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宁秘书 发表于 2011-1-15 09:29:23

提升领导讲话魅力讲座第12讲:善假于物

<p><font face="Verdana"> 九、巧借</font></p>
<p><font face="Verdana">  魅力提示:借得三穗谷,可收万担粮。要想上楼可借梯,讲话精彩需借力。只要“借”到好处,运用自如,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说:借来的,就</font></p>
<p><font face="Verdana">是自己的!借的是外力,给您带来的是魅力!?</font></p>
<p><font face="Verdana">  荀子的名言“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中“善假于物”常被人用于工作和学习中,其实在领导的讲话中,巧妙地“假于物”,也会收到奇妙</font></p>
<p><font face="Verdana">的效果。</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善借,就是要善于借用古人、名人、有权威之人的至理名言、事例来增强说服力。旁征博引的讲话内容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能引起听众注意,</font></p>
<p><font face="Verdana">激发他们的兴趣。</font></p>
<p><font face="Verdana">  一位善于讲话的领导者,肯定是个善于旁征博引的人,在他的讲话中,经常会引用一些事例、典故,或者穿插一些历史知识、名言警句。通过引</font></p>
<p><font face="Verdana">用,讲出来的话就形成一种博古通今的气势,增强感染力。</font></p>
<p><font face="Verdana">  1.借事</font></p>
<p><font face="Verdana">  有些道理,要纯粹从理论上来说明,用口号来呼吁,不但很困难,而且会让人感觉枯燥无味。而如果通过举一些事例来解释和说明,则既能有效</font></p>
<p><font face="Verdana">地阐述观点,说明道理,让听众信服;又能让讲话内容充实,形式活泼,让听众感兴趣。</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借用事例,主要是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也包括一些名人的事例,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确定主题,简单明确地说出观点之后,再选择能够支持观点</font></p>
<p><font face="Verdana">的事例来展开论证。这里,列举几则借事的例子:</font></p>
<p><font face="Verdana">  而去年美国最大的超市就是沃尔玛,它是对美国贡献有2%GDP的首富公司,在它的6000多个供应商里面,有5000个是来自于中国,占所有供应商</font></p>
<p><font face="Verdana">的80%。现在美国人学中文的急切的程度超过去学法文,以往我们讲电影,是美国文化的代表。但现在,中国的电影明星却向美国输出,在大陆有张</font></p>
<p><font face="Verdana">艺谋,在台湾有李安,章子怡更是大家都认识。</font></p>
<p><font face="Verdana">  所有的数据和事实都说明中国正在快速地崛起。15年以前,美国认为浦东的开发是不可能的事,但现在却是亚洲金融的中心。欧美的经济学者都</font></p>
<p><font face="Verdana">认为,以这种干劲和快速发展的程度,中国经济的实力在2015年将超过日本,而且在2039年会超越美国,这将是了不起的愿景和共同成就。</font></p>
<p><font face="Verdana">  这里,借沃尔玛80%的供应商在中国、美国人学中文超过学法文、电影明星向美国输出,来论述中国的崛起,增强了说服力。</font></p>
<p><font face="Verdana">  规划是城市的灵魂,有什么样的规划,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城市,城市化程度越高,规划的作用就越明显,规划理念直接决定着城市的发展方向,</font></p>
<p><font face="Verdana">世界上的许多城市化程度很高的城市都是某种规划理念的产物,意大利的罗马是“形式追随历史”的结果,美国的芝加哥是“形式追随功能”的结果</font></p>
<p><font face="Verdana">,法国的巴黎是“形式追随艺术”的结果,德国的慕尼黑是“形式追随美术馆化”的结果。我们深圳这些年在规划方面,也有不少大手笔,也局部形</font></p>
<p><font face="Verdana">成了自己的风格,但相形之下,仍然缺乏新理念,有的甚至走向“形式追随利润”。特别是特区外,规划的作用很弱,道路、建筑无序蔓延,城市化</font></p>
<p><font face="Verdana">水平很低。</font></p>
<p><font face="Verdana">  这里,借意大利罗马、法国巴黎、德国慕尼黑的城市建设,论述“规划是城市的灵魂”,感染力很强。</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在讲话中借用事例,需注意以下几点:</font></p>
<p><font face="Verdana">  1.准确具体。不能引用自己都不清楚、不完全了解的事例。更不能断章取义,为了拼凑事例而将一些完整的事件切割开来。同时,事例应该是具</font></p>
<p><font face="Verdana">体的,不能是抽象的,应该有时间、地点、人物及部分细节描写。这样,可以让听众有如身临其境,去经历、去感受、去思考,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font></p>
<p><font face="Verdana">。如果事例失实或本身就很难理解,听众不仅会对讲话产生怀疑或失去兴趣,影响讲话效果,而且对讲话者本身也会有所看法。</font></p>
<p><font face="Verdana">  2.新颖生动。生动才能吸引人,我们所引的事例应该新颖生动,离人们的生活很近的事,以使听众对材料感兴趣。</font></p>
