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p align="center">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p><p align="center"> </p>
<p align="center">马国林</p><br/>
<p>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近几年,我省在海西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p>
<p>农村土地流转健康</p>
<p>有序推进</p>
<p> 我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经历了零星自发流转、规范有序流转和加快发展阶段,至2008年底,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164.67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1524.72万亩的10.8%。</p>
<p> 全省土地流转总体趋势良好。一是农村土地流转伴随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日趋活跃,流转面积呈规模化、集中化的趋势。二是土地流转形式多样化,有转包、出租、转让、互换、入股等几种形式,主要以出租和转包为主。据统计,2008年底通过出租的耕地74.46万亩,占流转总面积45.22%;通过转包流转的耕地60.97 万亩,占37.03%。三是土地流转对象多元化,最早从四荒地、林地、山地开始,扩展到农户家庭承包地;土地使用权流转也由原来在亲戚、同村、同组成员之间流转,扩展到外村、外乡、外县甚至外省。土地流转主体由原来的农户、种植大户,扩大到工商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实体。四是土地流转经营市场化。土地流转的经营主体,都以市场化和商品化为导向,流转的土地主要用于发展名特优农产品生产。通过农业“五新”技术应用、农业品牌培育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来提高农业的有机构成,逐步达到农产品生产“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的目的。</p>
<p>土地流转的成效日益显现。一是促进农村劳动力的稳定转移。农村土地流转有效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解除农民离乡离土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力摆脱土地的束缚,向非农产业和社区以外转移,向城镇和工业园区集中。到2008年底,全省农村劳动力已有55%转移到非农产业。二是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对当地优高效益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的形成起到催化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一批经营大户,示范带动了周边农户,有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三是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流转实现土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为拥有资金、技术、生产管理经验及市场营销渠道的农业龙头企业、工商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种田大户创造了规模经营的条件。据统计,到2008年底,全省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4804个,通过土地流转,建立种植基地(包括林竹)3268万亩,水产养殖基地323万亩,实现销售收入1435亿元,带动农户615万户,农民收入199亿元。四是土地流转克服了家庭分散经营存在的生产盲目性大、技术含量低、抵御风险能力差和经营效率低下的缺陷,增强了农业大规模吸纳新技术和社会投资的能力,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快了农业转型升级步伐,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和提升。</p>
<p>做法与经验</p>
<p> 主体明确。农民是依法享有和行使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的主体,也是农村土地流转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各地在推进土地流转中,自觉维护农民的承包权益,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和“不改变农业用途”的原则,规范有序地引导和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没有出现纠纷和群众上访,既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又维护了农村的安定稳定。</p>
<p> 行政引导。各地始终把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作为遏制耕地抛荒、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分别成立了以党政分管领导为组长,农业、林业、国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土地流转工作的政策宣传、招商引资、规范管理和优质服务等工作,在扶持政策、机制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出台了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意见,有力推动土地流转和现代农业发展。</p>
<p> 产业带动。各地市坚持把农业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土地流转的关键环节,积极开展农业项目招商引资,以项目促流转。许多市县制定出台了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鼓励种植大户或农业龙头企业围绕当地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土地流转,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有的地方积极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土地流转,建立生产基地,延伸产业链,形成了土地流转与特色产业互动发展的良好势头。</p>
<p> 规范运作。许多市县建立了土地流转动态监测制度,将各乡镇、村的土地资源信息、土地续包、流转及寻租信息在网上公布,让投资者第一时间掌握相关信息。同时,建立和实施了土地流转合同登记备案制度、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由乡镇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所负责对流转双方进行指导,规范合同签订,保证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p>
<p>发挥政协组织</p>
<p>推进土地流转的作用</p>
