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格子 发表于 2009-8-2 09:17:42

以敢为人先的科学发展理念推进办公室工作

<table width="100%" align="center">
<tbody>
<tr>
<td align="middle" colspan="2" height="30"><strong><span class="STYLE3">以敢为人先的科学发展理念推进办公室工作 </span></strong></td></tr>
<tr>
<td colspan="2"><font id="zoom" style="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0px">
<p align="center"><font size="4">——市委办公室赴安徽铜陵对口学习考察报告<br/></font>赴安徽铜陵学习考察小组<br/>(2009年4月13日)</p>
<p>  为借鉴外地经验,更好地促进市委办公室工作,根据班子安排,2009年3月29日至4月11日,机要局总工程师袁瑞珍、综合科主任科员陈先明、信访局副科长陈素月、市委农办副主任科员谢国雄等同志一行4人,远赴安徽铜陵,分别在铜陵市委办机要局、秘书一科、市委书记来信办理室及保密局对口跟班学习交流,为期14天,现将学习交流情况报告如下。<br/>  <strong>一、铜陵市概况</strong><br/>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1956年10月建市,面积1113平方公里,城市总人口7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3万人,城市化率58.8%,辖三区一县,即铜陵县、铜官山区、狮子山区和郊区;内有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个省级工业园区,代管一个国营农场。铜陵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也是新兴的工贸港口城市。2008年GDP达到325.31亿元,人均居民收为4487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173元,农民年均纯收入5573元。现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曾于1989年3月至1992年8月担任铜陵市市长。铜陵市委办、市直工委也曾组团到惠州考察,故两市之间渊源较深,交往的基础较好。铜陵主要有以下特点: <br/>  一是历史悠久。铜陵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延绵3000余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新中国第一个铜工业基地、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也都出自铜陵。<br/>  二是资源丰富。铜陵以矿产资源储量丰,矿种全而闻名,是全国矿产种类最为丰富、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现已探明铜、金、银、硫、铁、石灰石及与之伴生的各类稀有金属30余种,其中铜、硫、石灰石储量居华东乃至全国首位,铜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国内第一。盛产丹皮、党参等名贵中药材。铜、金、银、硫、铁、生姜、大蒜、苎麻被誉为“铜陵八宝”。<br/>  三是区位优越。铜陵地处上海与武汉、南京与九江的正中心,长江黄金水道流经铜陵59.9公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铜陵港是对外籍轮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拥有5000吨级件杂货码头。水路、公路发达,且即将成为安徽最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nbsp; <br/>  四是产业聚集。铜陵的“发家产业”铜经济已经走出单纯资源开采,正快速进入加工升级新阶段。铜、化工、电子、建材四大支柱产业发挥了龙头作用,铜陵有色、三佳科技、铜峰电子、精达特磁、六国化工、安纳达钛业等6家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良好。铜陵是全国八大有色金属基地之一,全国最大的硫磷化工基地,全国电子材料产业基地,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是全国循环经济“双试点市”、“知识产权试点市”。<br/>  五是开放度高。铜陵城市人口中八成是外来移民。与世界五大洲88个国家建立了经贸联系,与国内外23个城市结成友好城市。拥有外商投资企业260多家,其中引进世界500强企业5家,在境外投资的企业有7家。<br/>  <strong>二、铜陵市委办公室的经验做法</strong><br/>  铜陵市委办公室编制21名,目前在编25人。内设机构有:保密局、机要局、督察室、信息科、综合科、秘书一科、秘书二科、秘书三科。铜陵市委办安排我们在机关、基层和企业学习、调研和考察。经过十几天的跟班学习,我们受益非浅,收获甚多。铜陵市委办公室的特色和先进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br/>  (一)凸显“铜都精神”<br/>  铜陵以青铜文化立市,以“古朴厚重、熔旧铸新、自强不息、敢为人先”为“铜都精神”。铜陵市委办紧紧围绕市委落实科学发展观决策,抓住“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提前八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这三个战略重点和中心工作,高度重视干部的政治素质、创新意识、服务意识的锻炼和培养。