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建议
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主的装备制造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的脊梁,是我市实施“工业强市”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决定我市在东北振兴中重新确定地位的关键因素。因此,充分利用国家“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发挥我市的基础优势,全面推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应成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中的重要课题和举措,也是我市工业经济实现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机遇。<br/> 一、认识决定发展、思路决定出路,新时期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是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强市之基、力量之源<br/> 众所周知,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领域和社会发展各方面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一直以来被誉为整个工业的“母机”,体现着一个区域的工业发展水平和整体竞争力。长春市作为以汽车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主、重化工业产业特征鲜明的东北城市,当前特别是在国家全面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和东北振兴规划步伐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推进工业强市就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因为这是我市产业发展的根、更是工业强市的魂。<br/> (一)回眸历史,认识偏差滞缓装备制造业整体发展步伐<br/> 回顾我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所给定的范围: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办公用品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武器弹药制造业等八大类中扣除有关消费类产品制造小类后的185个小类,覆盖了机械、电子、武器弹药制造业中生产投资类产品的全部企业。客观讲,我市的制造业实质上就是装备制造业。因为,从“一五”时期,国家在我市投资兴建的汽车厂、客车厂、机车厂、拖拉机厂、东北光学仪器厂,以及长春地方投资建设的试验机厂、机床厂、电炉厂、变压器厂、印刷机械厂等企业,就已经奠定了我市装备制造业的产业体系和企业基础。正如东北老工业基地其他城市一样,这些在解放初期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产业布局,让东北成为了共和国装备制造部,乃至现在我市的汽车、铁路客车等行走机械在全国都占有重要位置,我市的摩托车、汽车起重机、印刷机械、电炉等一大批产品在八十年代末期还享誉国内外市场。然而,随着东部沿海城市的开放、国家经济特区、开发区的加快建设,往日辉煌的东北却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中逐渐地淡出了中国经济发展主力军团,恰恰在这一时段受国家和吉林省在发展装备制造业认识上的偏差,我市除汽车以外的其他装备制造业也成为了被发展遗忘的角落,致使信息闭塞,行业管理松弛,一些重点产品萎缩,甚至消号。尤其是我市制造业中的机床、试验机、电炉、发电设备、拖拉机等原来具有一定优势的企业从“九五”开始,在产业发展定位调整中,由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扶持,从而在后续发展中与汽车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未能形成齐头并进的发展势头,从总体上滞缓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步伐。1995年末,全市除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外的其他装备制造业企业户数为815户,占当年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企业户数的26%;815户企业完成产值(当年价格)36.3亿元,占当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截止到2007年底,全市除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外的其他装备制造业企业是183户,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户数的17.9%;183 户企业完成产值82.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9%。由此可见,12年间,我市除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外的装备制造业企业户数减少了632户,产值占全市的比重下降了6.1个百分点。虽然数据有一定的不可比性,但是这种减弱的趋势是存在的。<br/> (二)审视现实,装备制造业结构失衡凸显发展弊端<br/> 一是我市以汽车为代表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装备制造业中优势最为突出,但本地为整车配套体系整体能力却较弱。首先,没有形成自主发展的地方汽车工业体系,为“工业强市”可提供财力的支撑度还不大。上海、广州等城市的汽车企业都是本地工业,是当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渠道。长春虽然已有中兴长铃分公司、恒力汽车公司和万荣专用车厂等整车生产企业,但都是近年来刚刚培育发展起来的企业,规模和实力还都较弱,对我市工业的拉动作用和财政收入的贡献率都很小。其次,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产品水平和配套能力滞后于整车发展,未能形成零部件企业与整车的协同发展。我市汽车工业中存在着整车企业强、配套企业整体能力弱的现象。一方面是配套规模较小。我市地方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一汽配套所占份额只有25%左右,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中度仅为17.8%,而日本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就达到68.2%。另一方面,专业化程度也较低,汽车零部件产品设计主导权在整车厂,零部件企业只是制造,且主要是生产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低的二、三级配套产品。此外,也缺乏完善的产品自主研发体系和检测体系,企业只能满足于为一汽配套、维持生存,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市场的能力不强。<br/> 二是轨道客车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但受关键技术和政策性因素制约区域配套能力自主度较小。受国家铁道部既有的采购体系限制,轨道客车配套能力依赖于南方城市较多。