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 发表于 2009-6-17 08:49:18

关于湖北省来凤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思考

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最关键的转型时期。经过近几年的艰苦努力,县域经济体系的重构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增长速度在州内一直保持靠前水平。但随着工作的强力推进,一些矛盾和问题开始集中显露,各种制约因素的阻碍作用日益加重,已严重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步伐。卷烟工业组织结构调整使我县在一定时期内失去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国家重大交通设施布局的偏离削弱我县传统的区位优势,经济地理上边缘化的危险已客观存在;资源蕴藏不丰、产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不优等现实原因直接影响我县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思想解放不够、对外开放程度偏低、经济发展环境欠佳已成为加快发展的最大障碍;加之发达地区和周边地区竞相加速发展,我县经济发展的形势和环境更加严峻。如何破解制约,消除障碍,加快发展,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激烈竞争,已成为当前全县最紧迫的任务。这种状况迫使我们必须要重新分析、把握来凤的发展基础和发展趋势,从而明确今后工作的方向和定位。 <br/><br/>  <b>一、制约来凤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b><br/><br/>  (一)产业基础薄弱。由于历史的原因,来凤形成了以卷烟工业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而卷烟工业这一支柱的坍塌,立刻暴露了来凤其它方面产业的脆弱和薄弱。工业经济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剧降至不足20%。经过2004—2008年的努力,虽然初步形成能源、药化、特色农产品加工、建材四个后续产业的发展框架,但目前这其中还未能产生税收过千万的支柱产业。工业成为经济结构中的“塌陷地带”,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农业经济由于“卷烟时代”的影响,结构调整迟缓,基本上仍处于传统农业的阶段。到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刚刚起步,有资源缺产业,有产业缺规模,有产品缺品牌,对农村经济带动能力弱,以农产品加工转化促进工业发展能力弱。第三产业目前还处于较低发育水平的层次上,产业内部仍以传统商贸业和服务业为主,发展理念、市场建设,产业升级等方面明显落后,近五年的发展状况基本上保持一个常态,在规模、质量、效益方面未能实现突破。产业基础薄弱和产业结构失衡是我县经济发展当前最大的矛盾。 <br/><br/>  (二)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如果仅从资源(自然资源)占有量的角度讲,来凤县的自然资源蕴藏量难以支撑县域经济的长远发展和持续增长,这对来凤的发展是一个现实的制约。从目前已探明的情况看,来凤可供开发的自然资源有水能、煤炭、重晶石、萤石、陶土等,还有少量的铅锌矿和铁矿,但开发价值不大。在水能方面,全县水能蕴藏量经反复勘测和技术处理,理论上也只能达到20万千瓦,既使实现极限开发,增长空间也有限。在矿产方面,无论是煤炭,还是重晶石等资源,其储量都不能保证一个规模以上企业30—40年的生产需求。很明显,如果依托本地自然资源发展工业,我们在这条路上不可能走得很远,稍加发挥便直逼“顶峰”,再无更进一步的余地。这种状况,决定了我县走本地自然资源发展之路的局限性。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经济总量的有限性,总量的持续增长到了一定的时候还需要另辟蹊径。 <br/><br/>  (三)宏观经济形势趋紧。勿庸讳言的是,在未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因急剧推进的卷烟工业结构调整而进入艰难经济结构转型的来凤县,将面临宏观经济环境更大的压力。一是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调整的影响。从总体上讲,国家的产业、投资、金融等方面的宏观调控政策,都在向利大利好的方向转变,对规模、质量、效益好的地区、产业、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以加速全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这对落后地区,尤其是在这一转折时期还需要重建县域经济体系的来凤县而言,无疑将增大争取国家政策、项目、资金的难度。二是国际国内市场飞速变化发展的影响。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不断提速,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和融合不断加快。我们落后地区这些弱小的产业和缺乏品牌支持的产品,从宏观上讲,面对的都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在国内、地区内的周旋空间将被逐步压缩。而发达地区基本完成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不断加快,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提高,对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产品培育形成巨大压力,使其在应对国际、国内市场挑战方面趋于被动。这是落后地区普遍面对的严峻形势,尤其是我县产品和品牌都十分缺乏,参与经济循环的能力无疑将受到更大的限至。三是区域经济竞争的影响。由于综合经济实力下降,来凤在州内、省内、武陵山区内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已处于不利的地位,昔日的辉煌已是昨日黄花,今后的路途还需加倍努力,我们的后发劣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困局中创变局,是我们必须直面的生死抉择。<br/><br/>  (四)微观经济要素短缺。同所有欠发达地区一样,来凤县经济发展也不例外地受到资金、技术、人员素质、基础设施等方面发展要素欠缺的困扰。一方面是县域经济调控手段弱。