我们在铜陵市充分感受到 “铜都精神”和铜文化深深融进了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体会到铜陵人“碧矿不出土,青山凿不休。青山凿不休,坐令鬼神愁”的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尤其是在市委办公室,领导严格要求机关干部比政治、比敬业、比能力、比服务,在日常工作中体现“铜都精神”。<br/>  (二)健全“六大制度”<br/>  “六大制度”是“大文稿、大调研、大宣传、大信息、大督办、大接待”的合称。一个任务下来后,通常有专人负责,但如果时间允许,全办人员都要求参与,最后由业务骨干和分管领导把关,以集体智慧完成市委办的“文稿、调研、宣传、信息、督办、接待”等工作。这种做法可以整合现有资源,锻炼每一个办公室工作人员,既能够缓解主要骨干的压力,又能够考察、提拔新人,保证办公室工作关键时刻不掉链子。<br/>  (三)强化信息化建设<br/>  在办公自动化建设上,铜陵市领导非常重视,具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系统:<br/>  1、铜陵市公文交换平台及协同办公系统。该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基于标准的、包含市县电子政务的统一应用系统,能够实现公文、会务、简报、通知在市四大班子、市属各部门及下属单位之间的上传下达,具有文件交换、公文办理、信息简报、会议、行政事务、督查督办、“我的办公”等七大功能。版面设计美观、合理,功能齐全,操作性强,充分发挥了资源共享的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整个系统采取政府服务外包形式,通过招标,发包给公司。前期建设政府不用投资,由公司贷资建设,分五年付租金,五年后产权归政府,这种创新做法既节省了大量资金、技术及人力的投入,又提高了服务质量。今年4月7日试运行,正朝无纸化办公稳步发展。<br/>  2、12345政务服务中心。铜陵市委、市政府采取服务外包的形式,对原市长热线电话及分散在各部门的公共服务热线电话进行整合,建立了统一的“12345”政务服务热线,集中受理市民和投资者反映的各类问题。目前,“12345”政务服务热线整合接纳了67个成员单位的热线网络,按照“统一受理、分级负责、归口办理、权责明晰”的原则和“前台负责受理、分发,热线成员单位负责办理,后台负责督办”的机制开展运行,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方便市民生活,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br/>  (四)完善规范化流程<br/>  铜陵虚心学习我办《中共惠州市委办公室业务规范与流程》等的先进经验,于去年底编写了《中共铜陵市委办公室规范化流程》,其规范化办文经验值得借鉴。<br/>  1、多人检查制度。每天上午,经办同志将收报、收文清单打印,先自查再由分管领导检查。多人检查可避免漏办事故发生,达到“服务零差错”的目的。<br/>  2、反馈制度。每一份电报、文件的收到时间、收报人、送出时间、领导批示时间、转办理部门及签收时间等,都作了情况汇总,并及时反馈,避免了因某个环节出错而导致事故,也为以后查询提供依据。<br/>  (五)加强信息采编工作<br/>  铜陵市委办始终把刊物的编写作为推动市委办工作的重要抓手,几种刊物具有较高水平。<br/>  1、《铜陵信息》。铜陵市委办把该刊物作为服务党委决策的重要阵地,突出重点、难点、特点和热点,在服务大局、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灵敏快捷、提高质量等方面狠下功夫,推进信息工作上新台阶。围绕“信息出分量”,《铜陵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反映各方面的情况,提高信息服务领导的水平。同时,建立重点信息协作开发机制、重大信息快速反应机制,确保领导在第一时间掌握处理情况。<br/>  2、《铜都通讯》。《铜都通讯》办得非常出色,是全国城市优秀党刊。主要刊登领导讲话,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市直、各县(区)党委办公室的工作动态等,文稿来源广泛,影响较大。<br/>  3、《铜陵通报》。每期刊发主要领导的近期讲话,随讲随刊,通过信箱或者网上发文系统发布到市直、各县(区)、大企业党委(党组)或主要领导,达到迅速传达信息、加强市委对工作的指导的目的。<br/>  (六)推行工作日志制度<br/>  《工作日志》原则上一日一记,主要记录本人当天工作及完成情况,对一周工作可提出问题思考、意见建议等。外出参观、学习、考察期间也要按要求记录日志。日志坚持写实原则,干什么写什么,表述要求言简意赅,重点突出,避免重复琐碎。原则上一周一报(周末),涉及党和国家秘密事项,不在《工作日志》报送范围内。该制度既让每个干部通过总结,检查一天的工作完成情况,又能让分管领导了解每一位干部的工作量,有效避免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总也干不完的现象。<br/>  (七)实行一线工作法制度<br/>  所谓“一线工作法”,即在一线调查研究,在一线主动服务,在一线转变作风,在一线检验成效。在一线调查研究,进一步拓宽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在一线主动服务,进一步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在一线转变作风,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在一线检验成效,进一步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br/>  (八)试行文稿、调研相结合制度<br/>  创造条件,让文字工作人员有机会跟从主要领导到一线调研、考察等,增加对主要领导和社情民意的了解,有利于写出符合领导要求、更有现场感和针对性的文章。