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老秘 发表于 2009-5-26 19:26:40

交通枢纽建设与三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四)(2008年增刊1)

<p id="zoom" style="TEXT-INDENT: 26px; LINE-HEIGHT: 150%">&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四、交通枢纽建设影响下的三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探讨<br>
<br>
&nbsp;&nbsp;&nbsp;&nbsp;三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确定,一方面必须与福建省委、省政府对三明提出的“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前锋、基地、枢纽、支撑作用”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要求相衔接,另一方面又必须充分考虑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对三明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发展机遇。也就是说,必须根据上述两个方面的要求来审视三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思考三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战略布局、战略产业、战略平台和战略观念等重大问题。<br>
&nbsp;&nbsp;&nbsp;&nbsp;(一)战略定位:前锋、基地、枢纽、支撑<br>
&nbsp;&nbsp;&nbsp;&nbsp;三明地处海峡西岸与中西部省份的连接带,是陆海通道的重要节点。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给三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前锋、基地、枢纽、支撑作用带来了更加有利的条件。<br>
&nbsp;&nbsp;&nbsp;&nbsp;1.“前锋”的战略定位。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使三明有更好的条件依托区域协作平台,成为连接沿海纵深推进的前锋,成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前锋,成为对台交流合作共赢的前锋,在福建沿海拓展腹地、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发挥三个方面的前锋作用。<br>
&nbsp;&nbsp;&nbsp;&nbsp;(1)连接沿海纵深推进的前锋。通过构筑产业转移、协作平台,使三明成为连接沿海纵深推进的前锋。一是构筑沿海产业转移平台。发挥连接闽东北、闽西南两翼的优势,呼应海峡西岸经济区临港工业发展,以专业园区为载体,对接冶金、船舶修造、石化、汽车等产业,承接机械加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产业梯度转移,配套发展林产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以三明东南工业、商贸经济区为重点,建设与沿海产业协作的工业集中区。对接珠三角和长三角,利用三明资源与珠三角、长三角的产业互补性,以林产工业、生物医药、金属制品加工等产业为重点,吸引长三角、珠三角工业企业来三明建设上中游产品加工集中区。二是构筑区域产业协作平台。依托闽浙赣皖十四市经济协作区、闽粤赣十三市经济协作区,进行政府协作、企业合作项目对接、产品配套,支持钢铁、建材、林产、化工、轻工、载重汽车企业赴内陆省市投资办展,延伸产业基地,扩大营销网络,参与构建区域共同市场,建设海峡西岸拓展内陆腹地的桥头堡。<br>
&nbsp;&nbsp;&nbsp;&nbsp;(2)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前锋。通过构筑海陆对接平台,加强与邻省周边地区在交通干线等方面的对接,共同推进跨区域合作项目的策划、争取、建设,拓展内地连接沿海的交通快捷通道,使三明成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前锋。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扩大林改成果,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村财增加;加快行政机制创新,整合行政资源,促进行政提速,实现全程式网上审批;激活经济发展主体,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挥商会组织和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加大项目推介力度,吸引更多项目落户三明。借助福(州)银(川)、泉(州)南(宁)、长(春)深(圳)等高速公路以及快速铁路、三明机场等便利的交通条件,加快闽西北物流园区建设,在闽赣边界县设立粮食、农产品、建材、物流等市场或产业聚集区,吸引邻省周边地市在闽赣边界集中布局产业项目或专业市场,逐步建立内地对接港口的产业延伸通道。鼓励周边省市到三明举办或联办会展活动,吸引中部省份企业到三明发展流通外贸业务,并大力推进口岸通关,加快建设电子口岸平台,促进港口服务延伸到三明,推行铁海联运、公路转关运输等通关模式,与厦门等沿海城市共建三明“无水港”,共同构筑内地通向沿海的物流拓展通道。<br>
&nbsp;&nbsp;&nbsp;&nbsp;(3)对台交流合作共赢的前锋。利用各种平台,突出“五缘六求”,推动海峡两岸双向交流、经贸合作,发挥三明林业、农业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形成全方位的对台交流合作,实现共赢格局,使三明成为闽台交流合作共赢的前锋。一是通过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试验区的建设,推动明台林产品加工、生物医药开发、森林食品加工等方面的合作,建设台湾农民创业园,建立农业科教信息交流合作、农业良种研发与繁育中心,吸引有实力的台湾企业和农民入园落户,引进消化推广台湾新品种、先进农产品加工技术、新种养模式、先进生产设施和先进管理模式,把三明建设成为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的示范基地和重要窗口。二是继续办好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使之成为具有区域性影响的两岸林业与经贸合作平台,进一步加强明台产业对接,密切与台湾相关行业协会、企业的联系,承接台湾产业转移,促进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明台交流合作渠道。<br>
