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建议
<div><p>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科技创新的方向和产业发展的方向,体现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关联带动作用,是推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力量。“十二五”规划把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要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这是全面分析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变革趋势、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牢牢抓住科技和产业变革带来的这一战略机遇期,以时不我待的勇气和魄力,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br/><br/> <b>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抢占经济增长制高点的战略选择</b><br/><br/>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全球日趋严峻的能源、资源、粮食、环境、气候、健康等问题,也将决定一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产业竞争力。<br/><br/>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主要发达国家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造成的破坏性影响时,几乎都把目光锁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对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布局,力争通过发展新技术、培育新产业,率先走出危机,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就绿色能源研发来说,美国除了将189亿美元投入能源输配和替代能源研究、218亿美元投入节能产业、200亿美元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外,还投入7.77亿美元支持建立46个能源前沿研究中心。在欧盟经济复苏计划中,强调“绿化”的创新和投资,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就“三网融合”的信息产业来说,发达国家纷纷提出要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的信息产业发展;就生物技术产业来说,近年来,全球生物技术产业销售额的年增长率达到25%—30%。诸如此类的新兴产业,以非凡的速度拓展其发展空间,以磅礴之势发展。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也都在加紧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如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新能源和绿色环保技术的开发,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有不凡的表现。<br/><br/> <b>二、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广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b><br/><br/>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广西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广西自主发展能力和水平及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br/><br/>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广西应对国际新挑战的战略选择。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可以对当前产业结构调整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更可以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面对日益开放的经济格局,广西的产业也必须放在国际经济大格局中去谋划,才能增强广西产业在未来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br/><br/>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广西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战略性新兴产业因为具有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带动能力强、创新性明显、导向性强等优势,对拉动广西经济增长、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重要作用。<br/><br/>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广西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必然要求。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是高成长性产业,对促进广西的生态建设必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br/><br/>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广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选择。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发展的市场潜力巨大,已成为各地角逐的重点。广西必须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先导产业、培植一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品牌产品、打造一批跨国经营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位置。<br/><br/> <b>三、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遵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b><br/><br/> 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它既需要政府的扶持,又需要培育市场需求;既需要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又需要创造良好的产业组织环境。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准确把握并遵循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上做文章。<br/><br/> 遵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导向性规律,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明显的导向性特征,但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融资对于产业发展非常重要。各级地方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渠道的建设,不断完善投融资体系,科学安排专项资金,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引导,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br/><br/> 遵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性规律,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创新驱动型产业,先进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是成功的关键。