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汇总贴
<p style="tab-stops: right=" class="MsoToc2" 414.8pt? dotted="dotted" right?><span><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SIZE: 12pt; mso-bidi-font-size: 9.0pt; mso-no-proof: yes" lang="EN-US"><span style="DISPLAY: none; COLOR: black; TEXT-DECORATION: none; mso-hide: screen; text-underline: none"></span><span style="DISPLAY: none; COLOR: black; TEXT-DECORATION: none; mso-hide: screen; text-underline: none"></span></span><?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o:p> </p>
<p><font face="Verdana">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垄断行业改革... 3</font></p>
<p><font face="Verdana">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问责机制... 3</font></p>
<p><font face="Verdana">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二代农民工... 4</font></p>
<p><font face="Verdana">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经济结构转型... 5</font></p>
<p><font face="Verdana">2011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解析:买房贵问题... 7</font></p>
<p><font face="Verdana">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服务型政府建设... 8</font></p>
<p><font face="Verdana">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宏观调控... 9</font></p>
<p><font face="Verdana">2011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让人民批评政府... 10</font></p>
<p><font face="Verdana">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财税制度改革... 11</font></p>
<p><font face="Verdana">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蜗居... 12</font></p>
<p><font face="Verdana">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民生问题... 12</font></p>
<p><font face="Verdana">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校园安全... 13</font></p>
<p><font face="Verdana">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政府公信力... 14</font></p>
<p><font face="Verdana">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和谐社会... 15</font></p>
<p><font face="Verdana">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教育公平... 16</font></p>
<p><font face="Verdana">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医疗改革... 17</font></p>
<p><font face="Verdana">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平正义... 18</font></p>
<p><font face="Verdana">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服务型政府... 19</font></p>
<p><font face="Verdana">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软实力... 19</font></p>
<p><font face="Verdana">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产品质量召回... 21</font></p>
<p><font face="Verdana">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政务公开... 21</font></p>
<p><font face="Verdana">2011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政府网络舆情能力... 22</font></p>
<p><font face="Verdana">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地沟油... 24</font></p>
<p><font face="Verdana">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矿难之痛... 25</font></p>
<p><font face="Verdana">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国家机密与经济安全... 27</font></p>
<p><font face="Verdana">2011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用工荒与就业难... 28</font></p>
<p><font face="Verdana">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抗旱救灾... 29</font></p>
<p><font face="Verdana">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依法治国... 31</font></p>
<p><font face="Verdana">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体面劳动... 31</font></p>
<p><font face="Verdana">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社会保障制度... 32<br/></font></p></o:p></span>
<h2><b>垄断行业改革</b><b></b></h2>
<p><b> </b></p>
<p><b> 【背景链接】</b><b></b></p>
<p><b>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同时,垄断行业改革问题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焦点和难点。行政性垄断导致中小企业发展困难、价格关系扭曲、结构调整进展缓慢、资源消耗过高等,不利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b><b></b></p>
<p><b> <a name="_Toc276820565">【标准表述】</a></b><b></b></p>
<p><b> </b><b>[</b><b>意义</b><b>]</b><b>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有必要把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作为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b><b></b></p>
<p><b> </b><b>[</b><b>措施</b><b>]</b><b>垄断行业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b><b></b></p>
<p><b> 首先,要坚决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合理定位,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b><b></b></p>
<p><b> 其次,要坚决改革金融体制,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服务功能。要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的积极作用,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服务功能;还要要着眼于危机防范,加强金融监管机制建设。</b><b></b></p>
