12年,这20年两岸关系的主题是独与反独的斗争。以李登辉、陈水扁为首的台独势力想把台湾导向独立,我们坚决反对这种倾向,跟他们进行一种反独、扼独的斗争。1949年两岸分裂、分制,刚开始两边都主张一个中国,但当时双方对怎样实现中国统一是存在争执的,蒋经国提出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我们当然是希望以一国两制来统一中国。所以60年来“冲突、对峙”是两岸关系的一个基本特质。2008年马英九就职以来,两岸关系迅速改善。<br/> <br/> 第一,两岸重新确立了“九二共识”和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这点是十分重要的。在李登辉和陈水扁执政时期,两岸关系之所以始终处在一个冲突、敌对、不信任的状态,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李登辉背离了“九二共识”,明里暗里实行台独的立场,陈水扁是否定“九二共识”的。<br/> <br/> 1992年两岸曾经在香港举行事务性的商谈,在此之后两岸达成一个共识,就是无论怎么谈判都必须坚持“一个中国”这样一个政治前提。但台湾方面对“一个中国”的内涵理解跟我们的不太一样,包括现在马英九对“一个中国”也有他的解释,这就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他以他的立场理解“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对他关于“九二共识”中“一个中国”的表述,我们从来都没有承认过,但也不批判。但双方就“九二共识”中这样一个模糊的“一个中国”原则取得了默契。<br/> <br/> 即使是对于“九二共识”这么一个关于“一个中国”比较模糊的原则的概念表述,在李登辉和陈水扁执政时期,两岸都是难以取得共识的。李登辉在达成“九二共识”之后,很快就在一个中国的原则问题上退缩了。1995年美国邀请李登辉访问康乃尔大学并发表演讲,以李登辉当时的身份,美国是不应该邀请他演讲的,美国的这一举动在国际上开了一个比较恶劣的先例。1996年台海危机,当时我们在东南沿海大规模进行军事演习,在台湾外海北部、南部和中部各定点试射一枚导弹,这个意思很明确,就是说我们的导弹可以把台湾封锁,警告台湾当局悬崖勒马。再往后,李登辉提出“两国论”, 他认为两岸关系是特殊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简称“两国论”,这就把两岸关系的性质完全改变了,这是对两岸关系的一个很重大的挑衅,所以1999年时两岸关系处于极度危机之中。<br/> <br/> 2000年民进党陈水扁上台,民进党基本上是反对“一个中国”的。之所以有人把民进党称为台独党,是因为1991年民进党通过的党纲明确写明,民进党的主张是要建立“台湾共和国”,直到今天这个台独党纲也没有修订,仍然保留在那里,这也是为什么民进党执政后包括现在他们要求与大陆进行谈判,而我们却无法和他们进行谈判的一个重要原因。<br/> <br/> 陈水扁是公然否定“九二共识”的,包括现在的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也是如此,他曾经当过陈水扁时期陆委会的组委,是李登辉重点栽培的对象之一。李登辉的“两国论”是谁具体策划的呢?就是蔡英文!如今民进党是在野党,只要民进党不转变他的台独立场,我们和他们进行公开正式的党对党的接触或者谈判是很难的。<br/> <br/> 在李登辉和陈水扁执政时期,两岸围绕“一个中国”原则进行的斗争是激烈的也是曲折的。民进党上台以后在岛内大肆推行“去中国化”和一系列文化台独及其他台独活动。有一句俗语是:不到台湾,不知道“文革”还在搞。这20年是我国励精图治、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空前提升的20年,这是2008年以后两岸关系能够取得重大进步的根本前提。总的来说,马英九上台以来,两岸关系取得了以下重大成就:<br/> <br/> 一是第五次“陈江会谈”中签署了两岸关系中比较热门的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这是马英九上台以来两岸关系取得的一个重要成就。目前已经进行了五次“陈江会谈”,达成了十多项协议。马英九上台以来,两岸之间在“九二共识”和反对台独这个问题上重新取得共识,这个意义是十分重大的。马英九上台后公开承认“九二共识”,并且宣布反对台独,至此两岸关系迅速解冻,并且大陆的海协会和台湾的海基会已经进行了四次协商谈判。由于两岸的这种特殊关系,至今政府对政府层面的谈判还无法进行,所以推行“白手套”,虽然海基会和海协会都是民间组织,但事实上他们是有政府授权的,是代表两岸政府在谈判,对于这种模式一般称为“白手套”。<br/> <br/> 二是实现两岸全面、双向、直接的“三通”。“三通”的概念是1979年提出来的,我们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时提出要实现“三通”:通航、通商、通邮,但是直到2009年第三次“陈江会谈”签订了关于两岸直航的协议,才真正实现两岸“三通”。<br/> <br/> 此前,人员往来、邮政往来、商务往来也都在进行,但基本上都是单向的、间接的。