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0-12-28 18:34:50

全国知名专家《申论》考试考前培训班听课笔记

第一部份  《申论》概述
<p>一、什么是申论?</p>
<p>1、申论,取自孔子“申而论之”,即申述、申辩、论述、论证之意。</p>
<p>2、申论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后者侧重于论述,作者可仅站在个人角度对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申论要求考生以特定身份发表议论。</p>
<p>3、申论与古代科举考试中的策论考试的区别:古代的策论最主要是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决);申论要求考生在大量信息中分析、归纳、综合。</p>
<p>4、公务员录用的申论考试,从其内容、方法及其产生的测评功能看,涵盖了作文和策论两种考试的基本方面。它要求考生通过题干所给出的材料,经过分析提炼,找出材料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p>
<p>二、申论考试的作用:</p>
<p>三、申论考试内容:</p>
<p>&nbsp;四、招考公务员为什么要考《申论》?</p>
<p>1、国家有效运行必须具备一支成熟的高素质的公务员进行行政,因此对新进入公务员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
<p>2、申论考试就是模拟公务员在行政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要求在大量的、看似无绪的材料中看到事物的本质。</p>
<p>3、申论考试不同于传统作文, 《申论》要求考生摒弃那些套话、闲话,分析、解决问题要更加透彻、 全面、清晰,因此也更能让考生发挥自己的潜能。</p>
<p>五、作答申论试题时应注意的事项:</p>
<p>1、申论考试涉及的内容都是行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考生作答要“正”,处理结果必须不偏不倚。</p>
<p>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p>
<p>2、提出的解决办法要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p>
<p>要求具有远见,还要有卓识,即要解决当前的问题,还要解决未来的问题。</p>
<p>3、文辞要有表现力,具有可读性。</p>
<p>六、申论考试材料的特点:</p>
<p>1、申论考试的背景材料具有普遍性。</p>
<p>&nbsp; 申论考试中所给出的材料都是考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涉及和熟知的。</p>
<p>2、材料具有共知性和专业性,但以共知性为主。</p>
<p>&nbsp; 材料总多是反映新近的,热点的和大家所关注的,或者是大家并未关注是一些公众熟视无睹,一经反映引起共鸣的。其中又包含一些专业性。</p>
<p>7、申论与社会的热点问题:</p>
<p>1、人的问题:首先是保证人权,人的生命权。</p>
<p>2、环境保护:形势严峻,保护力度在加大<br/>3、资源保护:文化资源全力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要打击地方保护主义</p>
<p>4、科教兴国战略:</p>
<p>5、可持续发展:以局部牺牲换取整体利益或以整体牺牲换取局部利益。</p>
<p>6、腐败:为人民服务,经济要发展,体制要跟上(质量要提高),意识要跟上。</p>
<p>&nbsp;</p>
<p>一、申论考试的全部过程:</p>
<p>1、阅读资料:给我什么?</p>
<p>2、概括主题:我认为是什么?</p>
<p>3、提出对策:我认为该怎样做</p>
<p>4、进行论证:我对这个问题有一点看法。</p>
<p>二、阅读资料:</p>
<p>三、第一题解答:</p>
<p>(一)题目要求:</p>
<p>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或主要内容)。</p>
<p>(二)题意:</p>
<p>1、字数限定:150字。只能少,不能多。</p>
<p>2、表述方式: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容,但表达要求语句精炼,简明扼要,不冗长,不罗嗦。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p>
<p>3、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跳出资料固定的内容,旁征博引或随意发挥。</p>
<p>(三)本题重要性:</p>
<p>(四)、答题注意事项:</p>
<p>&nbsp; 反映的主要问题,也即表述的主要事实或观念。答题时不必拘泥于细枝末节,要统观全局,高瞻远瞩,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p>
<p>&nbsp;&nbsp; 如问主要内容,则应注意既要内容概括的全面性,又不应面面俱到。</p>
<p>&nbsp;&nbsp; 语言可使用议论、说明、叙述等方法。</p>
<p>(五)第一题答案一般结构:</p>
<p>总括句+分述句+道理句</p>
<p>(六)答题步骤:</p>
<p>1、在阅读的过程中勾划出文中具有一定概括力的句子。这些句子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也不包括叙述的句子。</p>
<p>2、将勾划出的句子再进行分析,将其浓缩,留其主干。</p>
<p>3、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句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或主要内容。</p>
<p>(七)答题技巧:</p>
<p>&nbsp; 1、关于总括句的提炼:总括句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这是篇资料反映了(主语+动词1+动词2+动词3……)的问题(情况、现象)”。其中,主语是涉及的主要人物姓名或所涉及主要单位名称。文体是指所给资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多数时候是案例。动词1是指主语的第一个动作,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如案例6“这篇报道反映中国苹果厂家应诉美国‘反倾销’起诉,扭转被动局面的情况”。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动作1就行了。如案例8“这篇报道反映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问题”。<br/>总括句的作用:</p>
<p>&nbsp;&nbsp; 总括句的回答是一种较为稳妥的得分方式,它是真正意义上对全文的第一次概括,可以从质上对给定资料进行一个定性,后面的分述句则是更具体地对主要问题进行分别说明。</p>
<p>2、分述句:</p>
<p>&nbsp;&nbsp; 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表达出来。答题允许不同的切入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叙述方法,但最终的结果是殊途同归,即与标准答案一致。</p>
<p>(1)环节分析法:</p>
<p>&nbsp;&nbsp; 对于那些以纵式结构写的给定资料,也就是以时间阶段为序或逻辑上的逐层深入为序的资料,可以根据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每一阶段的中心内容进行叙述,构成一个完整的事件发展过程实质。如案例1的分述句:“(这篇资料反映了医药行业药价虚高,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问题。)生产厂家自己定价,中间商层层加价,医生或医院为了自身利益给病人开高价药,病人购买高价药品。”</p>
<p>(2)参与方分析法:</p>
<p>&nbsp;&nbsp;&nbsp; 根据资料中事件的各个参与方所实施的行为进行分别叙述。要求回答出各个参与方的行为实质。如案例11的分述句:“(这篇报道反映了关于MBA培训纠纷案的问题。)培训机构为招揽生源,在所发布的信息中采用意思含混的文字表述;学生在没有认真了解该培训机构是否拥有授予或委托授予MBA学位权力的情况下草率入学。”</p>
<p>(3)、类型分析法:</p>
<p>&nbsp;&nbsp; 对于一则资料所涉及的是不同类型的人、事或物,可以进行分类表述。如案例9的分述句:“(这篇报道反映我国玩具市场存在巨大潜力的情况。)调查表明:我国的玩具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家长望子成龙,愿意为孩子买更多的玩具。调查还表明,我国的成人玩具市场基本是一片空白,存在着巨大的商机。玩具的开发和销售面向成人,是世界玩具的新热点。”</p>
<p>(4)、关键词分析法:</p>
<p>&nbsp;&nbsp; 对于一篇资料无法把握,不知如何概括,可以将文中出现频率较的词罗列出来,经过对一些词的合理变换,连接成一句通顺的话语。如案例7的总括句提炼,通过阅读全文可知这是一篇国内彩电企业结盟限价的报道。再仔细阅读全文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信息:1、国家计委(政府部门)认为此行动涉嫌违反《价格法》;2、专家认为价格联盟是变相垄断;3、联盟企业则有自己的看法;4、各地消费者对此反应冷淡(一共有六个镜头,则是不同方式)。</p>
<p>(5)、分段归纳法:</p>
<p>&nbsp;&nbsp; 对于一篇资料反映的问题是几个问题组成的,可以进行分段归纳。如案例4,我们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前言是要探询海尔成功的奥秘;(1)砸毁冰箱是讲求质量;(2)创名牌;(3)(5)多元化经营;(4)融资;(7)国际化战略;(8)赛马不相马,人本化管理。这样归结起来就是:“这是一篇关于海尔成功经验的报道。它的成功在于:以质量为企业生命的经营理念,以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资金运作战略、国际化战略为集合的战略思维和以人才为本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等。”<br/>3、道理句:</p>
<p>&nbsp; 道理句并非答案所必须,其目的是为了使答案更具完整性,它是对前面所提出问题的深化和提高,为解决问题提供理论支撑。道理句的基本句型结构为:“它表明了、它告诉了,它反映了等:…… (这样一个道理)”道理句要求考生对给定资料有较强的归纳分析能力,能从中引申出一定的道理来。</p>
<p>4、道理句归纳举例:</p>
<p>案例1:它反映了在利益驱动下,医药界违背“救死扶伤”的宗旨,损害消费者(病人)利益的严重情况。</p>
<p>案例2:这表明了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状况的紧迫性(或:这表明了经济发展和城市交通发展不协调所带来的后果)。</p>
<p>案例3、这反映出我国工商管理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法律空白。</p>
<p>案例4、海尔成功经验对当前国企脱困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p>
<p>案例5、亚细亚从反面告诉我们怎样使企业合理发展,科学运作。</p>
<p>案例6、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应积极应对,利用一切因素,提高竞争力。</p>
<p>案例7、这表明中国彩电业面临的的问题不仅仅是价格问题</p>
<p>案例8、这表明目前国内企业产品的权威性的质量检测尚有空白之处。</p>
<p>四、第二题解答:</p>
<p>(一)题目要求:</p>
<p>&nbsp;&nbsp; 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的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p>
<p>(二)题意:</p>
<p>1、字数限定:350字,只能少,不能多。</p>
<p>2、特点:提出对策是申论考试的关键环节,重点考查考生的思维开阔程度、探索创新意识、应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给考生提供了充分发挥的自由空间,考生可以根据各自的知识、阅历,对同一问题各抒己见,见仁见智。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环节中必须结合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范围和条件,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方案。</p>
<p>3、注意事项:对策出发点应尽可能地站在政府管理社会的角度,提出的方案既要就事论事,要切实可行;又要有远见卓识,既要解决目前的问题,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p>
<p>(三)提出对策的要点:</p>
<p>1、对策的一致性。要求提出的对策应与给定资料的倾向性相吻合,同时,提出的对策还应紧紧围绕第一题所回答的主要问题。</p>
<p>2、对策的针对性。方案的提出是在对主要问题作周密分析后,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有的放矢,一切以资料为准绳,针对资料得出方案。</p>
<p>3、对策的可操作性。考生必须紧密联系实际,使提出的对策确实可以变为现实,而不是仅仅存在于人们的大脑里。</p>
<p>4、从评分情况看,评分要点中并无具体的操作要点,只要解决问题的方法多而且具操作性,都可得分,给考生以自由的操作空间。</p>
<p>(四)答题步骤:1、在阅读的过程中,在原文中勾划或总结归纳文中反映的主要问题,以便在作答问题时具针对性。</p>
<p>2、分析出现问题的背景、原因,使解决问题的方案具可行性。</p>
<p>3、根据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p>
<p>(五)答题方法:</p>
<p>1、分层法:对于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观念、制度、具体行为三个层面来提出解决办法。如案例1:一、在医药行业强化“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二、制定药品价格管理办法……三、对全行业加强管理,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p>
<p>2、职能分类法:</p>
<p>为了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这就涉及到不同职能的分类。常见的有“单位或个人”、“政府”、“法律”三个方面。如案例3:一、……完善工商管理法规;二、工商部门进行管理……;三、工厂和居民相互协调……。</p>
<p>3、核心分析法:</p>
<p>**** Hidden Message *****</p>

花拳绣腿 发表于 2024-4-2 15:40:34

分层法:对于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观念、制度、具体行为三个层面来提出解决办法。如案例1:一、在医药行业强化“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二、制定药品价格管理办法……三、对全行业加强管理,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2、职能分类法:- Q m$ Q( u9 K3 @' j1 o# A# X% Y 为了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这就涉及到不同职能的分类。常见的有“单位或个人”、“政府”、“法律”三个方面。如案例3:一、……完善工商管理法规;二、工商部门进行管理……;三、工厂和居民相互协调……。

hylzlj12345 发表于 2021-6-7 10:17:22

为了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这就涉及到不同职能的分类。常见的有“单位或个人”、“政府”、“法律”三个方面。如案例3:一、……完善工商管理法规;二、工商部门进行管理……;三、工厂和居民相互协调……。

紫梦 发表于 2023-4-8 11:15:29

了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这就涉及到不同职能的分类。常见的有“单位或个人”、“政府”、“法律”三个方面。如案例3:一、……完善工商管理法规;二、工商部门进行管理……;三、工厂和居民相互协调……。