然而,目前国内不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还相对落后,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缺乏的情况下,国内的创新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各级地方政府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建立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和激励机制,支持相关领域的教育和人力资源培训,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优惠政策,积极推进科技创新。<br/><br/> 遵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化发展规律,促进高新技术的应用和转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发展起来的产业,但是高新技术转化为新兴产业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有一个培育过程。因此,在现阶段应该依托现有的高新技术开发区,重点推进孵化器、中试基地、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科技创业园的建设,加快高技术的转化应用。同时,以集群发展的方式,推进企业集群和产业集群,形成产学研、产供销以及配套产业相互支撑的链条,缩短高技术产业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的时间。<br/><br/> 遵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性规律,积极培育长期稳定的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和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条基本标准,就是要有稳定的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一般来说,新兴产业处在产业生命周期的萌芽阶段,存在一个从认知到接受的过程,市场需求也有一个培育的过程。广西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培育市场需求要走开放合作之路,不仅要充分利用国内市场需求大和发展潜力大的优势,拉动新兴产业的成长;而且要瞄准国际市场,努力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市场占有率。</p>
<p>(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纵横栏目经济专栏 2011年05月11日 来源:<a href="http://www.gxrb.com/"><font color="#000000">《广西日报》</font></a>)</p></div>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是加快宜春崛起、建设幸福宜春的重要内容。纵观世界和国内先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历程,及时推动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新旧产业之间的更新换代是共同轨迹。自国务院去年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后,各级纷纷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大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今年10月,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百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主会场设在我老秘网市,集中开工的116个亿元以上项目中,我老秘网市占有19项,为全省设区市最多。应该说,当前我老秘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近期,市委党校课题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利用swot方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进行分析,并结合我老秘网市实际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一、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wot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全面系统地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并得出结论,从而根据结论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
1.具有的优势。一是部分新兴产业形成一定规模。我老秘网市锂电新能源产业被列为全省第六个高科技产业、第十四个重大产业和第四个“千亿元工程”,规划建设的全国第一个锂电产业园被科技部列为“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亚洲锂都”品牌逐步在全省、全国范围内打响。全市生物制药产业共有医药制造企业80余户、医药产品2000余个,药都樟树市医药商业企业的销售额占全省的30%,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31件。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崛起,今年上半年完成工业增加值 7.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亿元、利税3.6亿元。二是一些重点企业具有较大影响。在推进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国内首个锂电新能源研究所在宜春成立,国内首个省级锂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获批复;青山能源投资70亿元落户宜春,江特电机率先研发出锂电产品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福斯特、联威、鸿兴等锂电企业相继生产出锂电池,宜春天锂等企业研制出纯电动微型汽车和锂电大巴。生物医药方面,已形成以济民可信、仁和药业、樟树医药为龙头的医药产业链条;仁和药业的优卡丹和妇炎洁、济民可信的金水宝金胶囊和醒脑静注射液、百神药业的灵芝浸膏片和蛇胆陈皮口服液等一批知名品牌享誉全国。三是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巩固夯实。一方面,资源优势十分明显。我老秘网市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被誉为“工业味精”、“能源之星”的“锂”资源,现探明可利用氧化锂的储量约250万吨,占全国的二分之一,其中钽铌矿可开采氧化锂的储量为110万吨,占全国的31%,世界的12%,居世界首位;目前,宜春钽铌矿正在进行扩能改造,项目完成后,日处理锂矿石可达7000吨、年生产锂云母20万吨以上,可加工提取碳酸锂2万吨。另一方面,工业发展氛围浓厚。市委、市政府深入开展工业强攻战、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五上”等活动,新型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和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双跨千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30亿元,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7.6%,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达到19.0:56.6:24.4,非农产业比重突破80%。
2.存在的不足。一是科技实力有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近年来,我老秘网市整体科技水平、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高,但仍与沿海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集中表现在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少等方面。比如锂电产业,尽管我老秘网市从锂云母中制取电池级碳酸锂取得突破,但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电池一致性技术和汽车电控系统开发等关键技术尚未取得突破,产业的科技实力有待提升。二是人员素质急需提高,领军技术人才缺乏。我老秘网市科学教育总体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和产业提速的要求,科研机构和研究型院校非常少,文化教育体系欠完善,在这种形势下仍有一批本地培养出来的专业技术人才外流,人才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相对短缺,尤其是高新技术人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现代服务业人才等严重不足。三是产业层次相对偏低,竞争实力有待增强。从全国视角、全省范围来看,我老秘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除了生物制药产业相对发展成熟外,锂电新能源产业还处于成长初期,其他产业规模都较小,分工参与度低,处于低端环节,占全市经济总量比例低,整体竞争力不强,缺少对行业有重要影响的“旗舰企业”和在社会上广受好评的“拳头产品”。