比如台资可以到大陆合资,但大陆的资金没法到岛内去。台湾那边人可以到大陆来,但两岸不能直飞,我们要绕道香港、澳门甚至绕道韩国的济州岛去台湾,现在我们可以直飞,是直接和双向的“三通”。30年来两岸人民的诉求在马英九上台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得到实现,所以这是一个重大的成就。<br/> <br/> 三是两岸人员、文教、新闻等领域的交流成果丰硕。马英九上台之后,开放了大陆观光客入台,2009年的一个统计数字显示,全年到台湾的大陆客大概有90多万人,今年预计全年可以突破120万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到台湾的日本观光客,大陆成为台湾最大的观光客来源地。我们可以想一想,基本上每个月都有一些省的招商团或采购团到台湾去,如果大家关注新闻就会知道,领队的基本上都是省委书记、省长,一些省在台湾的采购达到了数亿甚至几十亿美元的额度,这对台湾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台湾到大陆的人员也急剧上升,两岸这种大交流、大融合的局面基本上形成。<br/> <br/> 四是两岸制度性协商谈判稳步推进。这个制度性协商谈判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海协会和海基会的协商谈判。1998年汪辜最后一次会谈,汪道涵和辜振甫在两岸政治界都是有特殊地位的人物,他们对两岸协商谈判的开创之功是巨大的。1998年汪道涵先生准备到台湾去,但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他就没有去成。从那时起一直到民进党时期,两会协商谈判基本上中断了。2008年5月20号马英九就任, 2008年7月海基会和海协会重新开始协商谈判。<br/> <br/> 五是两岸开始协商解决一些敏感性的政治议题。这些议题包括台湾参与国际空间、国际组织的问题,通过两岸协商解决了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问题,大陆方面也准许了连战代表台湾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OPEC。这在过去都是不可能的,因为世界卫生组织是联合国下面的一个组织,必须是联合国的成员国才能成为会员国,而台湾不是一个国家。2003年非典时期,台湾以台湾人民的卫生健康为由提出加入世界卫生大会WHA,当时我们也承受了一定的压力,因为这个理由有一定的正当性,即使在这样大的压力下,我们也没有开口同意他加入,但2009年4月份,我们允许台湾卫生部门的负责人代表台湾参加WHA。</p>
<p> 现在连战在两岸交流中的地位很高,我们之所以给他很高的礼遇,是因为2005年连战率领国民党实现两岸破冰之旅,使得两岸关系从那之后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当时连战除了国民党主席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就是他曾经当过台湾的“副总统”。2009年在智利召开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时,连战代表台湾参加,并且和胡锦涛总书记进行了会谈。当时我们做了一个技术性的处理,国台办主任王毅陪同胡锦涛总书记接见连战所代表的台湾团,这就说明这个会谈不是国际性质的会谈。若是国际性质的会谈,应该由外交部长杨洁篪陪同。这样既避免了在国际上给别国造成两个中国或者一中一台的印象,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台湾参与国际空间的要求。<br/> <br/> 2009年11月份两岸政府开始在台北公开讨论政治议题。比如两岸的政治地位问题,当时我们大陆派出的是一个规模很大、层级很高的代表团,带队人是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成员包括解放军退役中将、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孙子兵法研究学会会长李际均以及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徐博东教授等大陆重量级的学者、政府官员,他们到台湾去公开和台湾方面讨论两岸的政治地位,讨论台湾的前途和军事议题,这在过去也是无法想象的。<br/> <br/> 现在可以以团体的形式到台湾讨论这些政治议题,但两岸目前还没有进行政治议题谈判的层面,目前两岸的谈判和接触还局限于经济层面,我们后面还要讲到今年两岸协商谈判的重点还是经济议题。我们提出一个对台工作原则叫做“先经后政,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两岸结构性的矛盾是由过去20年或者60年甚至100年所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结构性的矛盾不是一人或一时可以解决的,我们不能够急于求成。所以,要把握对台工作的节奏。<br/> <br/> 我估计在未来两年之内都不是两岸进入政治层面谈判的好时机,因为台湾的政治形势很复杂,那是一个选举社会。台湾今年年底要进行五都市长的选举,2012年台湾要进行台湾地区“立委”选举和“总统”大选,这都是国民党和民进党生死攸关的重大议题。一旦进入选举时期,两岸这种敏感的政治谈判就不好进行了。我估计两岸真正进行政治谈判,只有在马英九连任之后才有可能。</p>
