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建老秘 发表于 2010-11-10 11:35:13

2011调研报告: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次深刻的经济产业和社会观念的革命,当前已成为世界各国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共识。长期以来,我市经济增长方式以高投入、高能源和资源消耗为主,已面临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已不适应低碳经济发展需求。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已不可逆转,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消费已成为我市转变发展模式、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三明市作为重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如何解决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建立清洁发展机制(CDM)、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是目前我市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br/>  一、当前我市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br/>  1、清洁能源发展面临挑战。在我市能源结构中,煤炭及火力发电的生产和利用占61.4%,清洁能源资源匮乏,地热能没有得到勘探和开发,太阳能利用开发还没有起步,农村沼气也没有得到全面普及,清洁能源资源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清洁能源的发展。只有水能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且水能比重下降,大部分水力发电站径流发电,靠天发电,受天制约,调峰能力差。<br/>  2、高耗能产业节能减排任重道远。在我市产业结构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造纸及纸制品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等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比重大,占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91.1%。当前,这些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又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有进一步发展趋势。一段时期内,这些产业面临严峻的产业转型和节能减排形势。2008年,我市单位GDP能耗1.923吨标准煤/万元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43吨标准煤/万元。2009年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2.48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累计下降49.8%,降幅居全省第二位,但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5吨标准煤/万元。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压力大。<br/>  3、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建立。三明作为沿海腹地欠发达地区,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滞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科技创新的机制不够完善,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和支撑作用还不够明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市场发育不全,科技在经济增长中所占份额偏小;经济发展对科技成果的吸纳能力不强,一些企业缺乏依靠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科技投入不足,社会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尚未形成。<br/>  4、体制机制缺位。我市低碳经济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环保设备、碳汇林业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低碳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具有低碳特征的文化、旅游、物流、金融、信息等第三产业发展也相对滞后。低碳经济发展尚未形成稳定的政府、企业等多元投入机制,金融体系对低碳技术和项目的支持力度不够,对高排放、高污染等行为的监督制约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强化。<br/>  二、我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br/>  1、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一是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化。清洁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基本保证,以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电、沼气、地热能、燃料电池等为主要方向,积极发展清洁及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逐步脱钩。二是积极推进低碳科技服务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基地的建设。三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低碳产业和服务业。积极推进研发设计、软件设计、建筑设计、咨询策划、文化传媒和时尚消费等创意产业,大力支持以创意设计工作室、创意产业园和文化创意体验区为载体的创意产业发展。<br/>  2、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碳汇林业。森林碳汇是目前最为经济的“碳吸收”手段。森林是利用太阳能的最大载体,它能够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是安全的、实实在在的减排,而且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投入少、成本低、简单易行,森林碳汇功能日益受到重视。专家研究表明,森林每生长出1立方米的蓄积量,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的氧气。发挥碳汇潜力,就是要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我市是南方重点林区、全国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林业用地面积2842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15亿立方米,竹林储量3.66亿株。森林资源和主要林产品产量,均占福建省的1/3左右,发展碳汇林业和农业潜力较大。要加强和改进林业生态建设和管理,扩大造林面积,提高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提高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促进三明碳汇林业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br/>  3、加快低碳技术推广和应用,打造新型绿色基地。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的核心之一,也是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三明来讲,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要引入低碳理念和规范设计,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引导风险投资,鼓励企业开发低碳先进技术;加快现有低碳技术推广和应用以及关键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加快低碳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成果的推广,为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加快经济转型提供有力支撑。<br/>  4、强化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构筑低碳产业发展平台。在重点企业、重点领域、重点城市先行先试,强化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重点行业中的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生产。积极构建“低碳经济发展区”“低碳工业园区”,&nbsp;从编制规划人手,编制低碳经济发展区、低碳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积极开展低碳经济的产业和园区试点工作,建立低碳经济产业示范园,逐步建立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坚持用低碳理念统筹城乡建设,走出一条具有三明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同时,根据中央和省里淘汰落后产能的部署要求,在水泥、冶炼、造纸等高耗能行业强力推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近期我市将安排52家“五小”企业被淘汰,其中小水泥企业30家、小冶炼企业13家、小造纸企业9家,为低碳产业“腾笼换鸟”,通过淘汰520万吨的落后水泥产能,为新上2200万吨的新型干法旋窑水泥创造了条件。<br/>  5、倡导低碳休闲生活方式,培育低碳旅游产业群。低碳生活已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时代精神与生活态度,而低碳旅游则是低碳生活的首选和不可或缺的内容。三明市现有森林面积2645.5万亩,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21个,森林覆盖率76.8%,被誉为“海西第一大氧吧”,平均每立方厘米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8.5万个,素有负氧离子&nbsp;“空气维生素”&nbsp;之美誉,有清新空气;净化血液,改善呼吸机能;要充分利用天然氧吧森林浴场的环境优势,赋予传统的森林生态旅游新元素,积极倡导各种低碳旅游的新时尚,引领广大旅游者把低碳作为旅游活动中自觉选择的新方式。<br/>  三、促进我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br/>  1、超前编制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各级要将低碳经济纳入“十二五”规划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与国家的“发展规划”、“能源规划”、“循环经济规划”和“节能减排规划”相衔接,确定三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注重发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公众等各类主体的积极性,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提出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并作为国民经济规划中的引导指标,形成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加强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引导,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向低碳转型。<br/>  2、加大财政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跟踪和关注国家、省和其他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新方向、新举措与新政策,充分利用国家逐步出台的相关产业政策,帮助相关企业申请项目资金。各级政府每年要拿出一定资金投入低碳项目试点,建立节能专项资金,对企业节能、低碳技术改造方面给予更有力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出台优惠政策,对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分别从土地、资金匹配、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市企业的碳排放量进行调查,摸清底数,根据国家有关统计指标及低碳经济派生出新的技术标准对企业进行评价,确定全市低碳技术水平的企业,并授予“低碳”标志称号。<br/>  3、加快低碳领域信息交流和技术应用。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清洁和高效能源技术将逐渐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技术,在这个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就能够抢占市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得优势。因此,要加快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强化低碳技术创新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大力应用包括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替代技术、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能源利用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绿色消费技术、生态恢复技术等,更大限度提高资源生产率及能源利用率。<br/>  4、加强低碳领域人才培养。发展低碳经济是个全新的理念和发展模式,需要加强低碳领域人才培养,特别要提高企业决策者的低碳意识和理念。要吸引相关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和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低碳研究队伍。要加强与国内外低碳领域先进地区、先进单位、国际相关组织、研究机构在清洁发展机制中的合作。要加强高校合作,利用高校人才济济,教学研究实力雄厚,成果丰硕的优势,借助三明林业产业院士工作站这一平台,利用北林大院士专家等高端人才团队优势,引进项目、资金、技术和智力,注重低碳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推广。<br/>  (作者单位:三明市旅游局)<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1调研报告: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