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将秘书 发表于 2009-10-30 08:00:37

“南方谈话”以来中国私营经济的变迁

 从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并发表重要讲话,到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十年,是中国改革史上具有十分重大意义的十年,更是中国私营经济发展进程中最具突破性的十年。在这十年里,私营企业驶入了快车道,并真正融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同其他经济成分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逐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中发展最快的部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中的亮点,成为吸纳就业渠道中的主渠道,成为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依托中的重要依托,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div><font face="宋体" size="4"></font>&nbsp;</div>
<div align="center"><font face="黑体" size="4">十年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态势及特色</font></div>
<div align="center"><font face="黑体" size="4"></font>&nbsp;</div>
<div><font face="宋体" size="4">&nbsp;&nbsp;&nbsp;<font face="楷体_GB2312"> (一)私营企业的户数高速增长</font></font></div>
<div><font face="宋体" size="4">&nbsp;&nbsp;&nbsp; 1992?2002年,私营企业的户数从14万户增加到243.53万户,增长了约17.4倍,平均每年增长33.04%。2002年比上年同期增加40.67万户,增长20.05%。同期,国有企业户数为117.25万户,减少14.53万户,下降11.03%;集体企业户数为188.59万户,减少32.26万户,下降14.61%;外商投资企业为20.81万户,比上年增加2.84%;联营企业为3.63万户,减少0.84万户,下降18.74%。在这十年里,私营企业户数的平均增长速度,比国有企业高36.6个百分点,比集体企业高40.6个百分点,比外商投资企业高近31个百分点,比联营企业高37个百分点,是各种所有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分。</font></div>
<div><font face="宋体" size="4">&nbsp;&nbsp;&nbsp; <font face="楷体_GB2312">(二)私营企业注册资金大幅增加</font></font></div>
<div><font face="宋体" size="4">&nbsp;&nbsp;&nbsp; 1992?2002年,私营企业注册资金由221亿元增加到24756.22亿元,增长了112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0.30%。2002年比上年同期增加6543.99亿元,增长35.93%。同期,国有企业注册资金增长了644亿元,仅增长了0.014%;集体企业注册资本仅为9945亿元,反而减少了862亿元,下降38%;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为5521.19亿美元,增长了9.16%。在这十年里,私营企业的注册资金的平均增长速度,比国有企业高50个百分点,比集体企业高58.3百分点,比外商投资企业高43个百分点,是各种所有制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大的。</font></div>
<div><font face="宋体" size="4">&nbsp;&nbsp;&nbsp; <font face="楷体_GB2312">(三)私营企业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font></font></div>
<div><font face="宋体" size="4">&nbsp;&nbsp;&nbsp; 1、私营企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2年,从注册资金上来看,全国注册资金在100?500万元的私营企业达32.74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22.54%;在500?1000万元的达5.37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41.28%;在1000万元?1亿元之间的达3.43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48.65%;1亿元以上的有658户,比上年同期增长71.80%。这表明,在私营企业群体中,企业规模日趋扩大,且大企业增长迅速。从雇工人数来看,雇工在100?500人的私营企业有3.07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1.18%;雇工在500?1000人的为1.44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98倍;雇工在1000人以上的有527户,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6.38%。雇工人数在500?1000人的私营企业的增长速度和幅度都十分突出,这是中国私营企业进入全面成长期的重要标志。从注册资金和雇工人数两大指标的结构来看,中国现阶段私营企业的规模和增长速度之间呈现极其明显的正相关态势,私营企业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font></div>
<div><font face="宋体" size="4">&nbsp;&nbsp;&nbsp; 2、私营企业实现的产值,消费品零售额不断提高。全国私营企业实现的产值由1992年的20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5338亿元,增长了74.3倍,平均每年增长53.96%;2002年比上年同期增加3021.01亿元,增长24.53%。实现的社会商品零售额由1992年的91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7929.44亿元,增长了87.13倍,年均增长56.32%;2002比上年同期增加1684.44亿元,增长26.97%。</font></div>