我市轨道客车的整车生产和核心技术在长春,但为其配套的零部件企业,绝大多数在江苏、浙江两省,我市自身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为整车配套的企业群较小,配套能力也较弱。同时,关键技术受制于国外企业,暴露出轨道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强。目前,长客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代表着国内城市轨道车辆设计的最高水平,设计和生产组装是由企业进行,但其核心部分?牵引系统来自于日本,转向架技术来自于韩国,信号系统来自于英国等等,说明在电力电子器件和控制技术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br/> 三是除汽车、轨道车辆外其他装备制造业保持住了一部分产业基础,但没有在企业重组改造、产业优化升级中做大做强。除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外,我市其他六大类装备制造业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基础,在全市工业中也占据着一定的份额。但从分类上看,各行业的总量偏小,缺乏带动作用和产业集聚效应的骨干龙头企业。2007年,我市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0.68%;专用设备制造业占0.77%;金属制品业占0.4%;电气及器材制造业占0.67%;通信及电子制造业占0.28%;仪器仪表制造业仅占0.09%。<br/> 四是制造业发展环境和思路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转变。近些年,我市制定过推动制造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但大多数是针对中央企业或少数大企业集团,没有形成对全市所有制造业企业的政策支持。有针对性地规划、引导和扶持制造业的中小企业的工作力度也不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技术、融资、人才、信息、法律等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特别是在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招商引资、项目投入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的工作力度不强。同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中梗阻”现象还时有发生。<br/> (三)展望未来,东北地区重要战略机遇期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br/> 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正面临着发展装备制造业难得的机遇。去年,国家已经正式批复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将东北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简称“四个基地、一个区”建设目标。这是国家在深入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进一步加快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实施,标志着国家已经将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艰巨任务历史地落在了东北区域。国家的这一决策符合世界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业产业转移的重点,这一趋势也刚好与东北三省的行业优势不谋而合。目前,按照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总体要求,东北地区各城市正在积极谋划建设发展的重点。如:沈阳将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型机械和大型成套装备制造业基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控机床及工具研发和生产基地,哈尔滨将建设国家发电和输变电设备研发与制造基地,大连将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船舶制造基地,我市则正在致力建设全国重要的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制造及出口基地、国家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基地。改革开放事实证明,国家任何一次重大战略的实施和推进,都将惠及部分城市和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概莫如此,深圳、广东亦如此。坦诚讲,在2003年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时,我们在把握机遇、争取项目上就已经落后于沈阳、大连和哈尔滨三市。如今面对国家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历史机遇,我们务必要增强机遇意识和抢抓机遇意识,做到早定位、早谋划、早建设,努力在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规划、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装备制造业基地历史进程中强基础、扩总量、调结构、上水平,切实将装备制造业纳入我市“重点产业”发展行列,形成“第十一大产业”?装备制造业。 (附,近年来除汽车以外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及行业排名情况图表)<br/> 二、基础就是潜力、优势就是竞争力,强势推进装备制造业“多业”并举是实现工业强市战略的方向所在、希望所在<br/> 综观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汽车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优势明显,但也存在发展隐忧;其他装备制造业有基础,但也亟待突围发展。当前,我市要想在实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打造国际竞争力装备制造业基地进程中赢得先机,关键在于如何将汽车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既有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将除汽车以外的其他装备制造业基础资源迅速巩固提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东北装备制造业振兴的历史洪流中,共享国家政策机遇,实现我市装备制造业产业的崛起之梦。<br/> (一)高擎汽车整车旗帜,做大做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br/> 1.继续加大对一汽集团的支持力度,使一汽集团尽快做大做强,全面提高长春整车核心竞争能力<br/> 一是加快实现一汽集团整车100万辆扩能目标。全面落实省市政府出台的支持一汽集团快速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建设的步伐,确保满足一汽集团新建整车项目和主机厂100万辆产能扩张目标得以实现的水电气热和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资源的保障措施。<br/> 二是全力扶持一汽集团在长春全面建设总部经济。