<p> 引导规范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可以利用人才、技术、信息等优势,引导帮助县、乡、村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收集发布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建立完善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台账,加强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同时,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组织政协委员了解土地流转各方是否按合同履约,是否坚持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的原则。对损害农民利益和以行政命令强行流转的,要给予批评纠正,以保证党的农村土地政策的落实。</p>
<p> 发动企业家帮助培育规模经营主体。充分发挥政协组织联系面广的优势,引导企业家和个体工商户参与土地规模经营开发,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积极总结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发动企业家在农村建立生产基地,与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通过培育典型,引导农村土地规范流转。发动企业家为家乡培育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有技术、会管理、懂经营的新型农村致富带头人,为土地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建设献计出力。</p>
<p> 积极营造土地流转良好氛围。各地政协可通过与当地主要新闻媒体合办栏目等形式,大力宣传农村土地流转的重大意义和相关的法律政策。充分发挥政协反映社情民意“直通车”的作用,及时反映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愿望和诉求,积极帮助基层协调解决在土地流转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与政府部门联系,沟通协调金融、财政等部门在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等方面,对土地流转、规模开发的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凝聚各方力量,营造土地流转的良好氛围。</p> <p align="center">流出效益 转出生机</p>
<p align="center"> </p>
<p align="center">我省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研侧记</p>
<p align="center"> </p>
<p align="center">本刊记者</p><br/>
<p>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民革福建省委员会提交的《关于创新我省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建议》提案被确定为2009年省政协重点提案。今年6月,省政协叶继革副主席带领省政协提案委员会、民革福建省委员会和提案承办单位省农办、农业厅、国土资源厅、农村信用联社等部门,赴三明、漳州开展专题调研。记者有幸跟随其中,感受到了土地流转中新农村建设呈现出的新的活力。</p>
<p>三明行</p>
<p>调研组的第一站是三明,在这座山城,他们调研了2个县——沙县和清流县。这2个县是三明土地流转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富有成效且特点明显。</p>
<p>先说说沙县。据了解,目前全县共流转耕地面积11.3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0.1%,比例之高,算得上全省之首。究其原因,是由于近年来随着沙县小吃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全县8.9万的农村劳动力就有5万多人外出经营沙县小吃,土地闲置现象日益突出,农民流转土地意愿强烈,民间自发流转土地现象悄然兴起。沙县党委和政府及时因势利导,于2006年开始在全县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经过3年多的努力,大部分抛荒地已得到复耕,机耕作业面积占全县播种面积的29.5%,提升了农业的综合效益,也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p>
<p>当调研组冒着大雨到清流县花卉交易市场调研时,欢迎他们的礼物体现了当地的特色——一捧插满各种鲜花的花束。这几年,清流县紧紧抓住当地农民流转土地意愿强烈的机遇,注重引导、注重规模、注重效益,围绕重点产业目标求发展,培育了水产、烟叶2个产值超亿元产业,并形成了闽西北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销售集散中心和信息中心。</p>
<p>土生土长的人们(片段一)</p>
<p>记者看到李海华的时候,他正在为鲜花装箱,此时他已经在嵩溪镇的一家花卉公司工作3个月了。</p>
<p>当4年前李海华踏进郑州大学的校门时,怀揣的是毕业后在城市开创一番事业的决心。从清流县嵩溪镇走向外面的世界,他没有丝毫回去的打算。但毕业后找工作的过程并不如意,无奈之下李海华回到家乡想休息一段时间。这期间,他进入一家花卉公司工作,但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念头,心中的梦想依然留在了城市之中。好在他是个踏实、勤奋的人,即使是试试看也要认真去做。</p>
<p>没想到,这一试竟一发不可收,凭借着年轻人的闯劲和大学生的知识,他很快融入到现在的角色中。如今,他每月鲜花的销售量已达7万多元,产品销往全省乃至全国。“在农村就业很有奔头。”李海华现在感受到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但是,我还会到城市中去,或许是带着自己的花卉公司去。”自豪的话语透出这个扎根在农村的大学生心中更大的梦想。</p>
<p>漳州行</p>
<p> 漳州市的农村土地流转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一开始基本上处于农户自发流转状态。1999年,二轮延包基本结束后,针对土地流转中一些无序、混乱问题,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漳州市农村农民集体所有耕地使用权流转规则》,第一次对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做出明确规定。为把土地流转引向连片集中成适度规模,2001年底,市政府制订了《关于积极稳妥推进耕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土地使用权流转行为。2002年,又制订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的意见》。此后,市委、市政府在每年下发的农业农村工作意见中,又多次对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进行强调和部署。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土地整理政策,积极推动全市农村土地流转。</p>
