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三明的战略选择(2006年第2期)
<p id="zoom" style="TEXT-INDENT: 26px; LINE-HEIGHT: 150%"> 三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或者更明确地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三明”,简称“构建和谐三明”)具备了什么样的条件?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构建战略?怎样立足三明基本市情构建和谐三明?这些都是三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研究的问题。<br> 一、构建和谐三明具备了一定的条件<br>
三明市地处福建西北部,位于武夷山与戴云山脉之间,自然资源较为丰富。改革开放以来,三明市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获得了较大发展,为构建和谐三明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也就是说,构建和谐三明具备了一定的条件。<br>
1. 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三明逐步实现着由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实现温饱向全面小康、资源开发向项目带动的转型或跨越,经济获得了较快和较大的发展。三明已经成为福建省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主要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拥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福建省最大的钢铁、化肥、水泥、煤炭企业都在三明,具有较好的投资环境。2004年,三明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76.5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4万元,即超过1700美元。所有这些,都为构建和谐三明打下了较好的物质基础。<br>
2. 具有一定的文明条件。三明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自觉地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做出过重要贡献。三明在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也注重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其他方面的建设,并取得了很多成果。三明现在仍然保持着文明传统,三明人民具有较高的文明意识和文明素养。2005年上半年,三明重新确定“三明精神”的内涵,将“文明”确定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强调三明发展要弘扬文明精神。所有这些,都为构建和谐三明提供了较好的文明条件。<br>
3. 具有一定的建设经验。三明先有工厂后有城市,具有发展工业建设城市的经验。三明虽然建市较晚,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等方面不仅取得了较大成绩,而且积累了一定的建设经验。三明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六城”以及建设平安三明等方面的系列建设活动中积累了较系统全面的建设经验。三明在正确处理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和矛盾、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矛盾等方面,都积累了相应的经验。所有这些,都为构建和谐三明积累了较好的建设经验。<br>
4. 具有一定的战略依据。近年来,三明市委、市政府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系列重要部署,立足三明实际,逐步理清了三明的发展思路,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其主要内容有:“三市”发展战略,即:工业立市、生态兴市、科教强市;“四地”发展定位,即:建设福建省的经济发展腹地、重要工业基地、绿色产业高地、生态旅游胜地;“两带一圈”发展格局,即建设永安、三明、沙县沙溪河沿岸经济繁荣带,尤溪、大田产业连接带,将乐、泰宁、建宁、宁化、清流、明溪特色经济圈;以及力争“五个对接,五个突破”,推进“五个转变”,提升“五种能力”等。所有这些,都为构建和谐三明确定了较好的战略依据。<br>
5. 具有一定的战略举措。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按照省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四个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三明市委于2005年8月18日召开了六届十一次全会,对三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作进行部署,并确定了六个方面的重要举措:一是以加快发展求和谐,二是以利民为民求和谐,三是以民主法治求和谐,四是以风正气顺求和谐,五是以生态建设求和谐,六是以提高执政能力求和谐。<br>
二、构建和谐三明必须选择的若干战略<br>
为了把三明建设成为一个全市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必须按照中央提出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要求,从三明的基本市情出发,将构建和谐三明的战略选择为:构建新型工业城市、法治诚信城市、先进文明城市、典型生态城市,即将这“四位一体”确立为和谐三明的构建目标,确立为构建和谐三明的重要标志。通过这样的选择,能够使三明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于通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全面进步,从整体上提高城市社会发展的文明水平;能够使三明更加注重协调发展、持续发展,着力于通过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三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br>
1. 构建新型工业城市。就是要在三明原有老工业的基础上,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按照“工业立市”和“科教强市”的战略要求,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信息化和科技教育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和科技教育,大力推广和运用信息技术和科技教育成果,把项目带动作为推动工业发展的抓手,尽一切可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将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作为振兴老工业基础的根本出路,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努力使三明的工业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得到切实改变,在自身的经济区建设和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取得较好成效,努力使三明成为具有三明老工业基地特色的新型工业城市。<br>
2. 构建法治诚信城市。就是要根据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市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党内民主,发展基层民主,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要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全力打造优良的法治环境,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进一步倡导社会诚信友爱,开展各类社会诚信活动,努力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培育信用服务行业,形成“讲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社会氛围,努力使三明成为民主制度较健全,法制环境较优良,信用体系较完善,社会安定而有序的法治诚信城市。<br>
3. 构建先进文明城市。就是要在三明持续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的其他方面建设的基础上,狠抓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通过落实长效机制,改进管理、大胆创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提升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档次和水平,在文明建设中保持先进性;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开明、清明、文明”的三明精神,用三明精神凝聚人心,塑造形象,特别要抓住“文明”这一三明精神之魂大力宣传,大做文章,使三明市民进一步增强文明意识,提高文明素养,能够更加自觉地吸收和运用文明成果;要增加和丰富三明城市的文化内涵,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事业和设施,努力使三明成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先进文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市民文明优秀,文化含量较高的先进文明城市。<br>
4. 构建典型生态城市。就是要按照“生态兴市”的战略要求,在三明生态建设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做足做大“生态”这篇文章,明确提出把三明市建设成为生态市的目标和任务;要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提高资源开发和效率,积极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环保技术,搞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建设一批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绿色产品基础,打响“绿色牌”、“生态牌”,加快建设绿色产业高地,搞好绿色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解决环境与发展矛盾的治本之策,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要保护好三明的生态资源,主动对接国家和福建省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使三明成为空气质量清新、生态建设一流、人居环境优良、基础设施完善、山水园林和谐的典型生态城市。<br>
是否需要确定和谐三明的构建战略,是否能够将“新型工业城市、法治诚信城市、先进文明城市、典型生态城市”作为和谐三明的构建战略,这是可以探讨的。而无论怎样,这“四位一体”的构建战略,其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构建的任务又是非常繁重和艰巨的。<br>
三、立足三明实际,推进和谐三明的构建<br>
