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县关于改善民生、保障民利的调研报告
民生问题关乎社会和谐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黄书记在尤溪调研的指示精神,努力把“大县做成强县、优势转为实力”,我们就尤溪县改善民生、保障民利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br/> 一、尤溪县改善民生、保障民利状况<br/> 近年来,尤溪县致力发展经济、关注民生、改善民利,着力办好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精心打造各项民生民利工程,让百姓共享发展带来的新成果。<br/> 1、统筹城乡就业持续推进。抓好省级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县工作,认真实施“春风行动”、“阳光工程”, 全面落实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推进城镇消除“零转移家庭”、农村“一户一就业”援助行动,全县连续五年实现就业增长大于失业增长,就业总量稳步提升,就业局势持续稳定,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今年来,全县城镇实现就业2560人,占任务100.39%。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065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6%。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5230人,占任务100.58%;累计发放创业小额贷款3085.5万元,帮助38户“零转移家庭”41人实现就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职业介绍服务1.2万人次,共培训农村劳动力3358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1.76%,培训后就业率达到100%。<br/> 2、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坚持以扩面征缴、完善制度和确保发放为重点,扎实推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农房统保、自然灾害救济救助公众责任保险等七项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今年来,全县参加企业养老保险1.43万人、工伤保险1.66万人、生育保险1.26万人、失业保险2.11万人,分别完成年任务99.99%、97.37%、148.56%、100%;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98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45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1万人,分别完成年任务数的100%、99.41%、92.98%,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5.47万人,参合率98.92%;参加农房统保35.16万人、自然灾害救济救助公众责任保险35.16万人,完成年任务的100%。按照“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工作目标,不断完善社保体系,今年来,全县共有6877户14712人获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发放低保金908万元;有732户1933人获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发放低保金252.68万元;五保供养资金205.46多万元;农村医疗救助2315人次,发放救助金72.63万元,城市医疗救助75人次,发放救助金14.58万元。此外,灾民特困户救助、慈善互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救助等各项救助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为切实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br/> 3、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实施城区教育资源整合,稳步推进城乡学校布局调整,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寄宿生学习生活无缝链接式管理和“免费营养早餐”工程,狠抓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步伐,全力化解农村教育债务,有效解决进城务工子女入学难问题,建立县领导每人至少挂钩帮扶1所学校机制,持续保持教育工作在全市的领先地位。全县小学入学率达99.98%,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6.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6.3%,普职比例为51.5:48.5;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70.52%、专科以上学历达94.12%,小学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58.76%,幼儿专任教师专科学历达83.64%。今年,全县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文理科达到本科分数线的考生共2725人,上线率达50.9%,高考万人上线率居全市前列。<br/> 4、文体事业日臻繁荣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全民健身活动,精心策划和举办重大节庆文体活动,文体主阵地作用明显、基层文化设施日臻完善。投资近2000多万元实施县体育中心田径场升级改造工程和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建成88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及水泥篮球场,扩建改造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立56个村农家书屋示范点,组建16支农村电影放映队、基本实现“一村一月一场电影”,建成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网图”自动化管理系统和图书馆网站等。<br/> 5、医疗卫生服务更加优化。按照保大病、低费率、广覆盖、个人(家庭)缴费为主,财政适当支持的原则,建立了我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三位一体”的医疗保障制度,实现了医疗保障的全覆盖。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投入1亿多元迁建中医医院、提升改造乡镇卫生院、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和改善县医院就医条件;县医院、中医院派驻业务骨干担任12个乡镇卫生院业务院长,县财政拨款32万元用于扶持乡镇卫生院发展和奖励对口帮扶成效突出的业务院长,较好地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br/>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br/> 近年来,尤溪县民生民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问题,主要有:<br/> 1、实现充分就业压力较大。劳动力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目前,全县城镇每年需就业人员保持在0.3万人以上,农村尚有3万多富余劳动力待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加之高校扩招后毕业生急剧增加,这些因素都加剧了就业压力。部分求职者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不适应。一些单位工资待遇偏低,劳动强度大,对求职者缺乏吸引力。部分企业拖欠工资等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和违法用工行为时有发生,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力度还需加大。<br/> 2、保障体系建设水平较低。目前,在全县35.3万农业人口中,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98万人,仅占5.6%左右,农村社会保障程度过低;在全县6.67万非农业人口中,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保险的主要是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从业人员,仅占全县非农业人口的47.1%、31.6%、86%、24.3%、12.4%左右;全县1540名五保对象,只有68名由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集中供养率5.6%;与城乡救助工作要求、任务相适应人员队伍相对不足,管理不到位,建立覆盖全县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还十分艰巨。<br/> 3、促进教育公平任务艰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仍旧存在发展不够均衡现象。贫困家庭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还存在一定困难。部分边远乡村就学不方便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br/> 4、农村文化建设亟待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基层各项文体活动难以正常开展;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不足,先进文化难以普及,农村文化建设的速度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文体专业人才相对缺乏,文体人才出现老化、断层,衔接不良的现象。<br/> 5、医疗改革需进一步深化。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原因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卫生服务公平性不高、卫生服务成本较大、药品价格虚高以及个别医疗机构存在趋利行为。县乡村卫生服务人才数量不足、业务素质结构不合理,全科医生、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明显不足。