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老秘 发表于 2010-8-19 08:07:15

《中国共产党江津地方史》序言

<div style="TEXT-INDENT: 21pt"><span style="FONT-SIZE: medium"><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编修党史年,既是传统事业,更是政治建设,也是文化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岁月缔造的价值越来越被重视,鉴往知今,继往开来,面对各种新变化和新问题,要实行正确决策,必须有所借鉴和依据。《中国共产党江津地方史》第一卷的出版,正是适应这种需求,向读者和研究者快捷而全面提供江津历史发展变化的综合信息和确切资料,为科学研究服务,为跨越发展服务,实事求是总结江津地方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展示帅乡风采,记录进取足迹,是可喜可贺的盛事。</span></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 21pt"><span style="FONT-SIZE: medium"><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按照中共重庆市委的部署,《中国共产党江津地方史》规划为上、中、下三卷进行编修,一卷一个重要时段,一个时段承载一段辉煌。第一卷面世,正值改革开放30年,具有重大的鼓舞意义。重庆江津,长江要津,是山城,是江城,自强不息是山的品质,开拓开放是水的性情。江山之城,自有江山的品性。当我们静静地检索江津地方党的这一阕历史时,触着的是共产主义革命信念的庄严,有先驱者的孜孜求索才巍巍大观,有编修者的苦苦钻探才落落大满。历史如河,岁月如歌,历史既赋予现实以意义,又需要现实的承载,而现实是一种动态的存在,是“变”与“不变”的复合体,“变”的表征是时间的流逝,“不变”的表征是空间的凝固,只有在这种时空的构造中,地方党史文化才能得到充分的认识。修史存史,以史为鉴,资政育人,是全区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加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需要,是促进全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是构建和谐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span></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 21pt"><span style="FONT-SIZE: medium"><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中国共产党江津地方史》第一卷,以编年体例,全面记述了江津地方党组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活动的历史,系统总结了在这一断代内江津地方党取得胜利的经验和教训,以确凿的事实和生动的史料,表明中共江津地方党组织领导江津人民开展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鼎山几水聚风云,江津是个好地方。自1926年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就在江津这片土地上开展了前赴后继的革命活动,用鲜血和信念,铸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一个历史时段,染红一阕史册,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继者珍摄。
<div style="TEXT-INDENT: 21pt"><span style="FONT-SIZE: medium"><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中共江津地方党史有着鲜明的共性,也浸染着独特的个性。本卷史册全面地反映了江津地方党在民主革命时期23年间的发展轨迹,其间有4次党组织遭遇严重破坏的重大挫折,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先辈们以大智大勇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用生命和忠诚,谱写了壮丽的历史诗章,融汇进十九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之中。23载历程,是一个非常复杂、曲折因而内容极其丰富的发展过程,每一个时段都充满着挫折和失败,充满着奋斗和前进,但总的看起来,发展和前进是主流,江津先驱们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前列,英勇奋斗,为挽救祖国的危亡,争取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把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和革命信念熔铸入十九世纪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之中,以地方史的一角,辉映通史的辉煌。殷殷热血写春秋,江津先驱们的奋斗,赢得了江津的解放,使江津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新江津的主人,为江津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奠定了基础。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切为在民主革命时期牺牲的江津英烈都永垂不朽,一切为革命出过力的人都应受到后世的崇敬和怀念。</span></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 21pt"><span style="FONT-SIZE: medium"><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胡锦涛同志指出:“研究历史,了解现实,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和蓬勃发展的必备条件。只有对我们党的‘昨天’和‘前天’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好‘今天’的工作,才能担当起明天的历史重任。”该卷青史,承载的是江津地方党江津人民奋斗的昨天,其政治意义在于用事实说明了这样的真理:只有脚踏实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我们相信,党史之资政、教化的政治意义,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实现。</span></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 21pt"><span style="FONT-SIZE: medium"><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当前,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新时期指明了前进方向,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重庆市加快了建设步伐,江津被确定为重庆市6个区域性中心大城市之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呼唤鞭策着大作为和大发展。我们深信,历史文化深厚积累的江津,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span></span></div></span></span></div>