&nbsp;&nbsp;&nbsp;&nbsp;2.“基地”的战略定位。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使三明有更好的条件发挥特有的生态、资源、产业优势,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主导产业,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分工,加快建设经济增长极,建设富有三明地方特色的“4+1”产业集群基地、优势特色农业基地和生态旅游基地。<br>
&nbsp;&nbsp;&nbsp;&nbsp;(1)“4+1”产业集群基地。经过多年努力,冶金及压延、林产工业、机械及汽车零部件、矿产品加工和生物医药“4+1”产业集群已经初具规模。2007年“4+1”产业集群实现产值417.3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1.5%,具备了100万吨金属制品材、80万吨中厚板,总量近百万吨热轧带钢、冷轧带钢、镀锌板、铸锻件的生产能力,以及75万立方米刨花板和中纤板、20万吨高强瓦楞纸和1.5万辆载重汽车、几千台套工程机械、橡塑机械的生产能力,生物医药产业也成为目前三明发展较快、成长性较好的产业。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三明有条件成为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br>
&nbsp;&nbsp;&nbsp;&nbsp;(2)优势特色农业基地。在防止耕地抛荒、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围绕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发挥重要产粮区、农作物主产区和全国优质烟区等优势,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依靠龙头企业引领,依靠科技兴农带动,以规模化、标准化种养为主攻方向,利用丰富的库区大面积水域,实施大规模种养,引进大企业加工,拓展大市场营销,做强做特做大林竹、烟叶、茶叶、水果、畜牧、蔬菜、食用菌、花卉苗木、特种水产养殖等重点产业,构筑福建最大的超级稻生产基地和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规模化特色农业基地。<br>
&nbsp;&nbsp;&nbsp;&nbsp;(3)生态旅游基地。三明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林木等资源总量和人均拥有量位居福建省前列,被誉为“绿色宝库”,有森林面积26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6.8%,活立木蓄积量1.15亿立方米,毛竹3.66亿株。三明的生物物种多样且分布区域广,有野生植物3443种,其中木本植物1200种,野生动物1044种,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植物27种、野生动物91种。三明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有泰宁大金湖,将乐玉华洞、龙栖山,永安桃源洞、鳞隐石林,宁化天鹅洞,清流九龙湖,建宁金饶山、闽江源,沙县淘金山,三元格氏栲,梅列大佑山、瑞云洞等。可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有条件借助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发展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生态旅游基地。<br>
&nbsp;&nbsp;&nbsp;&nbsp;3.“枢纽”的战略定位。以交通枢纽建设为基础,并加快以电网为主体的能源网络建设,推进重要能源枢纽建设,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推进现代物流集散地建设,从而构筑综合性枢纽,增强区域经济集聚和辐射能力。<br>
&nbsp;&nbsp;&nbsp;&nbsp;(1)综合交通枢纽。抓住当前国家加大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有利时机,千方百计加快各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使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尽快成为现实。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在建和拟建的高速公路项目以及其他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特别是要大力推进永(安)武(平)高速公路、永(安)宁(化)高速公路、向(塘)莆(田)快速铁路、三明机场等在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积极向上争取加快推进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预备项目的前期工作,特别是要积极推动建(宁)泰(宁)、三(明)厦(门)、永(安)漳(州)等高速公路项目,南(平)三(明)龙(岩)、建(宁)龙(岩)、长(汀)永(安)泉(州)等快速铁路建设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从而构筑以快速铁路、高速公路为主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抓紧编制和积极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三明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加快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br>
&nbsp;&nbsp;&nbsp;&nbsp;(2)重要能源枢纽。坚持电源项目与电网项目一起上,在现有的闽西北最大的枢纽变电项目500千伏三阳变电站、一批200千伏和110千伏变电站竣工投产,三明跨入超高压电网行列的基础上,尽快完成投资25.3亿元的永安火电厂扩改项目,建设500千伏三阳变电站与500千伏南平变电站和龙岩变电站的联络线路,继续建设一批枢纽变电项目,适时再建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使更多的机组投产发电。改造县域电网,打造网架合理、安全可靠的区域性重要电网。抓紧重大能源项目的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三明的核电、煤电、风电、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等重大能源项目工作,使三明形成水电火电并举、核电风电等新能源为后续的电力结构,构建海峡西岸重要能源枢纽。<br>