构建和谐三明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立足三明实际,在明确和谐三明构建战略的基础上,按照福建省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四个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将三明发展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既着眼长远,统筹全局,又立足当前,抓住重点,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和谐三明的各项构建工作,推进三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加快崛起。<br>
1. 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三明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构建和谐三明,根本上要靠三明的发展,而三明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的基本原则,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持三明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为此,就必须把加快三明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真正建立起促进三明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运行机制;必须围绕三明加快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深化细化、全面落实三明市委提出的“三市”战略、“四地”定位、“两带一圈”格局,加快推进“五个对接、五个突破”;必须紧紧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期,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充分发挥三明的区位条件、资源特点、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潜能,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步伐,集中力量在扬优势、创特色、打品牌、壮实力上狠下功夫,争创更多的“单打冠军”;必须科学论证、明确提出和谐三明的构建战略,并在构建和谐三明的实践中认真实施。<br>
2. 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形成三明各方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局面。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三明的过程中,领导是关键。必须切实加强对构建和谐三明的领导,以形成各方面都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局面。必须努力形成“指挥畅通,协作有序,网络健全,保障有力”的领导机制,及时了解分析社会动态、社会建设和构建方面的情况,认真研究解决影响和谐三明构建的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切实把构建和谐三明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必须切实把和谐三明构建工作纳入三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环境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在加快三明经济发展的同时,全面推进三明的政治、文化、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建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形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和三个文明建设与和谐三明构建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必须将构建和谐三明的规划内容和各项要求落实到各地各部门的实际工作中去,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具体计划,做出工作安排,使和谐三明的构建与三明的方方面面相联系,从而以具体扎实、持续有效的举措,推动构建和谐三明的各项任务全面落实,形成三明各方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局面。<br>
3. 必须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调整社会各方利益、整合社会现有资源、协调社会各种矛盾、维护社会动态稳定的过程,其内在的动力在于改革和创新。必须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以进一步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必须建立健全激发创造活力的动力激励机制,形成调动全市人民构建和谐三明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体制性因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激发出全市人民的创造活力。必须建立健全体现社会公平的利益协调机制,时刻关注三明人民的根本利益,抓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与不同阶层、不同地方、不同部门的具体利益的结合点,健全就业保障体系,建立多层次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形成较好的利益分配格局,让市民能够诉求公众利益,绝大多数人能够获得合理的利益,使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能够得到不断提高。必须建立健全促进社会和谐的保障稳定机制,如社会舆论、社情民意的汇集和分析机制,社会预警机制,社会各种矛盾、纠纷的调解和处理机制,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各种公共权力的授权、用权、违权的制约监督机制,信访工作责任制度,等等,都是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的机制,都必须在改革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br>
4. 必须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将和谐三明的构建工作深入到基层中。社会和谐的基础在于社区和谐、社会的基层和谐,而社区和谐、社会的基层和谐,也是社会和谐的具体体现,必须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将和谐三明的构建工作深入到基层中去。必须构建和谐社区,为和谐城市的构建打好基础,扎扎实实地做好和谐社区构建的基础性工作,加快社区建设步伐,引导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事务管理,提高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水平,同时提出构建和谐社区的目标和任务,积累和总结和谐社区的构建经验,以搞好和谐社区的构建,并为和谐三明的构建提供相应的经验。必须构建和谐基层,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打好基础,扎扎实实地将和谐三明的构建工作从基层抓起,大力推进以和谐机关、和谐事业、和谐企业、和谐村镇、和谐家庭、和谐个人等为主要内容的和谐基层的构建工作,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人民团体、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组织等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整体合力和机制,形成能够有效地调处社会各种阶层、部门、团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调处力量和机制,形成促进社会和谐的各种力量和机制,从而能够真正把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之中,解决在萌芽状态,进而造成和谐基层、和谐社会的局面。<br>
5. 必须提高构建的能力水平,保证构建和谐三明工程能够顺利进行。和谐三明的构建是一项十分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完成这项工程需要相应的能力和水平。必须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适应执政能力的新要求新需要,贯彻好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市的创造活力,增强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增强完善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能力,增强在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能力。必须重点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和认识水平,增强领导干部构建和谐三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注重在工作中自觉自愿地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解决好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不强素质不高的问题,与形势任务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使领导干部不断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和谐三明构建的特点和规律,搞好和谐三明的构建工作。必须广泛提高广大市民的素质、能力和认识水平,使广大市民团结起来、组织起来、调动起来,自觉地将构建和谐三明作为自己的事来做,发挥出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地为构建和谐三明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使三明的明天更加和谐、更加美好。<br>
总之,构建和谐三明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构建和谐三明的过程中,必须选择相应的构建战略,如本报告所提出的“新型工业城市、法治诚信城市、先进文明城市、典型生态城市”这样一个“四位一体”构建战略,才能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从三明的基本市情出发去构建和谐三明,以推动三明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加快崛起,更好地发展。<br>
<br>
主要参考文献:<br>
1. 市委书记叶继革2005年8月18日在中共三明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上的讲话<br>
2. 报刊上发表的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些文章<br>
3. 三明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文件及相关市情资料<br>
<br>
本文为2005年福建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百项课题调研成果。<br>
执 笔:涂大杭,中共三明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教授。<br>
</p></td>
</t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