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南江的思考
<h1>坚持科学发展 壮大县域经济</h1><h2>——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南江的思考</h2>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江县委书记 张长云</p>
<p> </p>
<p> </p>
<p>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四川省南江县有资源富集的生态优势、南北相联的地理优势、特色产业的品牌优势,正着面临着革命老区县、扶贫重点县、地震重灾县、扩权强县示点县、时代先锋王瑛同志生前工作县等发展机遇,县委提出的“拼抢机遇,爬坡上行,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南江”发展战略,是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重大发展战略的根本要求;推进殷实富裕的小康县、宜居宜游的生态县、城乡统筹的活力县、包容共生的和谐县、民主法治的文明县建设,是南江对接巴中大交通建成后的理性抉择,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全县人民的愿望。<br/><br/> <b>创新五大理念,领先一步谋发展</b><br/><br/> (一)坚持生态立县,在发展理念上求突破。落后蕴藏着潜力,后发蓄积着优势。生态资源丰富是南江最大优势,也是南江发展之本。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绿色就是名片、生态就是财富的发展理念,发扬不保守、敢为天下先、盯着第一干的锐意改革精神,发扬不畏难、愿吃天下苦、专啃硬骨头的破难攻坚精神,发扬不单干、互惠多赢、借力大发展的开放合作精神,以构建绿色经济、开放经济、通道经济为重点,坚持生态立县,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小康南江、生态南江、活力南江、和谐南江、文明南江建设。<br/><br/> (二)坚持城乡统筹,在产业布局上求突破。县域经济的基础在乡镇,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城镇。坚持工业强县,走出县域经济就是县内经济的误区,加速从“行政板块”向“经济板块”转化。坚持以工促农,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建好企业原材料“第一车间”,壮大产业基地。坚持全民创富,壮大民营经济,发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等第三产业。坚持以城带乡,推进农村社区化和新村建设生态化,用镇级经济“水涨”推动县域经济“船高”。<br/><br/> (三)坚持优化环境,在搭建平台上求突破。市场经济就是“候鸟经济”,产业转移就是“候鸟迁徙”。目前,南江硬环境还很“软”、软环境还不“硬”。要按照“融入大环钱,完善内循环”的思路,把构建大交通作为南江“一号工程”和“生命线”来抓,建管并重,标本兼治,强化项目支撑,配合抓好“巴乐”铁路、“广巴”高速和“巴汉”高速路建设,加快推进S101线绕城公路建设,抓好野羊溪至正直、下两至关路等县内干线公路改造,大力实施通达通畅工程,强力推进农村公路、车站码头和断头路建设,基本上建成南北贯通、东西交错、一环四纵六横的交通网络。并建好电网、水网、信息网,夯实发展基础,承接产业转移。坚持以“软”补“硬”,努力将软环境抓“硬”。以优化软环境为重点,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强化诚信意识、服务意识,营造政通人和的为政环境、近悦远来的投资环境、安居乐业的治安环境,聚集政策、项目和资金等发展要素,搭建发展平台。<br/><br/> (四)坚持项目拉动,在争取政策上求突破。县域经济就是项目经济。积极争取诸如延安等革命老区政策,力争在生态补偿、新一轮扶贫开发、财政转移支付、生态和红色旅游等方面得到国家大政策支持;对接好“5.12”重灾县重建优惠政策和扩权强县示点县政策,以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为突破,强力推进项目工作,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努力实现“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树立以资源换资金的发展理念,借“时代先锋王瑛精神”广泛宣传、推介南江,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性资金投入和金融支持。<br/><br/> (五)坚持开放合作,在招商引资上求突破。树立开放双赢理念,以最活的政策、最优的环境、最好的服务、最大的胆魄为标准,开创大开放的格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灵活政策,优化环境,用南江金土地、资源地和好项目,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大打招商引资攻坚战,实现“你发财、我发展”。<br/><br/> <b>突出五大重点,统筹城乡抓发展</b><br/><br/> (一)坚持集群发展,做强新型工业。新型工业是富民强县的第一动力。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产业集群为重点、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推进新型工业富县,力争到2015年,实现工业企业总产值100亿元,年均递增24.8%以上。一是实施集团经营战略。