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老秘 发表于 2011-4-26 08:21:40

贯彻落实海西《规划》述评之三

<p>&nbsp;&nbsp;闽台对望,“五缘”相连。福建是祖国大陆离台湾最近的省份,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先行先试,许多工作都走在全国前列。</p>
<p>&nbsp;&nbsp;近年来,我省积极把握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的新形势,抓住中央支持海西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对台独特优势,大力开展闽台交流合作。《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为新形势下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契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着力先行先试,展现更大作为,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已成为加快推进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的关键所在。</p>
<p align="center">&nbsp;&nbsp;<strong>敢闯敢试,区域合作再上台阶</strong></p>
<p>&nbsp;&nbsp;作为“十二五”新起点上闽台交流合作的一大突破口,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先行先试的举措格外引人瞩目。平潭综合实验区率先实行更加特殊的政策和更加灵活的措施,积极探索两岸“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共同受益”的合作新模式,逐步打造成探索两岸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两岸人民的共同家园。</p>
<p>&nbsp;&nbsp;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步伐加快,闽台产业对接持续领先,台湾产业转移呈现整体性、行业性趋势,已形成海沧、集美、杏林、马尾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台商投资产业集聚区,我省利用台资已从初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合作的领域由第一、二产业延伸到物流、金融等第三产业,形成了行业整体性转移、上中下游产业配套发展趋势。 </p>
<p>&nbsp;&nbsp;今年,两岸进入“ECFA元年”。而早在去年,我省就积极实施货物贸易早期收获计划,做好ECFA签署跟进,主动对接两岸产业搭桥计划;首次进口台湾大米,实现继零关税进口台湾水果后两岸农产品贸易又一突破;海峡投资产业基金获准筹备并登记成立,兴业银行开展人民币与新台币双向兑换,台湾国泰产险、富邦产险在闽设立的分公司相继开业;签订《闽台口岸通关物流信息平台合作协议》,与台湾口岸信息平台率先实现对接。两岸双向投资开放后,福建又率先赴台投资,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台设立分公司,福建超大集团在云林设立采购点。</p>
<p>&nbsp;&nbsp;据了解,去年我省共吸引台资项目458项,同比增长31.6%;实现对台贸易首次破百亿美元,达103.89亿美元,同比增长48.58%。</p>
<p align="center">&nbsp;<strong>&nbsp;发挥优势,台农创业园发展提速</strong></p>
<p>&nbsp;&nbsp;福建与台湾一水相连,在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中区位特殊、地位特殊、作用特殊。“十一五”期间,闽台农业合作区域不断拓展、领域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持续处在全国先行地位。</p>
<p mce_keep="true">&nbsp; 去年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成为第一站。在亲切看望台商代表时总书记称赞:这个园区办得好,是两岸农业合作结出的丰硕果实,为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并强调:“两岸农业合作有很多优势,完全可以发展得更好。” </p>
<p>&nbsp;&nbsp;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福建立足独特优势,以先行先试抢占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先机,在全国率先启动两岸农业合作模式创建台湾农民创业园;率先零关税进口台湾农产品开通两岸农业交流网络平台等,使福建对台农业交流合作的领域、规模、政策、措施和成效都处在全国领先地位,在大陆乃至台湾取得了良好的反响。</p>
<p>&nbsp;&nbsp;目前,我省已拥有漳州漳浦、漳平永福、莆田仙游、三明清流等4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累计有378家台资农业企业,10家台湾农民个体工商户入园创业,引进台资4.6亿美元,创业园已成为产业特色明显、典型示范突出的两岸农业合作最重要平台。全省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2252个,合同利用台资29.5亿美元,实际到资16.8亿美元。台资农业台资项目和利用台资额继续位居全国第一。</p>
<p align="center"><strong>&nbsp;&nbsp;创新模式,文化交流如火如荼</strong></p>
<p>&nbsp;&nbsp;闽台世代相传的文脉是两岸民众进行交流、加深了解、增进感情的重要纽带。以祖地文化为源头,以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船政文化、畲族民系文化等为主题,以闽剧、高甲戏、莆仙戏、歌仔戏等地方戏曲为交流的重要载体,我省积极创新对台文化交流模式,努力拓宽交流领域,不断促进台湾同胞对“根”、“祖”、“脉”的认同。</p>
<p>&nbsp;&nbsp;去年,闽台族谱文献首次大规模整理出版;厦门大学开始实行依据台湾“学测”免试录取台湾保送生;率先招聘台湾专才担任企事业单位管理职务;首次对5名台湾居民开展农业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审;厦门与台湾成立两岸首个知识产权联盟;闽台建成首个船舶自动气象站;台湾律师事务所率先获准在我省设立代表处……通过这一个个突破性创举,闽台在教育、卫生、科技、体育、宗教、人才、气象、新闻、出版等各领域交流日益深化。 </p>
<p align="center">&nbsp;&nbsp;<strong>勇于领跑,直接往来“小三通”启幕</strong></p>
<p>&nbsp;&nbsp;2001年1月2日,闽台两地率先开通“小三通”航线,打破了两岸半个多世纪的隔绝,拉开了两岸直接往来的序幕;随后签订的“两门”、“两马”协议,进一步巩固了一个中国原则的格局,为两岸开展事务性商谈积累了宝贵经验;“小三通”运营实践中探索的“挂公司旗、另纸签注”模式,成为两岸实施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的范本。</p>
<p>&nbsp;&nbsp;10年来,福建沿海依托“小三通”,积极与金马澎开展经贸合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以台引台、以台引外”模式合作,吸引一大批台湾本岛和国际企业来闽投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大大促进了两岸的旅游合作、人员交往。</p>
<p>&nbsp;&nbsp;据了解,去年“小三通”航线运送旅客144.2万人次,同比增长4.8%。经福建口岸赴台大陆游客累计18万余人次,80%以上通过“小三通”赴台游,两岸“小三通”继续保持两岸直接往来黄金通道的地位。</p>
<p align="center">&nbsp;&nbsp;<strong>出访交流,闽港澳关系持续提升</strong></p>
<p>&nbsp;&nbsp;阳春三月,紫荆飘香,绿意葱茏。由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率领的福建省代表团先后抵达香港、澳门,展开以“叙友情、谋合作、促发展”为主题的访港澳之旅。</p>
<p>&nbsp;&nbsp;闽港、闽澳,关系密切,源远流长。凭借先行一步的制度创新优势、邻近港澳的地缘优势、与港澳社会文化相通的人文优势以及闽籍同胞的亲缘优势,福建不断开启与港澳经济合作的新进程,合作领域逐步扩大,合作层次越来越高。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港澳在闽投资占我省利用外资的一半以上,70家闽企利用香港资本市场实现上市融资。</p>
<p>&nbsp;&nbsp;在港澳的5天时间里,福建代表团参加了30多场活动,签约85个项目,投资总额100.1亿美元,赴港澳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闽港澳紧密合作关系提升到了新水平。加强闽港澳台两岸四地互动融合,必将有力推动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p>
<p>&nbsp;&nbsp;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福建有责任、有条件、有优势、有基础。积极贯彻落实《规划》,着力先行先试,推动两岸同胞大交流、两岸经贸大合作、两岸关系大发展,为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福建使命光荣,任重道远。</p></founder-CONTENT><input style="DISPLAY: none" value="0" type="checkbox"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贯彻落实海西《规划》述评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