本森师 发表于 2016-7-16 14:45:32

对于那些以纵式结构写的给定资料,也就是以时间阶段为序或逻辑上的逐层深入为序的资料,可以根据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每一阶段的中心内容进行叙述,构成一个完整的事件发展过程实质。

dysyc 发表于 2021-4-2 22:37:32

于那些以纵式结构写的给定资料,也就是以时间阶段为序或逻辑上的逐层深入为序的资料,可以根据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每一阶段的中心内容进行叙述,构成一个完整的事件发展过程实质

东方秘 发表于 2017-1-13 21:17:47


老秘网虚拟稿费申论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后者侧重于论述,作者可仅站在个人角度对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申论要求考生以特定身份发表议论

萧湘夜雨 发表于 2014-12-9 12:43:59

申论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后者侧重于论述,作者可仅站在个人角度对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申论要求考生以特定身份发表议论。

山里孩子 发表于 2021-12-8 19:49:08

为了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这就涉及到不同职能的分类。常见的有“单位或个人”、“政府”、“法律”三个方面

秘书小张 发表于 2020-8-12 21:54:35

为了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这就涉及到不同职能的分类。常见的有“单位或个人”、“政府”、“法律”三个方面。

yan6666 发表于 2014-6-13 10:42:33

对策的一致性。要求提出的对策应与给定资料的倾向性相吻合,同时,提出的对策还应紧紧围绕第一题所回答的主要问题。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0-12-28 18:37:27

&nbsp;
<p>&nbsp; 5、焦点问题分析法:<br/><br/>围绕事件中所反映的中心问题从各个方面予 <br/><br/>解决。如案例8:关于水的论战实际上就是一场经济论战,怎样来解决经济论战就是本案例所要解决的问题。 <br/><br/><br/>&nbsp; &nbsp;&nbsp; &nbsp; 6、对策实施的保证力:<br/><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政治职能:权力<br/><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经济能力:与经济作为调节杠杆<br/><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社会能力:舆论、群众意识、法律<br/><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文化能力:观念、认识、教化<br/><br/>五、第三题解答:<br/><br/>(一)题目要求:<br/><br/>&nbsp; &nbsp;&nbsp; &nbsp; 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br/><br/>(二)题意:<br/><br/>&nbsp; &nbsp;&nbsp; &nbsp; 1、字数:1200字左右,幅度控制在10%。<br/><br/>&nbsp; &nbsp;&nbsp; &nbsp; 2、文体:议论文。<br/><br/>&nbsp; &nbsp;&nbsp; &nbsp; 3、论述内容: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和第一题联系紧密。<br/><br/>&nbsp; &nbsp;&nbsp; &nbsp; 4、中心明确:要求观点鲜明。<br/><br/>&nbsp; &nbsp;&nbsp; &nbsp; 5、论述深刻:要求在论述时通过资料所反映的事件看到事物的本质,不仅要看到事物的**作层面,更需要深入到其体制、观念、心理等方面。<br/><br/>&nbsp; &nbsp;&nbsp; &nbsp; 6、有说服力:要求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论点要鲜明、论据要有力、论证要合逻辑。通过具有丰富表现力的语言,能够让阅卷者耳目一新。<br/><br/>(三)重要性:<br/><br/>&nbsp; &nbsp;&nbsp; &nbsp; 进行论证是申论考试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才算是申论的真正开始。它要求考生充分利用给定资料,切中主要问题,全面阐述,论证自己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的基本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前面的阅读与回答虽然也非常重要,但总的来说,还都是积极有益的铺垫,此处的论证则需要浓墨重彩,淋漓尽致地书写。这不仅因为它的字数要求多,分值高于其他部分,更重要的是,论证才是申论考试的核心,能全面考查和衡量一个人的分析归纳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说理能力。<br/><br/>(四)写作步骤:<br/><br/>&nbsp; &nbsp;&nbsp; &nbsp; 1、认真阅读全文,抓住主要问题。<br/><br/>&nbsp; &nbsp;&nbsp; &nbsp; 2、分析前面两题的回答内容,思考写作切入点。<br/><br/>&nbsp; &nbsp;&nbsp; &nbsp; 3、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角度,站在政府宏观管理的高度,思考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提炼中心论点。<br/><br/>&nbsp; &nbsp;&nbsp; &nbsp; 4、围绕中心论点选择恰当的材料。<br/><br/>&nbsp; &nbsp;&nbsp; &nbsp; 5、构思文章结构,要在头脑中有成熟的文章模样方可下笔,切不可边写边想,保持卷面整洁。<br/><br/>(五)文章结构要求:<br/><br/>&nbsp; &nbsp;&nbsp; &nbsp; 1、标题。标题可以起到提示内容和提示主旨的作用,最好能让人耳目一新,切忌大而空。去年上半年招考人民警察时考到关于城市养狗的,有考生的作文题目起的是《宠物论》,大而无当。从申论的考试要求来看,一般不主张用“……论”作为标题。<br/><br/>&nbsp; &nbsp;&nbsp; &nbsp; 2、正文写作:<br/><br/>申论的作文体裁是议论文,但又不同于平时的一般议论文,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份——是接受公务员能力测试的考生,而不是自由撰稿人,所思所想应站在政府的角度,而不是特立独行,标新立异。<br/><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 &nbsp; &nbsp; 提出问题:<br/><br/>&nbsp; &nbsp;&nbsp; &nbsp; 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让读者能一下子就看出你在文章中将要论述一件什么样的事情,问题的提出一般选用给定资料中的事实或理论资料。<br/><br/>&nbsp; &nbsp;&nbsp; &nbsp; 提出问题时,个人定位要准确。考生的定位,就是命题者在资料中为你所设定的身份,是一个虚拟的身份,在提出问题时就应当和自己的这种身份相当。有时,考生可以自己假定为某一种身份,然后从这一身份出发,提出相应问题。<br/><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r/><br/>&nbsp; &nbsp;&nbsp; &nbsp;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边分析问题的时候就要边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两者往往是同行的。分析问题要切中实质。解决问题时要具有可**作性,即:一是“问题”要明确“归口”,要有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政府部门或职能机构去处理、落实;二是要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办法,而不是泛泛而谈;三、要考虑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和必备条件,切忌模糊、脱离实际和坐而论道。<br/><br/>六、语言表达要求:<br/><br/>&nbsp; &nbsp;&nbsp; &nbsp; 1、准确性:传递的信息必须准确,不能有歧义。时间、地点、人物、范围、性质、程度……必须明确,解释唯一;赞同、反对,肯定、否定,必须鲜明,不能含糊。<br/><br/>&nbsp; &nbsp;&nbsp; &nbsp; 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常常表现在句子中的状语,定语等修饰成分上。如是“很好”、“比较好”还是“最好”等”。<br/><br/>&nbsp; &nbsp;&nbsp; &nbsp; 2、概括性:<br/><br/>&nbsp; &nbsp;&nbsp; &nbsp; 要用干净利落的语言,剔除一切多余的信息,力求用最精要的文字符号实现表情达意的目的。<br/><br/>&nbsp; &nbsp;&nbsp; &nbsp; 语言的概括性越强,它所说明的道理的普遍意义也就越大。可以在给定字数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传递信息。<br/><br/>&nbsp; &nbsp;&nbsp; &nbsp; 3、规范性:<br/><br/>&nbsp; &nbsp;&nbsp; &nbsp; 要求使用的语言必须符合作者身份(即虚拟身份),适于阅卷者的需要。要体现机关稳重的文风。<br/>要根据资料中所出现的语言,使用规范性提法。<br/><br/>&nbsp; &nbsp;&nbsp; &nbsp; 4、条理清晰:<br/><br/>&nbsp; &nbsp;&nbsp; &nbsp; 把握主次,识别因果,从表达的目的出发,安排结构,语句之间、段落之间要体现合理的逻辑关系。<br/><br/>&nbsp; &nbsp;&nbsp; &nbsp; 注意文章的转、承、启、合。<br/><br/>&nbsp; &nbsp;&nbsp; &nbsp; 5、理、据相谐:<br/><br/>&nbsp; &nbsp;&nbsp; &nbsp; 即观点和材料要相互融合,材料要为观点作支撑,二者要有必然的、内在的联系。<br/><br/>七、申论作答四忌:<br/><br/>&nbsp; &nbsp;&nbsp; &nbsp; 一忌偏:思想偏激,偏心(心态不公)。<br/><br/>&nbsp; &nbsp;&nbsp; &nbsp; 二忌离:假设前提,答题时前后主题相脱离。<br/><br/>&nbsp; &nbsp;&nbsp; &nbsp; 三忌散:作答主题不明,内容繁杂,不能有效立足于整体思维。<br/><br/>&nbsp; &nbsp;&nbsp; &nbsp; 四忌虚:对主要问题的判断不实不透,不能抓住本质找出本质。</p><br/>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0-12-28 18:42:38