3.机遇与风险。一方面,面临的机遇。从全球看,“后金融危机”时期,美国提出经济复兴计划,着力推进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新兴产业技术革命,将能源改革作为振兴经济的主力和经济复苏的核心;欧盟推出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以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日本提出重点扶持以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科技。随着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大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视,总体上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国际环境。从国内看,2010年10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至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至2020年力争达到15%左右;再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全省看,去年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越常规发展的若干意见》,从资金、人才、技术、用地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已经初步确定从明年开始,每年拿出5亿元资金用于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平台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潜在的风险。一是产能过剩风险。一个产业在形成初期,往往有一种“蜂聚效应”,争投资、拉项目,不计产业基础、人才基础和技术基础等条件,力图短期内上规模,行业过度密集导致产能过剩与产品积压问题。二是技术风险。新兴产业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高投资强度和低资源能源消耗、低污染物排放“四高两低”的要求,一些企业看似进入新兴产业,但未能掌握关键技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研发能力及自主品牌,长期徘徊在新兴产业的非核心地带,处在产业链低端,由于技术不成熟导致很快被另一种技术替代。三是市场风险。由于转型升级和资本逐利的需要,许多富余资本具有进入新兴产业领域的强烈意愿和动力,但面对陌生和复杂的新兴产业以及无法做出基本预测的市场需求,很多企业耗时费力,难以找到进入新兴产业的切入点,既不能迅速抓住新兴产业的机遇,又耽误和影响传统产业的关注和提升。
综上所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观要求,也是形势发展的客观必然。关键在于立足自身比较优势,敏锐抓住时机,走差异化之路,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制胜。2008年开始,市委、市政府作出睿智的战略发展决定,提出“举全市之力,聚全球资源,建设千亿工程,打造亚洲锂都”,积极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今年,市党代会报告提出大力发展锂电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顺应形势,合乎民意,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建议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国家确定的发展方向和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确把握我老秘网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新特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显著扩大、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带动力量,为建设幸福宜春作出重要贡献。
(一)推进“五大工程”,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定位
1.锂电新能源及应用示范工程。依托宜春国家级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充分利用锂矿资源优势,举全市之力,聚全球资源,加快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充分利用我老秘网市拥有唯一国家级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的优势,加强与锂电产业相关技术联盟的联系,及时跟踪行业领先技术,不断完善产业规划,围绕“碳酸锂提取、锂电池材料、动力锂电池、锂电汽车”产业链,策划包装招商项目。加大锂电汽车的推广应用,争取列入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城市,通过财政补贴的方法,率先在全市公共汽车、公务用车领域,逐步推广应用我老秘网市生产的锂电新能源汽车;同时,加快推动电动汽车充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整车租赁、裸车销售和电池租赁等新型商业推广模式。
2.生物制药创新发展工程。大力实施“科技兴药”发展战略, 建立生物制药公共研发平台,开发现代**产品和生物制品,努力在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方面实现突破。依托袁州医药工业园和樟树市福城医药园两个省级工业园,将樟树药都**材种植、药材加工、销售传统优势和袁州医药园生产中成药、生物制药的品牌优势整合起来,抓好GAP、GMP、GSP改造项目和樟树现代医药服务业示范园、仁和药谷、金水宝生产线等一批医药重点项目建设,发展生物制药、医药化工、医疗器械、药业包装和医药商业等产业,辐射其他县市,培育自主品牌,加快产业升级,打造全国知名现代医药产业基地。
3.机械电子提质升级工程。立足自主发展,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和生产水平,形成自己占主导地位的优势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通过老厂搬迁、新项目建设,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技术等级,以江特、华伍、宜工、南特、龙工齿轮等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工程机械、特种电机、风电设备、电气机械、军工产品、运输专用改装车、汽车配件等机械工业。把技术进步作为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以新海洋、华信、六和、大有等企业为核心,以电子元器件、电脑配件、太阳能电池及锂电电池、LED电子产品为主导,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优势产品。
4.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工程。加大对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推动龙头企业由初级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延伸,大力提高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能力。突出抓好樟树四特酒科技工业城及酒都文化城项目建设,做大万载有机食品产业基地和丰城富硒食品产业基地,加快上高休闲食品、高安肉牛加工等特色食品发展,进一步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充分利用现已初具规模的食品产业基地,延伸产业链,在全市范围内继续加大有机大米耕作面积,重点在袁州、丰城、高安、上高等地培育发展有机山茶油,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有机蔬食品,如猕猴桃、椪柑、板栗、蔬菜、竹笋、食用菌、茶叶、饮料及酒类等。