另一方面,在国家宏观调控导向和市场资源配置导向的双重作用下,技术、人才、信息、资本等生产要素越来越向大中城市、大中企业集聚,县域经济缺技术、缺人才、缺信息的问题比较突出。而来凤目前即便在州内看,结构调整、产业发展都相对滞后,这些要素的制约对发展就更加突出。尤其是国家重大交通设施如高速公路、铁路的建设布局对我县不利,削弱了我县原有的区位优势,增加了发展的成本和难度。 <br/><br/>  (五)社会事业建设任务艰巨。经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和中期的一轮较快的发展后,我县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方面事业发展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同时,近几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取得长足进展。但随着各方面改革的推进,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不断增长和变化,社会事业的基础设施条件、服务水平和质量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变化,特别是由于地方经济发展出现波折,事业的发展步伐受到影响。学校的容量和布局以及教学教育质量与社会需求目前已存在较大差距;卫生“三大体系”尤其是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建设相对滞后,“网底”不牢的问题十分突出;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农村文化阵地萎缩的问题已相当严重;科技工作网络不全,人才奇缺;社会保障体系面临沉重压力等等。在全县经济结构转型艰难推进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兼顾社会事业的稳定发展,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难以承受之重。<br/>
[此贴子已经被三明老秘于2009-6-17 8:56:31编辑过]

不得不说 发表于 2009-6-17 08:49:38

<b>二、来凤发展的潜在优势</b> <br/><br/>  (一)特色农产品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来凤优良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注定出产品质优良的农特产品,只不过这些优质资源长期以来未得到有效开发,这是我县的浑金璞玉,蕴含着无限的生机和发展的张力。来凤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包括以下五大种类:一是以生姜、大头菜为主的特色蔬菜,在品质上具有“唯一性”,市场前景好,极具深度开发价值;二是以油桐为代表的特色林木,来凤“金丝桐油”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享誉全国,同时来凤农村有种桑养蚕的传统,在国家“东商西移”的政策背景下,恢复桑蚕产业大有可为;三是以杨梅、蜜桔为主的特色水果,我县的杨梅在中国西南地区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蜜桔在我县酉水河沿岸的低山平坝地区十分适宜规模化发展;四是以白术、半夏为代表的低山药材,在品质上明显优于其它地方的产品。五是以生猪、麻鸭为主的畜牧业。生猪养殖是传统产业,可以较快实现提档升级;麻鸭及其附属产品“松花皮蛋”是具有巨大的潜力的产业。如果我们能够依托这些特色资源,立足“人无我有”,实现错位发展,实现规模化的产业化经营,来凤就能形成一个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药业)的产业集群,一个生生不息、充满活力的“绿色工业”,并且还有望藉此走上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良性道路。 <br/><br/>  (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积淀丰富。来凤县是土家族的聚居地,土家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来凤的土家族文化是土家族民族确认的一个决定性依据。民族语言、建筑艺术(吊脚楼)、山歌民歌、土家舞蹈(摆手舞)、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生活习俗等方面。丰厚的土家族民族、民间文化积淀,是待挖掘、开发的瑰宝。独特文化可以造就独特的产业经济,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结合,将是来凤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br/><br/>  (三)城市的经济载体功能不断完善。经过多年的努力,尤其是近几年的强力工作推进,来凤县城作为全县经济发展载体的功能已得到较大层次的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沿酉水河实施“北控南拓”、建设新旧“双城”的全新城市发展战略基本确立,“双城”式发展模式的主骨架已经形成;二是“建成外环,贯通内路”的城市路网建设目标即将实现;三是旧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同步推进;四是城市功能分区的日趋完善,特别是来凤经济开发区从政策体制上的明确和工业园区的建设,为产业聚集搭建了有利的平台。再者,来凤县城与湖南龙山县城的开发建设已初步形成对接之势,双方城市和产业的一体化只是时间问题,这一独特的跨省际两县县城一体化,将成为特殊的城市“名片”,为双方的经济发展和争取政策发挥独有的优势。所有这些,都为来凤新一轮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支撑条件, <br/><br/>  (四)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工作基础。近几年来,来凤县为应对卷烟工业退出的冲击,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优化,做出了艰苦努力,初步形成了一个有利加快发展的工作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经济有实质性发展。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能源、药化、农产品加工、建材四个产业整体推进的发展态势,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好成长性的企业,规模以上企业由2005年前的8家增至38家。并且在发展“两头在外”产业和抢占边区市场高点上取得重大进展。二是开始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特色农产品资源开发初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三是财政资金,城镇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逐步走向规范化管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明显增强。四是发展工业、农村特色产业和城市建设上,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工作机制,获得了后发地区推动发展的宝贵经验。<br/>