<p><font face="Verdana">  需要注意的是,所举事例应侧重于普通人普通事。因为伟大的人、伟大的事固然感人,但这毕竟与普通人的生活离得较远,引用过多不会引起大</font></p>
<p><font face="Verdana">家的兴趣。如果举些凡人凡事,用群众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对听众更有说服力,效果会更好。</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尤其要避免老生常谈。有些事例几乎都成了论证某些观点的套话,比如谈到身残志坚就说说张海迪,谈到助人为乐就说雷锋,谈到秉公执法就讲</font></p>
<p><font face="Verdana">包拯。这类的事例虽然不错,但不能每次必讲,用得太多太滥,反倒可能起不到论证效果。<br/>第60节:九、巧借(2)</font></p><font face="Verdana">
<p><br/>  2.借史</p>
<p>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其中的历史、文学、寓言、成语、故事、传说等典故数不胜数。这些典故或优美感人,或朴实动听</p>
<p>,或言微旨远,能给人以无限遐想,给人启迪,发人深思。典故以其特有的生动性、趣味性和深刻性,对于论证观点,说明道理,吸引听众有着不可</p>
<p>替代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华典故虽然产生的年代比较久远,但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仍有极强的生命力,甚至还能散发出时代气息。在</p>
<p>过去,我国士大夫在著书立说、闲谈交往中,如果不引经据典,将完全被人瞧不起,可见典故的重要性。</p>
<p>  典故的说服力是无穷的,因为它们都是千百年来历史证明了的事实,比如要说明“兼听则明”的道理,还有什么比引用唐太宗从谏如流,比唐高</p>
<p>祖广纳众议的典故更具说服力呢?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闭幕词就有这么一段:</p>
<p>  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p>
<p>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有个老头子名叫智叟的看了发笑,说是你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p>
<p>,你们父子数人要挖掉这样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p>
<p>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天帝</p>
<p>,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p>
<p>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p>
<p>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p>
<p>  当然,引用典故也不是毫无节制的,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p>
<p>  一要贴切。引用典故的目的是为了论证观点、深化内容,所以要恰到好处,贴切自然。不能过于频繁,更不能生搬硬套,以免东施效颦、弄巧成</p>
<p>拙。</p>
<p>  二要适当加工。有时在引用时可以根据讲话需要,进行适当的修饰加工,或者取其某个意义,找出该典故与所论述内容的结合点,并进行必要解</p>
<p>释,以达到讲话目的。</p>
<p>  三要有来源。说明典故的出处,就会给人真实可靠的感觉。有时,还需对典故产生的背景作出必要交待。</p>
<p>  3.借言</p>
<p>  古今中外名人名言,有着较强的说服力。因为这些名言名句,或是他们生活经验的总结,或是他们智慧灵感的闪现,往往富有哲理,发人深思。</p>
<p>有些名言名句,不仅极具艺术价值,而且极具影响力。在讲话中引用名言名句,无论是对于增强说服力,还是增加讲话的感染力,都是很有帮助的。</p>
<p>如某领导在讲无私帮助的问题时,引用“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进行论述,简洁明了,说理深刻,并且给人美的感觉。有位领导同志在“企业评政府</p>
<p>”的讲话中引用了《梁史》中“屋漏在上,知之在下”这句古语,简洁、深刻地说明了“企业评政府”、“下评上”的意义,与会者听后留下了深刻</p>
<p>的印象。运用“引言”,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p>
<p>  1.尽量引用原文。如薄熙来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所讲党课中有这样一段:</p>
<p>  怎样看待人生?曹操讲,“人生苦短,对酒当歌”。苏东坡有句话,“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在时空两大维度中都是非常渺小的,</p>
<p>转眼就过去。人生观正确的人,一辈子可以活得很充实,很积极,可以干出很多有意义的事。如果在人生观问题上没有一个合理的定位,稀里糊涂就</p>
<p>过去了,最后什么也不是。</p>
<p>  奥斯特洛夫斯基讲,“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p>
<p>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斗争”</p>
<p>。这段话家喻户晓,当年所有的年轻人都抄在本子上。雷锋有一段话,“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当时年轻人都将此奉为经</p>
<p>典。马克思十七岁时就有很高的精神境界,他在中学毕业论文里写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p>
<p>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p>
