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功效”话学习
<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0cm"0cm="0cm"0pt; TEXT-INDENT: 21.65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8pt"><font face="宋体">党的十六大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学习的问题。学习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兴旺发达的原动力,也是全民固本强基,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font></p><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0cm"0cm="0cm"0pt; TEXT-INDENT: 21.65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8pt"><font face="宋体">然而时至今日,对学习的认识不足,把学习当成口号喊,不重实际,不重功效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有的躺在高学历上不思进取,有的凭着老经验不求创新,更有甚者只图形式,不讲实效,如此等等。建设学习型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密切相联的互动关系,只有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了,形成学习型社会才有坚实的基础。否则,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建设学习型社会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必须从每个公民做起。作为新时期的政协工作者,在学习上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键是要把个人的学习主动融入学习型社会之中去思考,注重学习的“三重”功效。</font></p>
<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0cm"0cm="0cm"0pt; TEXT-INDENT: 21.65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8pt"><font face="宋体">一重认识。学习的自觉性来源于对学习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化。只有站在战略的高度,深化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清醒地看到自身的差距,增强知识恐慌的忧患意识和时不我待的求学意识,树立在学习上只有终身,没有终点,只有毕生,没有毕业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升华为一种境界和责任。深刻认识终身学习、经常接受教育是共产党人求生存、谋发展和做好工作的需要;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推动社会发展,为群众谋利益的需要;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履行政协三大职能,服务经济建设中心的需要。有了这样的认识高度,自觉学习就能激发出“内驱力”,终身学习就有紧迫感,学习质量就有新提高,达到学无止境,持之以恒之功效,真正使学习这个“软任务”变成“硬指标”。</font></p>
<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0cm"0cm="0cm"0pt; TEXT-INDENT: 21.65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8pt"><font face="宋体">二重积累。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重积累,在经常学习中不断积累,在不断积累中反复学习,才能在日积月累中吸取政治营养,更新知识结构,打牢思想根基,使自己在学习积累的实践中不断成熟起来<span lang="EN-US">; 只有勤积累,通过写心得、悟体会、做笔记,把好精神、好思想、好境界、好言论摘抄积累起来,养成学习积累的良好习惯,才能丰富自己的头脑,升华自身的境界,达到融会贯通,厚积薄发之功效;只有善积累,把学习、工作的日积月累总结起来,提炼成为经验,用以指导工作,才可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工作水平。</span></font></p>
<p class="MsoPlainText" style="MARGIN: 0cm="0cm"0cm="0cm"0pt; TEXT-INDENT: 21.65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8pt"><font face="宋体">三重运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只有学用结合,善于运用学习成果武装头脑,把学理论求规律、学历史明古今、学业务求作为、学新知识谋发展作为一种政治责任,才能坚定理想,树立信念,净化灵魂,经受考验。只有联系实际,自觉转化学习成果,用以指导工作实践,才能以用促学,以学促用,达到知行统一,学有所成之功效,在本职岗位上创一流,有作为,不断提高做工作、干事业的本领。只有在运用学习成果中努力开拓创新,不断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新规律,促进工作新发展,使自己的学识水平与新世纪的工作目标、任务和环境相适应,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工作活力。</font></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