不得不说 发表于 2009-6-17 08:50:06

<b>三、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工作措施</b> <br/><br/>  根据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析,来凤经济发展思路的立足点和工作推进的着力点应该是破解制约因素,发挥潜在优势。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山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关键的就是要立足县情,准确把握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充分认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实质,充分领会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要义,以一切有利于加快发展为基本的工作理念,千方百计加快来凤发展。 <br/><br/>  (一)从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体制机制上真正落实解放思想、扩大开放 <br/><br/>  没有真正的思想大解放,就不可能形成扩大开放的新局面,更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大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解放思想这一问题上,往往存在知行脱节的情况。除开我们发展上客观存在的劣势外,更深层次是我们自身由于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往往使解放思想表面化、纯理论化,甚至是看似先进,实则僵化,解放思想就容易流于清淡,难以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我县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落实解放思想、扩大开放。 1、立足县情,实事求是,牢固树立有利于来凤发展和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来凤产业基础薄弱,自然资源有限,当前又面临卷烟工业退出后重建县域经济体系和实现科学发展的双重艰巨任务,面对这种形势,全县上下的当务之急是必须破除一切阻碍来凤发展的思想观念,树立海纳百川、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观念。举全县之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和资源,以最低的门槛、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强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工作和全民创业,破解经济发展要素短缺的根本制约,形成“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干部创事业”的万马奔腾发展局面,“亲商、重商、护商”的人文环境,千方百计地催生能够支撑来凤长远发展的市场主体集群和项目集群,这是我们首要的、根本的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我们就绝不能画地为牢,自捆手脚,而要正确认识自身与发达地区在发展质量上的差异性,敏感把握国家在区域发展政策上的差异性,大胆放宽搞活,实行“非禁即入”,调动一切可能的投资积极性,尤其是在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上,要“能进来的都进来,能上的项目都要上”。对于落后地区,没有经济总量的大幅增长,实际上就是在倒退,谈不上发展,更谈不上科学发展,先有总量,才能讲质量。快中求好、好中求快、而后达到又好又快,是我们必须经历的一个发展过程。 <br/><br/>  2、在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上要坚决摒弃本本主义、官本位思想和部门利益意识,坚持以一切有利于来凤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评判标准。在为各类投资者、经营者和人民群众投资创业、生产生活的服务工作中,把工作习惯、思维方式从按部就班转向灵活变通,从“设门槛”转向“辟通道”,从首先想到“不行”转向首先考虑“怎样才行”,坚决杜绝搬条条框框行家里手、讲促进发展百无一策的现象,坚决杜绝光讲程序规定,不讲解决问题,用程序消解责任、推脱困难的行为,同时,坚决整治遇难则退、回避矛盾的“拖、推、绕”行为和各种部门行业不正之风,使我们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适应开放发展的需要。 <br/><br/>  3、把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具体落实到工作体制机制中去。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责任型、服务型政府入手,把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的理念落实到工作环节、服务过程、审批许可的具体细节之中。当前的首要工作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行政服务环境,实现行政服务提速。在明年内,全面完成全县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办公,为内外投资者、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二是加强涉企部门、“窗口”单位的“中层管理”。对涉及资金、项目、审批、监管等方面的关键科室、关键岗位、关键人员,加强管理,实施企业、经营户、群众评议制度,对反应强烈的,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三是认真清理县委、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障碍,制订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与优化行政服务环境的工作一并推进实施。四是在招商引资和激活“内资”上,要建立项目生成机制、跟踪服务机制、部门和领导责任机制,促使扩大开放快出效果,出好效果。五是加强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力量和招商部门工作力量,创新招商方式,延伸招商“手臂”。重点工作是在东南发达地区选择适宜地点设立招商引资办事处,聘请当地活动能量大、社会联系广的来凤籍人士或与来凤联系紧密人士为我县招商引资联络员,并根据招商引资绩效对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联络员实行奖励。同时,采用网上招商、专业招商、小分队招商、捆绑资源招商等多种方式,提高招商水平和成效。<br/>