<p>地、但是永恒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先哲、英烈们对世界的理解、对人生的理解应该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p>
<p>第61节:九、巧借(3)</p>
<p><br/>  这里引用曹操“人生苦短,对酒当歌”、苏东坡“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及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属于每</p>
<p>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p>
<p>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斗争”来谈人生意义,说理性很强。</p>
<p>  2.善于用自己的话陈述。如一位县委书记在县委县政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p>
<p>  敢抓敢管,就是我们的领导干部首先自己要硬起来,要挺直腰杆,敢于得罪人。现在有一种老好人的作风和心态,不敢抓,不敢管,怕得罪人,</p>
<p>驴粪蛋八面光,我觉得这是为政之德的大问题,是出于公心还是出于私心的原则性问题。如果我们的干部都怕得罪人,都去卖人情,那我们就谈不上</p>
<p>对党和国家的利益负责,就谈不上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我们不敢于得罪一小部分应该得罪的人,就会损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p>
<p>。我看了《郑培民》这部电影,其中郑培民的一句话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有人劝他,湘西那么大地方,你一个人努力能算什么,郑培民说,如果大家</p>
<p>人人都努力一点,事情岂不是好办了。同样的道理,引申到我们的工作中来,如果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行动起来,敢抓敢管,尽职尽责,就没有那么多</p>
<p>需要你去抓、去管的现象和问题了,也就没有那么多需要得罪的人了。作为配套,我们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奖励和保护那些敢抓敢管,敢于得罪人的</p>
<p>同志,弘扬正气,形成正确的导向。</p>
<p>  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下基层时也有一段讲话:</p>
<p>  要获得群众的信任,主要靠平时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做好群众工作。苏东坡在他的《晁错论》中有一段话:“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p>
<p>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联系到群众工作,也可以这样来解读这句话:太平没事的时候,你也许可以</p>
<p>不管群众,但一旦有事,你就不可救了。</p>
<p>  3.改造要适当。在有些语境下,适当地改变名言名句中的某些字,可以达到特殊的语言效果,也是可以的。比如毛泽东批评一些干部为评级而闹</p>
<p>情绪,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p>
<p>  宋楚瑜在年大陆之行时也套用了美国过去一位总统肯尼迪所说的一句话:不要光看我在大陆说了什么,要看我们在台湾做了什么。</p>
<p>  4.准确无误。千万不能把名言名句念错了,那样不仅不能增添语言色彩,反而会闹笑话。引用名言名句还应有话语的情境相协调,引用最能说明</p>
<p>问题的名言名句,并且要适可而止,不能滥用。</p>
<p>  4.借数</p>
<p>  权威性的数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对那些科学性或知识性论点,我们尽可能用权数据来论述。这里的关键就是“权威性”,它主要包括国家机关</p>
<p>公布的信息、专家的论断、权威新闻媒体的报道、有影响的社会团体公布的正式材料,等等。一般来说,这些数据可信度高,权威大,基本不需要再</p>
<p>经证明就可以用来进行论证的,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以之为论据是非常有力的。比如论述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只要引用上级统计、财政等权</p>
<p>威部门的有关数据,进行横向的或者纵向的比较,就很能说明观点,而无需过多阐述。其实,这种论述方法,常被各级领导在讲话中运用。如2004年5</p>
<p>月,薄熙来随同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五国和欧盟总部。在中国商务部和欧盟委员会共同主办的贸易投资研讨会上,恰逢欧盟完成历史上最大规模扩大</p>
<p>之时,他一开口就让现场气氛融融。“(中国是个大家庭,)在校的中学生就有2亿多人,这个家庭人丁兴旺,每天有22000个新娘要出嫁、44000个小</p>
<p>宝宝出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伙食大为改善,每天要吃掉160万头猪、2400万只鸡。管理好这样的大家庭实属不易。我们的总理不仅要让年轻人</p>
<p>有书读、让成年人有事干,还要照顾好2000万幼儿园的小朋友和1200多万80岁的老人。”掌声四起,听众开心地大笑。薄熙来接着话头一转,“这次</p>
<p>随温家宝总理访问欧洲,我本人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就是中国与欧盟这个大家庭相互靠得更紧了、走得更近了。前些天,欧盟在办喜事儿,增加了10</p>
<p>个国家、7600多万人,人口达到了4亿5000万,是一个很大的家庭了。中国有13亿人口,是一个更大的家庭。当今世界每天都在关注着中国和欧盟这两</p>
<p>个大家庭的一举一动”。他敢于打破陈规旧律,说一些别人想不到的话,做一些别人不敢做的事,从而在人们心里,树立了一个国际化和现代化官员</p>
<p>的新形象。</p>
<p>第62节:九、巧借(4)</p>