&nbsp;
<h1><b>第一讲</b><b>&nbsp; </b><b>申论的战略认识</b><b></b></h1>
<p>“申而论之”:&nbsp; 申述、申辩</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议论、论证</p>
<p>申——申述、申明、引申(针对特定事实)</p>
<p>论——议论、论说、论证(针对自己观点)</p><br/>
<p>申论:就是据材顺理、伸展论之:针对特定事实(材料) 展开论述(申)并提出对策,表明自己观点或言论。</p>
<p>&nbsp;&nbsp;&nbsp;&nbsp; 八股文:德、高、大、全、精、辨、析、策</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起讲大气、破题高远;承题准确、行文平稳</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概括全面、逻辑合理;对策可行、论证充分</p>
<p>&nbsp;(1)申论思维规律</p>
<p>申论是归纳性思维,不是演绎式思维</p>
<p>申论是辩证性思维,不是教条式思维</p>
<p>申论是规律性思维,不是经验式思维</p>
<p>申论是实践性思维,不是空想式思维</p><br/>
<p>(2)辽宁申论生命线:大纲</p>
<p>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p>
<p>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p><br/>
<p>申论材料组合的三大主线: </p>
<p>案例或社会事件(引出宏观话题或指出具体存在的问题)</p>
<p>&nbsp;1、新闻媒体报道、调查统计显示;</p>
<p>&nbsp;2、相关人士的看法:(专家、官员等); </p>
<p>&nbsp;3、相关方面的做法</p>
<p>(政府部门的政策法规、相关方面或国外政府的做法、相关方面的错误做法、经验教训;相关方面面临的不良状况 )</p><br/>
<p>(3)申论考试的误区</p>
<p>误区一:申论成绩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p>
<p>误区二:申论就是写作考试(脱离材料的发挥)</p>
<p>&nbsp;&nbsp;&nbsp;&nbsp; 能力考试对升学考试” :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而不是写作与想象能力 </p>
<p>&nbsp;&nbsp;&nbsp;&nbsp; “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对理想性” :可操作与针对性 </p><br/>
<p>误区三:申论考试是个性化考试</p>
<p>误区四:申论是杂文评论\学术论文</p><br/>
<p>&nbsp;(5)取胜之道</p>
<p>一、技巧关 (概括、对策、作文、判断、意义)</p>
<p>二、语言关(俚语、网络语、杂文、散文、夹杂语</p>
<p>&nbsp;&nbsp;&nbsp;&nbsp; 假大空、政治立场)</p>
<p>三、审视关 (专项训练、综合训练,试考训练)</p><br/>
<p>材料结构:</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5000-8000字</p>
<p>试题结构:</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三段式、四段式</p><br/>
<h1><a name="_Toc257278890"><b>第二讲材料阅读技巧</b></a><b></b></h1><br/>
<p>一、摈弃阅读大忌</p>
<p>1.忌边看边读:</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①声读;②唇读;</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③舌喉读;④心诵 </p>
<p>2.忌反复浏览</p>
<p>3.忌指读与转头读&nbsp; </p>
<p>4.忌读字不读句</p><br/>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阅读理解的难点与对策</p>
<p>◆阅读速度过慢:改变不正确的阅读习惯</p>
<p>&nbsp;&nbsp;&nbsp;&nbsp;&nbsp; 1.专项练习快速阅读</p>
<p>&nbsp;&nbsp;&nbsp;&nbsp;&nbsp; 2.限度训练&nbsp; 限时训练</p>
<p>&nbsp;&nbsp;&nbsp;&nbsp;&nbsp; 3.铅笔勾画关键词句&nbsp; (不宜多\橡皮\其实可以画\扫描改)</p><br/>
<p>◆概括不全材料要点:</p>
<p>&nbsp;&nbsp;&nbsp;&nbsp;&nbsp; 1. 同类组合能力不高</p>
<p>&nbsp;&nbsp;&nbsp;&nbsp;&nbsp; 2.分段总结大意,并注意材料之间的逻辑线条,本没有逻辑,或逻辑打乱</p><br/>
<p>◆主要克服手段:</p>
<p>&nbsp;&nbsp;&nbsp;&nbsp;&nbsp; 1.多练习陌生题材(如国考、山东、江苏、广东、浙江材料)&nbsp;&nbsp;&nbsp;&nbsp;&nbsp; </p><br/>
<p>二、阅读基本步骤</p>
<p>1.重视首尾句</p>
<p>2.把握核心句(Z J G)</p>
<p>3.注意关键词及语境</p>
<p>4.提炼段落大意</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阅读的核心要义</p>
<p>段落的首句和尾句(具有部分指导意义);</p>
<p>关键语句的把握:关键句的通常表现形式;</p>
<p>某重要媒体的报道;</p>
<p>重要人物或相关人士的观点、意见、建议;</p>
<p>相关部门(机构)颁布或制定的政策法规或采取的措施;</p><br/><br/>
<p>&nbsp;<b>&nbsp;</b><b>关键词举例:</b></p>
<p>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重要数据、图表拐点或高低点、根源、危害、教训、初步推测、强调指出、前提、性质、特点、实质、专家认为、分析 </p><br/>
<p>专家认为 (材料1倒数2段;材料2第2、3、5段;6第1段;)</p><br/>
<p><b>核心句举例:</b></p>
<p>强制性土地征用政策,低价征地,高价出售 (07年)</p>
<p>村民无权为自己的土地定价(07年)</p>
<p>“市长令”形式下发土地复垦办法,开展土地开发整理 </p>
<p>首钢固体废物治理,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技术创新,平整、覆土、绿化</p>
<p>“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p>
<p>闲置、粗放管理、废弃、低利用率、存量土地</p>
<p>在已有土地中腾出新的用地空间</p>
<p>有效地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是生死攸关的问题 </p>
<p>土地利用的持续性 </p><br/>
<p><b>转折句举例</b></p>
<p>【典型格式】虽然……,但是……。……其实……。</p>
<p>【关联词语】 转折:但(是)=然而=不过=可是=却。</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转折: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p><br/>
<p>【典型格式】因为……,所以……。</p>
<p>【关联词语】因为=由于</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所以=因此=因而=总之=看来=由此可见= 综上所述=概而言之=言而总之</p><br/>
<p>4.提炼段落大意</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材料呈现三类:</p>
<p>第一,每一个自然段表述一个信息;</p>
<p>第二,不分段落,信息混杂;</p>
<p>第三,有分段,但一段表述一个以上信息。</p>
<p>例1:2007年国考申论真题</p>
<p>例2:2008年国考申论真题</p>
<p>例3:2009年国考申论真题</p><br/>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边注段落大意</p>
<p>1.北焦村与西营村事例说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集体用地被国家低价强制征用,而村民无权决定土地价格,大量失地农民成为社会动荡的隐患 </p>
<p>2.征地激发了群体性上访和干群冲突,政府出台征地补偿新承诺</p>
<p>3.无锡以严格的制度保护耕地,以保障经济发展促进资源保护</p>
<p>&nbsp;4.首钢探索出一条新治理固体废物的新路子</p>
<p>5.河南向“空心村” 、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要耕地与建设用地</p>
<p>6.通过统筹规划、再利用和再调整来盘活存量土地 </p>
<p>7.土地能否持续利用攸关亿万人的生死,必须出台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评价标准 </p><br/><br/>
<p>&nbsp;&nbsp;&nbsp;&nbsp;&nbsp; 08年国考段落大意实战练习</p>
<p>&nbsp;&nbsp; 材料1:我国水资源开发度低,而火电又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怒江水资源开始规划开发;</p>
<p>&nbsp;&nbsp;&nbsp;&nbsp; 材料2:怒江州规划十三级开发方案,企图以此带动二、三产业大发展;</p>
<p>&nbsp;&nbsp;&nbsp;&nbsp; 材料3:多半属自然保护区,不能开发而严重贫困,但州规划方案与资源和环保保护相矛盾;</p>
<p>&nbsp;&nbsp;&nbsp;&nbsp; 材料4:尽管怒江开发与云南省环保考核标准有冲突,并不意味着不合理开发;</p>
<p>&nbsp;&nbsp;&nbsp;&nbsp; 材料5:怒江有丰富的物种、地质景观、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势头良好;</p>
<p>&nbsp;&nbsp;&nbsp; 材料6:反对意见:A(政协委员):水坝未必能解决百姓长远生计,引发死水与污染;B(环保专家):&nbsp;开发必能解决库区移民贫困,还会破坏对民族走廊和生活习惯;C(主编):应保护原始生态江流,为开发与不开发对比研究提供依据;D(环保专家): 怒江地质结构复杂不宜贸然开发,建水库也将引发一系列泥沙难题;&nbsp;</p>
<p>&nbsp;&nbsp;&nbsp;&nbsp; 材料7:E(教授):开发怒江是解决群众贫困的重要现实途径;F(地理研究所长)开发符合循环经济、利于生态移民和保护植被;G(所长):从生存权与环保角度看,美国的环保需要与非洲的人的生存需要都有合理性;H(研究室主任):怒江地区贫困严重,环保要求限制经济发展;I(院士):开发既有解决当地贫困的经济意义,还有战略意义。</p>
<p>&nbsp;&nbsp;&nbsp; 材料8:瑞典、美国立法保护河流,加、美居民入股开发水电,与电站共贫富;而阿斯旺大坝则生态破坏性巨大;</p>
<p>&nbsp;&nbsp;&nbsp; 材料9:漫弯电站虽然财政贡献巨大,但导致移民收入大幅下降,生计所迫,移民开荒伐木,破坏环境,这既有计划时代的责任,也有电厂的责任;</p>
<p>&nbsp;&nbsp;&nbsp; 材料10: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在治理和开发水电过程中,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变落后地区为农、林、渔与旅游等高速全面大发展;</p>
<p>&nbsp;&nbsp;&nbsp; 材料11:答复材料6:工程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开发要注意全面发展、慎重开发并总结教训。</p>
<p>最后参考文献列举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相关论述。</p><br/>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h1>&nbsp;</h1>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0-12-28 18:42:51

<h1><a name="_Toc257278891"><b>第三讲</b></a><b>&nbsp; </b><b>申论的概括策略</b><b></b></h1><br/>
<p>&nbsp;&nbsp; </p>
<p>一、概括原则</p>
<p>覆盖主要内容,如果不全面不叫概括叫抽筋,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p>
<p>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不要圃于细枝末节,要统观全局。</p>
<p>删减非主要信息(人、事、时、地、因、果)</p>
<p>要想概括的到位就必须归类,归类本身就是采分点。</p>
<p>直接概括无需对材料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加工、探究本质,抓好关键句就好。</p><br/><br/>
<p>二、概括评分标准</p>
<p>1.内容80%,采点给分(阅卷只找点)</p>
<p>2.语言与形式20%,分项给分(字数,格式,文辞,卷面)</p><br/>
<p>三、概括套路总结</p>
<p>1.概括的材料类型</p>
<p>2.概括主要问题</p>
<p>3.概括主要内容、</p>
<p>  特定观点与内容</p>
<p>4.综合型概述</p>
<p>5.概括矛盾方面</p><br/><br/><br/>
<p>1.概括的两种题材类型</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简单概括与综合性概述</p>
<p>简单概括:</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概括问题的某一方面或两个方面,如问题的主要表现或原因或影响后果,平面式的概括,并且是对全部材料概括。</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例1:2002年中央申论第一题:给定资料反映了网络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用不超过200字对这些影响进行概括。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20分)</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br/>
<p>例: 02年国考第1题   </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p>&nbsp; &nbsp;&nbsp;该资料反映了网络建设的问题。互联网是20世纪后半期新科技革命的产物。它的出现和迅速扩展带来了人类信息传播领域的一次革命性飞跃,深深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精神层面。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具有两面性。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来说,它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全球性、交往行为的虚拟性等,它也会给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带来巨大挑战。</p><br/>
<p><b>2</b><b>、简单概括问题模式:</b></p>
<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暴露</p>
<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反映……</p>
<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致使</p>
<p>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主要问题+危害+原因+对策(科略,没有就不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意义。</p><br/><br/>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00 年和2001 年国考试卷中的第1 题,同是要求准确把握给定资料(概述),但两者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前者要求“概述主要问题”,即要求抓住给定资料反映了什么主要问题;后者要求“概括主要内容”,即要求把给定资料所反映的情况梳理清楚,予以概述。</p>
<p>&nbsp;&nbsp; </p>
<p>&nbsp;&nbsp;&nbsp; <b>3.</b><b>概括内容妙招</b></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段落大意叠加法</p>
<p>从每一个材料里面总结两句,把重复的去掉,剩下的一排列就是完美的概括。</p><br/>
<p>&nbsp;(注意逻辑:现象、危害、原因、对策)</p><br/>
<p>&nbsp;&nbsp; &nbsp;&nbsp;由于美国有关部门接受了一个研究小组根据其研究成果提出的应禁止使用含PPA药物的建议,美国药品公司开始撤药下架,并投放替代药物,律师也严正质疑药品公司。风波所及,各国都很重视,有的态度理智,有的出现惊慌(墨西哥民众开始恐慌,日本仍容许销售此药,英国也理性面对) 。中国药品监督局也谨慎提出要暂停使用此类药品。对此,不少民众产生迷惑,甚至拒服含PPA的感冒药。有关检测部门指出并未发现由于服用此类药品而导致不良后果,专家则认为药品不良反应一般具有滞后性,提醒要加强药品监督检测,提高用药安全性。 </p><br/>
<p>&nbsp;&nbsp;&nbsp; 该材料反映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即如何加强对药品使用的监测工作。PPA对人体有害,药品生产厂商早已知道却不公开,这是对公众健康权力的侵害。PPA事件说明,药品监测工作需要透明、公开。同时,该事件也说明,一旦发现类似PPA这样的事件,药物科技人员应立即研制新药,以便能投放市场,补充这方面需求。此外,假如我们在含PPA药品未进入市场或进行审批生产时就予以查实禁止,那么PPA事件就会成为无源头之污水。国家在这一方面应予以高度重视。 </p><br/>
<p>例2: <br/>&nbsp;&nbsp;&nbsp; 请有条理地概述这些资料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200字。(20分)<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某省2005年真题</p><br/>
<p>(1)某记者因为眼睛轻微不适前往方庄第一医院就诊。医生诊断的结果是结膜炎,在处方上开出的是江西萍乡制药厂生产的5毫升装盐酸环丙沙星滴眼液。这家社区医院划价每支15. 7元。</p>
<p>(2)记者随后在相距百米的方庄购物中心,看到药品专柜上一模一样的滴眼液售价仅为6.6元。二两者价格相差2.3倍。</p>
<p>(3)记者又来到堪称国内最高规格的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想在这里得到一个放心的药价。结果有些出人意料:这种滴服液又派生出一个新售价——每支12元。</p>
<p>(4)按照环丙沙星滴眼液中的使用说明书,记者按图索骥拨通了江西萍乡制药厂的电话。这个厂销售科彭科长报出了出厂价:“一次进货一箱以上,每支价格3.8元。”</p><br/>
<p>(5)据北京市物价局副处长安群介绍,江西萍乡制药厂生产的5毫升装环丙沙星滴眼液,属于企业按规定的作价办法自定价格的药品,它必须先到北京市物价局进行登记后才能销售。在加上国家规定的正常差率后,这种药品在北京市场登记公布的价格是:每支批发价为5.75元,零售伙为6.6元。安群说,无论是在药店还是在医院出售,可以低于北京市物价局公布的药品价格,但决不允许高出。</p><br/>
<p>(6)按照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厂家按不同的剂型给批发商 20%左右的进销差率,批发商再给零售商15%的批零差率。此外,对企业按作价办法定价的药品,可以有50%的工商让利。这些都属正常的经济行为。</p>
<p>(7)如果按厂家报的实际价格进行推算,环丙沙星滴眼液的批发价大体上应为4.75元,零售价应为 5. 46元。</p><br/>
<p>(8)记者随后拨通了这种药品在北京的两家批发商——燕京医药公司和燕京第一批发部的电话。接电话的两位女同志都不愿意透露从厂家的进价,但比较爽快地报出“批发价”:规定&nbsp; 批发价——每支 5. 75元的八六折;就是 4. 95元。燕京第一批发部接电话的女同志说:“给医院一般都是八六折”。</p>
<p>(9)据业内人士透露,相比药店零售而言,医院开药的中间环节要复杂得多般情况下,厂家聘请医药代表或业多员,由他们负责向各医院进行“公关”。一所医院需要攻下的关口至少有:医院负责人、负责进药的主管和经办人、相关科室负责人和医生。每个关口都要暗地里 “奉送”一定的回扣,从2个百分点到15个百分点不等。</p>
<p>(10)知情者称,医生开出一支环丙沙星滴眼液,可提取占零售价10%的“好处费”。</p><br/>
<p><b>4.</b><b>综合型概述答题要诀</b></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部分材料概括 500-600字</p>
<p>这种概括是立体式、全景式,可能是对部分材料概括</p>
<p>必须站在一个概括的角度,比如某专家认为,某官员认为,用他人的语气说话。</p>
<p>具体题型包括: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进行缩写、汇报材料、情况综述等。</p><br/>
<p>1.材料要点概括齐全:根据段落大意</p>
<p>2.突出主要问题与主要内容</p>
<p>3.与材料尽量同比例缩小(控制字数)</p>
<p>4. 减少错别字、逻辑安排好、文辞平实</p><br/>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nbsp;</b><b>概述问题万能套路</b></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p>问题:强制征用农民土地引发农民利益受损</p>
<p>问题的表现:</p>
<p>1、城郊占地加快&nbsp;&nbsp;&nbsp;&nbsp; 2、补偿低&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3、拖欠补偿费</p>
<p>4、贱卖土地&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5、村民无权定价 </p>
<p>6、土地纠纷严重影响农村稳定发展&nbsp;&nbsp;&nbsp;&nbsp; </p>
<p>7、政府低价收高价卖</p>
<p>问题的原因:</p>
<p>1、补偿低不足以创业&nbsp;&nbsp; 2、缺乏保障制度&nbsp;&nbsp;&nbsp; 3、法律法规不健全</p>
<p>4、双重利益驱动,使农民大量失地</p>
<p>措施:</p>
<p>1、审批权(文件指出)&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补贴新承诺</p>
<p>3、土地分类交易(专家指出)</p>
<p>4、希望给农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民众意见)</p>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0-12-28 18:43:19