福建老秘 发表于 2010-8-19 08:12:27

<p><font face="Verdana">本书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系</font></p>
<p><font face="Verdana">列丛书之一,由州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负责选编而成。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抗日战争时期,恩施是国民党湖北省政府临时省会和第6战区司令长官</font></p>
<p><font face="Verdana">部驻地,也是中共鄂西特委在中共南方局直接领导下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font></p>
<p><font face="Verdana">针的重要阵地。八年抗战,恩施军民保家卫国、共赴国难,用血肉之躯筑成了</font></p>
<p><font face="Verdana">一道阻止日寇西进的前沿阵地、拱卫陪都重庆的重要屏障,成为整个中国抗日</font></p>
<p><font face="Verdana">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了许多令人景仰的英雄业绩。恩施人民爱国奉献、</font></p>
<p><font face="Verdana">团结统一、英勇奋斗、敢于胜利的民族精神,放出璀璨的光芒,使恩施由僻处</font></p>
<p><font face="Verdana">西南一隅的荒蛮之地成为当时万众瞩目的“六战区第一”,并永远激励我们奋</font></p>
<p><font face="Verdana">勇前进。八年抗战,还在客观上促进了恩施交通、文教、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font></p>
<p><font face="Verdana">。抗日战争,乃与改土归流、改革开放一起,被认为是推动我州近300年来历史</font></p>
<p><font face="Verdana">发展的三件大事。直到今天,我州仍保存有极其丰富的抗战文化资源,包括大</font></p>
<p><font face="Verdana">量遗迹遗址和图文资料。</font></p>
<p><font face="Verdana">&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抗战文化的保护、挖掘、整理、开发,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对于服</font></p>
<p><font face="Verdana">务学术研究、教育教学,对于提升州域历史文化品位、振奋民族精神,对于建</font></p>
<p><font face="Verdana">设和谐恩施特别是发展旅游文化,都有重要意义。早在1986年,州民族民间文</font></p>
<p><font face="Verdana">化艺术搜集整理领导小组就组织人员编辑了《黑夜里的火炬》(抗战时期恩施</font></p>
<p><font face="Verdana">文化史料汇编)。1995年,州政协文史委也编辑出版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font></p>
<p><font face="Verdana">周年专辑》第一辑、第二辑。此外,在每年出版的两辑《鄂西文史资料》中,</font></p>
<p><font face="Verdana">也征编有不少带有亲闻、亲见、亲历特点的抗日史料。2003年以来,州委州政</font></p>
<p><font face="Verdana">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对外交流需要,进一步提出建立文化大州的战略,并在</font></p>
<p><font face="Verdana">机构设置、资金投入、队伍建设、规划立法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落实,此</font></p>
<p><font face="Verdana">后,作为我州历史文化精华之一的抗战文化,与巴楚巴渝文化、土苗各族文化</font></p>
<p><font face="Verdana">、红色文化等,更加得到各方面有识之士的重视和比较系统的保护、挖掘、整</font></p>
<p><font face="Verdana">理、开发。200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州政府</font></p>
<p><font face="Verdana">成立了抗战文化资源抢救小组,组建了由文史、文物、史志、档案、图书、新</font></p>
<p><font face="Verdana">闻等部门专家学者参加的工作班子,在过去多年工作的基础上,对抗战文化资</font></p>
<p><font face="Verdana">源进行系统梳理盘查。为配合州政府这一工作,州政协也决定:一方面抽调政</font></p>
<p><font face="Verdana">协委员开展专题调研,形成提交州政府的《关于我州抗战文化资源问题的调查</font></p>
<p><font face="Verdana">报告》,一方面对历年来《鄂西文史资料》中的抗战史料进行系统选遍,由此</font></p>
<p><font face="Verdana">形成了奉献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恩施抗战文史资料》(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font></p>
<p><font face="Verdana">胜利60周年)。</font></p>
<p><font face="Verdana">&nbsp;&nbsp;&nbsp;&nbsp;&nbsp; 本书历时两年编写而成,共选编史料55篇,约40余万字,内容包括五个</font></p>
<p><font face="Verdana">部分:第一部分《战时经纬》,主要反映抗战时期恩施政治、经济、文教情况</font></p>
<p><font face="Verdana">;第二部分《战事履痕》,主要反映被称为“东方的斯大林革勒保卫战”的鄂</font></p>
<p><font face="Verdana">西会战始末,包括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石牌战役情况;第三部分《共赴国难》,</font></p>
<p><font face="Verdana">反映国、共两党及各族各界群众戮力抗日的情况;第四部分《人物写真》,则</font></p>
<p><font face="Verdana">记录了抗战时在恩施的部分重要军政人物、文化名流及英烈;第五部分《日寇</font></p>
<p><font face="Verdana">罪行》,则记载了日本法西斯残杀我同胞的累累罪行。所选史料文稿,大部分</font></p>
<p><font face="Verdana">来源于历史当事人的亲历、亲见、亲闻回忆录,少数篇目由县(市)史志办根</font></p>
<p><font face="Verdana">据有关档案文献提供。全书力图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反映恩施抗日斗争</font></p>
<p><font face="Verdana">各个方面的历史风貌,生动地展现恩施军民共赴国难的光辉历程。</font></p>
<p><font face="Verdana">&nbsp;&nbsp;&nbsp;&nbsp;&nbsp; 本书在编选过程中,得到了有关领导、专家、学者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font></p>
<p><font face="Verdana">持,全体编务人员也作出了最大努力,在此,对他们一并表示衷心感谢!由于</font></p>
<p><font face="Verdana">我们的知识及编辑水平所限,纰漏在所难免,敬希识者指正。</font></p>
<p><font face="Verdana"></font>&nbs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共产党江津地方史》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