<p>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全市农业已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成为全国重要的创汇农业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对台农业合作基地等。2008年,全市农民年均纯收入6506. 2元,增幅居全省第3位。</p>
<p>土生土长的人们(片段二)</p>
<p> 黄小明肤色黝黑,一看就知道是常年在田间地头晒出来的。当改革开放的浪潮一浪比一浪高的时候,越来越多的闽南人离开家乡到外面的世界闯荡,而这个农民却留了下来。因为,“在农村照样可以做出成就。”黄小明如是说。</p>
<p> 2003年,他在家乡漳州市海澄镇溪北村创办了农鑫果蔬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至目前,合作社拥有社员168个,固定资产380多万元,生产基地6000亩,全村基本形成了高优高值蔬菜生产、马铃薯种植两大支柱产业。其中,仅冬季马铃薯就可创产值570万元,为当地的农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合作社也成为溪北村及周边村农民增产增收的纽带和桥梁。黄小明也于2007~2008年连续两年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p>
<p>希望,在田野上</p>
<p> 三明和漳州之行,给调研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一致认为,我省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基础好,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积极稳妥推进,有利于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有利于促进农村各种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有利于防止土地抛荒和粗放经营,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央提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任务的落实。同时,调研组根据实地走访的情况,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对一些新出现的情况也将与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作进一步的探讨。正如省政协副主席叶继革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所说:“撂荒的土地复耕了,规模产业增多了,农民的收入也增加了,这些都告诉我们,土地流转是一件惠民的大好事。但是,这件惠民的大好事能否进一步得到提升,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工作机制怎么进一步完善,流转市场怎么进一步搞活,中介服务怎么进一步优化,典型示范怎么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怎么进一步做强等等。总之,中国的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希望和出路还是在农村。相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持续运作,以及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贡献智力,我们的土地流转工作一定能为海峡经济区的新农村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p> <p align="center">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意见和建议</p>
<p align="center"> </p>
<p align="center">省政协重点提案督办调研组</p><br/>
<p> 在这次调研过程中,调研组的成员看到了土地流转的有序推进和农民从中获得的实惠,也看到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调研结束之后,调研组经过多次讨论,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积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和海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p>
<p> 一、切实落实和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规范有序流转奠定基础。一是妥善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的延包遗留问题,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全面发放到户。二是认真清理、整理和永久管理好土地承包档案资料。三是探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四是深入研究“长久不变”对承包合同、经营权证书、流转期限、征地补偿计算年限等影响,提出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制度的建议。</p>
<p> 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一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价格等都要由流转双方平等协商确定。二是加强流转规范管理。实施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推行流转合同规范文本,指导流转合同签订,开展流转合同鉴证,健全登记备案制度。三是加强流转用途监管。农用地流转不得改变农业用途,确保农地农用。属于基本农田的,流转后不得改变基本农田性质,不得从事种树、挖鱼塘、建造永久性固定设施等破坏耕作层的活动。四是做好纠纷争议仲裁。发生纠纷或争议时,流转双方可自行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乡镇或农业部门调解,不愿协商调解的,也可以直接到法院起诉。五是坚决纠正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重点纠正和查处违背农民意愿强迫流转等严重侵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非法改变流转土地农业用途和乡村组织违法违规流转、反租倒包等问题。</p>
<p> 三、大力支持发展粮食等规模经营。大力支持发展粮食、农机等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粮食生产全程或作业环节服务,提高规模经营水平。一是逐步增加对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等粮食规模经营主体的补贴。支持引导其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和种粮效益。二是支持畜牧企业受让山垄低产田和抛荒地。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结合的生态畜牧业,优先安排畜牧业建设项目。三是支持大面积经营粮食种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对符合立项条件的优先安排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优先与土地整理项目安排相结合。</p>