&nbsp;
<h1><a name="_Toc257278892"><b>第四讲</b></a><b>&nbsp; </b><b>申论的对策策略</b><b></b></h1><br/>
<p><b>一、对策分析的步骤</b></p><br/>
<p>第一步:抓核心矛盾;</p>
<p>第二步:充分占有信息;</p>
<p>第三步:评价备选方案的可行性;</p>
<p>第四步:选出最优方案。</p><br/>
<p><b>二、对策分析方法:</b></p>
<p><b>1. </b><b>矛盾分析</b></p>
<p>  </p>
<p>对策</p>
<p>1.强化网络管理,对上网者进行规范引导;</p>
<p>2.对游戏制作者和网络经营者跟踪监管;</p>
<p>3.强化管理,严格执行未成年上网法规;</p>
<p>4.提高网络从业人员道德标准,维护纯净网络;</p>
<p>5.通信、文化、工商与公安要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建立网络执法队伍;</p>
<p>6.学校应教育青少年通过正当、有效的方式获得成功;</p>
<p>7.学校应减少学习压力,增加兴趣小组,组织文体,丰富课外生活,转移青少年的兴趣;</p>
<p>8.国家增加面向学生开放的文化场所与体育场管。</p><br/>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从原因到对策</p>
<p>1、过去的措施不能与时俱进就是问题,与时俱进就是对策;</p>
<p>2、原因Y的最直接表现:主要原因、核心原因、重要原因、由于、因为、由以下问题导致这些现象的产生、何以如此?原因何在?罪魁祸首是;</p>
<p>3、M1、M2……以矛盾的形成呈现原因,解决这个矛盾就是对策(D);</p>
<p>4、消极方面:发扬积极方面就是对策,走向消极方面的反面就是对策;</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Z1、Z2;J1、J2</p>
<p><b>2.</b><b>因果分析</b></p>
<p><b>&nbsp;</b></p>
<p>&nbsp; 对策最根本方法:内外因结合分析法</p><br/>
<p>通常的内因是:某单位某企业领导认识不正确,只重视抓效益、抓金钱,忘记了XX</p>
<p>通常的外因是:顺藤摸瓜</p>
<p>向上摸——上级主管部门监管不到位;</p>
<p>横着摸——法律法规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合理、机构之间需要协调;</p>
<p>向下摸——群众的漠然无知。</p>
<p>例1:如何规范征地,确保命脉(07年国考)</p>
<p>&nbsp; 原因分析:</p>
<p>1 征地管理制度不健全;</p>
<p>2 补偿标准低与安置制度不到位;</p>
<p>3 地方政府错误的政绩观;</p>
<p>4 盲目征地;</p>
<p>5 闲置、废弃、粗放管理,引发大量存量土地;</p>
<p>5 不当使用农药和化肥,影响土地的持续生产能力。 </p><br/><br/>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规范征地,确保命脉对策</p>
<p>1.完善土地征用与管理制度,加强土地征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用法律手段规范征地的用途,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征地补偿制度;</p>
<p>2.地方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服务意识,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积极探索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和长远生计的有效办法;</p>
<p>3. 增强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职业教育提升他们的素质、劳动技能和谋生手段,提供就业信息,拓宽失地农民的就业渠道;</p>
<p>4. 强化科学管理、科学用地,用集约化方法替代粗放管理,对闲置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盘活存量土体,提高土地利用率;</p>
<p>5. 设立重大征地项目的集体领导决策机制、专家论证制度与公示听证制度,形成合理上项目,避免盲目决策浪费土地;</p>
<p>6. 对广大农民进新观念教育,培养他们合理施肥和有节制地使用农药,认清农药与化肥对土地持续生产能力的破坏与影响;</p>
<p>7. 推广首钢、无锡和河南通过绿化,向滩涂要地和向工矿废弃地要地的成功经验。</p>
<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实战举例<br/></b>例1:2003年国考第一题:对给定资料进行分析,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不少于600字。要求:分析恰当,对策明确、可行;条理清楚,语言流畅。(50分</p>
<p><br/><br/></p>
<p>&nbsp;&nbsp;&nbsp;&nbsp;&nbsp; 2003国考第一题原因</p><br/>
<p>普遍存在的安全意识差</p>
<p>生产设备与工艺落后,操作不当</p>
<p>管理落后和欠缺</p>
<p>法规不健全对违法违章行为缺乏制约</p>
<p>监督查处不力,处理不力 </p>
<p>超载、超负荷生产、人为破坏等</p><br/>
<p>“减少事故,保障安全”参考答案</p>
<p>① 完善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于各类纯粹追逐经济利益,无视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违反安全标准和法规的企业及其法人进行严厉地制裁和处罚,对造成人员伤亡和隐瞒死伤情况的情节严重者应追究刑事责任。</p>
<p>②加强对工矿企业,尤其是危险性行业职工的安全生产和操作方面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减少因为操作失误导致事故的机率。</p>
<p>③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信息披露制度。形成安全检查机制,各地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要加强对交通、矿山等领域的重点生产监管,严禁超载与超负荷生产,定期实行彻底的安全检查制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p>
<p>④通过展览、讲座等形式和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对安全生产和安全保障问题进行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和干部珍视生命财产安全的意识。</p>
<p>⑤增加投入,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工矿等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和生产措施,创造良好的、安全的生产环境。</p>
<p>⑥制定突发安全事故的预警保障制度,确保安全事故发生后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p>
<p>⑦加强防范,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鼓励群众和工厂职工举报安全隐患和故意破坏安全生产的可疑分子。</p><br/>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nbsp;&nbsp;&nbsp;2004</b><b>年交通拥堵</b></p>
<p>&nbsp;&nbsp;&nbsp; 一、道路发展赶不上车辆增长,车路比例不协调</p>
<p>&nbsp;&nbsp;&nbsp; 二、城市道路功能定位不清</p>
<p>&nbsp;&nbsp;&nbsp; 三、道路资源利用率低下</p>
<p>&nbsp;&nbsp;&nbsp; 四、出行陋习</p>
<p>&nbsp;&nbsp;&nbsp; 五、施工不合理</p>
<p>&nbsp;&nbsp;&nbsp; 六、动静交通争夺空间</p>
<p>  &nbsp;七、公交系统不发达</p>
<p>&nbsp;&nbsp;&nbsp; 八、绿化景观挤兑道路 </p>
<p>&nbsp; </p>
<p><b>3.</b><b>利益分析法</b></p>
<p>把握利益相关主体</p>
<p>利益引发什么动机</p>
<p>动机引发什么行为</p>
<p>行为造成什么危害</p><br/><br/>
<p>对策</p>
<p>1、加大监管与惩罚力度,对重污企业,限期治理,不达标不许恢复生产;</p>
<p>2、企业自身应积极投资节能环保的基础设施建设;</p>
<p>3、实施领导与企业法人问责制度,环保监管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上级主管部门给其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求刑事责任;</p>
<p>4、充分利用舆论媒体,大力倡导宣传教育,推动环保组织的发展;</p>
<p>5、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奖惩制度,环保成就显著的给予奖励;</p>
<p>6、组织监督各类污染源治理,对不达标企业及其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罚款,甚至法律制裁;</p>
<p>7、对企业住进行环保教育,环保部门应和企业主签定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 </p><br/>
<p>练习:</p>
<p>1.北京2007年社招真题(高档楼盘业主与简屋里居民的利益之争)</p>
<p>&nbsp; 第二题:划线部分的矛盾解决办法</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两个方案,哪个更好)</p>
<p>&nbsp;&nbsp; 方案一:1.在该社区附近设立小摊贩要指定特定时间,缓解由此造成的一些问题,具体安排可以通过居委会、物业公司对居民进行走访获得。2.政府应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具体执行部门要落实到位。3.监管部门定期检查,严惩不合格的小摊贩,情节严重者予以取缔。&nbsp;</p><br/>
<p>方案二:</p>
<p>1.城管部门联合物业部门以问卷调查或座谈协商的形式征求适当比例的高档楼盘业主与简屋里的居民,通过积极的有效沟通来化解矛盾;</p>
<p>2.对高档楼盘的业主的环境需求与简屋居民的经济自由权与生存需求都必须兼顾,区别对待;</p>
<p>3.双方都需要作出利益让步,在高档楼盘周围不设摊点,在一般社区周遍设立公益性摊点,在居民上班前设早市或下班后设晚市或夜市,避开拥堵高峰;</p>
<p>4.城管需要加强日常管理、定期管理与积极疏导,改变城管与商贩的对抗性矛盾,营造和谐共处局面,以理服人,以人为本,避免暴力。</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p><b>&nbsp;4</b><b>、多角度分析</b></p>
<p>1、法律法规因素:规章制度不健全,机制不完善,制度未落实。</p>
<p>2、职责因素:失职、渎职;不作为、乱作为;弄虚作假、欺报瞒报;执法不严、监督不力;违反法定程序,盲目决策等。</p>
<p>3、利益因素: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人与人关系不协调。</p>
<p>4、监管因素:管理不到位,执法乏力;责任查处、追究不到位;全程监管不够,重视事后查处,忽视事前审批、事中管理。</p>
<p>5、认识因素:思想认识不到位;法律、法规、制度意识淡薄;安全、环保、公共秩序等观念欠缺,从业人员素质不高。</p>
<p>6、财力因素:财政投资不足,资源配置紧张、基础设施薄弱、决算不科学等。</p><br/><br/>
<p><b>四、对策分析模式万能模式</b></p>
<p><b>1</b><b>.政策到位、立法跟进</b><b></b></p>
<p><b>2</b><b>.监管入微、奖惩有据</b><b></b></p>
<p><b>3</b><b>.组织协调、形成机制</b><b></b></p>
<p><b>4</b><b>.增加投入、依靠科技</b><b></b></p>
<p><b>5</b><b>.教育培训、提升素质</b><b></b></p>
<p><b>6. </b><b>舆论宣传、道德自律</b><b></b></p><br/>
<p>&nbsp;&nbsp;&nbsp; </p>
<p>&nbsp;举例1:2005年12月2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参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时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当前要注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p>
<p>&nbsp;&nbsp;&nbsp;&nbsp;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节约能源资源的目标要求,实行严格的责任制。&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强化管理,完善制度)</p>
<p>&nbsp;&nbsp;&nbsp; 二是要加快调整结构,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高耗能、重污染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增加投入的经典应用)</p>
<p>&nbsp;&nbsp;&nbsp; 三是要发挥科学技术作用,集中力量研究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持重点行业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改造。(依靠科技的经典应用)&nbsp;&nbsp;&nbsp; </p>
<p>四是要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价格、财税、投资政策,推动节约能源资源、工作。(组织协调、形成机制和健全法规政策、完善体制的经典应用)</p>
<p>&nbsp; &nbsp;&nbsp;五是要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健全政策法规和加强监管的经典应用)</p>
<p>胡锦涛强调,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使节约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的经典应用)</p><br/>
<p>举例2:</p>
<p>2005年6月30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表题为《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讲话。摘录其中对策部分如下:</p>
<p>第一,加强宏观指导和规划,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健全政策法规、完善体制的经典应用)</p>
<p>第二,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依靠科技的经典应用)</p>
<p>第三,深化改革,建立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形成机制的经典应用)</p>
<p>&nbsp;第四,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一切浪费资源的行为。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持科学管理和严格管理。(加强监管、全面落实的经典应用)</p>
<p>第五,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体系。特别要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破坏和浪费资源的违法违规。(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p><br/>
<p><b>对策排序问题说明</b></p>
<p><b>原因排序决定对策排序</b><b></b></p>
<p><b>原因排序总原则(请记录):</b><b></b></p>
<p><b>&nbsp;</b></p>
<p><b>&nbsp;</b></p>
<p><b>对策排序总原则:政策</b><b>——</b><b>立法</b><b>——</b><b>监管</b><b>——</b><b>机制</b><b>——</b><b>投入</b><b>——</b><b>技术</b><b>——</b><b>培训</b><b>——</b><b>监督</b><b>——</b><b>自律</b><b></b></p>
<p><b>对策具体原则:能说深刻、实用、有针对性的前置</b><b></b></p><br/>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三层推进法 </p>
<p>&nbsp;1.政策到位、立法跟进</p>
<p>形成决策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听政制度、责任制度、领导问责制度);</p>
<p>迅速制定相关政策,并使之具体化; </p>
<p>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政府,阳光政府,节约政府;</p>
<p>要制定和健全相关法律条例,修订现行的法律行规,填补……立法上的一些漏洞,使……工作更加规范,让不法之徒无法律空子可钻。</p>
<p>加大执法力度,以法为准,对……进行严肃处理。</p><br/>
<p>2.监管入微、奖惩有据</p>
<p>加强督办、查办,提高执行力;</p>
<p>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从根本上治理……问题,防止……恶化;</p>
<p>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p>
<p>建立管理规章,做到照章办事,明确奖惩细则;</p>
<p>对……加大管理和处罚力度,严肃查处……当事人及有关责任人,对触及刑律的应移送司法机关依法严惩。</p>
<p>&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p>
<p>三层推进举例</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抵制网络低俗之风的措施 </p>
<p>&nbsp; 1、强化中宣部、公安部、教育部、信息和工业化等国家八部委联合打击网络低俗之风,通过暴光、公开谴责等手段,从制度和法律上规范网络风气;</p>
<p>&nbsp; 2、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监管机制。近年来网络环境整治行动总是采取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力量打击的方式,这使得一些网站有机可乘。因此,要把清理整治集中行动转向经常化,打“持久战”,加快网络的立法进程,建立长效的网络文化监督、治理机制。 <br/> 3、要研发新型监控技术。譬如可以预先在电脑内安装一些防范软件,如绿坝——花季护航软件,从技术上切断其生存的土壤,而不是现在做的事后删除。 <br/>&nbsp; 4、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上网的有关法律法规,对网吧加强监管,采用定期抽查、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严肃处理;</p>
<p> 5、要加强网络媒体的自律。网络媒体不能成为低级趣味的集中地,必须要担负起社会责任,以传播先进文化、健康信息为己任。</p>
<p>&nbsp; 6、加强网络执行队伍的建设,通过更细致的监管来净化网络空间,维护纯净网络;</p>
<p>&nbsp;&nbsp; 7、通过宣传、教育,借助社会、家长的综合力量积极推进文明上网教育,提高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特别是青少年网民要自觉抵制低俗网站和网页。</p><br/>
<p>3.组织协调、形成机制</p>
<p>协调沟通,形成工作合力,兼顾各方利益;&nbsp; </p>
<p>建立激励机制、组织机制、协调机制、工作组、信息披露与反馈机制;</p>
<p>文化、工商、公安之间互相尊重、相互支持;</p>
<p>统筹兼顾,注重齐抓共管,综合治理;</p>
<p>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科学决策机制;</p>
<p>建立长效机制,使管理制度化、监督常规化、合作精细化;</p>
<p>建立预警机制,妥善应对突发事件。</p><br/><br/>
<p>&nbsp;4.增加投入、依靠科技</p>
<p>增加投入,引进设备,升级工艺;</p>
<p>科技兴国、科技兴企、科技富农;</p>
<p>加大研发,形成核心竞争力;</p>
<p>依靠科学技术,改变投入产出比例,降低生产成本;</p>
<p>建立专项基金,配套技术推进流程,强化技术核心力。</p><br/>
<p>5.教育培训、提升素质</p>
<p>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的……素质;</p>
<p>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工作人员的……素质;</p>
<p>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p><br/>
<p>&nbsp; 6.舆论监督、道德自律</p>
<p>充分利用媒体和网络,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p>
<p>发挥新闻监督、群众监督等民主监督功能;</p>
<p>建立有关机关单位的自我约束机制,有关方面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调节、自我修正;</p>
<p>领导干部要加强“四自”,即“自重、自省、自励、自律”;</p>
<p>养成明理守法、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荣辱观;</p>
<p>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官德修养;</p>
<p>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律慎独。<br/><br/></p>
<p>三层推进举例</p><br/>
<p>1.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各地区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p>
<p>2.各级政府要把加强应急管理摆在重要位置,把人力、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p>
<p>3.居安思危,预防为主。要健全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国家和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p>
<p>4.强化法治,依靠科技。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国家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p>
<p>5.协同应对,快速反应。各地区各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仅要加强本地区本部门的应急管理,落实好自己负责的专项预案,还要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能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2005年,政府编制和通过了一整套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的预备方案,包括全国应急方案、专项和部门方案以及省级应急方案,应急体系基本确立。2007年,又颁布了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法。)&nbsp; </p>
<p>6.加强宣传,全民参与。广泛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提高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和自救能力。</p><br/>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nbsp;</b><b>分析问题的基本套路</b><b></b></p>
<p>一、分析评论两个或两个以上看似矛盾的观点</p>
<p>万能模式:(<b>请记录</b>)</p><br/><br/><br/><br/><br/><br/><br/>
<p>二、分析评论某个特定的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p>
<p>万能模式:(<b>请记录</b>)</p><br/><br/><br/><br/><br/>
<p>&nbsp;&nbsp;&nbsp; </p>
<p>三、解决具体矛盾纠纷的套路(<b>请记录</b>)</p><br/><br/><br/><br/><br/><br/>
<p>四、事后救火式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套路(<b>请记录</b>)</p><br/>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0-12-28 18:43:57