&nbsp;&nbsp;&nbsp;&nbsp;(3)现代物流集散地。抓住三明作为加快流通产业发展试点城市的契机,加大金属材料制品市场、家居市场等重点商贸项目建设力度,推进梅列、三元城市物流园区和闽西北物流园区等现代化物流中心建设,实施汽车综合服务集中区、海峡两岸(三明)农林产品物流中心等项目,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既要注重发挥好本市商业、物资、医药集团等商贸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又要积极引进知名企业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推进新型流通业态发展,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农村消费,繁荣农村消费品市场,巩固提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使三明成为连接沿海、联动周边的现代物流连接带。<br>
&nbsp;&nbsp;&nbsp;&nbsp;4.“支撑”的战略定位。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使三明有更好的条件立足现有基础,集聚后发优势,注重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用发展的实效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撑,主要是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经济支撑,城乡共同发展提供整体支撑,和谐社会发展提供主体支撑。<br>
&nbsp;&nbsp;&nbsp;&nbsp;(1)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经济支撑。利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所创造的有利条件,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用县域经济发展的成效来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经济支撑。一是加快永安—三明市区—沙县“经济繁荣带”的建设和发展,加快三明市区“南拓北扩西进”,加快推进三明市区和沙县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三明市区和永安市的城市联盟进程,使这条经济繁荣带更好地发挥经济支撑、辐射作用。二是加快尤溪、大田“产业承接带”的建设和发展,突出发展以矿产资源为主的深度加工,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三是加快将乐、泰宁、建宁、宁化、清流、明溪“特色经济圈”的建设和发展,使之更好地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发展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和特色旅游产业。<br>
&nbsp;&nbsp;&nbsp;&nbsp;(2)城乡共同发展提供整体支撑。利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所创造的有利条件,统筹城乡各项建设,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用城乡共同发展的成效来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整体支撑。一是加快中心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把加快三明中心城市发展作为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发展壮大三明市区经济,加快市区重大城建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不断改善社区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二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把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任务,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同时以办好新农村建设实事为突破口,抓好路网、水利、农田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并以典型示范为载体,加快试点镇、示范村、推进村建设,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群体,进而连线扩面,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br>
&nbsp;&nbsp;&nbsp;&nbsp;(3)和谐社会发展提供主体支撑。利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所创造的有利条件,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办好惠民实事,深化文明创建,加强社会管理,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搞好党的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用和谐社会发展的成效来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主体支撑。积极促进社会就业,继续在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落实农民工就业服务制度、构建统筹城乡就业平台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健全弱势群体帮扶体系,做好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后的住房保障性工作,大力发展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办好惠民实事,抓好利民项目,解决民生问题,形成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惠及人民的有效机制,从而使三明的改革发展能够得到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br>
&nbsp;&nbsp;&nbsp;&nbsp;(二)战略布局:主轴、两翼、板块、连片<br>