通过资本经营、产业重组等方式,推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集中力量扶持南江矿业集团、南威水泥有限公司等企业集团,打造一批主业做强、多元发展的企业集群;按照抓大不放小的思路,实施一企一业一方略,加强实力型、潜力型、苗子型企业的分类扶持、指导,推进本地企业转化升级。二是着力打造工业园区。依托产业基地、骨干企业、重大项目和巴中六大通道,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冶金,重点发展建材,积极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优化园区的软、硬环境,让工业企业“无障碍进入、无顾虑发展”。以东榆、乐坝为轴心,培育建材加工小企业园区;以沙河、元潭、正直为极点,培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园区;以坪河、柳湾、沙坝为基地,培育矿产工业园区。三是坚持生态发展之路。切实减少或规避污染,有选择地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向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转变。围绕资源循环利用和精深加工,由“粗加工”型向“南江制造”型企业转变,发展新型环保工业,实现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多赢。<br/><br/> (二)坚持绿色发展,做特生态农业。县域经济的比拼,拼在规模上,赢在特色上。一是建好产业基地。集聚生力。依托南江知名品牌,建好特色产业基地,抓好“粮仓工程”、“菜篮工程”,做强传统品牌、培植市场“亮点”、引进“明星”项目,重点发展示范园区、专业大户、特色产业园区。壮大南江黄羊、生态猪、金银花、山核桃、翡翠米、大叶茶、优质果蔬等园区建设。推进土地适度集中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合经济组织,加快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扶持发展一批新型农、牧、林场主。二是壮大龙头企业。坚持金融支持、项目带动、政策扶持的思路,建好正直农副产品加工园,发展壮大翡翠粮油集团等龙头企业,扩大生产经营,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用三年时间,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加工率。三是实施品牌战略。整合南江现有农业品牌,争取政策支持、做大规模、延伸(衍生)链条、形成基地。借助南江“五乡”优势和现有品牌,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标准体系,实现品牌做精、市场做大、产业做强、收入做多的目标。<br/><br/> (三)坚持品位发展,做精生态旅游。旅游在于精品支撑。围绕创建光雾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目标,力争在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上台阶。一是打造旅游精品。围绕“峰奇、石怪、谷幽、水秀、林彩、云妙”六绝为显著特征的生态资源优势,打造精品景观,培育精品景点,提升大坝温带植物园等精品园区,包装生态之旅、红叶之旅、休闲之旅、探险之旅、科考之旅等精品线路,创新办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光雾金区游等精品活动。二是提升接待能力。整合项目投入,激活金融投入,引导民间投入,改善景区基础设施条件。打造景区精品道路,加快电力建设,增设通讯机站,提升景区宾馆、饭店和农家乐档次,完善景区标识、标牌及设施设备,提升景区形象。深度开发旅游商品、纪念品,加快生态旅游城镇建设。三是丰富旅游文化。坚持以文立景,以文铸魂,在景点命名、解说上独具特色。以再现婚嫁等民俗文化为重点,打造川东北民俗村。利用声、电、光等先进技术,再现历史场景,复活历史瞬间,建好巴山游击队纪念馆和历史景点。经营好红军文化、三国文化、巴人文化等资源,开发建设好牟阳古城等旧址。以“巴山背二歌”等为重点,做响山歌品牌。<br/><br/> (四)坚持品牌发展,做活劳务经济。劳务经济是南江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培训模式,改进输出方式,回引务工人才,推进劳务活县。一是外建基地促输出。坚持“巩固东部、拓展西部、辐射全国”的思路,拓展以北京、上海、深圳、新疆、西安为中心的东、南、西、北劳务基地,建好农民工商会,实现南江民工由“游击队”向“集团军”转变。加强同重点企业、南江籍企业家的联系,实施定向有序输出。二是内搭平台抓转移。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专业大户,促进农民工就地转移。加快乐坝镇等特色小城镇建设进程,促进农民向城镇转移。实施“人才回引”工程,鼓励和引导务工能人回乡创业,发展民营经济。成立乡土人才专业队作,组织有序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三是铸造品牌抢市场。按照“用工企业下订单、培训机构下菜单、政府投入来买单”的模式,开展技能培训,着力打造“川妹子”、“南江建工”、“南江矿工”等劳务品牌,推进民工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用品牌信誉赢得市场。<br/><br/> (五)坚持特色发展,做大文化产业。南江积淀着丰富的三国文化、巴人文化、红军文化、民俗文化,被授予中国楹联文化县。一是传承创新文化精品。以传承楹联文化、包装背夫文化、挖掘民俗文化、弘扬忠孝文化为重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契机,打造富有巴山特色、巴山风格、巴山气质的文化精品。