&nbsp;
<h1><a name="_Toc257278893"><b>第五讲申论的议论文策略</b></a><b></b></h1>
<p>一、文章类型</p>
<p>二、评分标准</p>
<p>三、答题步骤</p>
<p>四、论文结构</p>
<p>五、高分策略</p>
<p>六、注意事项</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论证表述题答卷等级(50分)</p>
<p>一类文(41—50分):立意鲜明,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表达方式运用恰当,无病句;结构合理,条理清楚,详略得当;书写规范、工整,格式正确,无错别字,标点正确,卷面整洁、美观。</p>
<p>二类文(31—40分):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表达方式运用恰当,基本无病句;结构合理,条理清楚;书写规范、工整,格式正确,基本无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卷面整洁。</p>
<p>三类文(21—30分):立意基本明晰,内容比较具体,中心比较明确;语言基本通顺,表达方式基本恰当,有个别病句;结构合理,条理基本清楚;书写比较规范,格式基本正确,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少,卷面比较整洁。</p>
<p>四类文(11—20分):立意不够明确,内容不够具体,中心不够明确;语句欠通顺,表达方式不够恰当,有少量病句;结构基本完整,条理不够清楚;字体潦草,错别字、标点错误多,格式不正确,卷面不整洁。</p>
<p>五类文(10分以下):立意不明确,认识有错误,内容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语句不通顺,表达方式不恰当,有多处病句;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字体特别潦草,难以辩认,卷面涂抹较严重。</p><br/>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b>申论范文认知</b><b></b></p>
<p>&nbsp;&nbsp;&nbsp; </p>
<p><b>人民日报评论员:用制度提升诚信</b></p><br/>
<p>&nbsp;&nbsp;&nbsp;&nbsp; 我国首次个税自行申报期已经结束。 </p>
<p>&nbsp;&nbsp;&nbsp;&nbsp;&nbsp; 万事开头难,有喜又有忧:喜的是个税自行申报迈出了第一步,申报人数近163万人,比较接近目前税务机关按建档情况估计的应申报人数;忧的是有部分纳税人应报未报,申报量还有差距。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的一条就是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还有更大量的工作要做。</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有信则立,市无信则废”。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石,商品交换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等价交换。如果社会信用缺失、市场秩序混乱,欠债不还、贷款拖欠、假劣商品满天飞,必然导致企业和个人的成本增加,风险增大,甚至会使经济运行的效率降低。有资料表明,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37%,每年的GDP因此减少了2个百分点。信用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仅仅靠道德教化,还得有社会信用体系来维护。社会信用体系通过对失信行为的记录、揭露、传播、预警,来放大失信成本,让失信者付出代价,从而达到惩戒失信、褒扬守信的目的。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能有效消除信用缺失,有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p>
<p>&nbsp;&nbsp;&nbsp; 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到“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从“曾子杀猪示信”到“季布一诺千金”,诚实守信可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于我国近代商品经济发育不充分,过去又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企业的生产、交易,银行的信贷全都按国家计划进行,单一的产权制度模糊了不同交易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使传统的信用文化有所弱化。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不仅能弘扬传统信用文化,更能推进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信用制度建设,形成“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荣辱观。这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制度保障。&nbsp;&nbsp;&nbsp;&nbsp;</p><br/>
<p>&nbsp;&nbsp;&nbsp;&nbsp;&nbsp;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近年来,一些部门和地区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比如中国人民银行建设的个人征信系统已收录了5.33亿人的信用记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个人征信数据库,银行通过查询这一系统而拒绝的个人贷款已占贷款申请总数的10%。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比较滞后,市场秩序混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逃废贷款、不实披露、假票假账、偷税漏税仍屡禁不止,以至于“欠债的有吃有喝,要债的陪吃陪喝”;商业欺诈、制假售假仍猖獗嚣张,老百姓“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里没数”。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已是迫在眉睫,时不我待。</p>
<p>&nbsp;&nbsp;&nbsp; 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应当以法制为基础,以信用制度为核心,以健全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目前,我国有央行建立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有税务、工商、公安、法院等部门建立的行业信用系统,也有地方政府建立的区域信用系统。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要加强统筹协调,并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制度,逐步建设以个人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等为基础的实名制信息共享平台,形成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机制,真正使其“一处失信,处处难行”。</p>
<p>&nbsp;&nbsp;&nbsp;&nbsp; “制度比人强”。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提速,诚信必将成为诚信者的“通行证”,信用也必将成为信用中国的“新名片”。</p><br/>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nbsp;</b><b>官方语言表述标准</b></p>
<p>&nbsp;&nbsp;&nbsp; 如十七大报告中表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nbsp;: <br/>(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br/>&nbsp;(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r/>(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br/>(四)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br/>(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br/>(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br/>(七)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br/>(八)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br/>&nbsp;&nbsp;&nbsp;&nbsp; </p><br/>
<p>&nbsp;&nbsp;&nbsp; 主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打造产业延伸链,加快配套产业发展,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br/>当前很多问题的原因都可归结为“道德失范,监督乏力,制度缺位”<br/>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合作交流工作机制<br/>发挥新城区龙头带动作用,提升中心城区载体功能,统筹区县城乡联动发展<br/>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公共服务向三农覆盖,公共设施向三农延伸。<br/>把……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p>
<p>理顺和拓宽……投入渠道,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br/>搭建有助于建立……补偿机制的政府管理平台<br/>山区在地形上是隆起区,在经济上却是低谷区<br/>不能在建成经济高地的同时成为了文化洼地<br/>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p>
<p>实现“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效衔接。<br/>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消费需求不足,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治本之策是,切实扩大消费需求,探索建立……<br/>“非遗”保护为守护人们的精神家园、为新的文化创造提供了不竭的源泉</p>
<p>优化增量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的关键所在<br/>抓住关键,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br/>坚持增量优化与存量调整并举<br/>强化法律责任,提高处罚标准,加大执法力度,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br/>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切实把好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p><br/>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经典官样文句</b></p>
<p>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检验,高效率、快节奏,强力推动。 </p>
<p>宁用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争议”干部,不用“宁肯少干事,甚至不干事、千万别出事”四平八稳的“误事”干部。</p>
<p>以非比寻常的决心干劲,以非比寻常的过硬措施,以非比寻常的工作成效,履行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神圣使命。</p>
<p>自觉从人民最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自觉把人民最期盼、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作为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p>
<p>努力做到亲民有真感情,爱民有真措施,利民有真成效。</p><br/>
<p><b>规范语言表述标准(</b><b>奥运安保)</b></p>
<p>一要切实在领导责任上狠抓落实。稳定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各地区各部分各单位一把手要以身作则,切实承担起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责任,把做好北京奥运会安全保卫工作作为当前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位的任务,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现场,面对面地研究解决问题,面对面地指导工作,面对面地督促检查。要层层落实领导责任,确保责任到位、组织措施到位、协调指导到位,做到不消除隐患决不放过、不解决问题决不放过。</p>
<p>二要切实在工作任务上狠抓落实。每项任务是什么、谁来干、怎么干,都要明确具体。要把最放心的干部放在最不放心的岗位上,把工作做得深而又深、细而又细、实而又实,决不能浮在面上,决不能空转缺位。</p>
<p>三要切实在应急准备上狠抓落实。</p>
<p>四要切实在协作配合上狠抓落实。众志成城,无坚不摧。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雷厉风行地贯彻中央统一部署,加强协同配合,形成统一指挥、整体联动、灵敏畅通、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凝成强大合力,打好整体战、攻坚战。&nbsp; </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各地区各部门要主动沟通情况,积极协作配合,处理好跨地区跨部门的问题,决不允许推诿扯皮、敷衍了事。重大情况、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决不允许迟报漏报、隐瞒不报,贻误战机。</p>
<p>五要切实在责任追究上狠抓落实。落实责任,必须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各地区各部门从现在起就要加大督查力度,加大处理力度。凡是因为工作不落实、不到位、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当事人及相关领导的责任。</p>
<p>&nbsp;&nbsp;&nbsp;   </p>
<p>二、作文的评分标准</p>
<p>(一)分数分布</p>
<p>&nbsp;&nbsp; 2000—2008 (9年作文大势)</p>
<p>1、分数发展:从50%——40%</p>
<p>2、内容限制(四步走):从自选主题——有限自选主题——指定内容——附加限制条件作文</p>
<p>3、分数分割:</p>
<p>&nbsp;&nbsp;&nbsp; (1)内容占50% </p>
<p>&nbsp;&nbsp;&nbsp; (2)语言与形式50%</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文辞流畅,论述合理,逻辑正常</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文体适当&nbsp;&nbsp; 格式符合要求&nbsp; </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字迹,卷面,长度,错别字</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br/>
<p>&nbsp; </p>
<p>&nbsp;&nbsp; (三)常见问题</p>
<p>1.锁不住考点、焦点、核心问题</p>
<p>2.简单列举要点过多,论述不够</p>
<p>3.开头过长,废话过多,篇幅不够</p>
<p>4.语言干涩,少美感,少数同学口语化倾向</p>
<p>5.政治热点敏感度不够,背景知识缺乏</p>
<p>6.文章气势不足\立意不高\时评不足,文学有余</p>
<p>7.偏离文章材料,偏离主题</p>
<p>8.假大空的语言太多</p>
<p>9.身份迷失(身份常态:政府工作人员\具体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其他指定虚拟身份) </p><br/>
<p>三、答题步骤</p>
<p>1. 审题(破题)</p>
<p>审清体裁要求、内容方面的限制、字数限制;</p>
<p>把握变化:从自选主题到有限自选主题到指定内容。</p>
<p>2. 立意(起解)&nbsp;&nbsp;&nbsp; 确立灵魂。</p>
<p>3.谋篇(布局)</p>
<p>谋划文章的布局和篇章结构。审题、立意后不要马上动笔,要进行充分的构思,写出提纲。即理清思路,建构框架,完成布局。最佳的谋篇方式是拟写作提纲。切记切记!! </p>
<p>4.写作</p>
<p>重点提示:提纲框架</p>
<p>1.标题</p>
<p>2.开头/总论点</p>
<p>3.分论点及其对应的材料/每一段的开头和结尾</p>
<p>4.论证结构</p>
<p>5.结尾</p><br/>
<p>四、论文结构一(<b>请记录</b>)</p>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0-12-28 18:44:41