<p><br/>  一系列数字,彰显出薄熙来的睿智和学识。还是在这个活动上,针对法国以至欧盟国家对中国纺织品的恐惧心态,薄熙来讲到,中国最近购买了</p>
<p>三十架空中客车飞机,其中五架是空客380,由于中国出口纺织品利润较低,中国出口约八亿件衬衫才能抵一架空客380。一季度中国向法国出口纺织</p>
<p>品仅为4亿美元,在中国整个纺织品出口中这是“微不足道”的,他说不希望因此而影响中法合作的“好心情”。一组数字,抵得上千言万语的论述。</p>
<p>这就是数字的力量。</p>
<p>  一位领导人在河南任职时,就农业问题讲到:我们曾经算过这笔账,夏粮生产基本上保持了200亿公斤这样一个生产能力。经过4年的实践证明,</p>
<p>特别是经过去年和今年的大旱证明,我们是有这个能力的,我们跨上200亿公斤这个台阶了,200亿公斤小麦里边大概有60亿公斤是可以拿到市场上流</p>
<p>通,现在还在增加,因为农民的饮食结构也变化了,过去农民一年要吃500斤小麦,现在他吃不了了,连400斤都吃不了,我到几户农家问,他吃不了</p>
<p>那么多了,有了个变化。实际上,从这几年看,粮食产量都是200亿公斤以上,多的时候到去年是239亿公斤粮食,我说至少要收90亿公斤。据不完全</p>
<p>统计,大概全国优质专用小麦进口200亿到300亿公斤,小麦是我们河南的优势。一串数字,体现了领导者关注民生、致力发展的品质。</p>
<p>  5.借物</p>
<p>  有时根据现场需要,出示一下实物,增强现场感,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扶贫工作时,有位领导出示了特困群众常吃的饼子,并让</p>
<p>与会者每人品尝一口,此举,让与会者大受教育。有位领导在年度总结表彰会上,手拿会议将下发的奖品—茶杯、现代汉语词典,讲到:之所以发这</p>
<p>两样东西为奖品,“茶杯”寓意为“一辈子(杯子)”,“词典”寓意是要让大家学习,两样奖品合起来就是,提醒同志们一辈子学习,永远不忘学</p>
<p>习。这位领导,借助事物,收到了良好的讲话效果。</p>
<p>  总之,历史与现实给领导讲话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材料,我们要把这些材料巧妙地用于讲话当中,使之成为讲话内容的一部分。只</p>
<p>要借用得合适、恰当,不因引用而喧宾夺主、转移了讲话的重点,那就请您不妨巧于借用,让讲话更精彩,让别人感受到您知识的渊博与说理的透彻</p>
<p>,感受到您讲话的魅力吧!</p>
<p>  例文赏析</p>
<p>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开发区大有希望”</p>
<p>  题词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p>
<p>  商务部部长 薄熙来</p>
<p>  (2006年8月20日)</p>
<p>  同志们:</p>
<p>  1986年8月21日,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时欣然题写了“开发区大有希望”,这七个大字,推动了20年,激励了一代人。今天,天</p>
<p>津市政府和商务部在这里共同召开座谈会,纪念小平同志题词20周年,大家心里都很充实,因为过去20年的努力已经硕果累累,大家没有辜负小平同</p>
<p>志的期望。座谈的主题是缅怀伟人关怀,回顾发展历程,总结成功经验,坚持科学发展。</p>
<p>  我们今天请到了主管过开发区工作的很多老领导,包括远在乌鲁木齐和拉萨的老同志也赶来了。他们既是开发区的见证人、拓荒者,也是当年一</p>
<p>线的指挥员。在他们身上,体现着20年的“老开发”对事业的眷恋和对小平同志的敬仰。这20年的锐意创新和共同奋斗,使中国开发区从无到有、从</p>
<p>小到大,终于成长为今天枝繁叶茂,大树参天,我们都留有深刻的记忆和特殊的感情。这一发展是历史性的,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世界也留下了深刻</p>
<p>印象。</p>
<p>  1984年,国务院批准设立14个沿海开发区。大连开发区管委会现在还有一张照片,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李鹏和谷牧同志一块站在山坡上,</p>
<p>研究确定开发区的选址。我曾在大连开发区工作,对那段经历记忆犹新。当时的国务院特区办和原外经贸部都被视为各地开发区的“娘家”,有难题</p>
<p>就找他们。外经贸部历任部长陈慕华、郑拓彬、李岚清、吴仪、石广生、吕福源以及何椿霖、胡光宝等老领导都为开发区的建设解决了许许多多实际</p>
<p>问题。大家想到他们都感到非常亲切。</p>
<p>第63节:九、巧借(5)</p>
<p><br/>  我还记得,20年前挑选开发区主任的时候,都是选比较年轻的,今天“老开发”们聚在一起,很多同志的头发都白了、少了,但中国的开发区却</p>
<p>一个个朝气蓬勃,充满青春活力,这都是老同志的奉献换来的。</p>
<p>  张立昌同志昨晚会见了参会的老领导,戴相龙同志和中国开发区协会精心筹备座谈。开发区的新、老领导李勇、叶迪生、鲁又鸣同志分别以自己</p>
<p>的亲身经历,回顾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开发区的亲切关怀和指导,讲述了开发区的昨天、今天,也预见了明天。</p>
<p>  设立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小平同志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他推动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一大杰作。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和关心开发区,</p>
<p>《江泽民文选》的开篇之作就是《设置经济特区,加快经济发展》。1994年他要求“努力把经济技术开发区办得更好”。胡锦涛总书记曾经考察过天</p>
<p>津、上海、沈阳、大连、苏州、烟台、昆山等很多开发区和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对开发区的发展倾注了很多心血。在开发区成立20周年之际,温家</p>
<p>宝总理作出批示,希望开发区“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更加注重引进技术和开发创新,更加注重开发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也更加珍惜和合理</p>