<p><b> 再次,要坚决调整所有制结构,完善市场竞争机制。继续大力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垄断性行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经济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的优势,放宽市场准入,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b><b></b></p>
<p><b>最后,要坚决改革现行的资源价格和财税体制,真正建立起能够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坏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能够反映区域贡献差异和区域发展需要的财政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b><b></b></p>
<h2><b>问责机制</b><b></b></h2>
<p><b> </b></p>
<p><b> </b><b> 【背景链接】</b><b></b></p>
<p><b> 中共中央政治局</b><b>2009</b><b>年</b><b>5</b><b>月</b><b>22</b><b>日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将“问责”制度纳入党的纪律条例,第一次规定出问题不仅要问责行政负责人,更要问责党委负责人,也是第一次对被“问责”官员“复出”作出明文规定。</b><b></b></p>
<p><b> </b><b>2010</b><b>年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强化行政问责,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对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执行有力,绝不允许各自为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行政。</b><b> </b></p>
<p><b> <a name="_Toc276820567">【标准表述】</a></b><b></b></p>
<p><b> </b><b>[</b><b>内涵</b><b>]</b><b>问责机制说到底是一个谁来问责的问题,是一个向谁负责的问题。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当然是要对人民负责。所以问责机制的内驱力就要落实在群众的监督权上。常态化的政府问责,必须以健全的问责机制为基础,通过立法确保各级政府部门和官员的权力始终处于一种负责任状态,杜绝任何行使权力的行为脱离法定责任机制的监控。</b><b></b></p>
<p><b> </b><b>[</b><b>意义</b><b>]</b><b>第一,它是硬约束。制约、规范了领导权力,有多大的“权”就担多大的“责”。这必将大大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第二,它是宽范围。</b><b> </b><b>以前行政行为出问题,主要问责行政负责人,党委负责人并没有进行问责的规定。问责规定第一次把党委负责人纳入问责范围。第三,它是民字牌。这个规定不但把依靠群众写入原则之中,而且明文点出“检举、控告”是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问责的线索来源,并重视对群体性事件的问责。另外,对民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官员异地复出现象,也做了详细规定。</b><b></b></p>
<p><b> </b><b>[</b><b>措施</b><b>]</b><b>一方面要从立法上进一步细化政府和官员的权责,不仅开出官员明细的“权力清单”,更需设计出明确的失职状态下的责任后果;另一方面,须以严密的规则将各种责任方式、问责主体、问责程序以及责任实现的监督等纳入法制轨道,尤其是要建立对问责的事后监督制度,对免职官员的复出进行必要的约束,以防止官员问责流于形式。</b><b></b></p>
<h2><b>二代农民工</b><b></b></h2>
<p><b> </b></p>
<p><b> 【背景链接】</b><b></b></p>
<p><b> 最新普查数据显示,年龄在</b><b>20</b><b>岁至</b><b>30</b><b>岁之间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主体。他们主要是</b><b>80</b><b>后和</b><b>90</b><b>后</b><b>,</b><b>总人数大约</b><b>1</b><b>个亿</b><b>,</b><b>占农民工外出打工的</b><b>60%</b><b>。而这些新生代农民工</b><b>,</b><b>也是首次被写入了</b><b>2010</b><b>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群体。</b><b></b></p>
<p><b> <a name="_Toc276820569">【标准表述】</a></b><b></b></p>
<p><b> </b><b>[</b><b>特点</b><b>]</b><b>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和城市人没什么很大的差别:衣着潮流、手机先进、喜欢上网、极少寄钱回家,就连口音都差不多。由于对网络的熟练运用,</b><b>80</b><b>后的说话胆量、开放程度和交际能力已经远远大于第一代农民工。他们有越来越多的权益诉求,与他们的父辈已经不可同日而语。</b><b></b></p>
<p><b> </b><b>[</b><b>重要性</b><b>]</b><b>随着这些新生代农民工数量的日益庞大,社会亟须对他们在城市面临迫切的婚姻、身份认同等问题予以关注。如果继续将他们排斥在体制外,将更容易产生怨恨心理,不利于社会治安和稳定。</b><b></b></p>
<p><b> </b><b>[</b><b>现状</b><b>]</b><b>目前我国的很多城市尽管放低了进城门槛,实行了有条件的户籍制度改革,尝试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但必须正视,流动人口要想完全融入城市,同样需要一个相当长的代际传递的过程。不能依然止步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式的应急处置,也不能仅仅依赖蜻蜓点水式的定点救助而忽略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个规划不仅要有近期急务、中期目标,更要有长远的考虑,要把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城市发展繁荣结合起来。</b><b></b></p>
<p><b>2011</b><b>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b><b></b></p>
<p><b> </b></p>
<p><b> 【背景链接】</b><b></b></p>
<p><b>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国际竞争的新形势,</b><b>2010</b><b>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b><b>20</b><b>字工作方针。这是进入</b><b>21</b><b>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b><b>10</b><b>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b><b></b></p>
<p><b> <a name="_Toc276820570">【标准表述】</a></b><b></b></p>
<p><b> </b><b>[</b><b>意义</b><b>]</b><b>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保证教育的科学发展不仅需要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还需要教育内部深化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深化改革。</b><b></b></p>
<p><b> 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教育发展的三十年也是教育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要求,群众新的期盼,大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仍然需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b><b></b></p>
<p><b> </b><b>[</b><b>措施</b><b>]2010</b><b>年</b><b>1</b><b>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座谈会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必须坚持以下几点:</b><b></b></p>
<p><b> 一是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现代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b><b></b></p>
<p><b> 二是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学校要以教学为中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教育的行政化倾向。</b><b></b></p>