&nbsp;&nbsp;&nbsp;&nbsp;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会对交通干线和周边地带的产业集聚和扩散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布局。在过去“两带一圈”经济布局的基础上,三明市委、市政府2008年提出“强化主轴,壮大两翼,块状推进,连片发展”的区域发展思路,就是充分考虑了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产生的影响而形成的。&nbsp;<br>
&nbsp;&nbsp;&nbsp;&nbsp;1.“主轴”的战略布局。在三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中,要以永安—三明市区—沙县经济繁荣带为主轴。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中进一步强化主轴,就是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市区经济,积极提升永安、沙县两端的发展活力,推动市县一体化发展,强化龙头带动作用,着力构建“4+1”产业、商贸物流、科技创新、社会事业发展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br>
&nbsp;&nbsp;&nbsp;&nbsp;(1)发展壮大三明市区。要按照《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的要求,优化永安—三明市区—沙县城市主轴线布局,发展壮大中心城市,加快三明市区的南拓北扩西进,推进徐碧新城、台江新区、下洋中区建设,加快市区三大板块全面开发的速度,以重要通道建设带动贵溪洋、小蕉、岩前-瑶奢等片区的开发和建设,进一步拓展市区发展空间,加快建设台江大桥等一批重大城建项目,进一步改善社区基础设施,加快实施城中企业“退城入园”,继续搞好市区各个社会事业项目的建设,完善城市整体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要加快推进三明市区与沙县一体化进程,适时实行沙县撤县设区,实现三明市区和沙县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建设等方面的一体化。<br>
&nbsp;&nbsp;&nbsp;&nbsp;(2)构建三明永安城市联盟。继续推动三明市区和永安的城市联盟,加快205国道沿线工业园区(集中区)建设,建设三明市区—永安工业经济走廊,策划、实施溪口—楼源大桥建设项目,实施沙溪河西岸三明市区至永安段的开发,加快三明市区—永安的基础设施、产业、公共事业的联动发展。在推进三明市区和永安市城市联盟过程中,要完善组织机构、推进规划对接,统筹产业布局、推进产业对接,突出特色互补、推进功能对接,整合优势资源、推进旅游对接,强化相向发展、推进空间对接,着眼绿色共建、推进生态对接,进一步加强两地经济社会的联系、对接、合作,从而强化“主轴”建设,促进经济繁荣带的发展。<br>
&nbsp;&nbsp;&nbsp;&nbsp;(3)增强“主轴”辐射带动能力。永安—三明市区—沙县“经济繁荣带”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的53.7%,财政总收入占全市的66.9%,特别是三明市区200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财政总收入超过20亿元,具有明显的战略地位。“主轴”要强化,关键是要进一步突出工业化和城市化,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要坚持三明市区南拓北扩西进、市县一体化和构建城市联盟三策并举,加快发展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向下游延伸,产品向高端发展,增强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br>
&nbsp;&nbsp;&nbsp;&nbsp;2.“两翼”的战略布局。从现有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出发,三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除上述“主轴”外,其余8个县分为东南、西北“两翼”。&nbsp;壮大“两翼”,就是要推动“一轴两翼”的互联互动,共同发展。要发挥东南一翼的尤溪、大田两县临近福厦泉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继续发挥“产业承接带”的作用,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加快发展资源转化率高、产业协作性强的开放型经济,着力构建沿海产业转移集中区、优势资源深度加工集中区、品牌农业集中区。要发挥西北一翼将乐、泰宁、建宁、宁化、清流、明溪6个县的生态和资源优势,因县制宜,发展主业突出、优势明显的特色经济,构建特色工业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海峡两岸林业合作示范区、生态旅游示范区、边界贸易示范区。<br>
&nbsp;&nbsp;&nbsp;&nbsp;3.“板块”的战略布局。在三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中,要把工业园区、专业园区、农业示范园、重点集镇等作为“板块”,以板块为单位发展壮大。一方面要按照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布局,围绕特色工业园区、专业园区、农业示范园和重点集镇的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提升产业的规模效益、集聚效益,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要素集聚,加快形成一批有规模、有效益、产业集中、关联性强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培育各种板块的内在功能,使各种板块具有内在的发展动力和活力,推动持续发展。<br>
&nbsp;&nbsp;&nbsp;&nbsp;4.“连片”的战略布局。在三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中,12个县(市、区)的各个板块不断发展壮大,最终连块成片。通过以点带面、连块成片,以产业发展、共同市场为纽带,推进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深化山海合作,密切跨省、跨市协作,加快拓展内陆腹地,在海峡西岸纵深推进中形成连块成片的发展之势。抓住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使交通条件改善的契机,通过“块状推进,连片发展”的思路将工业园区、专业园区、重点集镇等板块连接成片,使全市真正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更好地调动全市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三明经济社会发展内因的作用。<br>