5.新材料特色产业链壮大工程。以靖安省级硬质合金工具产业基地为平台,加速发展江钨硬质合金、南特工程机械、琛江硬质合金等一批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新材料项目。发挥袁州石灰石、粉石英、钽铌尾砂、花岗岩、大理石等资源优势,重点建设金特建材、金城矿业等项目,形成以新型墙体材料、建筑卫生陶瓷材料、建筑装饰材料、化学建材为主的新型建材产业基地。依托丰城国内知名的“再生资源集散地”和“省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的品牌,采取筑好平台、做大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培育龙头企业等举措,发展废七类金属的拆解、熔炼、加工等,形成百万吨级再生铝生产基地。
(二)实施“五项政策”,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做优做强
1.财政政策。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资金渠道的基础上,建立稳定的政府投入增长机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着力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示范和创新能力建设等,每年优选一定的产业带动强、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予以支持。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各类计划资金支持,各县(市、区)要落实相关配套资金,带动企业投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元化投入格局。
2.金融政策。充分发挥金融体系信贷投入主渠道作用,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金融机构要逐年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比例,提高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的授信额度,并实行优惠贷款利率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完善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和金融服务方式,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金融产品创新,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充分利用中小板、创业板市场融资,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国内外上市。
3.税收政策。落实国家、省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如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等,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费用税前抵扣比例,实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研发设备加速折旧,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享受引进技术设备免征进口关税、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关键零部件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等优惠政策。
4.人才政策。加快专业人才支撑体系建设,提升现有人才队伍专业素质,鼓励参与创新研究。采用稳定、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人才政策,加大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基金计划,充分调动扎根宜春创新创业的人才积极性,大力培养和引进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优秀专业人才。积极鼓励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带专利、带技术、带项目来宜孵化创业;尤其是注重锂电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快推进市内高校锂电专业和锂电研究所的建设。
5.用地政策。产业项目用地优先纳入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优先保障项目用地计划指标;对产业项目实行“以项目带土地”的优惠政策。对于生产投资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可以按照产业用地面积的一定比例,供给生活配套用地;对产业园区内的项目用地,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可以不再增收土地出让金,鼓励企业集约用地。
(三)完善“五种机制”,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1.领导机制。建立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组织领导机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负责对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行统筹协调,研究制订发展目标,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推进落实重大项目,组织实施工作考核。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及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应机构,明确分工和责任,加强市县联动,确保省、市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2.协调机制。建立成员联络制度、材料与信息报送制度、统计信息发布制度、例会制度等,对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度,及时了解项目建设进度,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建立和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全方位科学统计数据,确保真实反映产业发展情况,为掌握产业发展动态、加强工作考核提供重要依据。积极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的分析研究工作,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3.考核机制。建立完善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评价考核体系和目标管理制度,将推进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市直有关单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切实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督促检查,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监理督导机构,对工程实施实行主管领导和项目业主负责制,加强对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4.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奖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调动各级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性。大力倡导合股、抱团的发展模式,鼓励基础好、管理较先进的企业为龙头,通过资金和要素投入的形式,组织多家企业和外部专业机构、专业人才,组成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股份公司,整合各自的资金、技术、市场等资源,抱团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赢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5.服务机制。强化政务服务,积极推行“两集中、两到位”和并联审批,简化审批手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审批速度。加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各类服务平台建设,高起点建设一批产业孵化器和加速器,积极发展技术专利代理和鉴定机构、信息与咨询公司、会计事务所、法律事务所和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技术成果转化交易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增值服务,帮助企业“轻装上阵”。(课题组成员:曾德春 金文玲 杨玉秀 李占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