<p> 四、健全土地流转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搭建“四个平台”:一是搭建基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组织平台。以乡镇农经管理机构为依托,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设立土地流转数据储备库,形成下联村、上联县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二是搭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平台。形成村有信息员、乡镇有中心、县市有网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体系,做好规划制定、信息发布、项目招商等工作。三是搭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平台。开展中介服务、价格评估,形成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主体,市场化、专业化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介服务体系,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咨询、登记、变更等服务。四是搭建政策法律服务平台。强化调解、加强仲裁,建立健全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调处体系。</p>
<p> 五、营造促进土地流转的外部环境。一是完善推进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制订完善扶持政策,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在资金、项目、信贷、保险、服务等方面大力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开展土地流转项目招商活动。鼓励农业种养大户带技术、带市场异地流转土地,进行规模经营。二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有效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从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对形成规模经营的区域进行优先立项、适当集中,不断改善和优化规模连片土地的基础设施条件。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信贷试点,建立合理有效的资产评估办法,探索建立担保平台,为规模经营主体贷款提供支持;同时,采取措施扶持农信社增加低成本资金规模,减免支农贷款的营业税、农村营业场所房产税等相关税费,建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为促进土地流转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四是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在现有农业保险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企业进行保险,建立风险保障基金,对规模经营主体受重大自然灾害或因市场价格波动损失严重的,给予一定的补偿。五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之后农民的后顾之忧,进一步建立健全包括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救济制度、优抚安置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p>
<p>六、加强对土地流转工作的领导。目前,全国农村土地流转比例平均为11.2%,东部省份为25%,中部为7~8%,西部为4~5%。我省10.8%的流转比例与东部省份的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全国有12个省份出台了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性文件。因此,建议我省各级党委政府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一是出台一份文件。学习浙江等省市的做法,由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积极引导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意见》的工作规范性文件,对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扶持政策、具体做法、保障措施、组织领导等提出实施意见,并督促各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性配套文件。二是完善一个责任机制。加强部门分工合作,共同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农业部门要全面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财政部门要协调落实支持土地流转的资金,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土地的依法管理,农村金融及政策保险机构要为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支持和保险服务,农办、劳动保障、工商、信访等有关部门也要各司其职,共同推进土地流转工作,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三是强化协调机制……。四是召开一次现场会。各地开展土地流转工作都是因势利导,在实践中探索出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为总结成功经验,推动该项工作在全省积极、有序地开展,很有必要召开一次土地流转工作现场会。鉴于沙县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工作机制,因地制宜、有效运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该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因此建议在沙县召开全省农村土地流转现场会,通过典型示范推动全省土地流转工作。</p> <p align="center">先行先试 共促发展</p>
<p align="center"> </p>
<p align="center">漳州市政协委员助推土地流转拾缀</p>
<p align="center"> </p>
<p align="center">林德宝</p><br/>
<p> 漳州市广大政协委员尽心履职,不断探索搞活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的新路子,涌现出一批勇于实践、敢于先行的典型,推动了漳州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p>
<p>政策推动 企业带动</p>
<p>镜头一:善于管理,努力提高产业化水平的张丽委员</p>
