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推动我省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志愿服务恰逢其时,正在各个领域起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年来,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发展很快,如党员志愿者、社区志愿者、职工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家庭志愿者、老年志愿者、扶残助残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治安志愿者、科普志愿者等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比较活跃,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成为爱与奉献的象征,成为一个感动社会又净化了自己灵魂的群体,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志愿精神,青少年成长需要志愿精神,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志愿精神,提倡公民道德需要志愿精神。无论是在抗击南方冰雪救灾中,还是在汶川抗震救灾中;无论是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还是在厦门9.8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海峡两岸(三明)林博会,有多少志愿者心系灾区,运送物资,疏导交通、安抚民众、抢救伤员,辅导心灵;有多少志愿者帮助老人,照顾儿童,维持秩序,参与环保,捐款捐物,各尽所能。目前,全国累计已有2.68亿人次为社会提供了超过61亿小时的志愿服务,经过规范注册的志愿者达到2511万人。在我省目前已注册登记的志愿者有37万多人。志愿者用热情和无私,展示了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诠释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志愿者的微笑已成为福建最好的名片,志愿者已成为今天中国一个富有活力的名字。<br/>当前,我省上下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以“科学发展、四求先行”为活动主题,以“海西应先行,福建要争先”为实践载体,全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力保持我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加快推进海西经济区建设。在“海西应先行,福建要争先”的实践活动中,我省的志愿者队伍是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应十分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重要作用,不负重托,担当先行责任,积极主动作为,不断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向新水平,促进福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br/>1.努力创造有利于志愿服务的舆论文化环境。广泛普及志愿理念,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推进形成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切实加强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大众传媒的作用,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公益广告等形式,普及志愿服务知识,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和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引导人们尊重志愿者和志愿者的劳动。<br/>2.加大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力度。把志愿精神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现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的志愿服务意识。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宣传文化站等多种途径,加大志愿服务宣传教育力度,使社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共青团员和社会知名人士带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全社会作出示范。<br/>3.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愿望出发精心设计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开展普及文明风尚志愿服务,传播文明理念,倡导团结互助精神,引导人们知礼仪、重礼节、讲道德;组织开展科技、文体、法律、卫生志愿服务,开展社会治安志愿服务,窗口行业志愿服务和保护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不断丰富广大群众重点是农村、偏远地区和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人们提供各种延伸服务和便民服务。把志愿精神融入活动的全过程,使人们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享受心灵的快乐,加深对志愿精神的理解。组织志愿者积极撰写心得体会,把志愿精神的种子播撒到人们心中,吸引和感召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br/>4.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努力为困难群众、老年人、残疾人排忧解难,开展居家养老、生活救助、照料服务,让受助者看到社会美好,享受幸福生活。组织开展公共秩序志愿服务,宣传文明行为规范,劝导不文明言行;开展赛会志愿服务,参加接待、咨询、联络、秩序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开展应急救援志愿服务,参与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抢险救灾、卫生防疫、群众安置、设施抢修和心理安抚等工作,提高社会和公民的应急处置能力。建议把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纳入政府应急反应体系,依托有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和专门学会,掌握相关知识,提高专业化水平,保证志愿者关键时刻能服务、会服务。<br/>5.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活动运行机制。要规范招募和注册,根据志愿服务的需要,组织开展经常性招募和应急性招募,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全面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依托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成立各级志愿者组织,建立完善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和志愿服务信息平台,有效整合志愿服务资源,引导志愿者长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做好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工作,依托行业协会、专门学会和基层宣传教育阵地,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要合理安排服务时间和服务任务,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的有效衔接。<br/>6.推进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可建立以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星级认定制度,鼓励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和聘用有志愿服务经历且表现突出者,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村镇等的重要考评内容,并定期表彰优秀志愿者和优秀志愿者组织。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保障条例,维护和保障志愿者的各项权益,充分调动人们参加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按照中央文明委的要求,建立省、市、县级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由各级文明委总协调、文明办、民政、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红十字会、老龄组织等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各负其责、各展其长。建议各级政府为开展志愿服务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同时,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公募性基金会和公民个人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资助,可成立志愿服务基金会,根据需要为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购买保险和提供物质保障,促进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健康发展。(作者系省政协委员,三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