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老秘 发表于 2009-5-26 19:27:48

推进三明城郊型新农村建设的思考(2007年第1期)

<p id="zoom" style="TEXT-INDENT: 26px; LINE-HEIGHT: 150%"><br>
  推进三明城郊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子,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五化”为基本方向,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推进城市化为主导方式,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步伐。<br>
  一、深刻理解推进三明城郊型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要求<br>
  推进三明城郊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按照中央“20个字的要求”&nbsp;(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三明城郊的具体情况,以“五化”(待遇市民化、居住社区化、就业非农化、保障社会化、受益多元化)为基本方向,以推进城市化为主导方式,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以人为本,整体推进”的原则,全面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逐步建成繁荣、富裕、和谐、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三明城郊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br>
  1.&nbsp;发展新产业。在生产发展方面,加快推进三明城郊的现代农业建设,因地制宜抓好农业生产规划,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立并加快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一村一品”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农村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深化科技服务体系和科技推广载体建设,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农产品质量显著提高。<br>
  2.&nbsp;培育新农民。在生活宽裕方面,力争三明城郊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5%以上,至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同时,要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积极组织农民参加知识技能培训,使18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l门务工职业技能或农业技术。建立健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着力提高农民生产和营销的组织化程度。<br>
  3.&nbsp;建设新村镇。在村容整洁方面,加快三明城郊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2006年底前所有国道、省道公路沿线、高速公路出入口、重要旅游景点所在村完成规划编制;2010年前所有30户以上的自然村完成规划编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农民居住条件有较大改善,农村面貌有较大改观。<br>
  4.&nbsp;塑造新风貌。在乡风文明方面,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三明城郊村镇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着力营造群众安居乐业、生活丰富多彩的良好环境。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积极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貌。<br>
  5.&nbsp;创建好班子。在管理民主方面,要切实加强三明城郊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要进一步增强,村班子基本达到“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基本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br>
  二、正确把握推进三明城郊新农村建设的措施和途径<br>
  推进三明城郊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逐渐对三明城郊现有农村的布局、农村的面貌和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进行比较彻底的改造、改革和改组,是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三明城郊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三明城郊的新农村建设,从而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加快三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br>
  1.&nbsp;要理清建设三明城郊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思路。城郊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主要是“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上,体现在统筹城乡发展格局上,体现在建设和谐社会目标上。在推进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贯彻20个字的要求,体现三明城郊的区域特色,符合群众意愿。城郊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当前,三明市区正处于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大调整的黄金时期,城郊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有利的条件和机遇。中央1号文件、省委1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环境更加优化。同时,城郊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富民宜居、平安和谐新农村的热情和对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热切期盼,更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内在动力。基于对区情和形势的判断,我们认为应该把推进城市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导方式,以“待遇市民化、居住社区化、就业非农化、保障社会化、受益多元化”为基本方向,确立城郊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思路。<br>
  2.&nbsp;要把握三明城郊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十一五”时期是三明城郊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农村城市化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城郊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要求,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重点:一是要以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为目标,着力增强城郊农村经济新优势。要在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上取得大进展。二是要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着力培育城郊村庄新风貌。要按照“规划在先,建设在后;超前规划,分步建设”的原则,形成包括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绿化、精神文明建设等在内的整体规划。三是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着力完善农村发展新机制。要深化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处理好减人、减事、减支与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关系,确保农村基层政权稳固和社会稳定。四是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着力促进农村社会事业新发展。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大力实施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改变部分农民“小病拖、大病挨、实在不行了才往医院抬”的状况。五是要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着力开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新局面。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支部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六是要大力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着力探索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要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失地农民就业技能培训为重点,按照“企业培训、政府补助,农民免费、就地就业”的思路,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培训方式。同时,要以“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社会公德教育和普法教育,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nbsp;&nbsp;&nbsp;&nbsp;&nbsp;<br>
  3.&nbsp;要认清三明城郊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几个关系。一是加快城郊新农村建设步伐与做好长期艰苦奋斗准备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在新的发展阶段,立足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对“三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方向性的奋斗目标。与历次农村改革相比,更具有综合性、全局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因此建设新农村,不能短打算,而要长谋划。不能幻想一夜平地起高楼,搞一阵风,而要科学规划,扎实推进,逐步实现。二是建设城郊新农村与建设新村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全面的、综合的系统工程。新村建设只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六改五通”、建新房、盖新楼等都只是“村容整洁”的内容,二者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不能混为一谈。三是在建设城郊新农村进程中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与政府主导的关系。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不能包办代替,不能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广泛发动农民群众,充分发挥他们在建设自己家园中的主体作用。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指导,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四是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推进城市化是建设城郊新农村的主导方式,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和居住小区规划则要因村制宜,根据不同村情、不同条件,提出不同的目标,体现不同的特色,依山顺水,因势造景,不能搞千篇一律。同时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切忌无谓地大拆大建。五是增加本级投入与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的关系。区、乡(镇)两级要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做到“两个高于”,即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增长比例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最近,中央、省、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因为体制、机制上的原因,有些政策城区农村很难享受到,我们要迎难而上,在充分吃透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积极对上协调,在政策、资金等各个方面争取支持。六是坚持区域联动发展与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区直各单位要把建设城郊新农村作为一项重要的本职工作,明确目标,分解责任。同时,要通过政策激励、要素运作等方式,鼓励、动员、引导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民营企业等各方面的力量投身新农村建设,发挥他们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支持农民创业、直接带动农民增收方面的积极作用。&nbsp;<br>
  4.&nbsp;要强化三明城郊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推进城郊型新农村建设,对我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站在新的起点上,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科学有效的工作措施,扎实有序地推进三明城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要加强对三明城郊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要把城郊新农村建设作为区、乡(镇)各级党政“一把手”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要求,建立坚强有力的城郊新农村建设领导体系,形成高效权威的协调统筹机制。区委、区政府要成立城郊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的同志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农林水、建环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具体负责全区城郊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综合协调、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各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明确责任,统筹运作,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二要创新指导三明城郊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方法。要建立城郊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制度,从区直机关选派有经验的干部驻村到户,具体指导和参与新农村建设,区级领导都要挂点联系一个村,帮助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乡(镇)党委、政府要根据全区统一安排部署,拿出过硬措施,选派优秀的党员、干部深入到村、到组、到户,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指导和推动。要不断研究和创造抓落实的办法,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心中想着农村,视野聚焦农村,精力投向农村,倾听农民的意见、建议和呼声,既要为农民释疑解惑,又要帮农民排忧解难,真正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要加强督办检查,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考核的指标体系,作为检验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内容,作为对班子考核和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三要形成促进三明城郊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合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行各业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三元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区各级各部门都要按照文件的要求,进一步明确自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年度目标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要加强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探索机关部门结对联村,民营企业结对帮村,在外人员结对扶村等方式,使城郊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迅速掀起声势浩大、又扎扎实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有效推进三明城郊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nbsp;&nbsp;<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r>
&nbsp;&nbsp;&nbsp;&nbsp;作者简介:曾炳权,中共三明市三元区委党校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br>
</p></td>
                              </t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推进三明城郊型新农村建设的思考(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