<p> <br/> 当前台湾政局的基本情况</p>
<p> <br/> 第一,2012年马英九能否连任。<br/> <br/> 马英九就任以来,两岸都主张和平发展,并且马英九也反对台独,坚持一个中国,这些政策都是符合两岸共同利益的。目前马英九的执政是危机重重,他面临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在国民党内部也有一些反对马英九的势力,外面的民进党更是虎视眈眈,一心想在2012年把他赶下台,重新执政。<br/> <br/> 去年8月份以来马英九遇到了一系列执政危机。去年8月份台湾发生了一次大风灾,造成了很大的土石流,山崩后把整个村子掩埋了,死了400多人。风灾发生在8月8号,但马英九却在之后的3天才到现场,引起了很大的民怨。这说明马英九对台湾民情体察不够,我们的温家宝总理在汶川大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就能够到达现场去视察,玉树地震后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也是很迅速地就到达现场视察,我们对突发事件的应对都是很及时的。由于马英九对之前的突发事件的处理不够好,他的民调支持度最低到了19%。陈水扁做得那么差,在2006年红衫军倒扁风潮最盛的时期,支持度也还有18%。马英九就任刚一年多,他的民意支持度就掉到19%,这个信号是十分危险的。<br/> <br/> 这个19%是什么概念呢?如果在这种情势下举行大选的话,马英九是铁定当选不了的,这是很严重的问题。我们现在讲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国共之间的一个共识,而民进党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参与,也没有任何的现行政策,因此假如马英九不能再次当选的话,我们现行的对台政策都可能要发生重大变化。<br/> <br/> 去年以来台湾地区举行了几次重大的选举。一是2009年12月5号举行的台湾地方三合一选举,也就是台湾地方17个执政县市长进行选举,那场选举国民党取得了12个县市,民进党取得了4个县市。从总得票率来看,国民党大概是47%,民进党是45%,双方的总得票率是很相近的。多数的地方选举都是每隔四年举行一次。2005年台湾地方三合一选举,国民党取得了绝对优势,得票率是50%以上,而民进党取得了39%。<br/> <br/> 地方三合一选举对“总统”大选是很有参考意义的,从过去台湾的民调和统计分析来看,如果一个阵营能够在地方选举取得绝对优势、得票率能够过半,那么他在未来的“总统”大选和地方领导人选举过程中基本上都可以取胜。2000年民进党能够上台和1997年当时的民进党在地方选举过程中得票率超过国民党得票率也有很大的关系。2005年那场地方选举国民党大胜,2008年国民党就取得了“总统”选举的胜利。而2009年12月5日所举行的地方选举中,就得票率来讲,国民党只比民进党领先两个百分点,按照这个选举结果,国民党还能否继续当政将很难说。<br/> <br/> 在这样的执政危机下,2012年马英九能否连任是我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我们的基本判断是,2012年马英九连任应该没有问题,我们可以从国民党和民进党两方面来分析。</p>
<p> </p>
<p> </p>
<p> </p> <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tbody>
<tr>
<td id="text">
<p> 从国民党方面来讲,马英九遭遇了一系列的失利之后,他自己会进行检讨。去年三合一选举失利之后,马英九就宣布要进行检讨,对他的内阁人事和政策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调整,他还有充分的时间。再者台湾的经济环境在未来两年之内应当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国民党和民进党相比有一个比较大的优势,就是它的抓经济能力要强于民进党,国民党抓经济确实有一手。过去在国民党长期执政时期,台湾创造了经济奇迹。民进党执政8年,台湾从亚洲的“四小龙之首”变成“四小龙之末”,整个台湾的经济下降了一大截。马英九执政之后虽然遭遇了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2009年本来预计台湾的经济会是负增长的,但事实上台湾的经济表现要好于预期。今年瑞士的洛桑学院公布世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竞争力的排名,台湾经济竞争力从原先的22位上升到第8位,行政效率、竞争潜力等名次上升很快。