<p><b> 三是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公平,使教育资源更多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学校还是要办出自己的特色。鼓励出名校、出名师、出名人。</b><b></b></p>
<p><b> 四是大力倡导教育家办学。充分发挥教育家的办学才能和特长,让那些有终身办学志向的人不受任何名利干扰诱惑,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b><b></b></p>
<p><b> </b></p>
<h2><b>经济结构转型</b><b></b></h2>
<p><b> </b></p>
<p><b> 【政府声音】</b><b></b></p>
<p><b> 温家宝总理</b><b>2010</b><b>年</b><b>3</b><b>月</b><b>5</b><b>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中国</b><b>2010</b><b>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在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正以前瞻的目光面向未来。中国经济转型,不仅将为国内发展奠定基础,对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发展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也具有深远意义。</b><b></b></p>
<p><b> 温家宝在报告中指出,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夯实长远发展基础。我们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加快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b><b></b></p>
<p><b> <a name="_Toc276820572">【经济转型的必然性】</a></b><b></b></p>
<p><b>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金融领域风险没有完全消除,各国刺激政策退出抉择艰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可能加剧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加上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b><b></b></p>
<p><b> 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比如,经济增长中投资所占比重过大、一些地方“三高”</b><b>(</b><b>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b><b>)</b><b>产业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出路在于调整结构,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社会经济的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b><b></b></p>
<p><b> <a name="_Toc276820573">【经济转型的现实困难】</a></b><b></b></p>
<p><b> 从国内看,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市场信心增强,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判断形势,决不能把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等同于经济运行根本好转。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努力化解矛盾,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b><b> </b></p>
<p><b> 【转型措施表述】</b><b></b></p>
<p><b> 措施一: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b><b></b></p>
<p><b> 一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用好技改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和节能降耗。</b><b></b></p>
<p><b> 二是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推动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b><b></b></p>
<p><b> 三是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引导企业以品牌、标准、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社会责任。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努力把我国产品质量提高到新水平。</b><b></b></p>
<p><b> 措施二: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b><b></b></p>
<p><b>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b><b></b></p>
<p><b> 措施三: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b><b></b></p>
<p><b> 一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b><b></b></p>
<p><b> 抓紧修订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网络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减少、简化行政审批,坚决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b><b></b></p>
<p><b> 二是继续落实财政对中小企业支持政策。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央财政预算内技术改造专项投资要覆盖中小企业,地方政府也要加大投入。</b><b></b></p>
<p><b> 三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小企业信贷考核体系。鼓励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难问题。</b><b></b></p>
<p><b> 措施四:加快发展服务业。</b><b></b></p>
<p><b> 第一、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b><b></b></p>
<p><b> 第二、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b><b></b></p>
<p><b> 第三、农村服务业基础薄弱、发展潜力大,要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科技信息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b><b></b></p>
<p><b> 第四、加快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逐步实现国家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基本同价。</b><b></b></p>
<p><b> 措施五: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b><b></b></p>
<p><b> 一要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b><b></b></p>
<p><b> 二要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及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b><b></b></p>
<p><b> 三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物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b><b></b></p>
<p><b> 四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国土绿化进程,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b><b></b></p>
<p><b> 措施六: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b><b></b></p>
