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大户+农户”农业服务网络探讨(2005年第1期)
<p id="zoom" style="TEXT-INDENT: 26px; LINE-HEIGHT: 150%"> 当前农业农村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创新农业农村工作机制,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崭新的、重要的课题。宁化县泉上镇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谋求农业农村工作机制的创新,摸索出“中心+大户+农户”的网络化新模式,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br>一、运作方式<br>
泉上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推广种植蘑菇、养殖肉兔,当时主要依靠传统办法,采取行政手段,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往往吃力不讨好,事与愿违,经常陷入“干部说农民不听话,农民骂干部瞎指挥”的工作僵局。从2002年起,镇党委、政府更新发展理念,改变传统手法,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着眼机制创新,推行“中心+大户+农户”的网络化新模式,采取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方式运作。经过两年的试运行,2个镇级技术信息交流中心和10个大户级交流点于2004年8月正式挂牌,形成了以中心为龙头、以大户(点)为骨干、以农户为触角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化模式。<br>
——网络化新模式的“龙头”即镇级技术信息交流中心。依托镇农技站、畜牧水产站分别设立蘑菇和肉兔技术信息交流中心。中心主要通过收集、筛选、发布定向种苗和产品供求市场信息,让农户了解掌握市场信息;编发技术资料,让农户自学技术有依据;利用传统墟日集中开展技术指导和咨询活动;平时派出技术员到各交流点现场巡回指导,及时解决技术难题;针对不同的生产环节,牵头策划、组织生产经验现场交流活动;根据实际需要,邀请上级专业技术人员举办技术培训班和专题讲座。<br>
——网络化新模式的“骨干”即大户级技术信息交流点。依托蘑菇种植和肉兔养殖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热心助人的大户,在全镇设立蘑菇和肉兔技术信息交流点各10个。交流点主要通过平常聊天对话方式,面对面的传授、交流适用种养技术和实用生产经验;收集、汇总种养户反映的问题、意见和要求,并向镇级中心反馈;根据镇中心的安排,具体承办生产经验现场交流活动,集中交流经验做法,解决生产技术疑难问题;通过大户自身的言传身教,放大大户的示范作用,影响带动其它农户的发展。<br>
——网络化新模式的“触角”即作为技术信息接收主体的农户。农户作为种植蘑菇和养殖肉兔的生产主体,每遇到生产技术难题,平时到交流点通过现场观摩、聊天对话方式,学习技术,模仿经验;利用传统墟日到镇级技术信息交流中心咨询;参加镇级技术信息交流中心举办的技术培训、讲座和现场生产经验交流活动,集中学习新技术、新经验。<br>
二、现实意义<br>
“中心+大户+农户”网络化新模式,与其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也是新形势下服务“三农”的新机制。这种网络化新模式主要向广大农户提供定向市场信息、适用种养技术和实用生产经验,对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推进产业化进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br>
——使基层政府有了一个引导产业发展的支点,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不宜采取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经济活动,主观强制农民种这个、养那个,而应通过经济的、市场的手段间接调控经济活动,科学引导农民种什么、养什么。“中心+大户+农户”网络化新模式,解决了以往主要依靠乡村干部发动、组织、指导农户发展生产的局限性,跳出了主要依靠政府“下达目标任务——责任制考核——制定优惠措施——行政推动”的传统框框,使政府引导产业发展有了一个支点,在这个支点的撬动下,提高了农民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生产、自我经营的主体意识,由过去的“要我学、要我富”转变到现在的“我要学、我要富”,增强了生产主体学习新技术、依靠技术和信息、致富的愿望。<br>
——使农民有了一个学习交流技术经验的平台,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现在乡镇、村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村一级已基本上没有技术推广落脚点,新的农业生产技术难以及时推广到位。“中心+大户+农户”网络化新模式,解决了村一级技术推广“断腿”问题,使农户学习新技术和模仿新经验有了一个平台。通过大户的言传身教,农户学习新技术有信心,模仿新经验有对象,感觉直观,可以克服畏难情绪,较快掌握农业适用技术和实用经验。<br>
——使农民有了一个了解市场信息的渠道,有利于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降低了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目前农村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一个农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生产环节分散在千家万户;而产品销售环节却是一个广阔的大市场。 “中心+大户+农户”网络化新模式,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脱节问题,使农户能够通过网络这个渠道,及时了解种苗和产品供求市场信息,在信息的导向作用下,广大农户自主决定种养项目,使生产的产品适销对路,克服了生产的盲目性,降低了农业生产经营风险。<br>
三、实践效果<br>
泉上镇通过推行“中心+大户+农户”这一新模式,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促进农业产业化方面收到了较好效果。<br>
——促进了规模化经营。该镇种植蘑菇700平方米以上大户已发展到18户,养殖母兔30只以上大户已发展到60多户。<br>
——促进了专业化生产。以前种植蘑菇仅限于1户1个菇房(150平方米左右),利用自家原辅材料生产,种植蘑菇只是农户的兼业项目;现在蘑菇种植大户发展到从市场购买原辅材料进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有的大户雇佣短工,种植蘑菇成了大户的主业。肉兔养殖户从前采集天然饲料养殖肉兔,现在有的种植牧草专业化养殖肉兔。<br>
——促进了区域特色经济的形成。该镇种植蘑菇农户已达到366户,种植蘑菇5万多平方米,养殖肉兔农户近1000户,养殖母兔1.2万只,年出栏肉兔近40万只,成为全县最大的蘑菇和肉兔生产基地。这两个项目已成为该镇的区域特色产业,蘑菇种植和肉兔养殖已成为大户家庭增收致富的主要项目。2004年该镇蘑菇产值可达160多万元,肉兔产值可达600多万元,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15%。<br>
四、几点启示<br>
泉上镇推行的“中心+大户+农户”网络化新模式刚刚初创,按照当地干部的说法,还是一个土的“豆腐作坊”,不象龙头企业个大、显眼、引人注意,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内涵,扩展外延,完善形式,提升层次。但是这种网络化新模式比农业“155”、村会协作等服务组织更贴近农民,迎合了目前农民对掌握种养适用技术、实用经验和市场信息的迫切需求,容易操作,运作成本低,见效快,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值得推广。从这种网络化新模式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br>
——善于发现、培育、发挥农村经济能人的作用,是基层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能。到农村经济能人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最活跃因素,农村基层组织要在生产实践中善于发现他们,在产业发展中加以重点培育,在推广典型中发挥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大户带动一批农民增收致富,从而促进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区域特色经济。<br>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是基层党委、政府引导产业发展应把握的主要原则。农民最盼望的是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而不是强制他们种这个、养那个,搞瞎指挥,弄得劳民伤财。因而在抓产业发展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发挥农民的首创精神,使农民“我要学、我要富”的内在动力转变为产业发展的推动力。<br>
——学会总结升华具体实践经验,是基层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夫。面对纷繁的经济活动,要勤于理性思考,对具体实践经验善于宏观总揽,微观剖析,并加以归纳、提炼、升华,提出具有前瞻性、方向性、指导性的新思路、新举措。<br>
<br>
作者简介:刘根发,宁化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br>
</p></td>
</tr>
页:
[1]