不得不说 发表于 2009-6-17 08:50:30

<b>(二)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坚持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重点工作</b> <br/><br/>  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避免欠发达地区在发展初级阶段的工作盲目性和冲动性。当前重点是必须处理好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br/><br/>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建工业经济体系,实现工业经济总量的恢复和增长,是全县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必须强化“工业兴县”意识,突出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以能源、药化、特色农产品加工、建材四个产业为主导,努力构建集群发展、多点增长、长短结合、能耗低、污染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经济体系。到2012年,工业增加值实现80000万元,年均增长17.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家。在发展工业上把握三个要点:一是坚持有序开发自然资源保“常量”。首先立足自身水能、煤炭和重晶石等自然资源开开,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业基础。由于来凤资源禀赋低,这些产业发展包括建材产业即使达到“饱和”状态,也只是一个可预见的“常量”,但这是我们必须要获得的一个“常量”。在这一过程中,特别要坚持有序开发和科学管理,杜绝县域内产业同构、争抢资源和恶性竞争。二是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两头在外”产业求“增量”。以特色蔬菜、特色林木、道地药材、优质畜牧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是来凤经济发展的长久力量源泉,这是来凤经济今后的增长点,需要持之以恒、沉心静气地精心培育。来凤的自然资源状况尤其需要我们打破思维定势,更新发展理念,改变发展方式,不以自然资源定发展取向,而要敢于和善于“走出去”,积极实施“零资源”战略和全力扩大招商引资。我们必须把握市场机遇,努力创造条件,力争一批“两头在外”产业、东部转移产业和一切有可能性的工业项目到我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当前特别是要在“东桑西移”、烟厂厂区招租、药业项目等方面力求有所作为,有所突破。三是必须始终坚持集聚式发展促“总量”。来凤工业发展必须坚持依托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基本原则,以求最大限度实现凝聚辐射效应。工业发展重点在县城、不在乡镇的观点要明确统一。县城工业企业要逐步“退城进园”,全县招商引资工业项目要集中到工业园区落户。以“园区经济”为平台,积极实施“企业成长工程”,培育规模企业群体,以主导产业、规模企业的集约、集聚式发展和配套产业的集中发展形成县域经济规模化的增长极,促进经济总量大幅攀升。 <br/><br/>  2、以农业产业化为主导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是农业农村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战略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重点从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基础设施三个方面推进工作。一是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导发展现代农业,。围绕优质畜牧、道地药材、特色蔬菜、经济林木、干鲜果、烟叶等六大农村特色产业,按照资金、品种、地域“三集中”的原则和“种植业抓板块,畜牧业抓小区”的思路,着力板块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发展、经济合作组织培育、质量技术标准推广,走规模化、市场化、企业化、标准化的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推动以工促农、工农互动和城乡共同发展。到2011年,建成各类农村特色产业基地50万亩,优质生猪年出栏达100万头。二是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指导,逐步推进村庄建设。村庄建设首先要做好规划,在山区特色、民族特色和规范有序上做文章,做到一村一规,一村一景。“凭山借水做规划、整洁美观建村寨、突出特色改民居、五改三建兴家园”这四句话作为村庄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其次,村庄建设与治理要同步推进,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办好农村公益事业,引导教育农民改变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三是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以生态家园和文明新村建设为载体,不断加强新农村示范村和中心村建设;2012年全面完成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基本完成“通畅工程”。全县病险水库得到除险加固,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加快安全饮水工程建设。 <br/><br/>  3、走旅游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特色农业资源开发相结合的路子,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本着力点。一是坚持来凤是张家界—恩施—长江三峡这一黄金旅游线和大武陵旅游经济圈的连接点、中转站的旅游业发展基本定位不动摇。按照沿酉水河梯级开发旅游资源以及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配套服务业建设的思路,统筹全县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布局。二是积极推动旅游业发展与土家族文化资源开发、特色农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一批具有民族文化风情旅游、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农家休闲旅游特色的旅游项目,提升来凤旅游业的形象和地位。三是通过内联外引,改造传统商贸业,特别要着力与外地大型物流企业的合作,在引进新业态上实现突破。引导餐饮娱乐等服务业更新经营理念,改善服务设施,提高人员素质,提升服务档次,并以刺激性政策加速其发展。四是深层次开发土家族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当前重点是提高来凤“土家摆手节”品味和档次,力争将其打造成为省级民族文化品牌。同时,从基础抓起,从现在做起,对来凤土家族文化资源逐步进行全面的挖掘、整理和开发,积极实施“来凤文化名人培育工程”和“土家族文化精品培育工程”,走“高、精、尖”和现代商业运作路子,展示来凤魅力,不断提高来凤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文化软实力。 <br/><br/>  4、实现“一水双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建成武陵山区“明珠”城市,是城镇建设工作的基本定位。一是准确把握湖北来凤和湖南龙山两县县城跨省、跨酉水河对接融合以及双方城市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建设具有边区特色和“双城”融合效应的独特城市,使来龙双方共同成为武陵山区省际东出西进大通道和鄂西、湘西具有较强支撑能力的“桥头堡”。当前主要是做好双方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的对接工作,争取工作主动和优势。二是坚定不移地按规划组织推进市政设施项目建设。主要工作是拉通城区大外环,实现城区路网循环贯通;围绕“一山两河”(庆凤山、蓝河、酉水河)的开发治理,打造城市核心景观带。基本完成城市功能分区建设,到2011年,基本形成以武汉大道为中心的政治文化中心和新的商住区、商务区。建成以仙佛寺为核心的民族宗教及民俗风情旅游区、以沙坨片区为核心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以凤中路为轴心的商贸区,以东环大道为轴心的边贸服务区及桂花树工业园区。三是城市建设与管理始终坚持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提高经济承载能力为核心内容,把城市发展布局与工业经济、商贸经济、旅游经济发展统筹考虑,不能轻重失衡,顾此失彼。四是城市发展与市民素质提高要同步推进,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建管并重,塑造城市形象,优化人文环境,力争“文明城市”创建上台阶。 <br/><br/>  5、整合资源,提升质量,完善服务功能,加快发展步伐,是社会事业各方面工作的总体要求。在任何时候都要将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政策扶持、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促进发展”的基本工作方针,不断提高社会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需求的能力。一是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要通过有效的运作,力争用最短的时间解决我县初中、高中容量不足的问题。在条件基本成熟的情况下,将初中向县城逐步集中,并全面实现农村小学寄宿制,同时坚持不懈地强化和优化教育内部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二是坚持以农村医疗卫生体系为重点,提高全县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继续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建设,加强农村卫生防疫队伍建设,完善农村三级卫生网络,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机制,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三是坚持文化阵地建设、文化产业培育、文化市场拓展并重,努力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文体事业发展的新路子,创新工作方法和机制,加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努力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文体事业的繁荣发展。四是努力实现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深度结合。通过有效配置,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努力形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技术培训紧密结合的大培训格局,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突出内、外科技工作资源的挖掘、整合、运用,通过具体产业的科技服务,具体项目的运作和参与,锻炼科技工作队伍,提高科技工作水平,用“实战”来活网络、强队伍、促发展。五是以城乡救助机制和社会保险体系建设为重点,统筹社会救助、慈善事业、就业和再就业、社会保险、商业保险的力量和资源,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具有较强支撑能力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努力促进社会和谐。(中共来凤县委书记&nbsp;肖作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湖北省来凤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