<p> 由漳州市政协委员张丽创办的“福建漳州绿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从农户散户租赁土地3000亩进行综合开发。总投资2000万元,租赁时间为50年。公司制定了短、中、长期规划,先后建造了绿野、台湾高优种苗、马来西亚软枝蜜杨桃等培育基地,绿野有机种植示范基地,绿野微生物有机肥料厂和绿野养殖基地,并着眼于华东及闽台现代农业技术的开发,引进消化与吸收国内外一批加快本地区现代农(种)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培育行业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加速了优质新品种在福建乃至华东区域的产业化进程。目前建立和完善的有《蔬菜、果树、花卉等新品种及集约化、设施化生产技术》,《优质经济林等新品种培育及管理技术》,《珍稀花卉种子与种苗培育技术》,《生物杀菌、杀虫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技术及产品》,《区域性重大生物灾害可持续控制技术与产品》,《生物肥料、有机肥与缓释、控释肥料等新型环保肥料的生产技术与产品》等,同时通过提供种苗和肥料,保护价收购或技术合作等方式,吸纳周边市、县1000多个农户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目前该公司3000多亩农村流转土地已拥有年生产有机肥6000吨、生物杀菌杀虫剂200吨、果蔬2000吨、珍稀花卉及种苗10万株、生猪2000头、淡水鱼45万公斤和商品鸭4万只、禽蛋60吨的能力,有效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为建设节约型农业,推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p>
<p>能人带动 农户互动</p>
<p> 镜头二:百花村致富带头人朱江兴委员</p>
<p>“农户是土地流转的主体,要紧紧抓住这一关键环节,因势利导,积极鼓励农户参与流转,才能实现良性互动。”这是漳州市政协委员、百花村党支部书记、漳州市花卉协会会长朱江兴十几年来参与土地流转成功的经验总结。 </p>
<p> 1997年,朱江兴委员担任长福村支部书记。长福村花卉种植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很强的区域优势。而发展滞后的根源是长福村人多地少,土地分散,没有充分发挥“百花村”这一品牌优势。经过多次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和走访,集中村民意见,朱江兴提出大力发展花卉产业、生产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的发展思路,实行公司带农户发展模式,提倡种植面积对外扩展,建设花卉营销市场,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花卉产业链。</p>
<p> 发展思路明确后,针对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朱江兴确定以承包土地使用权流转解决供求矛盾,农户作为土地收益者,可以自主转让自己的土地使用权。但是,原有的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土地观念在群众的思想中已根深蒂固,想让农民自觉通过流转土地,简直比登天还难。根据这种情况,朱江兴委员带领村领导班子制定一套土地流转配合方案,这套方案有利于整合村里有限的土地资源,为今后建立花卉产业品牌打下良好基础,提交村民代表大会后获得大多数代表的支持。村民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如刘德明四兄弟原来只有2亩多的农田,种植一些花草,经济效益并不理想。但他们把握了这次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时机,租用其它散户的土地,大规模发展仙人球种植,经过几年精心种植,成为远近闻名的仙人球种植专业户。村民朱必记承包200亩荒山种植绿化树,经过几年的经营,绿化林产值已达200万余元。 </p>
<p> 今天的百花村,已建成一个以“花博会”为龙头,结合村道建设、新村规划、第三产业、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的花卉市场,成为花卉市场的龙头企业,2006年11月更被国家商务部列为“双百工程”农产品市场建设项目之一,百花村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了。</p>
<p>技术拉动 服务促动</p>
<p> 镜头三:甘于奉献的农业科技人员洪彬艺委员</p>
<p>做为县农业科技入户专家组首席专家,洪彬艺主持了漳浦县超级稻品种,水稻抛秧,水稻机插、机耕、机割全程机械化栽培,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防,冬种马铃薯高产栽培等多项农业“五新”技术推广应用。据统计,2008年全县种粮大户共有139户,涉及耕地流转面积1.015万亩。</p>
<p>“用机械化插秧真是太好了!”官浔镇康庄村村委主任王展南深有感触地对前来漳浦检查工作的中国水稻所专家说,“以前康庄大洋片近2000亩水稻的插秧是全村上下齐动员,男女老少同上阵,早出晚归好几天才能完成的苦力活,现在用上插秧机,一台乘坐式插秧机一天可插50亩以上,一台手扶式插秧机一天也可插15~20亩,才几天功夫,上千亩的田就都插完成,大家省工省力,何乐不为呢?”自从洪彬艺带领县农技站负责组织实施“超级稻+机插”良种良法配套推广以来,既解决了插秧环节的机械化,也实现了漳浦县水稻机耕、机插、机割的全程机械化,为超级稻的规模化种植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地农民纷纷交口称赞。</p>
<p> 石榴镇梅西村是洪彬艺委员挂钩指导的科技示范村。几年来,在洪彬艺委员的指导帮助下,梅西村率先示范水稻抛秧、机械化插秧等多项新技术,出现了远近闻名的种田能手、种粮大户,土地流转顺畅,规模效应凸显。该村种粮大户陈建才说:“农业机械化插秧、抛秧、超级稻品种等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使我们轻轻松松也能种好田,既省工又省成本,我们今后继续租地,扩大生产规模就有底气了!” </p>
<p> 通过推广超级稻机耕、机插、机割全程机械化操作,据早季稻测产验收,每亩增产57公斤。此外通过种植冬季马铃薯、西兰花、毛豆等高优农业,大大提高了该村的土地利用率,每亩地增收1600元以上,真正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该村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先进示范村”,洪彬艺本人也因此获得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漳州市第四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称号。荣誉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对基层科技人员的关心与鼓励,也充分展示了政协委员积极履职、甘于奉献的风采。</p> <p align="center">土地流转带来发展新景象</p>
<p align="center"> </p>
<p align="center">三明市政协</p><br/>
<p> 经过几年的运作,三明市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从中探索出一些新的方法。</p>
<p> 一、大胆尝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p>
<p> 2005年,三明市在明溪、将乐县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信贷试点工作。至2008年底,明溪县农村信用联社通过公司、基金担保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等各类形式共发放212万元贷款支持红豆杉、山药规模种植户,涉及土地流转3200亩。这种尝试的效果在于:</p>