<p><b> 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认真落实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规划和政策。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重点抓好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在扭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增强发展的协调性;重在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b><b></b></p>
<p><b> </b></p>
<h2><b>买房贵问题</b><b></b></h2>
<p><b> </b></p>
<p><b> 《</b><b>2006</b><b>年中国经济和社会蓝皮书》显示,买房贵是新民生三大问题之一,也是近年“两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那么买房贵到底“贵”在哪里</b><b>?</b><b>有什么解决措施</b><b>?</b></p>
<p><b> 一、买房贵原因</b><b></b></p>
<p><b>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合理因素,如城镇人口增长较快,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住房需求迅速增加</b><b>;</b><b>土地价格上升,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加之商品房品质提高,配套设施和环境改善,商品房开发建设成本增加。但也有许多不合理因素。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b><b></b></p>
<p><b> 第一,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近年来,银行存款利率较低、股市低迷,社会资金缺乏其他投资渠道,纷纷挤向房地产市场。同时也有不少境外资金进入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b><b></b></p>
<p><b> 第二,一些地区投机炒作现象严重,投资性购房需求迅速扩大。一些居民基于房价上涨预期,也参与购房投资</b><b>;</b><b>或者担心房价继续上涨而提前入市。</b><b></b></p>
<p><b> 第三,商品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不足,抬高了商品住房的平均价格。</b><b></b></p>
<p><b> 第四,部分城市盲目大拆大建,搞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带来大量被动性需求。在经营城市的理念指导下,抬高了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b><b></b></p>
<p><b> 第五,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少数开发商及中介机构利用市场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通过囤积土地、囤积房源、虚假交易、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哄抬房价,误导市场预期。</b><b></b></p>
<p><b> 二、解决措施</b><b></b></p>
<p><b> </b><b>1</b><b>、坚持遵循经济规律,主要采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同时实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力度。</b><b></b></p>
<p><b> </b><b>2</b><b>、调控的总体思路:坚持积极稳妥、把握力度,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强化法治、加强监管,促进住房价格的基本稳定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b><b></b></p>
<p><b> </b><b>3</b><b>、调控工作实行供应和需求双向调节、综合治理的办法。</b><b></b></p>
<p><b> </b><b>4</b><b>、调节需求的重点:遏制投机性需求,控制投资性需求,限制被动性需求,引导合理的住房消费。</b><b></b></p>
<p><b> </b><b>5</b><b>、改善供应的重点:鼓励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b><b></b></p>
<p><b> 同时,还要做到以下几点:</b><b></b></p>
<p><b> 首先,提高认识。稳定住房价格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政府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具体体现。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稳定房价工作的统一政策部署,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b><b></b></p>
<p><b> 其次,落实责任。国务院明确,省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稳定住房价格工作负总责,同时要落实市县人民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要把这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负起稳定住房价格的责任。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措施不力,造成当地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影响经济稳定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地区,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b><b></b></p>
<p><b> 最后,加强监督检查。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加强对各地稳定房价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指导</b><b>;</b><b>对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力的,将通报批评。各省级政府也应当加强对市</b><b>(</b><b>区</b><b>)</b><b>县工作的督查和指导,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b><b></b></p>
<h2><b>服务型政府建设</b><b></b></h2>
<p><b> </b></p>
<p><b> 【政府声音】</b><b></b></p>
<p><b> </b><b>2010</b><b>年</b><b>3</b><b>月</b><b>5</b><b>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称,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b><b></b></p>
<p><b> 温家宝指出:一年来,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取得新进展。为应对各种困难,我们特别注意发扬民主、倾听基层群众意见,重视维护群众利益。广大公务员兢兢业业、勤勉尽责,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政府工作与人民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职能转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一些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一些领导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我们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b><b></b></p>
<p><b> 温家宝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b><b></b></p>
<p><b> <a name="_Toc276820576">【服务型政府概念】</a></b><b></b></p>
<p><b> 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b><b></b></p>
<p><b>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任务】</b><b></b></p>
<p><b> 第一,观念必须转变;</b><b></b></p>
<p><b> 第二,政府职能必须转变;</b><b></b></p>
<p><b> 第三,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与世贸经济规则接轨的法规体系;</b><b></b></p>
<p><b> 第四,办事必须公开化;</b><b></b></p>
<p><b> 第五,贯彻一视同仁的原则;</b><b></b></p>
<p><b> 第六,建立贸易工作的复审机制和失误救济机制;</b><b></b></p>
<p><b> 第七,要正确处理服务行政中的管制问题。</b><b></b></p>
<p><b> 【标准表述】</b><b></b></p>
<p><b> 构建服务性政府的五项措施:</b><b></b></p>
