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秘 发表于 2009-8-18 08:06:41

浅析协调关系在人民政协中的几个问题

<p align="center">浅析协调关系在人民政协中的几个问题</p>
<p align="center">&nbsp;</p>
<p align="center">张雪莲</p>
<p>  </p>
<p>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汇集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报告中关于人民政协“协调关系”的指示精神,对拓展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如何有效发挥协调关系的作用,协调各种社会矛盾,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就协调关系在人民政协中的地位、内涵、重点、工作原则及方法进行初步探讨。</p>
<p>  一、协调关系在人民政协中的历史与地位</p>
<p>  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其历史进程、本质属性、主要职能、工作特点、活动方式决定了协调关系是其一项基本任务。</p>
<p>  1、协调关系是人民政协的传统。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协调关系是人民政协的一项重要任务。1954年,毛泽东在《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的谈话提纲》中说:“看来内部关系要经常调整,政协要负担起这个任务。”这把协调各民族各党派关系及其他人员之间的关系,作为人民政协的五大任务之一。进入新时期以后,邓小平同志强调,人民政协是发扬人民民主、联系各方面人民群众的一个重要组织,要帮助各方面的人士和群众不断增强团结。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又进一步指出,人民政协作为广泛联系社会各界的重要组织,要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协调关系、汇集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人民政协要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主动协助党和政府协调处理好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努力使党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更加协调,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更加适应,大陆同胞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联系更加密切。上述这一系列党和国家关于人民政协协调关系的指示精神,充分说明了协调关系是人民政协的一项基本任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p>
<p>  2、协调关系是人民政协的优势和特点。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也是人民政协的特点和优势。而协调关系贯穿于团结和民主整个过程中。一方面,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由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组成,团结面广,联系面大,在组织上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在政治上具有最大的包容性,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人民政协按照“民主协商、求同存异”的工作原则,为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的大目标,通过协商、协调、协作、协同、协助等主要工作和活动方式,履行职能,与不同党派、不同团体、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界别的各阶层人士建立联系,开展交流,释疑解惑,增进了解,扩大共识,使不同政治利益、宗教信仰、思想观念、经济利益和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各界人士,超越分歧、体谅包容、团结合作,共商国是,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共同奋斗。因此,从人民政协的性质属性、组织构成和工作活动方式来看,协调关系是人民政协的工作方式之一,始终贯穿政协工作的每一过程,成为人民政协的一大优势和特点。</p>
<p>  3、协调关系是新形势下人民政协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关系发生了全面深刻的变革,出现了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这种多样化的出现,又产生了大量新的社会阶层,使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变得错综复杂。团结新的社会阶层,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化解社会矛盾,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和社会和谐,是新形势下人民政协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协调关系是完成这些任务的重要途径。因此,协调关系是当前新形势下人民政协的一项重要任务,甚至可以说是政协履行职能的延伸,是直接参与国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p>
<p>  二、协调关系在人民政协中的内涵和重点</p>
<p>  协调关系从广义上讲是协调一切社会关系。但在人民政协中,“协调关系”是一个政治概念,区别于解决一般的社会矛盾和纠纷。协调关系在人民政协中主要是协调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即协调统一战线内部的关系,使不同的阶级、阶层、政党、集团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重点包括协调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等五大关系。</p>
<p>  1、协调政党关系。就是要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人民政协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要促进多党派的团结合作;既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又要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是既要重视做好民主党派的思想引导工作,又要真诚接受他们的民主监督;既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又要积极支持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p>
<p>  2、协调民族关系。就是要协调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民族关系始终是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个重大关系。人民政协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始终不渝地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互助,促进民族和谐,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p>
<p>  3、协调宗教关系。就是要处理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人民政协要全面把握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认真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p>
<p>  4、协调阶层关系。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我国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全面兼顾和实现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利益,不断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p>
<p>  5、协调海内外同胞关系。就是要处理好大陆同胞、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间的关系。人民政协要发挥对外联系广的优势,处理好海内外同胞关系,保持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好海内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工作,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致力于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p>
<p>  三、协调关系在人民政协中的工作原则及方式</p>
<p>  发挥好协调关系在人民政协中的作用,就是要认真分析当前形势下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的变化,发挥人民政协在协调关系上的优势,扩大团结、化解矛盾、加强交流联谊,促进统一战线内部关系协调和发展,共同致力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p>
<p>  1、团结联合,扩大共识。人民政协要发挥协调关系的作用,首先要坚持最广泛团结的原则,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并且尽可能地将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的目的,不断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这个伟大的事业服务。当前,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各方面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吸引、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统一祖国、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做贡献。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包容性强的特点,最大限度团结新兴的社会阶层,积极引导他们按照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利于祖国统一事业、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贡献。</p>
<p>  2、求同存异,化解矛盾。统一战线是一个矛盾统一体,既有共同的一面,也有差异的一面。人民政协协调关系就是要发挥求同存异的原则,化解矛盾,增强统一战线成员的向心力。要按照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热诚地希望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关心国家大事,热心社会主义事业,就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各方面的工作,勇敢地、负责地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和批评,做我们的诤友,共同把国家的事情办好”。同时要照顾同盟者的利益,不仅要照顾同盟者的物质利益,也要照顾他们的政治利益。此外,要运用多种方法,做好同盟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化异为同。</p>
<p>  3、联络友谊,沟通感情。通过联络友谊,沟通感情,增加统一战线内部成员的亲和力是协调关系的重要形式。统一战线成员的亲和力包括了劳动者联盟的成员之间的亲和力、爱国者联盟的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以及劳动者与爱国者之间的亲和力等。其中劳动者与爱国者之间的亲和力是当前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一直以来,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港澳台同胞与大陆同胞的交流交往受到了制约,特别是两岸同胞,由于人为因素,互相隔阂而导致了彼此之间的不了解。对大陆情况不了解,在青少年一代中尤甚,这使他们对祖国、家乡的情感较淡漠,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统一战线成员之间的亲和力,影响到两个联盟的关系。因此,人民政协在协调关系中必须探索和运用各种增进联谊交友的有效途径,沟通感情,增强统一战线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以化解隔膜,寻求共识。&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析协调关系在人民政协中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