今年台湾统计处预计台湾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4.8%—5%左右。这种正增长是过去民进党执政时期难以想象的,所以我们预计未来一两年台湾经济将逐步走出低谷,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经济状况的好转,会对台湾老百姓对马英九的支持度产生很大影响。<br/> <br/> 从民进党方面来分析,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的政治人物能够挑战马英九。目前民进党在台面上有点分量的挑战马英九的政治人物有哪几位呢?一是苏贞昌,二是民进党现在的党主席蔡英文,这两个人是比较能代表民进党出来挑战马英九的,但实际上这两个人和马英九相比都不具备实力。苏贞昌是民进党的“四大天王”之一,也是民进党昔日硕果仅存的“四大天王”之一。2008年他和谢长廷联手与马英九竞争失败,他的这种政治风格基本上属于一个过期的政治风格。他和陈水扁是同一时代的政治人物,随着陈水扁的下台,他的贪污腐败事情被揭露出来,如果苏贞昌要出来挑战马英九的话,他有很多问题都难以突破。虽然现在蔡英文势头也很盛,但我们真正分析起来不难发现,蔡英文连一个地方的县市的首长都没有当过,台湾老百姓怎么可能把这么一个担负重大责任的位子交给蔡英文呢?所以事实上,目前民进党内还不具备真正能够挑战马英九实力的人。<br/> <br/> 而且民进党八年执政给台湾老百姓造成的损失是很大的,前面讲了,台湾从亚洲“四小龙之首”变成“四小龙之末”,台湾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下降,人们的幸福指数降低,台湾社会的两极分化日益严重。更严重的是陈水扁下台后没几天就因为贪污被逮捕起来,现在还关在台湾土城看守所里面,一个地区的卸任领导人被关进牢房,台湾媒体报道说:他的名字从“陈水扁”变成编号“2630”。<br/> <br/> 陈水扁原先号称“台湾之子”,现在看来是“台湾之耻”,一个地区的最高领导人带头贪污,已经查出来的有7亿新台币,媒体戏称为“海角七亿”。据台湾的一些名嘴讲,陈水扁在海外还有大量的存款,据说在美国、日本有几百亿之巨,这当然是名嘴们的爆料。陈水扁的夫人吴淑珍以及他周边的亲信、亲戚也涉足贪污案,这是一个贪污集团,民进党整个的执政团队都可以被算作一个贪污集团,他们这样掏空台湾,老百姓情何以堪啊?所以这个执政包袱,民进党短期之内还难以摆脱。<br/> <br/> 目前从国际因素来看,台湾问题最大的一个外部因素就是美国因素。美国在过去曾经是有意扶植民进党,以民进党来压制国民党,以民进党的台独政策挑战中国大陆,这是美国采取的一个策略。台湾学者王小波曾经归纳美国的对台政策是以独制蒋、以蒋制共、以共制苏。<br/> <br/> 现在美国的台湾政策基本上是一个平衡政策,就是说对台湾岛内和中国大陆两边搞平衡,以所谓维持台海现状的民意来干涉两岸实现和平统一,同时也不允许台湾宣布独立,通过这个平衡在两岸攫取美国最大的国家利益,这是美国基本的政策。</p>
<p> 民进党上台之后,由于在台独的路上走得太快,超过了美国的政策底线。也就是说民进党在台独的路上走得太远了,所以美国也很恼火,小布什甚至公开骂陈水扁。目前马英九采取的和平的两岸政策,基本上得到美国的认可,符合美国的台海利益、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政府一些要员在公开场合多次肯定马英九目前的两岸政策,所以短期之内美国也不可能让民进党上台。民进党上台后就有直接和大陆对抗的风险,美国人其实也担心被民进党的台独政策拖下水。他们知道,美国和中国对抗是很危险的。<br/> <br/> 从这些因素综合分析,马英九2012年继续执政的前景还是很乐观的。<br/> <br/> 第二,最近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岛内蓝绿阵营斗争的情况。<br/> <br/> 一是关于ECFA的签订问题。ECFA就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两岸经济方面的一个综合性的协定。两岸达成了一个共识,要签订这么一个框架协议,使两岸经济交流正常化、经济合作制度化,这也是2008年12月31日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的六点意见里面的一个重要目标和内容。<br/> <br/> 这个框架协议签订之后,可以使两岸的经济交流正常化,但民进党拼死反对ECFA的签订。在今年4月25日马英九和蔡英文曾经举行了一场关于签订ECFA的辩论,这场辩论中马英九占了上风。辩论之后台湾支持ECFA签订的舆论也在上升,大概达到58%—60%,所以赞成签订ECFA的民意占主流。但民进党还是继续反对,蔡英文甚至放出话来,即使现在两岸签订ECFA,等到民进党重新上台执政后,他会发动公投来否定这个ECFA协议。<br/> <br/> 那么民进党为什么反对ECFA呢?一方面跟他对抗性的大陆政策有关系。两岸经济交流正常化之后,这种两岸交流的趋势一旦形成,对民进党操纵两党的对抗以及谋取其在岛内的政治利益、选举利益是不利的。民进党操作ECFA的议题和年底的五都选举也有关系,他们大肆宣传ECFA签订会损害台湾老百姓的经济利益,会冲击岛内中下层劳工的利益,他们挖空心思欺骗台湾的老百姓,将这些莫须有的东西诉之于民,让老百姓支持他们反对ECFA的签订。