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城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下面,我着重强调几点意见:<br/><br/> 第一点,要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这个理念<br/><br/>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的“三农”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明显、值得肯定。粮食生产在多灾之年喜获丰收,农民收入在高基数之上再度两位数增长,扶贫攻坚在各方合力支持中扎实推进,“五个全覆盖”在提前超额完成任务的前提下继续引深,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再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增加农民收入先进市”。<br/><br/> 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看到,我市农业基础脆弱、发展方式粗放、靠天吃饭的状况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比如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农业现代化发展缓慢,农业产业小、散、粗的格局没有明显改变;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逐年拉大,农民增收的渠道不宽,后劲不足;在推进民生事业的改善进程中,农民群众在享有医、学、保、就等诸多方面水平较低,欠帐较多、差距不小;在推进农村改革进程中,农村市场发育不足,资源、资产、资本合理配置滞后,体制机制创新任务还较为艰巨等。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一定要毫不动摇地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进一步认清宏观新形势,适应发展新变化,把握工作新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对当前农业农村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上来。特别是要借助全省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有利契机,以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开放的理念,更加务实的举措,确保今年全市农业再有好收成,农民再有好收入,农村再创新局面。<br/><br/> 第二点,要进一步突出农业产业化这个主题<br/><br/> 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是省委、省政府着眼转型跨越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指导“三农”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具体到农业现代化而言,就是利用特有的农产品资源禀赋,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走出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在此方面,多年来我们培育了一大批龙头企业,形成了蚕桑、畜牧、蔬菜、干鲜果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但总体上看,仍处于“提篮小卖”阶段,有集约经营但远没有形成规模和气候,有特色品种但市场化程度和品牌效益偏低,有加工转化龙头企业但星星点点带动能力不强。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关键要在规模、市场、品牌上下真功夫、做大文章。所谓做大规模,就是要在现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坚持“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加紧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特色乡、产业县。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在全市形成若干以十万亩、几十万亩和十万头(只)、几十万头(只)为片区的种植养殖基地,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同时,对雨润食品、厦普赛尔、绿洲大麻、红萍服饰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要重点扶优扶强,力争到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突破300家,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5%以上。所谓做活市场,就是在现有168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和数量,尤其要以扶持市县两级示范社为抓手,在提高质量、拓宽领域、完善机制上下功夫,让合作社覆盖更多的农户。继续加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力度,加紧筹建特色农产品展览中心,健全市场网络体系,全面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所谓做强品牌,就是要按照“产名品、创名牌”的思路,做到龙头强、基地广、链条长、品牌特,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继续提高农业专业化、产业化、科技化、标准化、组织化水平,打造几个在省内外、国内外叫得响、过得硬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实现规模、质量、品牌、效益的良性循环。<br/><br/> 第三点,要进一步抓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br/><br/> 做好“三农”工作,说到底是要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生存条件,不断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面对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扩大的现实问题,努力开辟就业门路,努力拓宽增收渠道,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要在发展县域工业化中增加农民收入,要把县域经济作为富民经济、强县经济的重要载体,鼓励农民外出打工,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鼓励农民创办中小企业,不断增加农民劳务性收入。要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增加农民收入,发挥城镇的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城镇流动,通过集中培训、创业辅导、政策倾斜,使农民在小城镇建设、城中村改造、商贸流通和扩大消费中增加服务性收入。要在发展农业现代化中增加农民收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农业产业链的就业容量,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种养储加小型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拓宽农民增收空间,不断增加农业内部收入。要继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不等不靠、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加快实现农村街巷硬化、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农村文化体育场所、中等职业免费教育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五个新的“全覆盖”,着力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收入水平、健康水平和科技教育水平,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br/><br/> 第四点,要进一步打好打胜扶贫攻坚这场战役<br/><br/> 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3—5年基本解决偏远山区贫困农村突出问题的第三个年头,是扶贫攻坚战略实施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我们一定要抓住不放、坚持不懈,再鼓干劲、再出新招,强力推进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以扶贫攻坚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要进一步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市财政今年预算2500万元,重点对189个偏远山区贫困村和31个农民人均收入低于3500元的革命老区村给予扶持。有条件的县市,在扶贫专项资金的预算投入上,要比上年有所增长。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今年出台10项强农惠农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按照高标准、全覆盖的要求,重点搞好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要继续加大移民搬迁的政策性支持,鼓励引导农民从偏远山区、山庄窝铺向小城镇和新农村转移。要采取项目直补、产业覆盖、技能培训、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瞄准扶贫对象开展帮扶工作。要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结合我市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实施意见,结合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在产业规划布局上优先向贫困村倾斜,在“一村一品”示范村、推进村的扶持申报上优先向贫困村倾斜,在条件具备的贫困村优先发展“一村一品”,不断增强贫困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持续稳定增收能力。要进一步加大结对帮扶力度。继续执行好四大班子联系贫困村、包扶贫困户等好的制度,加强对结对帮扶单位的跟踪考核,掌握帮扶工作动态,实行社会公示制度,促进帮扶工作扎实有效开展。<br/><br/> 第五点,要进一步做好水利改革发展这篇文章<br/><br/>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为解决关系“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部署,有着特别的意义。我们常讲,我市是山西相对富水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批煤化工项目的上马,加之旱灾频发,我市水资源短缺、水利建设滞后的瓶颈制约逐步显现出来。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中央一号文件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切实做好水利改革发展这篇文章。要大幅度增加投入,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做到财政支出重点向水利建设倾斜,确保用于水利建设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要大规模开展建设,按照资源保护、防灾减灾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加快以张峰水库供水工程为龙头的“四供八库”大水网建设,建立起稳定可靠、结构合理、配置高效、覆盖城乡的供水体系;以治理沁河、丹河为重点,建立起响应快捷、科学有效的防洪减灾体系;以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为重点,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起地表水清洁、地下水丰沛可持续利用的生态体系。当前要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突出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着力夯实水利这个最重要的基础,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要大力度推进改革,加快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用水的水价形成机制、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逐步建立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促进我市水利可持续发展。<br/><br/> 第六点,要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这个关键<br/><br/> 各级党委、政府要顺应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形势,加大农村各项改革的推进力度,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把“三农”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做到在政策制定上,多出有利于“三农”的真招实策;在工作部署上,投入更多精力抓落实;在财力投放上,舍得拿真金白银支持;在干部配备上,把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干部选配到“三农”工作领导岗位。要着力改进工作作风,引导各级党员干部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去、到一线去搞调查研究,扎扎实实坚持好干部下乡住村“六个一”工作制度。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要围绕正在开展的市县乡党委换届工作,切实把乡镇和村级班子配备强、建设好,切实做到加强“三农”的决心不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减弱,强化“三农”工作不松懈。同时,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推进和谐平安创建向纵深发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br/><br/> 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全市上下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促进全市的转型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br/> 可惜没早看到这篇讲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