&nbsp;&nbsp;&nbsp;&nbsp;5.区域经济布局发展趋势。前面在“交通枢纽建设对三明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一节中已经分析过,随着三明境内“井”字型交通网络逐步形成,将会影响区域经济布局产生新的变化,今后三明区域经济布局有可能从目前的“一轴两翼”向“三带两区”到“四带两区”发展。就经济带而言,近期可能形成“一主两支”(“一纵两横”)&nbsp;3条经济增长带,中长期可能形成“一主三支”(“两纵两横”)&nbsp;4条经济增长带。就经济区而言,可能形成东南和西北两区,东南为工业、商贸经济区,西北为农业、旅游经济区,并随着工业产业从沿海向内地的渐次梯度转移,呈现东南工业、商贸经济区逐步向西北拓展的趋势。顺应这个发展趋势,要在强化已经形成的中部经济繁荣带这条“主轴”,提升“主轴”辐射带动能力的基础上,在“井”字型交通网络逐步形成的同时,积极推动与“井”字型交通网络并行的北、南、西3条经济增长带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要积极推进中部经济繁荣带不断向东西两翼和南北两端拓展,通过向东西两翼拓展,建设三明东南工业、商贸经济区;通过向南北两端延伸,对接龙岩、南平两市,建设与福建沿海繁荣带并行的海峡西岸次繁荣带。<br>
&nbsp;&nbsp;&nbsp;&nbsp;(三)战略产业:“4+1”、物流、旅游、生态<br>
&nbsp;&nbsp;&nbsp;&nbsp;根据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基础,考虑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给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三明今后可以选择“4+1”产业、现代物流产业、旅游产业和生态产业作为四大战略产业,也可以说是“一主三特”产业:“一主”就是以“4+1”产业为主导,“三特”就是把现代物流产业、旅游产业、生态产业发展为富有三明特色的三大特色产业。<br>
&nbsp;&nbsp;&nbsp;&nbsp;1.“4+1”产业。这是三明这些年着力打造的主要产业,是体现三明资源优势的主要产业,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使这些产业获得了更好的交通条件和发展机遇,因此,要继续大力发展“4+1”产业,把“4+1”产业作为战略产业来发展。<br>
&nbsp;&nbsp;&nbsp;&nbsp;(1)冶金及压延产业要加快延伸。以三钢、明光新型材料等企业为龙头,以金古工业集中区、小蕉专业园区为平台,开发钢带、钢板、不锈钢、铜制品等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使三明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冶金及金属制品产业集聚地。<br>
&nbsp;&nbsp;&nbsp;&nbsp;(2)机械及汽车零部件产业要加速集聚。以金沙园、埔岭汽车工业集中区为平台,通过市区企业异地扩改和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入园发展,使三明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载重汽车产业基地。<br>
&nbsp;&nbsp;&nbsp;&nbsp;(3)林产工业要推进深度加工。要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利用刨花板、中纤板、胶合板等板材资源,组团式引进家具制造及其配件商,深层次开发家具加工等产业;以松香、松油醇、萜烯树脂等为主,发展林产精细化工,使三明成为海峡西岸最主要的林产工业基地之一。具体来说,以永安林业为龙头,建设以中纤板为基材的木材加工体系;以大亚木业为龙头,形成以刨花板为基材的深度加工产品体系;以青山纸业、铙山纸业为龙头,建设特种纸制品体系;建设三明市区和永安家具市场,发展家具生产,形成家具生产、流通产业体系;以松香、松油醇、萜烯树脂、天然香料等为主,培育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林产化工体系。<br>
&nbsp;&nbsp;&nbsp;&nbsp;(4)矿产品加工业要拉长产业链。通过矿权运作、整合资源、集聚开发,推进矿业产业化,打造煤炭、钨、铅锌、铁锰、萤石、石灰石和其他非金属矿等产业链,建设钨、铅、锌产业和氟化工、新型干法旋窑水泥基地。要抓好钨矿、锡矿、锌矿、稀土矿等矿产品的深加工项目,加快开发煤化工系列产品等新工艺项目。<br>
&nbsp;&nbsp;&nbsp;&nbsp;(5)生物医药产业要向高端产品延伸。要以荆东生物医药集中区、明溪十里埠集中区和泰宁、尤溪、宁化、沙县、永安、清流、将乐等地的生物医药功能小区为重点平台,以原料药开发为切入点,实施紫杉醇制剂开发、工具酶扩产、雷公藤甲素等原料药工业化生产,从药物中间体做起,向成品药、制剂和保健品等延伸,并推动竹纤维、土壤增肥“复活宝”等生物质材料产业发展,把三明建成天然植物药业产业基地和生物医药研发基地。<br>
&nbsp;&nbsp;&nbsp;&nbsp;2.物流产业。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于三明经济由滞后走向先进、从内向变为外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又使三明具备了把现代物流业作为特色产业来发展的可能性。因此,必须将物流业作为战略产业来发展,要搞好物流集散地建设,强化闽西北物流基地的服务功能,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逐步把三明建设成为连接沿海、联动周边的商业繁荣带,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辐射内陆的重要节点。<br>
&nbsp;&nbsp;&nbsp;&nbsp;(1)建设物流集散地。按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发展态势,建设好各类物流集散地。围绕“4+1”产业集群,重点建设海峡西岸金属材料制品市场、永安汽车物流园区、家居市场等大型流通项目,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力争使每一个产业都有一个在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影响的市场与之相配套。围绕特色产业,抓好三明水产品批发市场、三明汽车综合服务集中区、竹木产品交易市场等特色专业市场建设,支持县(市、区)建设重点专业市场。围绕新农村建设,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鼓励和支持有能力、有基础的流通企业把经营网点向农村延伸,培育一批消费品连锁超市、农资连锁店等。<br>