<br/> <br/> 我们对签订ECFA的立场是比较坚定的。ECFA说到底是我们对台湾同胞做出很大让利,ECFA是对台湾有利的。其实我们内部在此前也有一定的争议,我们对台湾让利这么大,是基于马英九执政,假如有一天民进党上台后,我们这些让出去的利益却也没有办法再收回来,到时我们该怎么办?中央决策层、国家领导人对这个问题的态度还是比较明确的。我们回想一下,今年春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曾经去福建省考察工作,先后到龙岩、厦门、漳州,也参观过台商的工厂,在厦门还和一些台胞进行了密切的互动。胡总书记讲了,我们会充分照顾台湾人民,特别是南部农民同胞的利益。ECFA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台湾坚决不开放大陆劳工入台,不开放大陆农产品入台,这两项是台湾方面最坚持的。因此胡总书记说要照顾台湾农民同胞的利益,事实上为ECFA提供了一个政策保障。还有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召开前夕接受了一个采访,明确提出来一个概念——让利,我们要对台湾人民让利。这些政策、这些讲话都表明了中央最高层、国家领导人以照顾台湾人民利益这个大局出发来考虑两岸关系问题。<br/> <br/> 今年6月28日至30日第五次“陈江会”在重庆进行。6月29日下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及海峡两岸智慧财产权保护合作协议。ECFA的签订对于两岸关系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两岸经济交流的正常化、制度化对两岸关系的向前推进将提供一个强大的制度保障和经济动力。<br/> <br/> 第三,2010年底的五都市长选举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br/> <br/> 五都市长选举就是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的市长选举。五都的总人口大概占现在台湾总人口2300万人的60%,经济总量大概占到70%以上,所以五都选举的作用比去年17个县市选举的作用更重大。现在蓝绿双方也就是国民党和民进党都是势在必得,谁取胜都将影响2012年“总统”选举的结果,因此有人把这次五都选举看作是2012年选举的一个前哨战。<br/> <br/> 从目前来看,双方都已经推出了候选人,并且候选人基本上代表了蓝绿阵营的领军人物,台北是郝龙斌vs苏贞昌,新北是朱立伦vs蔡英文,台中是胡志强vs苏嘉全,高雄是黄昭顺vs陈菊,台南是郭添财vs赖清德。国民党方面的朱立伦是国民党的未来之星,一般认为他是继马英九之后被国民党重点培养的人物,郝龙斌是现在台北市的市长,胡志强也是国民党重量级的政治人物。黄昭顺、郭添财这两个人略微弱一点。民进党方面的苏嘉全当过民进党的秘书长,他为了参选台中市长,辞去了民进党秘书长的职务,也是一个比较有希望的中年政治人物。陈菊是现任高雄市的市长。<br/> <br/> 现在就大形势来讲,民进党可能占一定的优势。从蓝绿板块结构来看,高雄市和台南市过去一直都是绿营大于蓝营,就是支持民进党的群众要多于支持国民党的群众,现在基本上可以判定,民进党在高雄市和台南市基本上是赢的可能性很大。台中市胡志强的执政在老百姓中的支持度很高,所以国民党要保住台中市基本上问题不大。现在的最大观测点就是台北市和新北市。台北市的苏贞昌、新北市的蔡英文都是民进党两大人际天王,都是可能挑战马英九的政治人物。<br/> <br/> 就台北市而言,郝龙斌要争取连任,双方从目前的民调来看基本是伯仲之间,不分胜负。但郝龙斌在执政方面有几个弱点可能会被民进党攻击,台北市有两个市政建设被媒体解释得比较多,这是两个弱点,但问题也不是太大。从台北市整个蓝绿板块结构来看,蓝略大于绿,所以我们判断郝龙斌争取连任的机会还是很大的,也就是国民党保住台北市这一席的可能性很大。</p>
<p> 新北市是朱立伦对蔡英文,这两个人都是两党的新星,蔡英文很可能是民进党未来要推出竞选台湾地区领导职务的人选,这场选战也值得看。首先,蔡英文最大的弱点是没有地方执政经验,她曾经当过台湾“行政院”的“副院长”,也当过“陆委会”的“执委”,基本上都是台湾上层的从政经历。其次,蔡英文原先一直不想竞选新北市长,到最后被民进党逼得没有办法才出来竞选。再次,在民进党提名过程中,蔡英文和苏贞昌产生了一个过节。苏贞昌原先当过台北县的县长,并且据台北县的民调判断,假如苏贞昌出来竞选新北市长的话,国民党现任的任何一个政治人物都无法和他相比。但是后来苏贞昌基于个人的一些考虑,又提前宣布他要参选台北市,这样就打乱了民进党的战略部署,最后迫使蔡英文不得不接替苏贞昌参选新北市。蔡英文就面临一个派系整合的问题,也就是苏贞昌在台北的这些支持力量能不能有效地支持蔡英文,这个目前很难判定。最后,蔡英文是都市型的政治性格,她的这种政治性格适合不适合台北县的地方派系,这也是很大的问题。朱立伦原先当过桃园县的县长,政绩很受肯定,不难看出,朱立伦相比于蔡英文可能略微占优势。