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荣祥 让文化更好地服务城市建设发展
<p> 加强文化建设既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迫切需要,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推动闽都文化建设,发掘厚重底蕴,激活内在元素,彰显特色优势,使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充分发挥了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功能。</p><p><strong> 闽都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strong></p>
<p> 福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2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发展了极富地域特色的闽都文化。从起源上看,闽都文化主要是指福州建城以来积淀的传统历史文化,但其源头可上溯得更为久远;从空间上看,闽都文化是指在闽江流域特别是福州区域内发生、兴起的文化,其影响及于全省、全国乃至海外;从内涵上看,闽都文化是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融合的结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总的来看,闽都文化有以下几个特征。 </p>
<p><font face="黑体"> 包容性。</font>福州地处远离中原腹地的东南一隅,自古以来不断有中原移民涌入。移民外来文化融于福州本土文化且以其优势改造提升本土文化,从而使闽都文化具有包容性。这种包容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文化多样性。</p>
<p><font face="黑体"> 开先性。</font>这主要体现为思想观念上的“开风气之先”。早在宋代,福州就成为“闽学”先驱;近代以来,更有大批名人志士或推动思想启蒙、倡导变法维新,或创办新式学校、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或投身工业和科技发展,对我国近代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p>
<p><font face="黑体"> 尚义性。</font>开放包容的文化土壤培育锻铸了福州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气节,勇于反抗、敢于牺牲的大无畏气概。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品格,严复“强国保种”的志向,林觉民“为天下人谋永福”的情怀等,都是生动写照。</p>
<p><font face="黑体"> 辐射性。</font>福州历来海外贸易发达,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当地民众素有远涉重洋、海外谋生的传统,至今遍布世界各地的福州籍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有350多万。闽都文化随着商贸、文化交流活动和移民足迹广为传播。比如,福州涌泉寺、西禅寺在东南亚有不少廨院,台湾大部分寺庙都属于“鼓山法系”,等等。</p>
<p><strong> 不断赋予闽都文化新内涵新活力</strong></p>
<p> 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闽都文化的研究梳理、保护开发等工作有了重大进展。闽都文化既是历史的又是现代的。在保护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福州市不断赋予闽都文化新内涵、新活力,让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p>
<p><font face="黑体"> 激活元素,增强闽都文化的生命力。</font>闽都文化包含着极具区域特色的丰富文化形态,只有深度发掘、有效激活内在元素,才能凸显其区域文化的特质。福州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激活各种文化元素,有力推动了城市文化建设。一是激活历史建筑文化元素。福州市古建筑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如三坊七巷是全国现存最大的古街区之一,被建筑界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在全面保护修复的基础上,福州市遵循“修旧如旧,保持总体坊巷格局、风格风貌不变”的原则,进一步发掘这座艺术宝库的深厚精髓,打造融历史、文化、商业、自然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名街。二是激活名人文化元素。福州历来士族聚居、世家繁衍,书香门第毗邻;近现代,福州更是英才辈出,蜚声海内外。福州市一方面加大名人故居保护修复力度,另一方面加强名人名著的整理、点校、编纂,发掘名人身上蕴含的人文精髓,不断予以传承弘扬。三是激活民俗文化元素。福州乡土文化极具魅力,一些喜庆习俗、岁时习俗、信奉习俗延传至今。在推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福州市进一步加大民俗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创新工作力度,积极引导民俗文化活动,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丰富民俗文化内涵。</p>
<p><font face="黑体"> 彰显特色,增强闽都文化的影响力。</font>特色是区域文化的魅力所在。弘扬闽都文化,必须在挖掘特色内涵上下工夫,在培育独特魅力上求突破。一是以文化品牌彰显特色。继续打造三坊七巷文化品牌,凸显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风采,争创5A级旅游景区,使之成为福州的金色名片;大力打造船政文化品牌,深入挖掘其丰厚的历史积淀和精神内涵,提升中国船政遗址群的影响力;大力打造昙石山文化品牌,通过文物考古、遗址保护、学术探讨、旅游开发等,把这一古代海洋文化发扬光大。二是以精品创作彰显特色。着力培养造就一批文化名人和艺术名家,引导文艺工作者汲取闽都文化精髓,聚焦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努力创作生产一批既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又具有本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三是以民间艺术彰显特色。大力推进闽剧、福州评话、伬艺、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十番音乐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创新,鼓励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民间文艺团队,培育一批具有区域代表性和广泛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精品。四是以榕台文化交流彰显特色。充分发挥“五缘”优势,拓展榕台两地民俗文化、宗教文化、谱碟文化交流,做强海峡两岸合唱节、“两马同春闹元宵”等榕台文化交流品牌,有序开展入岛文化交流活动。</p>