<div><font face="宋体" size="4">&nbsp;&nbsp;&nbsp; 3、私营企业缴纳的工商税收逐年增长。全国私营企业工商税收由1992年的4.55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945.62亿元,增长了208倍,年均增长70.52%。2002年的私营企业比上年净增284.68亿元,增长43.07%。全国个体工商业税收由1992年的176.61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1004.98亿元,增长了5.6倍,年均增长18.99%。这两个指标都清楚地表明个体工商户的贡献明显地低于私营企业。私营企业缴纳工商税收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呈逐年上升趋势。</font></div>
<div><font face="宋体" size="4">&nbsp;&nbsp;&nbsp; 4、私营企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1992?2002年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已从232万人猛增到2002年的3409.3万人,增长了近15倍。2002年比上年同期增加695.44万人,增长30.83%。其中,投资者人数为622.82万人,增加161.98万人,增长35.15%;雇工人数为2786.49万人,增加533.46万人,增长23.68%。新开业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759.42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36.94万人,增长22%。其中,投资者人数150.65万人,增长27.06%;雇工人数为608.77万人,增长20.81%。吸纳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58.28万人,其中有10.69万人成了私营企业的投资人。2002年全国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净增695.44万人,相当于每天解决1.9万人就业。这充分表明,私营企业不仅在创造社会财富、增加政府税收、繁荣市场、方便群众生活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且也为吸纳就业,促进社会稳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font></div>
<div><font face="宋体" size="4">&nbsp;&nbsp;&nbsp; 5、私营企业的出口创汇能力明显增强。1992年,全国出口创汇私营企业只有2230户,出口创汇折合人民币仅10亿元。2002年出口创汇的私营企业已高达18210户,增长了8倍多,出口创汇折合人民币1329.97亿元,增长了133倍。2002年与上年同期相比,出口创汇企业户数增加了1852户,增长11.32%;出口创汇增加416.49亿元人民币,增长45.59%。其中,北京、辽宁、吉林、江苏、河南、湖南、宁夏等省(区、市)增长较快,增长比率都在100%以上,陕西、新疆实现了出口零的突破。仅福建漳州市就有20多种产品出口,创汇15.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51%;厦门市创汇私营企业516家,新增152家,同比增长42.22%,出口创汇75.47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71.2%。私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和外向度明显增强,已成为中国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利用国际资源的重要生力军。</font></div>
<div><font face="宋体" size="4">&nbsp;&nbsp;&nbsp; <font face="楷体_GB2312">(四)私营企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font></font></div>
<div><font face="宋体" size="4">&nbsp;&nbsp;&nbsp; 2002年,全国共有从事信息咨询服务业的私营企业9.07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36.21%;注册资金645.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58%。从事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的私营企业4.78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37.88%;注册资金达374.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75%。新增信息咨询服务业和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私营企业达44347户,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1.70%,是所有行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标志着我国高新技术私营企业已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从产业结构角度来看,一、二、三产业户数所占比例分别为1.76%、36.44%、61.80%。在第三产业中,从事信息咨询服务业和计算机应用服务业所占的比例,较上年同期提高了0.92个百分点。从地区分布来看,上海、江苏、山东、四川等省市的信息服务业和计算机产业发展最快,增长比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标志着私营企业中的信息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服务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font></div>
<div><font face="宋体" size="4"></font>&nbsp;</div>
<div align="center"><font face="黑体" size="4">促进私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建议</font></div>
<div><font face="宋体" size="4"></font>&nbsp;</div>
