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秘书 发表于 2010-12-9 08:07:36

建宁把握主线谋转变 争创赶超新优势

 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八次全会发出了加快赶超、跨越发展的动员令。对建宁而言,这不仅是省、市委现在赋予我们的使命,更是我们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近年来,我县主动融入海西建设和全市“一轴两翼”发展大局,立足当好前锋、激情争先、跨越崛起,深入实施“四城”发展战略,着力突破“五区四地”发展重点,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目标,近四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幅达14.2%、今年前三季度增长14.1%、比全市高0.8个百分点,近四年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幅达27.1%,11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半数以上的增幅保持在全市前三位,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排名由2005年的第41位跃升至今年的第7位、首次进入“十佳”县行列。现在各地都在比学赶超、跨越发展,面对这种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势头,建宁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跨越崛起,就必须有更快的速度、更好的质量。为此,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握主题主线,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探索山区县跨越发展的新路子,争创赶超新优势,推动发展新跨越。<br/>  1、在提升现代农业中争创新优势、推动新跨越。农业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也是现阶段建宁加快发展的优势,而且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仍将是我们的优势。转变发展方式,争创赶超新优势,必须始终强化农业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着力创新农业推动机制。注重发挥机制体制的推进和引导作用,加快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持续推进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片、示范区的建设,推进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经营。加快创新农业合作中介机制,着重在使各类合作中介组织的组织化程度更加紧密、合作纽带更加明确、合作方式更加规范和有效、利益机制更加统一和合理上下功夫。加快创新农村劳动力战略性转移机制,让更多的农民进入二、三产业,不断提高农业产出效率。加快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机制,在丰富平台、载体的内容上做深、做细文章,不断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二是着力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充分对接好、运用好国家惠农政策,以让农民满意为出发点,坚持高质量、标准化、功能化推进土地整理、小型水利、农田低改、农业综合开发、测土配方施肥、水稻全程机械种植等国家级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到2015年完成全县80%以上的农田整理、农机综合化水平达60%左右。三是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高优、高效、品牌农业,探索把生产好吃、好看、好价、好卖、好玩的“五好”农产品作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导向,依托莲子、水果等传统优势农业,把发展高优农业、特色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结合起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切实运用好农业产业化政策,大力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努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快发展无患子、油茶、菌草等新兴产业,大力引进台湾农业生产企业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力争到2015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3亿元以上。<br/>  2、在壮大新型工业中争创新优势、推动新跨越。能否实现跨越发展,关键取决于工业实力的增强。随着交通瓶颈的破解和规划面积15.27平方公里的建宁经济开发区等平台逐步建成,我县具备了发展新型工业的后发优势。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在县域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我们转变发展方式、争创赶超新优势的首要突破口。一是切实树立新型工业理念。坚持产业聚集型发展理念,优化工业布局,鼓励乡镇发展“飞地工业”,里心、均口只在某些产业上适当布局,濉溪、溪口在保持现状基础上逐步调整,引导企业入园,培育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条、发挥聚集效益。坚持节约型发展理念,做到节能、节地、节人,促进可持续发展。坚持环保生态型发展理念,在招商引资中严格把握产业导向,保护好绿水青山。坚持科学创新型发展理念,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念,大力推进5家企业上市步伐,提升企业发展层次。二是切实抓好工业园区增长极。把工业园区作为突破新型工业、推动跨越发展的首要增长极来着力打造,做到厂房标准化、装备现代化、产品品牌化、管理规范化、产区园林化。重点是瞄准一流省级经济开发区目标,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率推进建宁经济开发区建设,在高起点规划的基础上,坚持大手笔、大投入、大力度,引进大企业、突破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力争五年内开发区工业产值突破50亿元,十年内形成1个100亿元以上、1个50亿元以上、2个3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三是切实推进四大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新增年产15万吨产能的铙山纸业新厂区建设,着力拓展特种工业用纸、特种建筑装饰用纸、特种工程用纸、特种食品包装用纸产业,延伸上下游配套产业,力争五年内特种纸产业集群产值突破20亿元。加快推进30万亩无患子能源林基地和规划面积200亩的无患子加工专业园区建设,力争十年内生物能源产业集群产值达100亿元。加快实施富强现代石材加工区三期工程,积极引进一批新型墙体材料、陶瓷建材生产企业,力争五年内非金属矿建材产业集群产值达15亿元以上。