<p><font face="黑体"> 发挥优势,增强闽都文化的竞争力。</font>丰富的闽都文化元素为福州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福州市坚持寓闽都文化元素于产业发展之中,用产业发展更好地传承、弘扬闽都文化。一方面,突出项目带动。坚持在推动文化与旅游结合上下工夫,有效发掘整合闽都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开发具有闽都文化元素的旅游产品,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和地域特色;坚持在推动文化与会展结合上下工夫,积极组织开展各类闽都文化论坛、研讨会,提高闽都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发挥福州寿山石文化、漆艺文化、软木画等在中国乃至世界工艺美术领域独树一帜的地位优势,积极发展工艺美术产品的展销、收藏、鉴赏市场,推动福州工艺美术文化的交流、融合、创新。另一方面,注重创新驱动。积极运用高科技提升闽都文化的创作、生产和传播方式,促进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业态发展,扶持创办文化工作室、艺术作坊、书画社、创意机构和文化传播实体,创作富有时代气息、本土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高水平书籍画册、戏曲舞蹈、影视作品,繁荣文化市场,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p>
<p><font face="黑体"> 强化保障,增强闽都文化的传承力。</font>弘扬闽都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遵循其内在规律。福州市正确处理挖掘保护与开发利用、理论研究与文化普及、历史传承与改革创新、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进一步完善规划、健全机制,为弘扬闽都文化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完善保护发展规划。坚持从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三个层面立体推进历史文化资源、城市空间格局和文化遗产风貌的保护和传承,努力保持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延续性;同时,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民俗文化资源保护发展规划,使闽都文化的研究资源、深厚底蕴得到系统的传承和弘扬。二是健全保护发展机制。进一步整合力量、构筑平台、拓展领域,有序推进闽都文化的挖掘、整理和普及工作,努力形成富有地域特色、影响广泛的闽都文化体系;进一步研究制定鼓励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闽都文化的建设发展,鼓励更多人才投身闽都文化的研究普及;进一步搭建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平台,完善转化运用机制,强化对外宣传,凸显闽都文化的特色和魅力。</p>
<p><strong> 让闽都文化更好地服务城市建设发展</strong></p>
<p> 当今时代,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文化建设与城市建设的互动交融日益加深。着眼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福州市必须更加有效地发挥闽都文化的教育引领功能,使之更好地服务城市建设发展。</p>
<p><font face="黑体"> 把闽都文化融入宜居城市建设之中。</font>围绕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促进闽都文化与城市发展的有机融合,让城市规划富含文化元素,让城市建设凸显人文内涵,让城市管理体现人文情怀。一是做足“显山”文章。加快制定实施《福州市山体保护规划》,把城区大大小小58座山头打造成各具特色的山体主题公园,有效保护山体中的历史文化要素。特别是继续推进乌山、于山、屏山、烟台山、冶山等历史风貌区和名胜古迹公园的保护修复,充分展现山体在历史文化名城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二是做足“露水”文章。继续高起点打造闽江、乌龙江“两江四岸”城市景观,使“两江四岸”成为城市的“新名片”和闽都文化的“展示廊”;突出抓好白马河、安泰河、达道河、光明港等12条重要景观河道的环境综合整治和人文元素重构,提升内河水质和环境质量。</p>
<p><font face="黑体"> 把闽都文化融入文明城市创建之中。</font>依托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一重要载体,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精髓。一是积极倡导文明风尚。进一步总结提炼闽都文化蕴含的积极因素,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大力弘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引导市民认识榕城、了解榕城、热爱榕城,增强自豪感,激发建设福州的积极性创造性。按照建设学习型城市的要求,组织开展读书月活动,在阅读中陶冶情操、涵养情怀、升华情志,承续闽都文化书香传家的好学风尚。二是积极构建和谐文化。注重把传统节庆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使其与时代同频共振,跟百姓生活符节合拍。比如,赋予“邻里节”这一传统习俗新的内涵,拓展其以德育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促进社会和谐。</p>
<p align="left"> (转载自5月9日《人民日报》,作者为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p></founder-CONTENT><input style="DISPLAY: none" value="0" type="checkbox"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