&nbsp;&nbsp;&nbsp;&nbsp;(2)提升物流基地的服务功能。把闽西北物流基地建设成为闽西北地区优势产品集散地、现代化物流基地和商贸交易平台、重要内陆口岸,为闽西北地区加工制造企业提供仓储、配送、货运代理、产品分类、流通加工、分拣包装、存货管理、订单处理、网络设计等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建立快速货运站,与全国其他交通运输枢纽形成以高速公路网和快速、高速铁路网为依托的城际快速货物运输网络,实现货物运输500公里当日到达,1000公里两日内到达,省内货物当日到达。建立集装箱中转站,辐射闽西北和赣南地区,实现外贸进出口货物直接通关。<br>
&nbsp;&nbsp;&nbsp;&nbsp;(3)提升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按照加快流通产业发展试点城市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三明连接沿海和内陆的特殊区位和综合交通枢纽等方面的优势,将物流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加以布局,规划和构建布局结构合理、技术设施先进、运转顺畅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在重点发展闽西北物流基地的同时,积极培育壮大现有的年交易额上亿元的专业市场。鼓励有条件的生产企业科学设置供应链流程,逐步分离物流业务,交由专业物流企业经营,同时促进传统物流向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物流转化。加快引进先进现代物流企业,大胆引进国内外实力较强、管理科学、技术设备先进的知名物流企业,从根本性提升三明物流业的层次和水平。<br>
&nbsp;&nbsp;&nbsp;&nbsp;3.旅游产业。三明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过去受阻于交通瓶颈,未能充分开发利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使三明旅游资源有条件有可能更好地开发利用。把旅游产业作为战略产业来发展,就是要根据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旅游产业、红色旅游产业和“古”色旅游产业。<br>
&nbsp;&nbsp;&nbsp;&nbsp;(1)大力发展绿色旅游产业。绿色生态旅游产业是三明旅游产业的重中之重。在对生态旅游资源加以保护、整合、优化的基础上,突出山水特色,做好“碧水、丹山、奇石、溶洞、森林、古文化”等文章,重点抓好森林、温泉、地质等类型的度假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在“井”字型交通网逐步形成的同时,以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为龙头和核心,将泰宁旅游这个知名品牌做强做大,同时把将乐、建宁、宁化、清流以及其他县(市、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加以规划、整合,使三明绿色生态旅游景区能够连成环线,提升三明旅游产业的整体效益。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加强与本省武夷山、江西庐山、三清山、安徽黄山、台湾阿里山、日月潭等著名风景区的协作,使三明绿色生态旅游更好更快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br>
&nbsp;&nbsp;&nbsp;&nbsp;(2)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三明12个县(市、区)中,有7个县是原中央苏区县,可以依托老区红色文化和山水森林资源,走红色旅游与生态休闲旅游、特色文化旅游相结合的路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要加快建设红色旅游设施,提升泰宁红军街、建宁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宁化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等红色经典景区的建设层次和服务水平,推出有代表性的精品旅游线路。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要与闽西、江西等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景区加强协作,推动三明红色旅游更好更快地走向全国。<br>
&nbsp;&nbsp;&nbsp;&nbsp;(3)大力发展“古”色旅游产业。就是要大力发展与三明深厚的历史文化有关的旅游产业,变历史优势为现实优势,变古代资源优势为现代经济优势。宁化县石壁镇是世界客家祖地,要继续办好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以及相关活动,将客家祖地旅游作为三明最大的“古”色旅游品牌做大做强。随着与周边省市连接的多条高速公路、快速铁路的逐步建成通车,为三明加强与闽西、赣南、粤东北等客家地区的旅游协作创造了有利条件,要通过联合推介客家旅游产品、共同规划设计客家旅游线路,使客家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使三明成为客家人寻根谒祖、民俗信仰拜谒、探亲访友的重要区域。要大力开发三明丰富的“古”色旅游资源,如永安抗战文化资源、尤溪的朱子文化资源、将乐明溪的杨时文化资源等,使“古”色旅游发展成为三明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br>
&nbsp;&nbsp;&nbsp;&nbsp;4.生态产业。三明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三明的生态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开发、利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将进一步使三明的生态资源能得到更好地开发、利用。因此,要将生态产业作为战略产业来发展,使生态建设出新的成效。<br>
&nbsp;&nbsp;&nbsp;&nbsp;(1)积极推进生态市建设。抓紧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积极探索建立区域间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构建生态效益型经济、资源保障、城乡人居环境、农村生态环境、生态安全保障等体系。巩固和提高建宁、泰宁、明溪三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一批省级环境优美的乡镇和国家级生态村,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建设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使三明成为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区。在保护好生态旅游资源的条件下保护和发展好其他方面的生态资源,增强三明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使三明更好地成为野生植物物种丰富、动物物种多样的海峡西岸生态基地。<br>
