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宁秘书 发表于 2011-1-15 09:36:37

福建“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

<p style="TEXT-JUSTIFY: distribut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30px; MARGIN: 0px="0px"3px="3px"15px" align="justify">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社会全面进步。</p>
<p style="TEXT-JUSTIFY: distribut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30px; MARGIN: 0px="0px"3px="3px"15px" align="justify">东南网-海峡都市报1月14日讯(本网记者 练仁福 阙文龙 叶琦 李建芳 章微 实习生 王宜君 郭建岭) 《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力争到2015年,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赶超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这一目标为我们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昨日,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专家说。</p>
<p style="TEXT-JUSTIFY: distribut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30px; MARGIN: 0px="0px"3px="3px"15px" align="justify">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我省意味着什么?初步统计,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3800亿元,财政总收入2056亿元,已实现比2005年翻一番。“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到201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5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66000元以上,财政总收入超过3623亿元,这三个指标力争比2010年翻一番。</p>
<p style="TEXT-JUSTIFY: distribut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30px; MARGIN: 0px="0px"3px="3px"15px" align="justify">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的目标跨越,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测算,我国的小康实现程度从1990年的48%提高到2000年的96%,人民生活总体达到了小康。但目前,城镇也有一批人口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还有一些人口虽然解决了温饱,但尚未达到小康。因此,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新的战略目标。</p>
<p style="TEXT-JUSTIFY: distribut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30px; MARGIN: 0px="0px"3px="3px"15px" align="justify">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意味着社会全面进步到“小康”状态。包括从传统农业过渡到现代工业,从农村社会过渡到城市社会,从不太完善的民主社会过渡到较发达的民主社会,从传统文明过渡到现代文明。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社会全面进步。</p>
<p style="TEXT-JUSTIFY: distribut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30px; MARGIN: 0px="0px"3px="3px"15px" align="justify">该专家说, 2015年,到 我省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届时百姓的生活水平将更加殷实, 穿、住、行等与生活息息吃、相关的问题基本能得到满足。</p>

化宁秘书 发表于 2011-1-15 09:36:53

<p style="TEXT-JUSTIFY: distribut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30px; MARGIN: 0px="0px"3px="3px"15px" align="justify"><strong>学前教育 明确了政府主导责任</strong></p>
<p style="TEXT-JUSTIFY: distribut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30px; MARGIN: 0px="0px"3px="3px"15px" align="justify">公办园至少要达到总数的60%以上,才能初步缓解“入园难”、“入园贵”。——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培训中心主任 彭琦凡</p>
<p style="TEXT-JUSTIFY: distribut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30px; MARGIN: 0px="0px"3px="3px"15px" align="justify">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前教育在国家基础教育的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定位不明确,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提法是,公办园起示范作用,民办幼儿园为主体。这使得公办幼儿园越来越少,并趋向高端发展,而不是成为惠及中低收入家庭的公益普惠型幼儿园。“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几乎已成为学前教育的一个缩影。“十二五”提出,“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民办园,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城乡、办园规范、师资达标、保教质量合格的学前教育网络。”这说明,政府已明确了学前教育的政府主导责任。</p>
<p style="TEXT-JUSTIFY: distribut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30px; MARGIN: 0px="0px"3px="3px"15px" align="justify">我认为,今后,公办园至少要达到总数的60%以上,包括园所数与在园幼儿数,并且是“真实”的数据,只有这样,才能初步缓解“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p>
<p style="TEXT-JUSTIFY: distribut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30px; MARGIN: 0px="0px"3px="3px"15px" align="justify">同时,政府要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首先是免税,及低水电价,按住宅用户费用标准收取。其次,理顺小区配套幼儿园的产权关系,建成后将产权交教育主管部门办公办园,或由教育部门通过组织竞标,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型民办园。第三,民办幼儿园教师在业务培训、职称评聘、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园同等权利。第四,对城乡办园规范、质量合格、低收费的普惠型民办园给予补贴。</p><!--/enpcontent-->

化宁秘书 发表于 2011-1-15 09:37:07

<p style="TEXT-JUSTIFY: distribut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30px; MARGIN: 0px="0px"3px="3px"15px" align="justify"><strong>“要把最差的卫生所都建好”</strong></p>
<p style="TEXT-JUSTIFY: distribut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30px; MARGIN: 0px="0px"3px="3px"15px" align="justify">要把培养出来的人引导到基层去看病。——福建医大卫生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跃平</p>
<p style="TEXT-JUSTIFY: distribut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30px; MARGIN: 0px="0px"3px="3px"15px" align="justify">目前,我省人均医疗机构、医生、床位数都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乡镇卫生院更是只有西部省份的水平。“十二五”规划提出,我省人均医疗机构、床位数、医生要达到或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按我的理解,就是要把最差的卫生所都建好。</p>
<p style="TEXT-JUSTIFY: distribut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30px; MARGIN: 0px="0px"3px="3px"15px" align="justify">现在百姓对医疗不满意,一是太贵,二是不方便。十二“五”就是要初步解决这些问题,一是降低看病费;二是看病便捷。降低看病费,可通过提高医保的覆盖面和医保保障水平、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公共卫生解决。看病便捷方面,《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中都提到“扩大医疗资源总量”,一方面扩大大医院建设;另一方面实现县、 村三乡、级医疗机构标准建设,也就是要把最差的卫生所也建设好,让百姓愿意就近看病。</p>
<p style="TEXT-JUSTIFY: distribut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30px; MARGIN: 0px="0px"3px="3px"15px" align="justify">我省要实现“十二五”目标还面临一大瓶颈——人才。如今我省几所医学院校,培养总数少。人的问题没有解决,医院盖得再漂亮,设备再新也没有用。此外,还要把培养出来的人引导到基层去看病。这几年,我省投了很多钱,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引导医学生到农村去,但基层还是没人,靠钱很难解决,一定要靠机制。</p><!--/enpcontent-->

化宁秘书 发表于 2011-1-15 09:37:21

<p style="TEXT-JUSTIFY: distribut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30px; MARGIN: 0px="0px"3px="3px"15px" align="justify"><strong>推行居住证 还需配套完善</strong></p>
<p style="TEXT-JUSTIFY: distribut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30px; MARGIN: 0px="0px"3px="3px"15px" align="justify">“暂”改“住”不能只盯住证件名称的不同,而是要看证件对流动人口而言意味着什么。 ——福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甘满堂</p>
<p style="TEXT-JUSTIFY: distribut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30px; MARGIN: 0px="0px"3px="3px"15px" align="justify">“居住证”“暂住证”与 虽只有一字之差,但背后所蕴含的是不同的意义。目前国内部分城市已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在这些城市里,流动人员办理了居住证,在就业、教育、卫生、居住、社保等方面享受和本地市民一样的待遇。“暂”改“住”不能只盯住证件名称的不同,而是要看证件对流动人口而言意味着什么。我关注的是“居住证”能让他们享受到什么,目前我省已取消外来工子女入学借读费,用人单位也都要缴纳相关保险,但从总体上看,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保障房及公积金购房等方面对流动人口仍设有门槛。如果居住证能解决这些问题,意义重大。</p>
<p style="TEXT-JUSTIFY: distribut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30px; MARGIN: 0px="0px"3px="3px"15px" align="justify">居住证制度推行,将对稳定我省外来务工人员发挥重要作用,他们有了归属感,自然不愿频繁流动,极大程度上缓解我省缺工,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推行居住证需要许多条件与制度的配套,相信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p><!--/enpcontent-->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建“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