<br/> <br/>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判断,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国民党依然保住台北、新北市、台中市,而民进党保住高雄市和台南市。从总席次来看,好象国民党和民进党都没有得到便宜,但这里面有个问题,民进党很可能在总得票率问题上占便宜,民进党可能会超过国民党。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从目前来看,在台北市和新北市即使国民党能够保住席次,但我们认为蓝绿阵营得票率的差距不会太大,台中市的差距虽然会有,也不会相差太大。而在高雄市和台南市,从现在的民调和蓝绿阵营力量对比来看,很可能国民党在这两个地方会输,这样会导致民进党的得票率会超过国民党,再加上2009年年底三合一选举的总得票率,民进党的得票率会超过或者持平国民党。<br/> <br/> 我们前面讲了,地方县市首长选举的得票率对于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的选举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那么这个结果会使民进党争夺2012年“总统”大位的信心暴涨。</p>
<p> <br/> 如何看待目前的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p>
<p> <br/> 我们一方面要看到马英九执政对两岸关系的积极面,同时也要看到其消极面,我们要充分深化对当前战略机遇期的认识,要充分肯定马英九执政对两岸关系的积极意义。<br/> <br/> 马英九执政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一是马英九执政使我们不必直接面对台独势力。过去民进党执政,我们直接和台独打交道,双方的对抗激烈,最后甚至走向战争的边缘,这对两岸人民都是很不利的。二是马英九执政后使两岸关系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个成就是要充分肯定的。三是马英九的执政使我们的政策影响力直接深入到台湾岛内,使台湾广大老百姓得利。过去我们说要让利台湾老百姓,一系列的惠台政策在民进党执政时期根本没法进入岛内。四是马英九执政后,在与美国日本进行战略博弈的时候,我们占据了一个比较主动的地位。我们过去是通过美国遏制台独,现在两岸关系改善了,美国在两岸关系方面操作的空间被大大压缩了,我们相对比较主动。比如现在美国要对台军售,我们就可以质问他,现在两岸关系已经改善了,美国为什么还要对台军售?美国现在在对台军售这个问题上比较被动。<br/> <br/> 同时,我们也看到马英九执政中的一些消极面。<br/> <br/> 首先,马英九大陆政策本身存在着两面性、摇摆性、不确定性。马英九明确说,他不会和大陆谈统一;他甚至还说,在他有生之年不可能看到两岸统一,所以我们不要期望马英九会主动促进两岸统一。马英九的政治诉求和我们的政治诉求有很大的差距,对于这点,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br/> <br/> 其次,岛内统独趋向并没有向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马英九当政后的民调数据显示,岛内支持两岸统一的民意没有增长,反而降低了,支持独立的民意反而升高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现在推出这么多对台有利的政策,最后却是这么一个结果,这是让我们很困惑的问题。也就是说,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并不必然导致台湾统独民意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且积极面对的一个问题。<br/> <br/> 再次,现在民进党崛起的势头超过我们的想象、超过我们的预期。民进党下台之初,他的政治势力受到极大的压缩,有人甚至预计民进党很可能会泡沫化。但民进党在短短一年多、两年时间后卷土重来,这给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造成了一个很大的冲击,也可以说是造成了一个很大的危机。在民进党没有调整他的台独政策,没有调整他的大陆政策之前,假如民进党上台,那对两岸关系将会造成一个很大的冲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局面很可能发生一个逆转。这当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br/> <br/> 那我们到底怎么办呢?我们要充分肯定当前两岸关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要坚持当前我们对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要深刻领会当前中央对台提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架构的历史必然性、重要性。