加快推进锄家井食品加工专业园区建设,做大扶强现有16家规模以上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力争五年内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产值达16亿元以上。同时,加快改造提升林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积极发展啤酒生产、纯净水生产、生物医药开发等新兴产业,注重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br/>  3、在培育现代服务业中争创新优势、推动新跨越。中央《建议》把扩大内需摆在“十二五”规划首位,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扩大内需的主攻方向。争创赶超新优势、推动发展新跨越,促使我们要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上更有作为、加快提速。从目前来说,重点是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构建闽赣边界区域性交通枢纽。全力以赴推进向莆快速铁路(建宁段)、建泰出省高速公路及其连接线建设,积极配合做好浦建龙梅铁路、兴化湾经建宁至长沙重庆国家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抓紧实施建宁至广昌、建宁至宁化等省道改造提升工程,着力打造周边县域“半小时”经济圈,尽快把建宁建成海西对接内陆的闽赣边界区域性交通枢纽,以快速便捷、四通八达的大交通,促进省际商贸大流通、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二是加快打造物流商贸板块。着力推进占地总面积406亩、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总投资5.2亿元的省际物流园区商贸城、汽车城、专业运输物流中心、生产资料配送中心等“两城两中心”建设,尽快形成平台集聚效应,以此促进新华都、永辉等大型商贸企业的引进、落地,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电子商务、快递服务、广告中介等新型流通业态加快发展,把建宁建成西北一翼中的闽赣省际现代综合型物流集散地,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三是加快发展文化休闲产业。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大大拓展传统产业的发展空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点。从建宁来说,目前重点要抓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占地320亩、总投资4.5亿元的休闲文化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县级一流的文化体育中心和集影视、演艺、休闲、购物、娱乐为一体的万星影城以及小吃一条街、休闲文化公园等项目建设,提高文化产业集中度,力争成为全市发展休闲文化产业的亮点。同时,积极培育一批具有建宁特色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旅游创意、服务设计、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文化产业来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br/>  4、在做大旅游产业中争创新优势、推动新跨越。旅游是促进消费、提升三产的重要产业,经过这几年的持续突破,旅游作为建宁的一个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已经形成,很有特色、很有前景、正在升温。我们要把特色旅游作为争创发展新优势,推动发展新跨越的主要增长极来培育和打造,着力做强做大旅游业,提高旅游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这也是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目标,重点是做好三个提升。一是提升旅游定位。主动对接省、市“十二五”旅游业专项规划,以更高的站位来谋划建宁“十二五”旅游规划,加强旅游促销宣传,推进旅游市场开发,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努力把建宁的旅游业打造成闽西北旅游重要的增长极、大武夷旅游经济圈重要的支撑点。二是提升旅游产品。进一步打响红色之旅、生态休闲之旅、田园观光之旅三大主题,推进闽江源生态景区争创4A级景区,抓好全省首个高山滑雪场、高山观光小火车、报国寺(慈航法师纪念馆)等项目建设,力争明年“五一”前竣工投入使用,进一步增强建宁旅游的观赏性、娱乐性、多样性,形成一批特色景区、经典景点、精品线路。同时,加快推进旅游大厦、五星级宾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和管理,加快提高旅游接待服务水平。三是提升旅游效益。充分发挥旅游对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围绕旅游“六要素”,推动交通、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服务业发展,努力形成大旅游产业格局,提高旅游经营收入和旅游综合效益,提升旅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力争五年内游客接待量突破50万人次。<br/>  5、在推进城镇化中争创新优势、推动新跨越。城镇化是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加投入、拉动消费、优化结构、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从建宁来说,争创赶超新优势、推动发展新跨越,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是打好城市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两大战役,持续推进、持续攻坚、持续突破,力争每年提高城镇化率2个百分点左右。一是增强城区带动能力。牢固树立城市化、园林化、特色化、功能化的城市建设理念,抓紧修编城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进一步完善城区绿化景观带、LED夜景工程和污水处理等市政公共设施,推进晟大.富贵世家等一批精品住宅小区,力争中心县城建城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增强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努力打造宜居、宜商、宜游的生态园林城市。二是扎实推进集镇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做好集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分类指导,加大城市资金、人才、智力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集镇转移。重点抓好里心、均口两个市级中心镇建设,年内完成集镇建设规划,严格按照规划实施集镇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努力打造成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三是积极有效运作政策。