<br/> 三、改善民生、保障民利的对策建议<br/>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关涉到党的执政基础是否牢固,关涉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当前,尤溪县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民生优先,从以下六个方面下功夫,努力打好民生战役。<br/> 1、业有所就。就业是民生之本,要积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城乡就业水平。一是要落实就业政策。全面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重点突破落实难度大、群众反映突出的政策难点。完善再就业援助制度,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突出抓好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家庭”就业援助工作。二是要强化就业服务。逐年增加就业专项资金和劳动力培训专项经费投入,不断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培训和上岗就业无缝对接。按照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标准进一步健全县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建设,及时提供有效就业岗位信息,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切实提高促进城乡统筹就业的服务能力。三是要支持自主创业。发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对就业工作的带动效应,进一步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形成创业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四是要加强权益保护。依法规范农民工的劳动关系,指导、帮助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及时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br/> 2、民有所助。社会保障是社会的“稳定器”、“减压阀”,是维系社会和谐的一条重要纽带。一是要完善保险运行体系。充分整合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力量,突出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建立“五险统征”做法,规范征收流程,实行税务机关征收,财政部门管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发待遇的社保费征收管理新体制;实行社会保障卡制度,实现社会保障业务一卡通;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确保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提高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为市级统筹,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险管理运行体系。二是要提高养老保险覆盖率。将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抓好以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中断人员的续保。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积极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切实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力争2012年列入全国试点县,2013年全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15年符合条件的农民参保率达到85%以上。三是要强化社保基金监管。强化基金安全意识教育,完善基金监管责任体系,坚持制度、经办、监督相结合,着力建立健全决策、运营、监督相互制衡的管理体制,形成各方参与的社会保险协同监管机制,确保基金安全完整。四是要建立全方位的救助体系。逐步提高社会救助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切实解决好社会困难群体保障问题。完善“五保”、“三无”对象供养制度和残疾人帮扶制度,逐步实现集中供养。积极推行高龄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加大财政投入,逐步建立和完善医疗救助、失业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和司法救助等专项社会救助制度。积极推动社会互助,鼓励倡导社会捐赠,大力发展慈善事业。进一步理顺社会救助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基层基础工作。<br/> 3、学有所教。按照“做实基础教育、做优高中教育、做强职业教育”的思路,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要“提质量”。要把提升教育质量作为促进均衡发展的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二是要“缩差距”。加强政府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宏观调控,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逐步提高县、乡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支出的比例,推进教育资源向薄弱乡镇、薄弱学校倾斜,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用3-5年时间投入1.31亿元实施校安工程建设,重建校舍38栋8.17万平方米、改造46栋6.69万平方米。三是要“重配置”。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争取到2012年前,全县乡镇以上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配备达省颁一类标准,农村中小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达到省颁二类标准。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城乡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四是要“建机制”。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br/> 4、民有所乐。大力实施“四大”城乡文化建设工程,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要实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加大政府投入,改建县图书馆为新型高科技的图书馆,藏书量达到10万册以上,实现网上信息交换、网上文献传递、网上馆际互借,乡镇、社区图书馆与县级馆联网。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现80%的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国家三级站标准。5年内90%的行政村有一个农家书屋,一个集健身、娱乐、教育、活动功能的综合活动室,一个室外的休闲公园或文体活动小型广场。二是要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乡村、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点,2013年,建成农村、社区文化信息工程点150个,2015年全县80%的农村、社区文化信息工程点达标,为百姓农村文化信息提供便利条件,开通一条通往致富的信息路。三是要实施农民休闲体育健身工程。积极推进县乡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步伐,5年内实现80﹪以上社区建有全民健身路径工程, 250个行政村建有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新建一个有标准游泳馆、灯光球场、综合训练馆、三星级体育宾馆、占地200亩以上、能容纳2万人的县级综合大型体育中心。加快城区“朱子苑”主题公园建设和文化体育场馆改造,开发利用好县中心广场、朱熹公园、沙洲公园等文体功能,丰富广大群众文体生活,逐步形成县乡村三级发展均衡、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文体服务网络。四是要实施有线数字电视转换工程。投资3800万元实施有线电视网络双向网升级改造,到2012年实现整体转换7.1万户,其中城区1.6万户、乡村5.5万户。<br/> 5、病有所医。医疗卫生行业是社会的窗口,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是要加快基层医疗机构建设。要健全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积极争取新增中央投资,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乡村就医条件和环境。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二是要加大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要重点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在职称晋升、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同时,继续鼓励县医院、中医院骨干医生通过对口支援、人员培训等方式,帮助乡镇卫生院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三是要完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80%、60%以上,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积极推动普通门诊费用统筹,探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费用统筹;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县和县以上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70%、60%以上。建立重大疾病补充补偿办法,减轻农民大病负担。四是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原则,重点推进医药管理运营体制改革,积极实施公立医院药房托管工作,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医疗市场监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br/><br/> (作者为尤溪县人民政府副县长)<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