<p><b> </b><b>1. </b><b>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b><b></b></p>
<p><b> </b><b>2. </b><b>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健全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监管,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b><b></b></p>
<p><b> </b><b>3.</b><b>要适应新形势,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认真解决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动争议、涉法涉诉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改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解决突出治安问题,防范和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b><b></b></p>
<p><b> </b><b>4. </b><b>要努力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使各项政策更加符合实际、经得起检验。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做到令行禁止。强化行政问责,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对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执行有力,绝不允许各自为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行政。切实改进行政执法工作,努力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加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b><b></b></p>
<p><b>5. </b><b>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坚决执行中央关于报告个人经济和财产,并自觉接受纪检部门的监督。要把查处违法违纪大案要案,作为反腐败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监察、审计部门的作用,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各项制度。要坚持勤俭行政,反对铺张浪费,不断降低行政成本。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b><b></b></p>
<h2><b>宏观调控</b><b></b></h2>
<p><b> </b></p>
<p><b> 【政府声音】</b><b></b></p>
<p><b> 温家宝总理在</b><b>2010</b><b>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市场信心增强,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b><b></b></p>
<p><b> 温家宝总理强调: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b><b></b></p>
<p><b> <a name="_Toc276820578">【宏观调控的概念】</a></b><b></b></p>
<p><b> 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的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b><b></b></p>
<p><b> <a name="_Toc276820579">【标准表述】</a></b><b></b></p>
<p><b> 经济手段:这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经济杠杆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价值形式和价值工具,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b><b> </b></p>
<p><b> 法律手段:这是指政府依靠法制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通过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保护公有财产、个人财产,维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各个经济组织和社会成员个人的合法权益;调整各种经济组织之间横向和纵向的关系,保证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b><b> </b></p>
<p><b> 法律手段的内容包括经济司法和经济立法两个方面。经济立法主要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各种经济法规,保护市场主体权益;经济司法主要是由司法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制度、程序,对经济案件进行检察和审理的活动,维护市场秩序,惩罚和制裁经济犯罪。</b><b> </b></p>
<p><b> 行政手段:这是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节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纵向性、无偿性及速效性等特点。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还不能放弃必要的行政手段。因为计划手段、经济手段的调节功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计划手段有相对稳定性,不能灵活地调节经济活动;经济手段具有短期性、滞后性和调节后果的不确定性。当计划、经济手段的调节都无效时,就只能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尤其当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失调或社会经济某一领域失控时,运用行政手段调节将能更迅速地扭转失控,更快地恢复正常的经济秩序。当然,行政手段是短期的非常规的手段,不可滥用,必须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加以运用。</b><b></b></p>
<p><b>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b><b></b></p>
<p><b> 【加强宏观调控措施】</b><b></b></p>
<p><b>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b><b></b></p>
<p><b> 一是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从财政收入看,还要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从财政支出看,继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完成在建项目、加强薄弱环节、推进改革、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等都需要增加投入。</b><b></b></p>
<p><b> 二是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b><b></b></p>
<p><b> 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把钱花在刀刃上。继续向“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欠发达地区的建设。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压缩公用经费。</b><b></b></p>
<p><b> 四是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增强内外部约束力,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财政风险。同时,要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严厉打击偷骗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b><b></b></p>
<p><b> 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b><b></b></p>
<p><b> 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适度宽松的政策目标,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同时也有利于管理好通胀预期、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b><b></b></p>