<p> 1、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突破了农村土地不能作为抵押物的瓶颈制约,使经营户认识到土地不仅是一种生产生存的资源,还可以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融资,既可提高农户保护土地的意识,也可为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p>
<p> 2、通过流转,改变了传统简单生产模式,农村土地逐步向集约和规模方向发展,有效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同时,一旦抵押人出现贷款违约,银行可以将经营权及附着物一起进入土地流转市场拍卖转让,土地资源的配置将更加合理。</p>
<p> 3、土地经营权抵押信贷业务的开办,一方面促进了土地的合理流转和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改变了过去以小额信贷为主的单一信贷模式,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去,从而推动了集约化金融模式与小额信贷等农村金融发展多元模式的形成。</p>
<p> 4、由于经营大户生产成本投入大,资金缺口较大,对信贷资金需求迫切,通过设定土地经营权抵押信贷,可以支持其开展生产种植,从而方便土地集中使用,使抛荒的耕地重新得到利用和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p>
<p> 二、引进资本参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p>
<p> 三明市坚持把农业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载体,坚持项目工作与土地流转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突出抓好项目培育、项目策划、项目招商。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进和培训新型农民等方式,努力培育和壮大种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农户间小规模自发流转向土地集中连片的规模流转成为一种趋势。自去年以来新增的流转面积中,规模流转约占50%左右。</p>
<p> 三明市还积极开展农业项目招商活动,连续多年与省农办联合举办农业专场招商会,今年在广东惠州开展的专场招商共签约合同项目105项,利用区外资金18.82亿元,目前已到资4.67亿元,开工项目68个。同时,各县(市、区)立足于自身的区域优势和特色,分别组织农业招商。如:清流县引进浙江、台湾等地客商,创办景秀园林、青龙果蔬等20多家龙头企业;沙县连续两年组织农业招商,签约合同项目11个,利用区外资金8500万元,还先后引进外来务农人员2325人,近期又引进了益农达蔬菜基地、千亩优质稻菜基地等5个项目;明溪县沙溪乡等一些出国劳务集中的地方实行村集体“统收统包”方式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宁化县城南乡的鱼龙村、中沙乡的叶坊村380户农户,按照省农业厅统一印制的土地流转合同书,土地规范流转639亩;尤溪县先后引进16个农业项目,总投资300万元以上,通过土地流转使项目落地生根。</p>
<p> 三、搭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平台</p>
<p> 全市以农业部门及其经管机构为依托,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建立土地流转档案,为土地流转双方提供供求信息、法律政策咨询、流转价格评估和合同签订指导等服务。目前,沙县、明溪、尤溪等地已基本做到乡镇有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有土地流转服务站,实现合同签订鉴证、提供供求信息、建立台账报表等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并在土地流转工作中,加强对土地流转工作的业务指导,帮助基层完善土地流转手续,规范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建立土地流转登记制度,及时掌握土地流转动向。</p>
<p> 据了解,至2009年5月,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42.6万亩,比上年增加3.1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 18.4%。其中,转包15.3万亩,占流转面积35.9%;转让2.2万亩, 占5.16%;出租20.6万亩、占48.4%;互换1.55万亩,占3.6%;入股1.3万亩,占3.1%;其它形式流转1.65万亩,占3.9%。其成效也是明显的:</p>
<p> 1、促进了撂荒地复耕。通过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不仅有效遏制了土地撂荒,还促进了荒地复耕。比如,沙县通过土地流转,撂荒地的复耕率达29.3%。</p>
<p> 2、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土地流转改变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催生了一批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推广了一批农业“五新”,形成了一批优势特色农业的产业带、产业群。目前,全市“一村一品”专业村已达225个。</p>
<p> 3、促进了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土地流转带动了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目前,全市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49家,还涌现出一批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好典型。</p>
<p> 4、促进了农民增收。土地出让户除获得固定的土地流转收入外,还可通过外出打工或从事其他行业来获取收入,或到土地受让大户、农业企业中劳动来增加收入。而土地受让户由于规模经营获得规模效益。从调查情况看,实行规模流转的土地租金要比农户间自发的小规模流转高出50%左右。</p>
<p> 5、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土地流转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向城镇转移,向二、三产业集中,加快了社会结构的改变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p>
<p> 而如何做好今后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三明市政协也提出了建议,包括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机制、及时出台培育土地经营权流转主体的政策、发展壮大农字号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政府部门做好土地流转的服务工作等,并准备于今年7月进行专题调研,进一步为山区新农村发展献计出力。</p> 省政协调研组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意见和建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