即使以后民进党上台,岛内政局无论怎么样政党轮替,都不能突破、扭转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局面。这是我们现在对台政策的核心。<br/> <br/> 当然,现在我们是在稳步推进,采取的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策略。经济方面,ECFA的签订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接下来两岸的文化交流、教育交流又提上了日程,未来可能会占越来越大的比重。随着文化教育交流的深入发展,最后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签订和平协议,实现两岸关系真正的和平发展。<br/> <br/>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克服急躁情绪,杜绝急于求成思想,要对两岸关系的复杂性、艰巨性有充分的认识。我们要认识到两岸关系一些政策性的问题是过去几十年累积的结果,不可能在一年两年或者几年之内就得到一个很好的最终的解决。现在中央提出对台工作要注重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大局,和平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促进发展。两岸目前面临的任务都是发展,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矛盾还是要解决发展不足的矛盾。目前我们的现代化建设等一系列的建设蒸蒸日上,我们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去实现我们的发展大目标,把我国国力推进、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次、更高的水准,使我们以后在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时占据更有利的地位。<br/> <br/> 对于马英九当局,目前我们当然要支持他执政,但对马英九当局的消极面也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支持他并不是百分之百、毫无保留的支持,要对他的摇摆性、两面性要有清醒的认识,甚至要进行一定的斗争。<br/> <br/> 目前,对于民进党的工作如何开展也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民进党台独党纲的存在是我们在和民进党打交道时的一个最大障碍,但民进党确实又是台湾岛内一个很重要的政治力量,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不可能消失。台湾两党制基本已经成形,未来国民党不可能一直执政,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国民党一党独大的局面。也就是说,未来政党轮替基本上是台湾政治一个常态化的发展,民进党上台是可以预期的,假如它上台之后,继续坚持台独政策、对抗性的大陆政策,对两岸关系肯定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怎么样去做民进党的工作,这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现在我们也在探索这方面的路子,民进党的台独诉求和我们“一个中国”的政策是背道而驰的,怎样去化解这个矛盾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br/> <br/> 最后我想强调,对台工作最终要归结到做台湾人民的工作。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这是我们对台工作的一个宗旨。过去国共斗争时期,民心向背决定了国共的前途,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壮大,到最后取得整个国家的执政权,国民党丢掉整个大陆,民心向背起了关键性作用。现在两岸的斗争,最终还是要取决于民心向背。我们做一个不恰当的假设,我们说到台湾问题,始终没有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当然这都是有前提的,比如在什么什么情况下,我们才会采取非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也就是说,台湾问题存在采用非和平方式解决的可能性,假如两岸真的走到采取非和平的方式实现统一这一步,那我们也将会面临一个怎样治理台湾的问题。因此,怎样获得台湾民心、怎样做台湾人民的工作是对台工作一个最终的落脚点。</p>
<p> <br/> (报告人系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研究所副所长)</p></td></tr></tbody></tabl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