&nbsp;&nbsp;&nbsp;&nbsp;(2)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这是三明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理性选择。要将生态资源分门别类,在考虑生态资源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尽可能地考虑生态资源的经济效益,将可开发的生态领域、生态资源作为产业来发展。在发展生态经济产业的过程中,要努力打造生态品牌,形成生态产业链,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重点发展林业方面的生态经济、旅游方面的生态经济和生物医药方面的生态经济,特别是要保护林业环境,培育林业资源,调整林业结构,扩大林业资源总量,充分发挥木材、人造板、松香、制浆造纸、竹制品等优势,形成产业链和优势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林业方面的生态经济产业。<br>
&nbsp;&nbsp;&nbsp;&nbsp;(3)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要推动旅游资源整合,在强化泰宁世界地质公园龙头带动作用的基础上,以永安桃源洞-石林、将乐玉华洞、龙栖山、宁化天鹅洞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为重点,加快观光、度假等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精品建设,打造山水观光和理学文化、生态休闲和客家文化精品旅游带,培育泰宁、将乐、永安、宁化、清流旅游产业增长极。要拓展旅游市场空间,构建城市休闲服务中心和游客集散中心,在深度开发观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要强化旅游合作,深入推进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与台湾日月潭的“两水”合作,共同培育海峡旅游市场,同时促进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客家旅游、乡村旅游的联动发展,继续培育世界级、国家级的旅游品牌,做大国内市场,发展入境旅游,壮大旅游产业。<br>
&nbsp;&nbsp;&nbsp;&nbsp;(4)搞好节能减排工作。要将生态作为一个战略产业来发展,就必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重点能耗企业节能改造,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项目,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示范项目。必须推进燃煤电厂和重点企业脱硫治理,开展工业和生活废水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实施闽江流域三明辖区水环境整治和保护,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控制目标。要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巩固和发展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成果,在海峡西岸主体功能区建设中有所作为。<br>
&nbsp;&nbsp;&nbsp;&nbsp;(四)战略平台:项目、园区、沿线、创新<br>
&nbsp;&nbsp;&nbsp;&nbsp;经济社会的发展往往是通过一定的平台来实现的,从三明近年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方式方法来看,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能够促使三明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战略平台,概括地说,就是要进一步建设项目平台、园区平台、交通沿线平台和创新平台。<br>
&nbsp;&nbsp;&nbsp;&nbsp;1.项目平台。打造项目平台是三明近几年发展经济的重要方式,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对打造项目平台产生了积极影响。要持续深化项目竞赛活动,加大项目推介、管理和激励机制的创新力度,进一步调动全市上下抓项目、促发展的积极性。要优化项目生成机制,主动对接国家产业政策,认真研究国家产业目录,围绕结构调整生成一批生产性项目,围绕资源优势生成一批深度开发项目。要依托已经成立的重大项目工作组,集中力量主攻投资规模大、产出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使更多大项目获批动工,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br>
&nbsp;&nbsp;&nbsp;&nbsp;2.园区平台。三明近几年已经建成了一批省级、市级以及县级的工业园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对建立和完善工业园区这一战略平台创造了有利条件。要继续强力推进已经建立的8个省级工业园区的建设,带动开发一批新的工业集中区和乡镇工业小区,引导产业、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要对园区项目落地率、土地利用率和项目投产率进行适时监测和年度考评,提高园区的综合承载能力。<br>
&nbsp;&nbsp;&nbsp;&nbsp;3.沿线平台。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使交通沿线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条件,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交通沿线这一战略平台。根据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对位于高速公路、快速铁路等交通干线上的工业园区、专业园区、农业示范园、重点集镇等进行再规划,将这些板块作为联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加以规划、建设和发展,发挥这些园区、示范园、集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高速公路互通口和国道、省道沿线的城镇为重点,建立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带动有力的城镇体系。<br>