按照建设“无限大一汽和有限区域空间产能”的指导思想,积极谋划一汽集团在长总部经济建设,重点是围绕一汽集团发展战略,打造一汽集团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创造区域最优环境,支持一汽集团按自身发展需要重组国内具有发展潜力的整车企业,支持一汽深化与国外主机厂的战略合作。<br/> 三是创造条件全面提升区域物流水平和能力。重点解决我市交通运输能力的瓶颈制约,吸引更多的配套企业在汽车产业开发区积聚,缩短配套半径,降低运输成本,扩大现有保税仓库的面积,完善功能;创新物流模式,大力支持第三方物流公司发展,全面提升区域物流为一汽扩能发展和总部经济建设的保障能力。<br/> 2.着眼于整车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实施与一汽差异化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我市优势资源,引进或重组成立新的整车生产企业。坚定不移地支持中兴集团二期工程尽快投产或促进中兴汽车的进一步重组,并尽可能在短时间内达产达效。同时,利用汽车工业新一轮重组的战略机遇,要加大招商力度,针对长春市整车产品不完善的交叉型乘用车、微型面包车、轻型车、专用车的整车生产企业给予相对应的优惠政策,吸引来长春投资建厂或重组我市现有企业。<br/> 3.加大整车研发的投入力度,加快汽车产业人才资源的培养,提升主机厂核心竞争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全市原有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区的基础上,结合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集群建设,走做大做强之路。推进与世界知名企业的合资合作,支持和鼓励一汽集团不断提升自主研发投入和制造水平,提高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鼓励合资企业整车产品出口,快速提高出口产品份额,使我市汽车产业进一步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利用我市优势的教育资源,加快汽车人才培养。<br/> 4.围绕长春市整车产能扩能,加快关键零部件项目的引进与建设,保证零部件与整车同步发展。要充分利用长春市现有和未来建设主机厂的优势,支持一批发动机、变速箱、汽车电子、车桥等零部件项目建设,积极引进一批国际上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雄厚的零部件生产厂商,特别注重引进长春市未来产能扩张的整车企业原配套供应商到长春建厂。同时,也要对长春市现有零部件企业的组织结构、资本结构和产品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以适应长春市未来整车扩能的变化,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工业体系。<br/> 5.密切与北车集团战略合作关系,以长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为契机,迅速扩大和提升我市轨道交通装备产能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大与北车集团的合作力度,紧紧依托轨道客车股份公司等优势企业,尽快建设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研发、检测、制造、维修、配套、服务集中区,完善专用园区的载体功能和产业链条,促其成为我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和加速器,进而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竞争力最强、产品结构合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铁路客车和城市轨道车辆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目前,园区正在启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动工,轨道客车公司高速列车工程试验中心项目也正在积极建设之中。<br/> (二)紧扣振兴创新主题,助推传统装备制造业再展雄风<br/> 1.加快长春农用运输机械制造基地发展。紧紧抓住农用运输机械制造基地建设的有利契机,加快农业机械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同时大力扶持和培育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中机北方机械有限公司等行业核心企业,带动本地机加企业为其配套,同时吸引更多的域外配套加工企业向这里集聚。力争从2008年开始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实现产值300亿元,实现利税20-30亿元。<br/> 2.加快长春大吨位电炉基地建设。随着国内钢产量的逐年增加,使用高效、节能的大吨位电炉已成为必然。目前,国内70吨以上的大吨位电炉多数进口,其价格高于国内同类产品5倍多。而长春电炉有限责任公司(原机械部重点企业),是国家重点生产成套工业用电炉冶炼设备的专业厂家,我国第一台炼钢电弧炉的诞生地,电炉行业的排头兵。主要产品:30-100吨炼钢电弧炉、钢包精炼炉,具有生产200吨精炼炉的能力。其中炼钢电弧炉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并出口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越南、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基础和优势依然存在。下一步,要重点依托长春电炉有限责任公司在国内行业中排头兵的带动作用,在二道工业集中区加快建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现代化大吨位电炉基地。<br/> 3.加快长春铸造基地建设。长春市拥有汽车、机车、客车、拖拉机、机床等数百家机械工业企业,铸件需求量大,每年约需近百万吨,而全市的产量为35万吨,且绝大多数铸造企业规模小,品种少,产能低,产品落后,与我市装备制造业对铸件的“大、急、特、高”的要求相差很远,致使三分之二的铸件要从外地购进,既增加了配套成本,又不能保证交货日期。我市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如一汽铸造有限公司、长春维鑫铸造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主体,在德惠市米沙子镇构建长春市铸造中心,努力形成年产百万吨铸件的生产能力,为长春市汽车、客车、农用机械、印刷机械、机床、电炉等企业配套服务,同时也完善了我市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条。<br/> 4.加快长春印刷机械制造基地建设。目前,在印刷机械制造方面,我市的长春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包装印刷联合会副理事企业,主要产品有QZK1550切纸机系列、分切机、升降机等,其中:系列QZK1550切纸机已申报国家名牌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分切机填补国内空白,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br/> 下一步要以长春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成立由多个分公司联合组建的集团公司,开发生产切纸机系列、胶订机系列、包装机系列等三大系列产品,将公司建成国内印刷包装机械装备的重要生产基地,使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提升到50%以上。<br/> 5.