&nbsp;
<p>&nbsp; <b>2008</b><b>年&nbsp; </b><b>人与自然</b></p>
<p>“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人类开发与利用资源应本着如下原则:“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走资源化、清洁化的安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路。</p>
<p>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能源和资源供需紧张的矛盾日益凸显,发展水电是解决能源短缺的重要措施。水利部官员指出,到2020年我国水电装机需要增加到2.5亿千瓦。我国水电能源的开发利用率要从目前的25%提升到50%。在未来10多年中,是我国水资源开发的高峰期。越是对水电的需求量大,就越是要杜绝破坏生态环境的野蛮开发与掠夺开发,要纠正彻底的生态主义者的消极环保观。这些错误的认识和行为主要表现为:</p>
<p>第一,人定胜天的狂妄。从原始人类被动依存自然,到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后,人类开始开发利用自然,再到科技与生产力大发展的今天,在自大与狂热主义的驱使下,在经济利益的诱导下,人类开始毫无节制、肆无忌惮地向大自然索取、掠夺;第二,资源无限论的臆断。在自然界面前,很多人总以为大自然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要什么就取什么,在观念上没有保护自然、适度开发的意识;第三,把资源开发错误地等同于破坏资源。其实,对于水利资源的合理开发,不仅仅能提高环境的保护能力,还能解决当地百姓的生计问题,获得经济与环保的综合效益;第四,以发达国家的经验反对修建大型水电站。发达国家不同意修大坝,那是因为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水电开发已接近饱和;我国赞成建坝,既是水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以此来推断中国不应该开发水电。</p>
<p>&nbsp;在野蛮开发与掠夺开发之后,大自然不断地报复与惩罚人类。很多人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在环保主义的影响下,消极的保留原始生态的观点也流行起来,偏激地认为不开发就是保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拿水资源开发来说,我们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p>
<p>&nbsp;&nbsp;&nbsp;&nbsp; 第一,在对每一个水电站、每一条河、每一个大坝进行规划设计时,都要十分慎重地对待生态问题,认真做好生态环境评估报告。确保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第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必须注重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做到规划在先,开发在后,综合管理跟进,全面协调资源与环保的永续发展。第三,高度重视水库移民,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我们必须妥善解决移民问题,安置移民的方式要得当。简单安置移民或开发性安置移民并不能从根本解决移民的贫困问题,走移民持股享有电站股权的投资型移民道路值得尝试。第四,运用媒体广泛征求民意,集中民智,让全社会参与环保开发、生态开发。但同时,对社会各界舆论的批评和谴责要理性面对,对主张开发就是破坏、截流就是割命脉的偏激的、全盘否定水电事业的错误观点也决不能苟同,要用科学论证来驳斥这些错误观点。第五,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并借鉴国内外有益做法,避免先开发后治理的教训。第六,成立专门的河流开发管理机构,不只为了建设电站而建电站,应该统筹兼顾,超前规划,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人文效益、资源节约与民俗保护的协调发展。</p>
<p>&nbsp;&nbsp;&nbsp; 走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之路,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建立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人类依赖于自然,人类也能发展自然美化自然,营造天人合一的美好家园。</p><br/>
<p><b>论文结构二:矛盾式文章写作套路</b>(以辨证思维为重点)<br/><br/></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写作框架:</p>
<p>题目:XX与XX(把一对矛盾直接写出来)</p>
<p>一、论点:</p>
<p>1、点出某种错误倾向:对于具体事件而言,任何一对矛盾都是有某些倾向的;</p>
<p>2、引出XX与XX:这一问题涉及到XX与XX的关系问题;</p>
<p>3、阐述这一关系的重要性和意义:这一问题关系到XX。</p>
<p>二、论据:</p>
<p>(一)为什么:</p>
<p>1、首先,明确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不要强调“对立统一”)</p>
<p>2、其次,在辨证统一的前提下,还有一定的区别:从本义上讲,A是指XX, B是指XX,两者是有区别的。</p>
<p>3、但是它们又有紧密的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促进和转化。</p>
<p>4、两者必须兼顾,不可偏废。</p>
<p>(二)摆事实:</p>
<p>1、先写一个反面事实:批驳错误倾向(有时是某个口号,有时是某个事实或现象);在对反面事实进行解析时,要强调这种错误本质上是一种片面性的做法,只顾一方而不顾另一方,危害是严重的,甚至会造成XX。</p>
<p>2、再写一个正面事实:</p>
<p>(三)怎么样(提出对策):不需要追求全面,但是一定要有具体的针对性。</p>
<p>三、结论:</p>
<p>&nbsp;&nbsp;&nbsp; 只有兼顾XX和XX,才能达到和谐统一。</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br/>
<p>论文结构三:<b> </b><b>策论性文章</b></p>
<p>题干: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应对,怎么办?属策论性文。如试卷中没有题目要求单独就对策写成文章的则可以把这篇写为策论文。</p>
<p>1段 交待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或影响。</p>
<p>常用句:……事关……,是……的关键∕核心∕重要内容/重要保障/重要基础/内在要求.它直接影响着/决定着……,对……有着重要意义.</p>
<p>2段 指出在该问题上已经采取的措施,做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绩,然后再指出存在哪些缺陷和不足</p>
<p>常用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问题,制定和颁布了……政策法规,采取了……措施.相关方面实施了……的做法,取得了较为显著/初步的效果/进步.但是在……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不足/缺陷.主要体现为……(略写,点一下即可)我们必须认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重要性,妥善处理/有效解决……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工作的迫切要求/重要任务.</p>
<p>3段 分析问题的原因.(略写或不写)</p>
<p>4段 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具体展开.</p>
<p> 每条对策都是一个自然段,需要展开写,可把每条原因置于其后.对策写的全可以保证基本的得分点.把每个问题展开写是为了在基本得分的基础上,分值的最大化.</p>
<p>结尾: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做出总结</p>
<p>  常用句:我们要站在……的高度,努力促进……,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社会构建.</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p>&nbsp; 实战演练</p><br/>
<p><b>自主创新与中国崛起</b></p>
<p><b>&nbsp;</b></p>
<p>  21世纪的中国能什么样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取决于中国在技术的涅槃之旅中,在又一次励精图治的筹谋中,能把技术这一核心力量丰满到何种程度。就像嫦娥奔月承载着中国人的飞天梦想一样,自主创新之路也是中国崛的新长征。  (引论:提出问题)</p>
<p>   当中国?°卖出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客?±时,我们就不得不思考技术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意义。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国只能是为跨国公司做代工的加工组装型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做发达国家的?°长工?±。一旦发生战争,我们才发现我们并没有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当美国卫星终止提供服务时,我们还能与谁进行导弹较量?而中国的核心技术上,产业规模小,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发明专利数量少,技术水平总体仍比较落后,科学研究质量不够高,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科技投入也不足。这些原因必将成为中国崛起的重大障碍。</p>
<p>  今日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需要锲而不舍地加快自主创新步伐,需要整个民族的技术创新意识,来应对各种挑战。创新必须围绕着解决影响中国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来实现技术变革,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愿创新或不能创新,迅速崛起与迅速强大的梦想就只能成为泡影。   (本论:道理论证、因果论证、反证)  </p>
<p>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技术创新,为华夏崛起注入最具有裂变力量的技术核动力呢?以下的一些措施是走技术兴国之路的中国必须优先选择的策略:第一,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放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政府应大力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全球知名品牌的重点企业;第二,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要把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大力改善科技人员的待遇,用高薪吸引优秀拔尖人才,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第三,瞄准国家目标,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实施若干重大专项;积极应对未来挑战,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第四,增加科技投入,特别是基础科学以及航天、生物、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的投入;第五,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资金变为技术、技术变为资金、资金变为更高层次技术的良性循环;第六,建立高科技创业资金,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宽裕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努力实现新技术的产业化 。除了确立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在生产第一线的普通员工的小发明、小创造、小改革往往能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大问题,需要全社会参与这样的创新。(本论二:对策论证) <br/>  没有创新就没有中国腾飞的平台,创新就是要以虔诚的无知为端点,以民族的责任为使命,以饱满的热情为轴心,以虚心问学为翼,不拘一格,学会变通,发挥聪明才智不断实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只有这样,中国的科学发展之路才能走得自信而豪迈,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才能唱响神州。(结论)</p><br/>
<p>3.用好标题</p>
<p>1)标题要求:确切/精练/鲜明/生动/活泼/引人。让评卷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空四格起写,可以“天宽地阔”,可用副标题,但不宜过长或过于含蓄</p>
<p>2)标题的类型:<br/>①直接标明主题。直陈其事,例如:“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用制度提升诚信”;“为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开方抓药’”;“给中国一座起飞的平台” ;中国经济迈向又好又快的发展;节能减排任重道远;以制度公正促社会和谐 ;建设新农村:“有多大的锅,贴多大的饼”;“医乱”还要“医法”治;借“德普事件”给中国商家“普德”。 </p>
<p>②比喻性标题。例如从“鸟巢减肥”看节俭奥运;大旱“烤”中国。</p>
<p>&nbsp;&nbsp; ③设问、反问、感叹以显示主题倾向。例如:“创新之路与谁同行?”“经济发展岂能竭泽而渔?”“洋垃圾还能危害我们有多久?” </p>
<p>3.用好标题</p>
<p>&nbsp;&nbsp; </p>
<p>&nbsp;&nbsp;&nbsp; ④提出问题,引起深思。例如:“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值得关注”;警惕“文化垃圾”转移农村</p>
<p>&nbsp;&nbsp; ⑤否定式强化主题。例如“不能不做良心药”;“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出路”;不能让网络成为诚信缺失的重灾区;不要把商业贿赂当成市场经济的必然;科学发展不能仅仅靠自觉 。</p>
<p>&nbsp;&nbsp; ⑥对比式标题。例如“比较优势与比较劣势”;“破解‘制造大国’与‘品牌小国’”。</p>
<p>4.万能开头句</p>
<p>1、A 叙述式:</p><br/>
<p>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 <br/><br/></p>
<p>2、B 引言式:</p><br/>
<p>C、 设问排比开头</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假如……;假如……;假如……。</p>
<p>&nbsp;&nbsp;&nbsp;&nbsp; </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假如学术、文凭造假依旧日胜一日,假如合同期诈被奉为商业道德的圭臬;假冒伪劣产品横行于市,诚信逃遁到卑劣之中,社会道德失范为无序,诚信经济堕落为利欲熏心的坑蒙拐骗。那未来在哪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在哪里?</p><br/>
<p>&nbsp;D、事例排比开头</p>
<p>&nbsp;从……到……;从……到……。</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p>&nbsp;&nbsp;&nbsp;&nbsp;&nbsp; 从2003年非典爆发,到2004年禽流感事件,从北京密云虹桥踩踏事故,到H1N1流感疫情,从一次比一次强劲的台风侵袭,到一次又一次的矿难,无不在给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敲响警钟。 </p>
<p>5、过渡句写作</p>
<p>1. 材料反映了……问题。/反映的主要问题是……/说明了一个重要现象: </p>
<p>2. 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p>
<p>3.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主要是以下问题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何以如此呢?/原因何在?(注意设问句的使用) </p>
<p>4. 党和政府/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克服这些问题: </p><br/>
<p>……以来,我国的……取得了巨大的进步。<br/>这些进步(优势)表现在……<br/>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br/>这些问题包括……<br/>对此,有关部门正……,以……<br/>有关专家指出还应该……<br/><br/>或者</p>
<p>……以来,我国在……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br/>这些问题表现在……。<br/>上述问题给……造成影响。<br/>有关方面……。<br/>有关人士指出……。<br/><br/><br/></p>
<p>6.万能结尾句</p>
<p>结尾的万能句式:</p>
<p>有效解决……问题/顺利遏制……势头/扭转……局面/化解……风险/实现循环经济,落实节能减排任务/减少污染,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改善干群关系,具有……重大意义。</p>
<p>例1:</p>
<p>&nbsp;&nbsp; 有效解决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怒江水电开发”的争论使我们认识到只有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走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之路,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最终实现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和经济社会永续发展。</p>
<p>&nbsp;&nbsp;&nbsp;&nbsp;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开源与节流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够为人民群众创造清洁、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地、碧水青山。 </p>
<p>例2:</p>
<p>&nbsp;&nbsp;&nbsp;&nbsp; 走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之路,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建立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人类依赖于自然,人类也能发展自然美化自然,营造天人合一的美好家园。</p><br/>
<p>7、经典名言、语句的模仿与拓展</p>
<p>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 </p>
<p>利在一己勿谋,利在天下则谋;利在一时勿谋,利在万世则谋。 </p>
<p>对群众有感情,工作才有热情</p>
<p>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p>
<p>《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p>
<p>“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p>
<p>“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p><br/>
<p>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p>
<p>深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恪守为民之责。 </p>
<p>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p>
<p>官气正则民风清 </p>
<p>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p>
<p>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p>
<p>“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p>
<p>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p>
<p>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p>
<p>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p>
<p>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p>
<p>利在一己勿谋,利在天下则谋;利在一时勿谋,利在万世则谋。</p>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0-12-28 18:46:35