&nbsp;&nbsp;&nbsp;&nbsp;4.创新平台。通过科技创新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对科技创新产生了积极影响,必须继续完善科技创新这一战略平台,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突出产学研合作,强化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项目对接、技术协作、联合攻关,深化目前已有的几百家企业与一百多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进一步开发新的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努力增强省级技术中心的数量,提高质量。着力推进机械制造、节能减排、林产化工产品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金沙创业园、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中小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功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益。<br>
&nbsp;&nbsp;&nbsp;&nbsp;(五)战略观念:枢纽、市场、政策、服务<br>
&nbsp;&nbsp;&nbsp;&nbsp;为了加快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近几年来三明提出的“五个对接”、“五个突破”的发展举措,对于树立推动三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观念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经验。在交通枢纽建设影响下加快三明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树立枢纽、市场、政策、服务四大战略观念。<br>
&nbsp;&nbsp;&nbsp;&nbsp;1.枢纽观念。树立三明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观念,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战略布局等过程中都要考虑到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可能形成的影响。一方面要加大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枢纽核心节点的布局,建立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大力发展交通运输服务业;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电网枢纽建设力度,加快重要能源设施特别是新能源设施建设,搞好现代物流集散地建设,将三明打造成为以综合交通枢纽、重要能源枢纽、现代物流集散地为主要内容的区域性综合枢纽。<br>
&nbsp;&nbsp;&nbsp;&nbsp;2.市场观念。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树立专业市场观念。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就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增强市场经济的比重和份量,使市场机制在三明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树立专业市场观念,就是要规划、建立各种专业市场,发挥各种专业市场配置资源、活跃市场、促进贸易的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市场观念,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遵循市场规律办好专业市场,发展好市场经济,搞好领导和服务工作。广大市民要有强烈的市场经济意识,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洪流中去。<br>
&nbsp;&nbsp;&nbsp;&nbsp;3.政策观念。把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的政策、中央的政策、省上的政策与三明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既要立足自己加快发展,又要用足、用好、用活上级出台的各项政策,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上的更大支持。特别要注意上级对老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汇报、沟通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上对老区的扶持。要认真研究国家有关部委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国家发改委在项目布点、基础设施、中央苏区、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政策,及时提出政策性建议,使三明经济社会发展能够获得更大的支持。<br>
&nbsp;&nbsp;&nbsp;&nbsp;4.服务观念。要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吸引各类主体来三明投资、创业、发展,需要三明的干部群众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从而树立起服务意识,树立起人人都有为三明经济社会发展主体提供服务的责任和义务的观念。强化对各类发展主体的服务,并在服务过程中自觉做到“四个不让”:不让政策在我手中截留,不让差错在我手中发生,不让时机在我手中耽误,不让业主在我这里受到冷落。切实加强机关的服务意识和效能建设,强化绩效运行管理,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优质高效的服务氛围和环境。<br>
<br>
</p></td>
                              </t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交通枢纽建设与三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四)(2008年增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