打造好以革命遗址保护与修复的红军文化风光带,以牟阳古城等为重点的秦汉文化风光带,以川北民居、民俗村为重点的民俗文化风光带,以南矿集团为重点的企业文化风光带,以红叶为重点的生态文化风光带。实现历史文化资源向现实文化生产力的转化。二是先进文化引领发展。从文化的形象和定位、产业发展、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着力构建南江发展体系。在挖掘、保护、发展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制定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吸引民资、外资投入文化产业,着力打造红塔村文化产业园,朝阳民俗文化街。以提高全民素质为重点,巩固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扩大继续教育。三是丰富文化体育活动。规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文化标志性设施建设,配套推进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建设,规范发展民间文艺团体,打造一批文化名街、名镇、名村、名院。丰富民俗、民艺、民技活动,开展文化进农村进社区活动。<br/><br/> <b>创新五大举措,实干苦干促发展</b><br/><br/> (一)实施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坚持城乡共融,按“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思路,搭建农民进城创业和城里人到村发展的互动平台,推进城乡一体化。坚持产业互动,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经济,用文化旅游产业推动新农村建设,按“龙头+基地+农户”模式,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对接实现产业富民;坚持共建共享,在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努力改造农业、缩小农村、减少农民。<br/><br/> (二)实施项目带动,借力加快发展。项目是生产要素聚集的有效载体。以争取大政策为重点,把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的主战场,聚拢资金,助推发展。坚持“两眼向上”,对接好重灾县重建政策和扩权强县示点县特殊政策,抓好项目工程,搞好项目规划、争取、实施工作,使恢复重建成为“原地起立、发展起跳”的过程;依托南江优势资源、重点企业、特色产业对接项目,借助外资和外力加快发展;引进外资与激活内资并举,聚集资金、人才、技术,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对接政策争项目,招商引资上项目,激发民力建项目,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南江。<br/><br/> (三)实施城镇拉动,推进县域发展。城镇拉动的核心是推进城镇化。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的原则,以建设山水生态旅游景观城市为目标,借力重建加快学校、医院、“四馆”、污水处理厂等公共公益建设,打造“公山几水、依山傍水、显山露水”为特色的魅力县城。以乐坝、东榆、元潭等为重点,建好“精品”工业园;以长赤、正直等为重点,打造精品集镇,促进农民向城镇聚集。坚持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活业,抓好城镇管理体制改革,用市场化的手段,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落实共建共享优惠政策,彻底清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为创业创富提供宽松环境,把小城镇做成大市场。坚持生态优先、宜居为重,以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常态化为基本要求,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的管理体系,突出城镇管理重点,有效治理脏、乱、差现象,实现城镇“七好”目标。<br/><br/> (四)实施人才促动,增添活力发展。以惜才重才之心、引才聚才之诚、识才育才之能、留才重才之法,实施人才兴县战略。创新观念,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行业先锋、学科带头人、产业工人、行业状元秀;创优环境,营造成就人才的发展空间,创造人尽其能的工作环境,实行绩效挂钩的薪酬福利政策,留住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人才;创新机制,开辟引入政策上的“绿色通道”,建立奖励机制,铺设成长平台,吸引人才;识人所长,给足空间,授之以实,用好人才。<br/><br/> (五)实施法德联动,营造环境发展。和谐稳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法律和道德的完美结合才能降低社会治理成本。坚持依法治县,做到决策科学、管理民主、监督有力、依法执政。实施普法造势,突出法制宣传的广泛性、针对性和持久性,着力构建县、乡、村、民联动参与、主动维护新格局;对重点区域、重点问题和主要矛盾要依法解决。坚持以德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家庭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官德”教育,营造一种和谐稳定的发展氛围。</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