&nbsp;
<h1><a name="_Toc257278894"><b>第六讲</b></a><b> </b><b>公文写作策略</b><b></b></h1>
<p>一、演讲写作策略</p>
<p>1.演讲文体与要求</p>
<p>2.演讲的提纲模式</p>
<p>3.不同演讲稿举例</p>
<p>1.演讲文体与要求</p><br/>
<p>用于现场发言或电视发言一种文体 </p>
<p>主题要鲜明,切中要害,用语得体</p>
<p>要权威而不失平易、要深入而能浅出、要庄重而不失幽默 </p>
<p>场景与受众要求激发出“现场效果”</p>
<p>真情鼓动能感染听众并引起反思</p>
<p>理性分析能说服听众并认清事态</p>
<p>2.演讲的提纲模式</p>
<p>A标题:主题句称谓</p>
<p>B开头:提出问题,表明诚恳态度,表明政府的责任和立场,处理事件的决心</p>
<p>C分析问题(原因1+?&shy;?&shy;+原因N)</p>
<p>D提出对策(对策1+?&shy;?&shy;+对策N)</p>
<p>E结尾:强调主题,提出希望</p>
<p>3.不同演讲稿举例(1)</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牢记惨痛教训,重建安全家园</p>
<p>各位老乡、各位干部、各位同志:大家好。</p>
<p>  今天我怀着很沉重的心情来到这里,面对着黄茅镇遍地的瓦砾、弥漫的硝烟和心中充满悲痛的大家,首先我代表党和政府向在事故中死亡的同志表示深切的哀悼,向受受伤职工、死伤人员的家属以及在事故中遭受损失的广大群众表示深切的慰问,你们将按照相关政策获得赔偿和救助,政府将保障你们的生活。</p>
<p>  其次,对于这次烟花厂爆炸事故,我将对此作出调查和处理。这次爆炸事故造成了14人死亡、61人受伤,还有暂时无法统计的经济损失。这是一次由于安全意识不强、长期忽视安全隐患的典型事故。我们将对事故责任追究到底,尽快妥善解决。希望各位干部同志负起责任,做到心中有群众,协助解决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善后工作。  </p><br/>
<p> &nbsp; 然而,我最希望能引起大家注意的是,大家能够真正吸取这次事故的惨痛教训,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真正关注安全问题。我知道,咱们黄茅镇是江西乃至全国的烟花生产中心,烟花爆竹的生产给咱们镇和大家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但是,致富不能只看眼前,不顾安全,我们的经济利益是用多大的血的代价换来的啊!这攀达公司建厂至今就发生了4次爆炸,远的不说,1999年就死了42人!烟花工厂、公司的安全责任我们一定会严厉追查,但同时最主要的是群众加强安全意识,因为真正处于危险而不自知的是你们啊!以后希望大家,第一,在生产中严格遵守安全规定,不要只顾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第二,发现事故隐患立即向有关部门反映,寻求解决,才是自我保护的最有效的手段。</p>
<p>&nbsp;&nbsp;&nbsp; 最后,我要说的是政府部门干部同志们的安全意识问题。烟花爆竹业是我县的支柱产业,但目前的安全状况严峻,这次事故表明,只有规范了安全生产,烟花工业才能真正成为安全快速发展的产业。这个关系理顺了才能实现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哪怕牺牲眼前的经济利益,也必须让我们的人民获得长久的利益和安定。</p>
<p>&nbsp;&nbsp;&nbsp; 各位干部、群众,事故的发生令人难过,但我们可以通过妥善解决这次事故,并从中吸取教训来减少更大的损失。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希望大家能牢记惨痛教训,重建安全家园。在新世纪为实现小康目标而努力奋斗。&nbsp; </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谢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br/>
<p>二、建议写作策略</p><br/>
<p>1.建议写作模式</p>
<p>2.建议格式举例</p>
<p>1.建议写作模式</p>
<p>&nbsp;A标题</p>
<p>&nbsp;B主送机关(可省略)</p>
<p>&nbsp;C主体&nbsp;&nbsp; 概述问题</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分析问题</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提出对策</p>
<p>&nbsp;D结尾:如上报的意见,需请上级机关批准,批复或予以批转等</p>
<p>&nbsp;E制发机关与成文日期</p>
<p>2.建议格式举例</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关于“减少事故,保障安全”的建议</p><br/>
<p>&nbsp;&nbsp;&nbsp;&nbsp; 近几年,各种安全事故问题频频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普遍存在的安全意识差的问题,也有管理落后和欠缺的问题,以及法规不健全对违法违章行为缺乏制约的问题,也有监督查处不力、处理不力的问题。因此,要减少事故,保障安全,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和努力。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p>
<p>&nbsp;&nbsp;&nbsp; (1)责成各地政府安全职能部门在近期内立即组织专人,对本地安全状况进行一次认真排查,特别是对矿井、违规建筑、大型公共场所要重点排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要限期排除,重大隐患要上报省级安全监督部门备案。对在施工或作业中的一些违规违章行为要予以坚决纠正。对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一些小煤矿要坚决关闭。以后每年都要搞一次这样的排查活动,争取把事故隐患降到最低,同时要把排查情况逐级上报给上级安全主管部门。&nbsp;&nbsp;&nbsp; </p>
<p>&nbsp;&nbsp; (2)进一步完善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建议以政府名义制定《关于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的规定》,对业主应负的法律责任,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行政责任,及处罚细则都一一作出明确规定。事故一旦发生,对违法、违规责任人要一查到底,严惩不贷。&nbsp;&nbsp; </p>
<p>&nbsp;&nbsp;&nbsp; (3)加强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行为的监督查处工作。各市都要在年内,以安全主管部门为主,联合规划、城建、工商等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活动,对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坚决查处。对城市内严重的违章建筑和有重大事故隐患的建筑要坚决拆除。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无安全保障措施的生产项目、建筑项目坚决停产,限期达到安全标准;限期达不到标准的予以关闭。</p>
<p>&nbsp;&nbsp;&nbsp; (4)加强日常安全的管理工作。保障安全更重要的是做好日常防范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事故的发生。各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要把所辖区域的安全防范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加强对地方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建立健全各项相关的规章制度,每季度至少要组织相关部门对重点施工项目、重点企业进行一次安全工作的检查和指导。</p>
<p>&nbsp;&nbsp;&nbsp;&nbsp;&nbsp; 同时要加强全民的安全防范教育,对重要安全岗位要施行执证上岗制度,严格执行上岗前的安全生产教育和训练,所有企业都要力争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p><br/>
<p>三、请示写作策略</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XX的请示</p>
<p>XX办公室:(顶格书写)</p>
<p>&nbsp; 由于(省略)————————————————————————————————————————————————————————————————————————————————————————————————————————————————————————————————。</p>
<p>&nbsp; ——————————————————————————————————————————————————————————————————————————————————。</p>
<p>&nbsp; 妥否,请批示。</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X X处</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二O 一O年 三月 八 日</p>
<p>&nbsp;</p>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0-12-28 18:46:49