加快长春航天航空装备制造基地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启动大飞机制造战略机遇,以我市航天航空人才、技术和优势企业为基础,以长春航空液压控制有限公司异地搬迁至高新开发区为契机,加快建立我市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通过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辐射能力,尽快形成我市航天航空装备产业的集聚,努力在国家大飞机制造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为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发展多做贡献。<br/> 同时,按照培植、恢复和发展骨干企业的总体要求,下一步我市还要按照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如,长春三鼎变压器有限公司、杭州机床集团长春一机床有限公司、吉林柴油机集团有限公司、长春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吉林东光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在政策和税收方面给予大力倾斜,尽快将其做大做强、为我市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储蓄力量。<br/> 三、整合资源、协同发展,创造装备制造业内外联动开放合作竞争新局面是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根本途径、必然趋势<br/> 装备制造业基础性强、关联度高,发展装备制造业需要自力更生,但更需要开放合作。特别是当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东北振兴规划全面实施进程中,统筹域内外优势资源,建立区域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同盟,完善装备制造业技术共生、共享机制建设,这是我市发展装备制造业,扩大总量、提升能力和核心竞力的现实举措和必由之路。<br/> (一)树立全面开放合作的竞争理念,在东北地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中发展壮大自我<br/>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是新时期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纲领,客观上也为东北地区加强区域合作创造了条件和发展基础。特别是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方面,我市必须着眼于东北地区发展全局,坚持产业优势互补、差异发展的原则,积极开展与东北地区其他城市的战略合作,明确各自在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和方向,进而形成东北区域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合力。下一步,我市将利用东北4+3市长峰会的契机,探讨区域内装备制造业总体发展格局,建立发展合作的利益共同体,增强东北区域整体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br/> (二)探索建立完善核心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紧紧依托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整车发展提升共性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br/> 1.着眼于整车发展趋势,建立依托整车促进整车的零部件研发体系建设。零部件工业是汽车工业的基础。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零部件工业的支持,汽车工业的发展就缺少根基,也就没有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借鉴国外零部件带动整车发展经验,我市应着力加大零部件研发体系建设力度,本着依托整车、促进整车的原则,以富奥汽车零部件公司改制为契机,充分发挥我市国家及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政策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零部件龙头企业,进而带动形成一批自主研发能力强、市场带动作用大的零部件产业集群。同时,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采取“先国内、后国外”、“先主机、后社会”、“以点带面、试点先行、逐步铺开”的办法,全面拓展零部件市场空间,从而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锻炼队伍、提高能力、创造效益。<br/> 2.着眼于产业趋势前沿,建立共性技术研发、设计专业机构,提升共性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能力。共性技术是一种能够在一个或多个行业中得以广泛应用的,处于竞争前阶段的技术。共性技术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目前我市装备制造业现状看,汽车、轨道客车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与其他传统装备制造业技术有其相近性,关键是如何针对这些共性技术的生成、共享上加强平台建设、强化机制建设。为此,要鼓励建立共性技术研发、设计专业机构,采取社会化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办法,加大对产学研的支持力度,加速产学研成果的转化速度,力争使共性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br/> (三)加大政策扶持服务力度,全面打造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最优区域和一流发展环境 <br/> 1.加紧制定《长春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以规划促发展、以规划引导发展,结合长春市产业发展推进计划实际,积极研究制定我市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指导思想、任务和目标,进一步明晰发展重点和方向,努力在具体保障措施上用真劲、出实招。<br/> 2.加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扶持力度。按照完善职能、强化服务的原则,在不增加人员编制的前提下,建议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纳入现汽车办管理职能之中,充分利用现有财税优惠政策扶持装备制造业尽快发展壮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时出台加快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意见,进一步加大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我市装备制造业尽快做大做强。easedgelage
Nedujieod. http://cieodjuf.he 加大政策扶持服务力度,全面打造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最优区域和一流发展环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