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老秘 发表于 2009-5-26 19:26:40

交通枢纽建设与三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一)(2008年增刊1)

<p id="zoom" style="TEXT-INDENT: 26px; LINE-HEIGHT: 150%"><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交通枢纽建设与三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br>
<br>
&nbsp;&nbsp;&nbsp;&nbsp;三明市地处福建省中部连接西北隅,北连南平市的延平区、顺昌县、邵武市,东依福州市的闽清县、永泰县,东南靠泉州市的德化县、永春县,西南接龙岩市的长汀县、连城县、漳平市,西邻江西省的石城、广昌、南丰、黎川等县。全市辖2区(梅列、三元)、1市(永安)、9县(沙县、尤溪、大田、眀溪、清流、宁化、建宁、泰宁、将乐),2007年末全市总人口262万人,占全省的7.3%。三明市为中低山及丘陵地貌,西北有武夷山脉,东南有戴云山脉,全市土地总面积22929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8.9%。三明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2007年末,全市农业用地3242万亩,其中耕地284万亩、园地71万亩、林地2794万亩。三明市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全市森林面积2645万亩,森林覆盖率76.8%,活立木蓄积量1.15亿立方米,竹林储量3.66亿株,人均林木林地资源居全省第一。三明市有丰富的水资源,境内溪河水量充沛,主要河流有闽江正源沙溪和支流金溪、尤溪。三明市有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已发现各类矿产79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49种,已开发利用的有43种,占重要地位的矿种有无烟煤、铁矿、钨矿、重晶石、铅锌矿、石灰岩等。三明市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已建成以“山、水、洞、林、石、古文化”为特色的旅游风景区(点)60多处,有世界级旅游品牌1个(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旅游品牌35个。三明市境内气候适宜,生态环境良好,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具有明显的发展农业、林业、原材料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的比较优势,是福建省的“林海”、“粮仓”和“老工业基地”。<br>
&nbsp;&nbsp;&nbsp;&nbsp;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三明市在一张白纸上建成福建省最重要的新兴工业城市,为福建的工业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大背景下,三明市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三明市现在是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但是,相对于沿海地区的高速发展,三明市由于地处山区,长期以来交通条件比较落后,作为福建省的“林海”、“粮仓”的资源优势和“老工业基地”的经济潜力未能充分发挥,经济总量从原来位居全省前列退居中下游位置。2004年11月,三明市第一条高速公路福(州)银(川)高速公路三明至福州段建成通车,三明市的交通条件开始有实质性改善。2006年1月,福(州)银(川)高速公路三明至邵武段建成通车。2008年12月,泉(州)三(明)高速公路三明段建成通车。此外,三明市正在建设的重大交通项目还有永(安)武(平)高速公路、永(安)宁(化)高速公路、向(塘)莆(田)快速铁路、三明机场等。三明市已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同时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一个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今后5—10年,三明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将有巨大发展,连接沿海与内地、沟通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多条高速公路与快速铁路将在三明市交会,再加上三明(沙县)机场通航、沙溪河航运开通,三明市将会成为一个立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在分析三明市交通建设现状及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充分认识交通枢纽建设对三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及时把握发展机遇,完善三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于促进三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前锋、基地、枢纽、支撑”作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br>
<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三明市交通建设的历史与现状<br>
<br>