<br/><strong>  三、铜陵对口学习交流的几点启示</strong><br/>  铜陵不少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给我们的启示也是多层面、多角度的。<br/>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服务意识<br/>  铜陵有今天的发展,虽有区位、资源等客观因素,但与当地人的思维观念、超前意识和发展思想也有密切关系,与其精简、高效、创新、现代化、学习型的机关更是密不可分。我们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更应该学习铜陵“熔旧铸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借鉴其经验做法,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升服务意识。<br/>  1、继续解放思想,坚持和完善我办“三个打造”、“办公室工作无小事”、“三服务”、“数字化办公室”等的理念和成功做法。<br/>  2、坚持“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强化“办公室就是服务”、 “服务零差错”、“创一流、出精品、树形象”等理念,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提高服务意识。<br/>  3、借鉴“一线工作法”,继续倡导推行“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一线去”的工作态度和方法。<br/>  (二)进一步完善制度,提升服务水平<br/>  只有制定完善的制度,以制度指导行动,才能避免因人为的疏忽造成工作失误甚至事故。铜陵市委办健全各项制度,做到事事检查、件件反馈,强调“服务零差错”。我们要在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把事故概率减少到最低。在完善、健全的制度下,提升服务水平。<br/>  1、完善文件办理的反馈制度。各类文件的办理都要有专人负责,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每周有汇总。<br/>  2、建议试行“每月四个一制度”。各局、办、科每月召开一次主题工作分析会;每名干部每月撰写一篇理论文章;每名干部每月做一次学习体会口头发言;每月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一次主题实践活动。<br/>  3、建议试行“工作日志”制度。借鉴铜陵做法,市委办各干部职工每日记录本人当天工作情况,可提出问题思考、意见建议等。外出期间也要记录日志,周末交分管领导审阅。<br/>  (三)进一步加强文稿写作,提升服务质量<br/>  市委办公室是市委领导的参谋助手,以文辅政是最重要职能之一,文稿的起草工作也是政务服务的重要载体。从事文稿起草的人员需要牢固树立“务实、超前、精进”的精神,努力为市委领导提供高质量的文字材料。<br/>  1、突出精品意识和创新意识。严把文稿质量关,不断创新,力求多出精品,不出次品。<br/>  2、准确把握领导思路和语言风格。创造条件,让文稿撰写人员跟从领导外出调研或者现场办公,更好把握领导的思维习惯和文稿风格,更准确了解实际情况。<br/>  3、注重掌握市情和集思广益。文稿撰写人员要更多关注国际国内大事、惠州市情及市委工作动态,加强部门之间、综合信息人员之间的交流,发挥集体智慧,使文稿更贴近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br/>  (四)进一步优化信息报送,提升服务能力<br/>信息科以智辅政的职能必须通过“快捷、准确、全面、权威、高效”的机制才能发挥。<br/>  1、动态信息及时上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采编各方面的动态信息,做到每天一报,确保一天24小时的经济社会动态信息向省委全面及时反映,实现“省委每天都可以看到来自惠州方面的动态信息”的目标要求。<br/>  2、热点信息滚动上报。对中央和省委领导高度关注的工作,多角度、不间断地收集整理上报,先报基本情况,再报具体措施,三报工作实绩。<br/>  3、决策落实全面上报。围绕中央和省委的决策,积极组织决策落实信息上报。<br/>  4、重大举措系统上报。对市委的重要决定、重大举措,认真学习,系统总结,迅速组织上报,确保上级第一时间了解掌握我市工作情况。<br/>  (五)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手段<br/>我们在办公自动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下来应该按照年初的工作部署,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br/>  1、转变观念,加强信息化意识。继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办同志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接受信息化,掌握这一现代化工具。<br/>  2、积极有为,改善信息化条件。加快基础硬件设备的更新速度,加速建设建成完善的网上协同办公应用系统,进一步改善信息化办公的软硬环境。<br/>  3、强化培训,提高信息化水平。走以科技创新带动办公业务水平提高的新路子,加大电脑和网络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全办同志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办公室工作效率,尽快实现办公室协同办公自动化。<br/>  总之,我们的铜陵之行感受很深,收获很大,学习了他们不少的经验和做法。我们在学习期间的表现也得到铜陵市委办的充分肯定。学习与交流从来都是相互的,在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本办的“七个一批”的干部培养制度、“三服务”、“三个打造”等理念、信息化建设、规范化办文办会、细节化服务,等等,均深受铜陵方面的好评,对铜陵市委办产生了积极影响和较大促进作用。铜陵之行充分证明,惠州市委办的很多理念、做法和服务走到了全国的党委办公室工作的前列,值得继续巩固、完善和推广。<br/></p></font></td></tr></tbody></table>