<p>利用土地,防止盲目追求数量和规模”。</p>
<p>  20年来,开发区从沿海到内地,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超过25%,有效地发挥了窗口、示范、辐射和带</p>
<p>动作用,促进了地方的经济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了体制机制的创新,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成为改革开放的排</p>
<p>头兵和区域经济的增长极。</p>
<p>  2005年,54个国家级开发区在经国务院批准的84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现GDP8195亿元,同比增长24%,高于全国增幅14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p>
<p>值5981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7.9%,增长23%,高于全国增幅6.8个百分点;税收1219亿元,增长30.7%,高于全国增幅10.7个百分点;出口1138亿</p>
<p>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4.9%,增长41.7%,高于全国增幅13个百分点;外商实际投资130亿美元,占全国外商实际投资的21.6%。</p>
<p>  可以说,开发区的20年,是开拓进取的20年,是快速发展的20年,是希望变成现实的20年。小平同志当年讲“开发区大有希望”,这“希望”二</p>
<p>字已经变成了现实。在一定意义上,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作用是显著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给国人以信心,也给世界以震惊。</p>
<p>  当前,开发区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进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服务外包成</p>
<p>为产业转移的重要内容。从国内来看,我国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更加艰巨,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凸显,土</p>
<p>地、资源、环境和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明显加大。吴仪副总理要求我们必须认清新的形势,采取积极措施,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创新发展,推动</p>
<p>开发区不断提高水平。</p>
<p>  在新的形势下,开发区要继续发挥三个带动作用。</p>
<p>  一是开放带动。开放是基本国策,中央的大政方针坚定不移,对外开放不仅没有变,还要进一步扩大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开发区是</p>
<p>开放的先导区,要与时俱进,创造条件,积极吸引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引进更多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服务外包,壮大产业集群,承接国</p>
<p>际优质产业的转移。要营造开放的环境,完善开放的政策,培养开放的人才,力争结出更多开放的新成果。</p>
<p>  二是创新带动。开发区的活力在于创新。过去20年开发区在管理模式、基础设施建设、引进消化先进技术和两个文明建设等方面都不断创新,成</p>
<p>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创新基地,也成为不少城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我们要通过体制、产业、产品、研发等各方面的创新,推动开发区实现科</p>
<p>学发展、协调发展、有效发展。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形成集中精简、灵活高效、亲商务实的运行机制。要更加注重消化</p>
<p>吸收再创新,把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更好地结合起来,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p>
<p>  三是服务带动。</font></p>**** Hidden Message *****

swx 发表于 2011-5-22 23:09:29

<p>沙发</p>
<p>&nbsp;</p>

qws244568757 发表于 2011-7-28 23:00:59

笨笨球 发表于 2012-3-20 09:24:45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dlf 发表于 2012-4-9 22:35:01

非常不错,值得学习研究。

金融小兔 发表于 2012-4-30 22:33:29

学习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诚效 发表于 2012-5-1 23:52:27

感谢楼主分享,认真学习中

qixin2000 发表于 2012-5-2 22:31:20

的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的

topcheer 发表于 2012-5-6 07:24:33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

yum6283 发表于 2012-5-9 16:04:30

太好了,好好学习,细细咀嚼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提升领导讲话魅力讲座第12讲:善假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