&nbsp;&nbsp;&nbsp;&nbsp;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三明市长期以来交通闭塞。解放前,三明境内几乎没有现代交通。新中国成立后,三明市交通建设有较大发展。1957年,三明境内第一条铁路鹰厦铁路建成通车,打通了与外省联系的一个大通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福建省提出建设“道路先行工程”以来,三明的公路建设发展很快,完成公路建设1000多公里,其中二级公路470公里,干线公路交通拥挤现象有所缓解。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三明第一条高速公路福银高速公路三明段的建成通车,标志着三明交通进入了高速公路时代,三明交通建设出现了历史性的飞跃,交通“瓶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逐步缓解。<br>
&nbsp;&nbsp;&nbsp;&nbsp;(一)公路建设发展较快<br>
&nbsp;&nbsp;&nbsp;&nbsp;2003年至2007年,三明市公路建设共投入资金139.34亿元(其中获得部、省资金支持44.24亿元),超过1949年到2002年交通建设投资总和,公路建设投资居全省第一位。至2007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2921公里,比2000年增加3880公里,增加42.9%,其中高速公路218公里,二级公路791公里。从2003年全省实施“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建设以来至2007年末,全市共建成农村公路水泥路面5660公里,已有1684个建制村实现了公路路面硬化,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由30%提高到97.3%,提前三年实现省政府下达的硬化路面通村率95%的目标,梅列、大田、尤溪、明溪4县(区)实现硬化路面通村率100%。目前,三明市基本上建成了以高速公路和国道为主构架,以省级干线为重要通道,以农村公路(包括县级公路、乡村公路)为补充的三级道路网,至2007年末,三明境内的干线公路主要有1条高速公路、2条国道、7条省道。<br>
&nbsp;&nbsp;&nbsp;&nbsp;1条高速公路:福(州)银(川)高速公路三明段。这条高速公路从东到西横贯三明市北部的尤溪、沙县、将乐、泰宁4县,连接到三明市区,三明市境内全长218公里(含三明连接线25公里),设置洋中、尤溪、青州、沙县、三明北、夏茂、将乐、万安、泰宁等9个互通口,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一期工程(三明—福州)&nbsp;于2004年11月建成通车,二期工程(邵武—三明)于2006年1月建成通车。福(州)银(川)高速公路三明段的建成,结束了三明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这条高速公路目前是三明连接省会福州和进入江西内陆的最便捷通道,它将与目前在建的长(春)深(圳)高速公路福建段、泉(州)南(宁)高速公路福建段共同构成三明境内“一纵两横”高速公路网,深刻改变三明市目前相对落后的交通条件。<br>
&nbsp;&nbsp;&nbsp;&nbsp;2条国道:G205线,G316线。(1)从山海关至深圳的国道G205线。这条国道与鹰厦铁路平行,北连南平市、南接龙岩市,从北到南穿越闽中工业走廊沙县、三明、永安,构筑了三明中部的南北大动脉。在福(州)银(川)高速公路福建段通车之前,这条公路是三明最重要的公路运输通道,现在也仍然是三明市北连长三角、南接珠三角的一条最重要最繁忙的公路运输通道。(2)从福州至兰州的国道G316线。这条公路仅从三明市的尤溪县擦边而过,以前是三明通往省会福州和进入江西内陆的一条重要公路运输通道,自从福(州)银(川)高速公路福建段通车后,这条公路在三明市公路交通网中已退居次要地位。<br>
&nbsp;&nbsp;&nbsp;&nbsp;7条省道:S204线、S205线、S206线、S208线、S304线、S306线、S307线。(1)从政和岭腰至连城文亨的省道S204线,在三明境内由北到南穿越将乐、眀溪、清流3县。(2)从浦城富岭至武平下坝的省道S205线,在三明境内由北到南穿越泰宁、建宁、宁化3县。S204线、S205线这两条省道使三明市西北部6个县北连南平市、南接龙岩市,构筑了三明市西北部的南北通道。(3)从尤溪西城至厦门的省道S206线,在三明境内只途经尤溪县。(4)从永安西洋至龙海港尾的省道S208线,在三明境内只途经永安市。S206线、S208线这两条省道虽然在三明境内的里程较短,但目前是三明市连接闽南金三角的重要公路运输通道。(5)从宁德蕉城至泰宁城关的省道S304线,在三明北部由东到西穿越尤溪、沙县、将乐、泰宁4县,这条省道大部分路段的线路走向与已经通车的福(州)银(川)高速公路三明段线路走向大致平行,曾经是三明市东北部4县东连福州、宁德沿海地区,西接江西内陆地区的一条重要公路通道,福(州)银(川)高速公路三明段通车后,这条公路在三明市的公路交通网中也已退居次要地位。(6)从莆田秀屿至建宁里心的省道S306线,在三明境内由东到西穿越大田、三元、眀溪、建宁4县(区),这条公路使三明市与莆田市相连接。(7)从泉州东海至宁化石壁的省道S307线,在三明南部由东到西穿越大田、永安、清流、宁化4县(市),这条省道大部分路段的线路走向与正在建设的泉(州)南(宁)高速公路福建段的走向大致平行,目前也是三明市通往泉州、厦门沿海地区的重要公路运输通道,但是这条省道从永安到清流部分路段尚未贯通,影响其发挥作用。<br>
&nbsp;&nbsp;&nbsp;&nbsp;可以看出,三明市境内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国道(包括高速公路)“一纵(G205线)一横(福银高速)”和省道“两纵(S204线、S205线)三横(S304线、S306线、S307线)”为骨架的干线公路网,至2007年末有高速公路218公里、国道169公里、省道1199公里,国道和省道经过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逐步改建,大部分路段已经建成了二级水泥公路,全市交通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是,至2007年末全市12个县&nbsp;(市、区)有5个县(2008年12月泉三高速公路三明段通车后减少为4个县)既没有高速公路也没有国道,需要加快高速公路建设速度;同时还有大量的省道县道公路等级低、路况差,需要加快改建速度。<br>