爬格子 发表于 2009-8-2 09:18:13

<table width="100%" align="center">
<tbody>
<tr>
<td align="middle" colspan="2" height="30"><strong><span class="STYLE3">《铜都通讯》的成功经验 </span></strong></td></tr>
<tr>
<td colspan="2"><font id="zoom" style="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0px">
<p align="center">综合科&nbsp; 陈先明</p>
<p>  我们四人为期14天的安徽之行,收获很大。其中,铜陵市委办主办的《铜都通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也引发了一些思考。把感悟形诸笔墨,倘能对本办工作有些小裨益,那也算不虚此行了。<br/>  《铜都通讯》是一份由铜陵市委办主办、铜陵市秘书学会协办的机关刊物,双月刊,以“政策性、指导性、综合性、服务性”为宗旨,面向全市征稿和发行,版面设计和彩色印制由一家公司承包,每期栏目基本固定,常设栏目有“卷首语”、“领导论坛”、“工作研究”、“调研报告”、 “它山之石”、“办公室工作”、“秘苑漫笔”等,2004年被评为全国城市优  秀党刊。<br/>  据了解,整个铜陵市人口才74万,铜陵市委办也才20多号人马,真正从事文稿、办刊工作的秘书一科、二科(其职能相当于我办综合科)也才8个人,铜陵市秘书学会基本没有参与《铜都通讯》稿件的编写工作。以区区几个人做完全部的征稿、编写、发行等工作,积十年之力办成全国城市优秀党刊,其“秘诀”何在?<br/>笔者虚心向铜陵同行请教,认真观察其办刊过程,发现了几个很值得借鉴的亮点。<br/>  “秘诀”之一:团结精神形成的大文稿制度。人手少,任务重,团结一心是唯一出路。因此,《铜都通讯》的主办者很早就形成了“大文稿制度”:整个市委办“全民皆兵”,几乎所有人都参与到文稿写作、评选、校对当中。工作稍清闲者多写,工作紧张者多校对,相互密切配合, “大文稿制度”团结所有对文字感兴趣的人,较好达到了增强表达能力、加强沟通交流等多个目的。稿件也实行优中选优制度,对“落选”来稿,编辑部和其他同事也一一提出修改意见,以理服人,力求每个投稿者每写一篇都有进步,如此,《铜都通讯》的文稿质量就有了很好的长效保证。<br/>  “秘诀”之二:创新精神打造的大约稿制度。文稿的编写如果只限市委办人员,视野、文风和创造力显然会受到约束。《铜都通讯》发扬“敢为人先”的“铜都精神”,大胆向全市机关党委工作人员约稿。市委办是全市全市机关党委的指挥中心,《铜都通讯》有着“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天然优势,稿件终年络绎不绝。有了可靠的稿源,《铜都通讯》也就有了彩印、发行的经费来源:被选中和报道的单位都很乐意花一点钱(大约也就500块)在市委机关刊物上向全市乃至全国推介自己。<br/>  “秘诀”之三:开放精神培育的刊物交流制度。我办“三个打造”极具首创精神,无独有偶,《铜都通讯》也声称建立“开放型刊物”:不仅广征稿件,而且以文会友,建立了较完善的刊物交流制度,定期和全省乃至全国的党委办公室互寄各自刊物,“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中,在相互学习和互相借鉴中,《铜都通讯》发展很快。<br/>  “秘诀”之四:奋发精神造就的精品意识。铜陵号称“小而全”、“小而精”、“小而优”,最近又提出“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足见“自强不息”的“铜都精神”的确融入了铜都人的血脉当中,奋发有为也成为市委办、尤其是《铜都通讯》主办者的自觉追求。他们目光始终超越了小小市委办,超越了小小铜陵,盯住了广阔的外面世界,“创精品”是全体编者的不懈追求。“十年磨一剑”, 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精神和持之以恒的精品意识使得《铜都通讯》终于成功入选全国城市优秀党刊,为铜陵市委办增色不少。<br/>  平心而论,《铜都通讯》的成功经验其实算不上“秘诀”,让人钦佩的更多是他们的“四大意识”(团结意识、精品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和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就办公室理念、文化而言,我办“三个打造”、“办公室无小事”、“服务零差错” 等 显然更具前瞻性、包容性、拓展性;就干部培养机制而言,“七个一批”更是走在时代和全国的前列,铜陵人对此也是赞不绝口。只要我们发挥自身优势,学习铜陵人的经验,加强“学习与交流”,注重积累,全办的写作能力应该都能较快提高,办公室其他工作也会更有成效。<br/></p></font></td></tr></tbody></tabl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敢为人先的科学发展理念推进办公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