<p>四、通报</p>
<p>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成文日期等组成。不同类型的通报,正文写法不尽相同。</p>
<p>○ 批评错误通报</p>
<p>一般分四层写:叙述批评对象的基本情况及所犯错误;</p>
<p>指出其所犯错误的性质影响及认错态度;</p>
<p>组织给予的处理决定;</p>
<p>向受教育者提出希望和要求。</p>
<p>○ 事故通报</p>
<p>一般分四层写:</p>
<p>陈述事故经过和损失情况;</p>
<p>分析事故原因责任;</p>
<p>总结应吸取的教训及对有关责任人的处分;</p>
<p>向相关单位和人员提出希望和要求。</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建设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br/>&nbsp;&nbsp;&nbsp; 关于江苏省无锡市银仁御墅花园D-A8号房工地“11.14”重大事故的通报</p><br/>
<p>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安全监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安全监管局,江苏省、山东省建管局:</p>
<p>&nbsp;&nbsp;&nbsp; &nbsp;&nbsp;2007年11月14日10时30分许,江苏省无锡市银仁—御墅花园D-A8号房工地发生一起重大事故,一台SCD200/200型施工升降机西侧吊笼突然从11层楼坠落,吊笼内17名作业人员(含升降机操作工)随吊笼坠落至地,截止目前,共造成11人死亡(当场死亡4人、经抢救无效死亡7人)、6人受伤。该工程建设单位是无锡市银仁房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单位是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是江苏赛华建设监理有限公司。银仁—御墅花园D-A8号房主体32层,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事故发生时主体已经封顶,进入装饰阶段。初步分析,该起事故是由于提升设备机械电器故障、安全装置失灵所致。</p>
<p>&nbsp;&nbsp;&nbsp;&nbsp;&nbsp;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要求有关方面务必注意现场施工管理,严防事故发生。该起事故的发生,暴露出部分地区和单位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还不深入,建设、施工、监理等各方安全主体责任还未落到实处,对建筑施工提升、起重等机械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还有较大差距。&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p>&nbsp;&nbsp;&nbsp;&nbsp;&nbsp; 为认真吸取此起重大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 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p>
<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要深入开展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回头看”工作。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7〕16号)要求,认真开展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回头看”工作。立即组织对本地区施工企业和在建工程项目起重机械设备(含塔吊、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等)安全运行和管理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排查重点:一是施工单位是否对起重吊装等危险性较大工程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进行了审查论证;二是在用起重机械设备是否存在部件老化、带病作业现象,是否按规定对其进行了维修保养;三是施工单位是否建立了设备的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发现隐患是否及时整改;四是是否存在起重机械操作人员无证上岗、违章指挥和冒险作业现象;五是总承包企业是否认真履行了安全监管职责,是否将塔吊安装拆卸分包给无相应资质的队伍。要通过全面排查,切实消除在用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生产隐患。</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二、全面做好冬季施工工作,防止因盲目赶抢工期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年底临近,各地要坚决制止为抢进度、赶工期而忽视安全生产管理的现象,督促各方责任主体认真履行建设程序,严厉查处因盲目赶抢工期而发生事故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同时,要指导和督促施工单位根据冬季施工特点,组织编制有针对性的冬季施工方案,采取有效的保暖、防冻、防滑措施,合理安排工期,遇有恶劣天气,立即停止室外作业;加强对电气焊接等动火作业管理,严禁工程冬季保温使用明火,严格管理各类易燃、易爆物品,合理有效配置消防器材,严防发生火灾、爆炸事故。</p>
<p>&nbsp;&nbsp;&nbsp;&nbsp; 三、大力加强对施工人员尤其是农民工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各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部要强化对从事起重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和其他从事危险性作业人员尤其是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教育,重点是促使其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掌握正确的操作程序和技能,以及个人防护、救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同时,要教育施工人员重视生活区的安全管理,严禁在宿舍内明火取暖和乱拉、乱接电器,严防一氧化碳中毒、火灾和触电事故。</p>
<p>&nbsp;&nbsp;&nbsp;&nbsp;&nbsp; 四、进一步强化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地要下大力气督促和指导施工企业切实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的安全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特级、一级等高资质施工企业要树立安全品牌意识,切实发挥安全生产表率作用,自觉承担起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对于因企业安全管理混乱、降低安全生产条件等造成较大、重大事故的,各地要对其处以暂扣或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处罚,并将其安全不良记录向社会公示。</p>
<p>&nbsp;&nbsp;&nbsp;&nbsp; 五、突出重点,加大政府主管部门监管力度。目前距年底仅剩一个半月时间,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管部门务必要落实各级安全监管责任,深入分析本地安全生产形势,针对事故高发类型和薄弱管理环节,制定有效措施,明确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责任,切实强化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要严密监控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进一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防范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确保不突破全年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建&nbsp;&nbsp;&nbsp; 设&nbsp;&nbsp;&nbsp; &nbsp;部<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二○○七年十一月十六日</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上海在建商品房倾倒事故原因调查通报 </p>
<p>&nbsp;&nbsp; 2009年6月27日5时30分左右,本市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在建的“莲花河畔景苑”商品房小区工地内,发生一幢13层楼房向南整体倾倒事故,一名工人逃生不及被压致死。市委、市政府要求:由市建设交通委会同有关部门,迅速开展应急抢险工作,立即组织专家进行原因调查,并将相关情况及时向中央有关部门汇报。目前,工程排险任务和事故原因调查已经基本完成。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p>
<p>一、事故应急处置情况</p>
<p>事故发生后,在各有关单位的支持配合下,市建设交通委立即启动事故抢险处置机制,迅速开展了以下工作:</p>
<p>一是会同市、区相关部门紧急组建了现场抢险指挥部,同时组成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欢成先生担任组长、14位勘察、设计、地质、水利、结构等相关专业专家参加的专家组。</p>
<p>二是针对倾倒楼房附近存在南面开挖基坑、北面堆土过高、部分防汛墙坍塌等重大隐患,为保持土压平衡,根据专家组建议,加快卸载北面堆积最高约10米的土方,抓紧回填楼房南面深约4.6米的基坑,同时对多余土方进行外运。经过抢险施工人员三天三夜的连续奋战,累计卸载、外运和回填土方约6万方。至6月30日,南面基坑全部填平,北面堆土下降至0.5米左右,临时防汛设施基本修筑完成,有效防止了次生灾害的发生。</p>
<p>三是组织专业检测人员,分别对在建的其余10幢楼房、邻近居民小区、附近防汛设施和道路管线进行不间断监测,并对燃气、电力等管线进行了逐户安检。专家组根据检测结果判断,邻近居民小区、附近道路管线等未受影响;在建的其余楼房安全状况稳定,不会发生类似倾倒事故。临时撤离居民于6月29日晚全部回家,工程抢排险任务于7月1日结束。</p>
<p>6月27日下午,将事故及应急处置情况及时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进行了汇报。6月29日下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门派员赴现场了解情况,对事故调查和后续工作提出要求。</p><br/>
<p>二、事故原因调查情况</p>
<p>专家组于6月28日提出了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为真实、全面、客观地查清事故情况,专家组分勘察设计、水文地质、施工工况、检测等四个小组,对事故发生的工程技术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复核。7月2日,在听取了检测、分析、复核结果汇报后,专家组提出了事故原因调查和技术分析的结论意见。主要有:</p>
<p>1、房屋倾倒的主要原因是,紧贴7号楼北侧,在短期内堆土过高,最高处达10米左右;与此同时,紧邻大楼南侧的地下车库基坑正在开挖,开挖深度4.6米,大楼两侧的压力差使土体产生水平位移,过大的水平力超过了桩基的抗侧能力,导致房屋倾倒。</p>
<p>2、倾倒事故发生后,对其它房屋周边的堆土及时采取了卸土、填坑等措施,目前地基和房屋变形稳定,房屋倾倒的隐患已经排除。</p>
<p>3、原勘察报告,经现场补充勘察和复核,符合规范要求;原结构设计,经复核符合规范要求;大楼所用PHC管桩,经检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p>
<p>4、建议进一步分析房屋倾倒机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同时对周边房屋进一步检测和监测,确保安全。</p>
<p>三、下一步工作</p>
<p>在积极配合由市安监局牵头的事故责任调查组开展工作的同时,我们将继续组织专家组对房屋安全检测提出意见,并根据专家的意见,组织相关专业单位对其余在建的10幢楼房进行检测,结果出来后,组织专家进行科学评估。根据专家的评估意见,责成相关单位采取针对性措施;如需对房屋进行加固,我们将责成相关单位抓紧实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达到国家规定的竣工验收标准。</p>
<p>我们将深刻吸取本次事故的教训,责成市、区相关责任部门,对全市在建工程开展安全普查,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开发商、设计、施工、监理等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严格执行规范标准,强化现场施工管理,防止类似事故发生。&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p>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0-12-28 18:48:06

&nbsp;
<h1><a name="_Toc257278896"><b>第八讲</b></a><b> </b><b>热点透析</b><b><br/>&nbsp;&nbsp;&nbsp; &nbsp;</b></h1>
<p>&nbsp;&nbsp;&nbsp;&nbsp; 十七大报告第八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p>
<p>&nbsp;&nbsp;&nbsp;&nbsp;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p>
<p>(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p>
<p>&nbsp;&nbsp;&nbsp; 重视学前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p><br/>
<p>(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p>
<p>&nbsp;&nbsp;&nbsp; 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对策)</p>
<p>(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p><br/>
<p>&nbsp;&nbsp;&nbsp; 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p>
<p>(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p>
<p>&nbsp;(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p>
<p>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p>
<p>(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p>
<p>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善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健全国家安全体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各种分裂、渗透、颠覆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p>
<p>&nbsp;&nbsp;&nbsp; </p><br/>
<p>&nbsp; 风险、矛盾——安全、和谐</p>
<p>(一)当前中国的各种矛盾和风险</p>
<p>社会领域中的矛盾:一是个体性矛盾和风险(人民内部具体的矛盾纠纷、安全生产事故等);二是集体性矛盾和风险(食品安全、SARS、艾滋病等、文化安全、生态安全、道德风险、两极分化)</p>
<p>国家和市场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风险:市场的失控、腐败</p>
<p>国家和社会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风险: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干群冲突</p>
<p>市场和社会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风险:公共产品供给的过度市场化、为效率牺牲公平、为增长牺牲发展(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p>
<p>(二)各种矛盾和风险产生的原因</p>
<p>一是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利益分化。阶层分化与经济差距,主要表现为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行业差距等等</p>
<p>二是体制机制障碍,利益协调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p>
<p>三是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市场的缺陷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资本的趋利性带来社会风险,从而引发市场与社会的矛盾。</p>
<p>四是现代社会风险具有不可预测,难于预防的特点(导致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的情况出现)</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二、热点分析</p>
<p>(一) 科学发展观</p>
<p>&nbsp;&nbsp;&nbsp; 1.科学发展观内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p>
<p>——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p>
<p>——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p><br/>
<p>——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p>
<p>——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p><br/>
<p>(二)循环经济&nbsp; </p>
<p>&nbsp;&nbsp; 1.背景</p>
<p>&nbsp;&nbsp;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能源和资源总需求迅速扩大,资源约束矛盾日渐凸显,近年出现的电力、石油、煤炭紧张状况已经向我们发出了预警:现有资源已经难以承受经济快速发展之重。因此,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资源是我们不能回避,也回避不了的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而且是解决当前能源紧缺的最好途径。</p><br/>
<p>1、问题是什么?或现象是什么</p>
<p>2、为什么造成某种现象</p>
<p>3、怎么应对,对策与策略</p>
<p>4、事情背景</p>
<p>2.循环经济概念 原则</p><br/>
<p>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模式摒弃了传统的线性经济的大量消耗、大量生产、大量废弃、效率低下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而转变为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资源最优利用、循环利用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一种与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p><br/>
<p>&nbsp;&nbsp; 循环经济主要有三大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p>
<p>&nbsp;&nbsp; 减量化是指通过预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来加以避免废弃物的产生。 </p>
<p> 再利用就是尽可能多次或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 </p>
<p> 资源化原则就是废品的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p>
<p>3.实现四个转变</p>
<p>(1)从“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低经济效益”的“两高一低”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高”的“两低一高”模式;(2)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经济,转变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同增效的“绿色经济”;(3)从对资源掠夺式开发、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生态侵略型经济”,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和谐型经济”转变;(4)通过进行大规模的生态建设,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从“生态赤字”向“生态盈余”转变。 </p>
<p>4.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p><br/>
<p>  应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科技投入、技术创新、绿色环保和绿色GDP的核算及宣传教育等方面,逐步建立起一个系统的发展规划。目前,发展循环经济应当从以下七个方面加以推动:</p>
<p>  第一,发挥政府优势,从上到下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各级党政官员应增强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感,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p>
<p>第二,既要加快循环经济立法,也要加强环境保护执法。要通过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省、生态市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使循环经济有法可依,有章可循。</p>
<p>第三,在关键领域重点发展循环经济。一是重化工产业领域。在这些领域发展循环经济,既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又能解决资源短缺问题,更具节约的技术经济优势,因而有着更为紧迫的优先性。二是“城市废弃物回收”领域。</p>
<p>  第四,加快改革政府政绩考核机制,逐步建立绿色经济核算体系。建立一套能够使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考核标准。对环保考核,特别是各级政府签订的环保责任书,要严格考核,严格奖惩,以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p>
<p>  第五,正确处理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制定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制度。包括生态环境要素的定价和有偿使用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消费者责任制度,政府责任制度和对循环经济企业的激励制度等等。</p>
<p>  第六,国家要大力支持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和鼓励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建设,创造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科研环境。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国家可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究或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鼓励和帮助企业投入循环经济技术研究。</p>
<p>第七,鼓励公众参与,推动生态循环型社会建设。在对公众、官员和企业领导加强各种环保教育的同时,推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鼓励支持社会公众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绿色消费,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续消费模式。</p><br/>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全国知名专家《申论》考试考前培训班听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