充分运用好灾后重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等扶持政策、优惠政策,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建立保洁长效机制,使乡村面貌有一个大的改观。<br/>  6、在发展社会事业中争创新优势、推动新跨越。社会事业发展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密切相关,没有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难以实现。争创赶超新优势、推动发展新跨越,必须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等社会事业,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等转变。一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和制约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抓好校安工程建设,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确保2011年通过教育“双高普九”省级验收,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整体形象。二是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抓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县医院门诊综合楼,抓紧实施县中医院建设项目,推进社区卫生所、村级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全面落实九类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努力使建宁群众能够享受到与大中城市同等条件的医疗服务。三是大力发展文体事业。抓好纪念馆、文化馆、体育馆、游泳馆、演艺馆、电影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体项目建设,实施好农村电影“2131”放映工程,组织开展好全县体育运动会、端午龙舟竞赛、激情文化广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途径和内容,保障公共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四是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奖励政策,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br/>  7、在着力改善民生中争创新优势、推动新跨越。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根本目的和重要动力。只有民生工作做好了,赶超发展、争先发展、跨越发展才能有一个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环境。一是办好惠民实事。持续推进“民生战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和落实税费减免、小额贷款贴息、免费就业服务等扶持政策,努力做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进一步集中财力、加大投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大力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重点抓好灾后住房重建、县社会福利中心二期、保障性住房、造福工程、特教学校等项目建设,切实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二是完善保障体系。推动养老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巩固和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加快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实施助残工程,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健全救助体系。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做到科学定标、应保尽保、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办法,扩大医疗救助范围。健全灾害救助机制,扩大农房统保、水稻种植保险等覆盖面,不断提高救助标准。四是维护社会稳定。围绕争创省级“平安先进县”,把综治工作考评纳入全县创先争优考评体系,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促进社会更加安定稳定。<br/>  8、在持续强化保障中争创新优势、推动新跨越。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崛起,关键在人,关键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创造力、战斗力和执行力。争创赶超新优势、推动发展新跨越,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体制、强化党的建设,为跨越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强化思想保障。持续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解决如何认清形势、挖掘和发挥优势、破除唯条件论的问题,如何增强干部群众信心、比学赶超的问题,如何先行先试、敢于担当、勇于突破的问题,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发展意识、发展理念不断转变,在全县上下进一步形成激情争先的开拓精神和跨越发展的共识共为。二是强化机制保障。进一步健全工作责任、工作落实、督查评估和考评激励机制,严格落实领导挂包负责制,继续实施项目建设开工时间、竣工时间、形象进度“三个卡死”,以及有错无为问责和督查效能评估等一批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进一步打破影响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解决“中梗阻”现象,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强化党建保障。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动党员干部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切实把学习力转化为执行力、竞争力。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把“168”党建工作机制与“大干150天,打好六大战役”有机结合起来,促进“168”党建工作机制向机关、向企业、向学校、向社会全面拓展和延伸,支持基层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发现和树立一批创先争优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br/>  (作者为中共建宁县委书记)<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建宁把握主线谋转变 争创赶超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