<p><b> 二是优化信贷结构。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有效缓解农户和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强化贷后管理,确保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b><b></b></p>
<p><b> 三是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股权和债券融资规模,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b><b></b></p>
<p><b> 四是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探索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强化对跨境资本流动的有效监控,防范各类金融风险。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b><b></b></p>
<p><b> 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b><b></b></p>
<p><b> 继续提高农民收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增强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巩固扩大传统消费,积极培育信息、旅游、文化、健身、培训、养老、家庭服务等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扩大消费信贷。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努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继续实施和完善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幅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增加品种和型号,扩大补贴范围,完善补贴标准和办法,加强对中标企业的管理和考核,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完善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和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小排量汽车购置税按7.5%征收。</b><b></b></p>
<p><b> 着力优化投资结构。</b><b></b></p>
<p><b> 各级政府投资都要集中力量保重点,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资金安排主要用于项目续建和收尾,切实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扎实推进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鼓励扩大民间投资,完善和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加强和改进投资管理,严格执行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和产业政策,切实防止重复建设。对有财政资金投入的建设项目,要加强全程监督,坚决避免以扩大内需为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确保公共投资真正用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b><b></b></p>
<h2><b>让人民批评政府</b><b></b></h2>
<p><b> </b></p>
<p><b> 【背景链接】</b><b></b></p>
<p><b> 在</b><b>2010</b><b>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指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不少领导干部在不同场合表示,欢迎媒体监督批评政府,多反映百姓呼声。这显示出中国在巩固经济复苏成果的同时,进一步奉行以人为本理念、广开言路、打造责任政府的决心。</b><b></b></p>
<p><b> <a name="_Toc276820581">【标准表述】</a></b><b></b></p>
<p><b> </b><b>[</b><b>原因</b><b>]</b><b>批评监督政府是现代国家每一个公民的权利,也是现代政府自我检视、自我完善的必要一环。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行政监察法、公务员处分条例规定,对公器私用打击报复批评者的官员进行行政处罚。</b><b></b></p>
<p><b> </b><b>[</b><b>条件</b><b>]</b><b>让人民真实、充分、善意地批评政府,帮助政府改进工作,应该从以下方面创造条件:</b><b></b></p>
<p><b> 第一,政府的工作应尽量公开透明,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及时公开政务信息,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b><b></b></p>
<p><b> 第二,要认真受理群众的批评,让群众的批评、监督、意见,能够得到认真地采纳,得到政府的尊重,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作为公民的荣誉感。</b><b></b></p>
<p><b> 第三,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保障制度,更要做到违法必究,让批评者不再担心受到报复或追究,而让报复者付出惨重代价。但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往往是“知易行难”。</b><b></b></p>
<p><b> </b></p>
<h2><b>财税制度改革</b><b></b></h2>
<p><b> </b></p>
<p><b> 【背景链接】</b><b></b></p>
<p><b> </b><b>2010</b><b>年</b><b>1</b><b>月</b><b>8</b><b>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会议时强调,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要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提高财政管理绩效。</b><b></b></p>
<p><b> <a name="_Toc276820583">【标准表述】</a></b><b></b></p>
<p><b> 当前,我国继续处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坚定不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更好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b><b></b></p>
<p><b> 要积极发挥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作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着力实施有利于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稳定的政策措施。要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注重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优化政府公共投资结构,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把更多财政资源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b><b></b></p>
<p><b>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要加快完善税收制度,坚持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要按照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规范专项转移支付,提高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要健全预算制度体系,逐步形成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完整的政府预算制度体系,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b><b></b></p>
<p><b>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财税工作的决策部署,推进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提高做好财税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财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引导广大财税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做到为国理财、为民服务,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b><b></b></p>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