<div><font face="宋体" size="4">&nbsp;&nbsp;&nbsp; 在不远的将来,对于私营企业而言,优惠政策的魔棒将渐渐地失去魔力而且退居第二线,只有良好的环境和市场空间具有魅力。所以,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为私营企业的发展营造宽松的政策体制环境,不仅意义非常而且是当务之急。</font></div>
<div><font face="宋体" size="4">&nbsp;&nbsp;&nbsp; <font face="楷体_GB2312">第一,进一步提高认识,积极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font>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外乎是体制性问题,政策性问题和工作中的问题,但是,最紧迫的、最根本的大问题仍然是认识问题,那就是上上下下对发展非公经济之于富民富国的重要性尚未形成共识。这在非公经济欠发达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一个地区的发达与否,并不在于资源的多寡,关键在于思想意识的落后与先进。我们的明天完全取决于我们今天的认识和行动。思想是行动的基石。只有思想解放了,认识提高了,共识形成了,方能以更广阔的思路,更创新的思维,更开拓的举措推进发展。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尤其是提高各级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同志的认识,是当前发展非公经济的一个重要前提。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不要热衷于指手画脚,而应当在出主意、给政策、搞服务、创环境上下功夫,强化服务意识,真心实意地为百姓创业和私营企业发展服务,真心实意地支持私营经济的发展,真心实意地保障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一个让投资者感到开心、让私企感到愉快、让创业者感到高兴的宽松愉快的发展环境。</font></div>
<div><font face="宋体" size="4">&nbsp;&nbsp;&nbsp; <font face="楷体_GB2312">第二,要突破传统国有经济理论束缚,为非公经济的市场准入提供制度保障。</font>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要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要求,为非公经济的市场准入构筑制度基础,就必须突破和摒弃传统国有经济理论的束缚。一是要摒弃“国有经济偏好论”,实行国有经济与非公经济一律平等论。这是后WTO时代唯一正确的选择。二是要突破“国有经济主导作用论”,恢复市场竞争的权威。真正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三是要扬弃“国有经济控制论”,将各种所有制经济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之中,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资本等相互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总之,非公经济从业领域要从“有限准入”转变到“非禁即入”,就是除国家明令禁止进入的领域都可以进入;要实行“外入内准”,就是允许外资进入的经营领域,同样允许非公经济进入;实行“国控民参”,就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垄断行业,在保持国有股的相对控股地位的条件下,积极吸纳非公企业参股。</font></div>
<div><font face="宋体" size="4">&nbsp;&nbsp;&nbsp; <font face="楷体_GB2312">第三,加强金融扶持力度,切实解决私营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问题。</font>私营企业要发展壮大,大都受到资金、信贷方面的制约和困扰,政府应支持、鼓励和引导各商业银行进一步开发、开放适合私营企业的贷款品种,根据企业规模和发展速度在信贷上给予优惠。对其中规模较大、发展前景看好、效益好、信誉度高的私营企业,在金融结算、服务、利率政策等方面享受与国有、集体、外资企业同等的待遇。</font></div>
<div><font face="宋体" size="4">&nbsp;&nbsp;&nbsp; <font face="楷体_GB2312">第四,适度发展民营经济园区,为非公经济营造大发展的春天。</font>中共十六大以后,一个让非公经济人士想干事业、能干成事业的创业氛围正在形成。但是,不和谐的因素仍在“春天”里弥漫着。为此,我们应当在整体环境并不十分和谐的条件下,为非公经济发展创造一个最安全、最适宜的“制度空间”,就如同在北方的冬天里搭建“塑料大棚”。在民营经济园区里为私营企业营造一个“春天”的“小特区”。这样做,一是有助于减少一些“三权在上”部门的干扰,使私营企业能在小环境中快速成长;二是可以通过集中“能人”而形成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做大市场空间,形成新的生产力增长点;三是能够吸纳城郊富余劳动力就业,进而推动城镇化进程;四是能够加快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速度并拓展其放大效应。</font></div>
<div><font face="宋体" size="4">&nbsp;&nbsp;&nbsp;<font face="楷体_GB2312"> 第五,改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要坚持与时俱进,常抓不懈。</font>改革开放以来,非公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越来越好,非公经济发展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事实表明,非公经济发展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对环境要求就越迫切;非公经济发展的规模越大,水平越高,对环境的要求也就会越来越严格。随着非公经济日趋活跃和繁荣,改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也将变得更加复杂,并永无止境,因此,要坚持与时俱进,常抓不懈。</font></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方谈话”以来中国私营经济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