&nbsp;&nbsp;&nbsp;&nbsp;(二)铁路建设严重滞后<br>
&nbsp;&nbsp;&nbsp;&nbsp;50年前,三明境内建起了一条从北到南贯穿沙县、三明、永安的鹰厦铁路。50年过去了,三明境内还是只有这一条鹰厦铁路和一条永安至加福矿区铁路,其他8个县都没有铁路经过。铁路对于一个地方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有了鹰厦铁路,才有了三明钢铁厂、三明化工厂、三明重机厂、青州造纸厂等一批大中型工业企业落户三明,才有了三明这座新兴工业城市的拔地而起,才有了三明境内“永安—三明市区—沙县”这条工业走廊的兴起。目前,三明市境内仅有的这条鹰厦铁路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这条曾经造就三明昔日辉煌的铁路虽然几经改造提速,但是由于当年的建设标准较低,现在已难有潜力可挖,2004年以来,三明市铁路旅客发送量和货物发送量一直在130多万人和1100多万吨上下徘徊。三明市当前迫切需要加快建设更多更高等级的铁路大动脉来解决长距离运输力量不足的问题。<br>
&nbsp;&nbsp;&nbsp;&nbsp;(三)水路运输逐步萎缩<br>
&nbsp;&nbsp;&nbsp;&nbsp;三明市境内虽然有沙溪、金溪和尤溪三大河流,航道里程875公里,但由于河流开发梯级电站,船闸尚未通航,加上部分航道尚未疏通,三大河流只能局部通航或库区通航,运输能力十分有限。2007年全市水路运输客运量仅18万人、货运量仅56万吨,分别只占公路水路运输总量的0.35%和1.22%。水路运输作为一种低成本的运输方式,在三明市还没有占到应有的地位,今后也需要加快发展。<br>
&nbsp;&nbsp;&nbsp;&nbsp;(四)机场建设几经曲折<br>
&nbsp;&nbsp;&nbsp;&nbsp;1993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建设三明(沙县)机场。该项目开工后因宏观调控和资金等问题一度停建,2005年成立民营三明机场有限公司后,机场续建开工,原计划于2008年建成通航,目前又暂缓建设。三明机场为4C级支线机场,按设计标准能起降波音737系列飞机。三明机场周围半径100公里范围内涉及三明、南平2个设区市10多个县(市、区),覆盖人口600多万,建成后将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海口、西安、深圳等地航线和港澳台包机业务,对福建省航空网络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福建省9个设区市中,三明市是目前还没有机场的3个设区市之一;而在没有机场的三明、宁德、漳州这3个设区市中,三明与周边机场的距离最远。要使三明与国内外市场高速、高效对接,迫切需要争取早日建成三明机场。<br>
&nbsp;&nbsp;&nbsp;&nbsp;(五)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缺乏有效整合<br>
&nbsp;&nbsp;&nbsp;&nbsp;目前,三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公路建设虽然有很大发展,但是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发展不平衡且缺乏有效整合,综合性、系统性不足。一是各种运输方式规划建设各自为政,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规划建设缺乏统一部署,导致条块分割、重复建设乃至相互恶性竞争,不利于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二是交通建设规划滞后,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未能很好地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提高城市运转效率的要求来统筹考虑交通设施用地以及各种对内对外交通方式的衔接;三是各种运输方式间的信息衔接不通畅,交换数量少,各种运输方式都是根据本领域的需要各自进行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建设,信息流主要是在本系统内流转,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传输和共享还存在着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四是各种运输方式的枢纽站场基本上是以自我为中心进行各自规划,各自建设,自成体系,造成本来应该互相衔接的环节产生割裂,相互间缺少接口,标准和规则也不统一,设施方面也不配套,信息不通畅,管理不协调,从而导致运转效率低,相关资源浪费等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br>
<br>
&nbsp;&nbsp;&nbsp;&nbsp;*&nbsp;本课题为2008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08A021。<br>
&nbsp;&nbsp;&nbsp;&nbsp;课题&nbsp;指&nbsp;导:杜元会&nbsp;(三明市社科联主席)<br>
&nbsp;&nbsp;&nbsp;&nbsp;课题负责人:罗朝良(三明市社科联副主席、副研究员)<br>
&nbsp;&nbsp;&nbsp;&nbsp;执&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笔:罗朝良,涂大杭(中共三明市委党校教授)<br>
<br>
</p></td>
                              </t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交通枢纽建设与三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一)(2008年增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